接下来就是另一个观点的代表了,孙承宗(其实王化贞也可以看做这个观点的代表),孙阁老和关宁集团是有过那么那么一段蜜月期的,那是在老孙刚来的时候。孙阁老否决了王在晋的放弃辽西的观点,认为辽西还有可为,这点大得关宁集团赞赏,根基保住了,所以孙阁老跟关宁集团开始了蜜月期。这个蜜月期也不太长,在宁远城修完后,孙阁老就开始考虑收复辽东的问题了。这个问题又伤害到关宁集团的利益了,为什么呢?从两个方面考虑可以这样想:

    1、先往好了想,如果关宁军打赢了建虏,那么战争是不是就结束了呢?结束后,关宁军恢复其乡巴佬地主的身份,按照大明朝廷的规矩,如果关宁军战斗力迅速垮掉,只怕不会再给他们一个铜钱;保不齐和宣大的明军一样,男的做苦力,军属做失足妇女如果关宁军战斗力还行呢?就想对付李成梁一样借助外患一点一点消灭掉就算是祖大寿和戚继光一样会做人,那也不行,毕竟大明朝党政太厉害,你抱大腿也就是得罪了另外的文官,风水轮流转,早晚还是要完——其实说的穿了,你打赢了,朝廷皇帝百姓都可以松了口气,却是断了从辽东饷银分肥文官们的财路,这种不长眼的货色,不打你的脸,打谁的脸?

    2、这还是好的,往糟糕的局面想,打输了呢?那问题也很严重,打输就会死人,如果是一般的军户也就罢了,不就是个农奴么?这年头大明朝四处闹灾,给口吃的就能拉走一大票,问题不大,但是如果非要和建奴死拼的话,死的就是家丁了,对于明末军阀来说,这个比土地资源更重要啊,关宁军阀集团的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家丁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啊,人死光了,按照大明朝的规矩,这帮丘八没了实力,就是有天大的功劳,敢还拿什么跟朝廷要钱?呵呵呵。所以孙阁老的这个想法第一时间被关宁集团否决了,双方关系开始僵化。孙阁老无奈之下只好找了几个外来户来执行他的命令,马世龙应运而生了。

    这个马世龙虽然比不上戚继光,秦良玉这样的名将,但是也不是个白痴,他是有两下子的。可是,孙阁老天真的让马带领关宁军去执行一个跟关宁集团所下指令相反的命令,这个就有点想当然了不是。结果呢,惨败,关宁友军前进的时候不修桥,逃跑的时候过河拆桥。这你让历朝名将来也不行啊,所以之后,孙承宗也很干脆的下台了。

    孙之后是高第,关宁集团在经历了王、孙、高之后,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从中央派来的,无论哪个都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集团的利益,考虑的都是中央的利益。这个问题很严重啊,这样下去无论他们怎么折腾,他们不但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甚至有可能自己利益被最小化

    于是,他们决定捧一个自己的代言人出来。这意识看着很超前不是?其实太阳底下就没有新鲜事,。。。于是,袁大督师粉墨登场。

    袁崇焕跟关宁集团其实早就有交集了,修宁远城那会儿,跟祖大寿搭档,当祖大寿监工的就是袁了。这个关系其实是很铁的,打个比方吧,那就是现在的kfs和地方zf,或者3鹿鹿鹿公司和质监局的关系差不多。可以说,关宁集团对袁还是比较了解的,或者说他们还是认可袁的为官之道的,因为袁是能充分认识地方集团实力,并且考虑地方集团利益的人。于是,就有了“宁远大捷”。

    知道了宁远大捷真相的很多人恐怕都有这样的疑问,宁远之战总体上明朝是损失很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有大捷之说呢?而且如果单单是袁崇焕谎报军情,为什么没有被揭穿呢?其实这里就反映出了利益集团沆瀣一气的可怕了,说穿了,就是关宁集团上下众口一词,就是“宁远之战是宁前道大人指挥下获得的大捷”,而袁崇焕给朝廷说的也是同样的条陈,他表示:关宁军奋勇作战,守卫住了宁远,重创了敌军,获得了宁远大捷。

    我已经说过,分享庞大辽东饷银的,是一个巨大的文官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强大到什么程度呢?根据大明朝的规矩,分享辽东饷银那是近乎潜规则的明规则,强大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魏忠贤魏公公也没有对抗这个潜规则的能力,毕竟阉党也是为了捞钱才投靠魏公公的,让这帮人自己捞钱,同时给朝廷捞钱问题不大,让这帮人自己不捞钱……这不扯淡么!因为这个利益集团太强大了,朝廷在没有第三方证人做证的情况下认可了这个战绩。但实际上,宁远之战真的是大捷么?当然不是,“宁远大捷”中唯一实际一点的战绩是守住了宁远城。那么宁远是建虏没有进攻所以守住,还是建虏猛攻不下得以守住,这个区别是很大的。古代战争中为什么要攻城呢?我认为,攻城有几个主要目的:1、消灭城中敌人有生力量;2、掠夺物资;3、保证道路畅通。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我总结主要是这三条。

    那么首先,当时宁远城4门堵死,就是说不论城里有多少军队,想要出来,短时间是不可能的,况且建虏也不以消灭明军作为主要作战指标,所以,建虏不会为了消灭宁远城里的军队为目的去进攻宁远的。

    其次,掠夺物资,宁远城里确实有不少物资,但是觉华岛以及辽西其他城堡也有很多物资,尤其是觉华,那是辽西的主要仓库,况且当时海水被冻住,觉华根本无险可守,建虏当然会首选觉华,而且在觉华的东西甚至让他们搬不完,还烧掉了不少。能让乞丐一般的建虏能舍得烧粮食,那觉华物资之多可见一斑。建虏还有必要去攻城掠夺宁远的物资么?如果袁在建虏来之前把觉华的物资都搬进宁远了,那就不好说了。

    再次,如果建虏打算进攻山海关,而宁远又没有把门都堵死的情况下,依照常理,他们确实必须攻取宁远,保持道路的畅通。但是他们似乎根本没有攻打山海关的打算,这很正常,建虏也不是白痴,大冬天的,要不是家里揭不开锅了,谁没事出来跑好几百里路受这罪啊。更别说还要去攻城了,而且还是攻山海关。就算在近代,用飞机大炮的日本人进攻山海关还花了不少力气呢,何况冷兵器时代,还是在冬天。

    综上所说,建虏根本没有非得拿下宁远不可的理由。守住宁远,更不如说是建虏根本没有攻下宁远的打算。宁远大捷不过是关宁集团捧起自己的代言人的幌子而已。而且确实如他们所愿,老袁上位了。老袁上位之后也很配合,一不提放弃宁远,二不说进攻建虏,他在这两大原则之下开始修城并且议和。我们来看看他这两大主要政绩:

    修城,现代人都知道,土木工程这是最容易捞钱的活儿了,现代多少贪官都是在这里上下其手,捞的不亦乐乎啊。老袁和关宁集团在几百年钱就已经领悟了,他们最开始的关系不就是在修城当中发展的么。于是,他玩了命的跟朝廷要钱修城,钱一来,开修。那真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修豆腐渣啊。这些豆腐渣到了后来宁锦之战的时候一点用也没起,完全是闻风而倒。有人说关宁防线是马其诺,我觉得它根本不是马其诺,因为它本身根本就不坚固。

    再说议和,议和对谁有利呢?大家知道明朝的小财政政策加上海洋贸易造成的通货膨胀,明朝是拿不出多少钱议和的,而小冰河期也决定了建州不去抢就活不下去,所以议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除了明廷,对关宁集团和建虏都有利,对关宁集团来说,议和成功了的话,他们不用和建虏打了,但是朝廷还得给他们发饷,防着建虏反复,在他们不打算造反当皇帝的情况下,这样就是他们利益的最大化了,不用打仗还能享受战争补贴,这才是关宁军在明末的条件下利益最大化的关键。所以,袁议和是出于关宁集团的利益或者说是压力,在崇祯初年的情况下,一切反对议和的人都是关宁集团的敌人,妨碍他们过上幸福生活的敌人,是必须被铲除的。由此,我们就很容易的可以理解为何在其后的建虏进攻蒙古,建虏进攻东江以及朝1鲜,关宁军为何都不动如山了。一方面出击建州失败的风险巨大,一方面与建虏开战的人都大大影响着议和的进程,关宁军根本不会把他们当作盟友,更不可能违背自身原则与建虏开战的

章节目录

位面商人在明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屠神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361关宁军的利益,位面商人在明末,笔趣阁并收藏位面商人在明末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