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胡气一朝横扫,日月重开大宋天,太祖爷……”秦良玉

    “蒙元朝本来就是你杀我杀开开心心,自从阿里不哥和海都先后与忽必烈打来打去——就没消停过”

    “蒙元不到百年,除了忽必烈在位二十四年【1271—1294】,元顺帝【1333年6月至1370】之外,秦将军你算一算蒙元多长时间换一次皇帝?”

    “这岂不是几年换一次皇帝,还像个国家的样子么?”

    秦良玉身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将领,对史书不熟,对蒙元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很强大的基础上,哪成想仔细一看,所谓的大元朝其实就是一个混乱到了极点,和军阀混战的五代相差无几的时代呢?

    “几年?秦将军你太高估了鞑子了!事实上蒙元在位1个月的皇帝都有【天顺帝(1320-1328)1328年9月即位】”

    “青山居士,你这是什么意思?是说蒙元其实并不强大还是——”

    “强大的是蒙古,不是蒙元,忽必烈在日本和越南两个弹丸之地都被抽了回来——何况这厮越强大,蒙元的寿命就越短……”

    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蒙古是蒙古元朝是元朝,在汉人看来,蒙元是蒙古人压制汉人的外族政权

    不过呢,其实在蒙古人看来,元朝也不是什么好鸟!

    对于元朝的性质,有人认为元朝和宋朝,明朝一样,都是中原政权,也有人认为元朝是蒙古的继承者,是中原王朝的侵略者

    其实这两者都对,又都不对,元朝的建立的基本盘就是华北中原的汉族地区,法统也是汉人认可的法统,而不是成吉思汗制定的选举大汗制度,决定了元朝和以蒙古本部为主的蒙古贵族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

    当然,元朝人分四等的民族政策,又决定了和中原百姓离心离德——总之就是一个两边不讨好,两边得罪的政权,能稳固才怪

    元朝脑子和屁股打架是谁造的孽?始作俑者就是忽必烈了

    蒙哥汗去世了,遗留下三个弟弟: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来成为未来蒙古帝国的大汗。旭烈兀自1256年成为波斯汗后,由于远离蒙古,而没有要求继承大汗位。剩下的只有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阿里不哥作为幼子,已经成为蒙古本土上的统治者,并在蒙古都城哈拉和林扎营。作为蒙古地区的统治者,他准备在蒙古召开库里勒台,以确保他被举为大汗。而忽必烈抢在他之前行动。他率军从武昌北上,在中蒙边界的上都府(位于今察哈尔和热河之间的多伦诺尔附近)建大本营,早些时候,他只是在这儿建起了他的夏季驻地。1260年6月4日,他在此被他的党羽,即他的军队,拥立为大汗。当时他44岁。按成吉思汗的法律,这次仓卒的选举是非正式的。按传统,库里勒台应该在蒙古召开,会前应召集成吉思汗的四个兀鲁思的代表们出席。阿里不哥在蒙哥的丞相、克烈部聂思托里安教徒学鲁合的怂恿下,现在也毫不踌躇地在和林悟取大汗称号。在中国,控制着陕西和四川的蒙军将领们倾向于阿里不哥一边,但忽必烈不久就把这两个省的军队争取到他一边。忽必烈的副将们在甘州东部(甘肃境内)打败了阿里不哥军,这次胜利巩固了忽必烈在对蒙古统治下的中国的所有权。忽必烈把他的优势向蒙古推进,他于1260年年底,在哈拉和林以南的翁金河畔度冬;而阿里不哥朝叶尼塞河上游撤退。接着忽必烈错误地设想战争已经结束,在和林留一支普通军队后,回到中国。1261年年底,阿里不哥卷土重来,驱逐了这支驻军,并进军迎战忽必烈。在戈壁边境上打了两仗。第一仗忽必烈获胜,然而;他再次错误地没有追击阿里不哥,10天后打了第二仗,尽管战斗十分激烈,但却没有决定性的胜负。站在阿里不哥一边的有窝阔台家族的首领、塔尔巴哈台的叶密立地区的统治者海都和察合台宗王阿鲁忽(alghll或alllghli),阿里不哥曾帮助阿鲁忽从其堂兄妻、兀鲁忽乃手中夺得察合台兀鲁思。由于这一支持,阿里不哥的势力与忽必烈的势力相匹敌,直到将近1262年年底,负责后勤的阿鲁忽因为付出太多,看不到汇报,在忽必烈的引诱下背弃阿里不哥投靠忽必烈。这一出人意料的背叛改变了形势。当忽必烈赶走了阿里不哥的人,重新占领和林时,阿里不哥被迫在伊犁河流域与阿鲁忽作战。阿里不哥被阿鲁忽和忽必烈两军拑住,疲于奔命,最后于1264年投降忽必烈。忽必烈宽恕了他,但是,处死了他的一些主要支持者,包括聂思托里安教丞相孛鲁合。为谨慎起见,他把阿里不哥作为重要俘虏囚禁起来,直到1266年阿里不哥去世。

    阿里布哥与忽必烈的争夺战结束后,窝阔台的孙子海都以叶密立为据点,联合术赤系诸王展开了反对忽必烈的斗争。八剌遵照忽必烈的旨令,率军攻打海都,占领了其中的一部分领土。而术赤系的忙哥-帖木儿又派别儿哥率5万骑兵前去援助海都,使海都重新召集起已四散的军队与八剌交战,结果八剌失利。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系诸王都想独占河中地区,但为调合彼此的矛盾,1269年在阿姆河以东的塔剌思草原集会决定:将河中地区分成三份,分归八剌、海都和忙哥-帖木儿管辖。会上还决定诸王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忽必烈。塔剌思会议后,八剌与海都结为”安达(义兄弟),他们清除了忽必烈的拥护者,并没收其资财,继而将矛头指向托雷系的伊利汗国。

    1302年海都因伤去世后,都哇成为察合台汗国的实际统治者,他把汗国的东部土地交给海都的儿子察八儿统治。但察八儿却想控制整个察合台汗国,与都哇发生了权力之争。都哇和察八儿之间的斗争,为元朝廷干预汗国之事提供了方便。元朝统治者都支持都哇,迫使察八儿屈从了都哇。从此,窝阔台系失去了对察合台汗国的统治权,元朝名义上的宗主国地位才算确立,但是因为忽必烈违反蒙古法统,对于其他汗国的军事指挥权却彻底失去了——当然,其实到了元顺帝逃亡漠北的时候,察合台汗国已经自顾不暇,内战的正开心,所以王保保宁可求助于瓦剌也不求着察合台汗国帮助北元复国……

    这些还都是大的战斗,忽必烈时代因为忽必烈自身的根基在华北,法统也是按照中原法统,和蒙古本部的贵族零星冲突不断忽必烈虽然在蒙古本部没玩屠城这套,不过把反对他的牧民当奴隶卖却是很来瘾

    其实要是比起来对草原民族的打击,因为熟悉草原虚实的缘故忽必烈远远比卫青霍去病还大得多——这种政策的好处就是减少了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对占据中原的蒙元的威胁,【但是依然有漠北为根基的武宗孛儿只斤海山击败以华北为根基的叔叔阿难答的事情,如果说明朝靖难是军事政变的话,那蒙元的军事政变可就多了去了】坏处就是被打回草原之后,残破的草原无力支持反攻中原

    蒙元不到百年灭亡,一是先天根基不足,造成了政局不断的动荡,二是同时统治漠北加中原超过了当时政府能力的极限,别说是没啥文化的蒙古人,换哪个民族也是一样

    说穿了,就是体制问题,不是简单的军事问题

    仅仅就军事问题而言,其实蒙元不到百年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红巾军三路北伐,导致元朝脆弱的政府土崩瓦解——察罕帖木儿死后,他的继承人兼外甥王保保和他手下的部下在中原打成了一锅粥,才被朱元璋捡了便宜

    不能说朱元璋推翻元朝的过程中不重要,毕竟任何事最难的就是最后的百分之一——但是把推翻元朝的功劳全部授予朱元璋,而对民族英雄刘福通视而不见,这样理解历史,就让人无语了

    察罕帖木儿,王保保,这种明朝建立的对手秦良玉自然是知道的,不过海都,阿里不哥等人,秦良玉自然就不知道了,至于鞑子自相残杀的事情,身为边将的秦良玉自然知道,不过鞑子建立王朝之后,不是简单的无道,还是没有章法继续自相残杀到这个地步秦良玉自然就不知道了

    而刘福通反蒙元立了大功,最后是死在谁手里呢?《明太祖实录》在靖难以及朱棣登基等方面的失实,不是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问题。至于该书中隐讳朱元璋的过失和恶行,亦包括很多方面,而掩盖朱元璋与龙凤政权的关系,则为其中最突出者之一。该书中不记至正二十三年后韩林儿的情况,对朱元璋及其父祖曾受韩林儿封号亦讳莫如深,便说明了这一点。具体到刘福通结局问题上该书记张士诚将吕珍杀刘福通的文字为“杀福通等”

    这一点甚至专门抹黑明朝皇帝的清代官修《明史》都是如此,但是,朱元璋本人却有不同意见——朱元璋的即位告祭文。该文在许多文献中都可见到,但具体内容略有不同,其中《明太祖实录》所载为:“帝赐英贤为臣之辅,遂勘定……庐州左君粥、安丰刘福通……等,惬兵息民于田里。“这里明确将“安丰刘福通”作为被朱元璋徽定的群雄之一,可见朱元璋自己也承认刘福通是亡在他手上的——这还不算朱元璋北伐檄文对当年自己参加的红巾军定性为妖人

    虽然明朝现在给皇帝造谣是习以为常,甚至是文官们的时髦趣事,可是刘福通,韩林儿于朱元璋的关系却是禁区,刘白羽居然敢把话题往这上扯,秦良玉如何敢回答?

    秦良玉的脸色变了又变,最后对刘白羽说道:

    “青山居士,无论如何,现在满洲鞑子肆无忌惮,祸害中原百姓,你是朝野公认的,能安邦定国之才?还请你仿效大唐出将入相,拯救天下万民……”

    “可是秦将军,你知道么?为何我对自己的身世讳如莫深?不敢明言?因为我是龙凤丞相刘福通的后人!”

章节目录

位面商人在明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屠神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377刘福通的后人,位面商人在明末,笔趣阁并收藏位面商人在明末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