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周羽举家搬迁到京城的国公府。
对此,郭北县一众百姓分外的失落与不舍。
毕竟,有周羽在此坐镇,郭北县俨然成了一块世外桃源,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点都不夸张。
但凡到郭北县上任的官员,哪怕再贪的官,最终也会乖乖变成清官。
各地的流匪、山贼、小毛贼也将郭北县视为禁地,从不敢轻易踏足。
就算不得已打此经过,也是夹起尾巴做人,根本不敢耍一点小心思。
至于什么恶鬼恶妖……更是遁得远远的。
这是因为郭北县已经成为天子学子心目中,除了诸子先贤之外的又一处儒家圣地。
除了文道书院常年都有两三千学生在此读书,还有不少书生纷纷到此游学,甚至是定居。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别说小妖小鬼,恐怕就算是千年老妖到了这里,其妖气也会被浩然正气压得死死的。
当然,也不是说郭北县就成了妖精、鬼魂之类的禁区,关键还是要看心境,是善,是恶。
如果一心向善,一心修炼,那自然就不会受到影响,反倒还会从中获利。
如果一身邪性,那就会遭到一种无形的反制。
简单来说,就是善与恶的区分,正气与魔性的区分。
正如一个邪魔歪道走进佛堂或是道观,哪怕伪装的再好,也会受到一种无形力量的约束、克制,甚至是攻击。
一众百姓不舍,一众学生同样也不舍。
好在,周羽安慰一众学生,说家虽然搬到了京城,但到时候他会两边跑,两边的书院会同等照顾。
当然,话是这样说,其实周羽的心里已经有了另一个打算,只不过需要一点时间慢慢调整。
按照他的计划,他准备仿效前世的学制设立不同的班级,比如启蒙班、基础班、进阶班这样。
到时候,郭北县这边的书院便作为启蒙班与基础班,京城这边的书院作为进阶班。
而且在教学方面也要因人而宜,开设一些不同的学科。
只不过,想要推进这样的教学计划是离不开朝廷的支持的,毕竟绝大多数的读书人是奔着功名而读书的。
如此一来,就必须按照科举考试的内容而读书。
有很多大才子文采出众,能写出惊世之文章却一直无缘于功名,那是输在了策论上。
而策论却是科举考试分量最重的考试内容,这,也是朝廷为了选拔官员而设定的规矩。
但是,周羽毕竟穿越人士,他的理念领先了这个世界太多太多。
他心里很清楚科举考试的弊端,局限性太大,限制了很多人的发展。
比如,一些人喜欢搞学术研究,一些人喜欢搞器械研发,一些喜欢钻研水利工程,一些喜欢天文地理……
而这些是不怎么受朝廷重视的,担任这些项目主管的官员往往也不擅长这方面的知识。
其实这些想法周羽早就有了,只不过以他以前的身份与影响力是不太可能去改变的。
现在不一样了,他有自信说动乐正帝,不说一下子全实现他的相法,但至少可以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改变。
相对于别人来说,周羽最大的优势不是他的地位,也不是他多有钱,而是他有的是时间。
当年,他第一次入宫见到永和帝的时候,永和帝正值壮年,精神奕奕。
可是现在,永和帝已然老态龙钟,而周羽不仅没有变老,反倒还更显年轻了,跟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一样。
别人所说的百年大计,对于周羽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区区一百年……而已!
得知周羽搬迁到了京城,京中权贵纷纷登门拜访,这其中有不少是朝中重臣甚至还有王爷。
毕竟,抛开周羽当今国公、国师的身份不提,那也是当朝大儒,而且在书法、诗词、音律、棋艺、丹青等等方面也是一骑绝尘,无人能出其右。
不夸张地说,如今有谁要是能够求到周羽一幅字画,那是可以吹嘘一辈子的事。
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说是相国寺有位高僧参悟佛法三百余年,始终参悟不透最后一道玄关。
结果,周羽来到寺中抚琴一曲,那位高僧听完之后入定三日,终于坐化,寺中钟声自鸣,佛光普照。
当然,关于周羽的传说还有很多,在不少百姓眼中,周羽与天上的星宿已经没啥区别了,不少百姓家中还供奉着周羽的画像或是神牌,以求子孙后代也能出个状元郎什么的。
除了周羽之外,白敏儿、莫愁、婴宁也很忙。
毕竟她们三个如今已是堂堂正正的国夫人,朝廷正式册封过的。
白敏儿册封齐国夫人,婴宁册封魏国夫人、莫愁册封燕国夫人。
因此,她们三个到了京城,京中的一众诰命夫人自然也要登门来拜访,礼尚往来,别人来拜访了,少不得也要去回访一番。
当然,入宫见见太后、皇后、一众嫔妃也是免不了的。
等到应酬的差不多时,周羽又一次入宫找乐正帝,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皇上,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要多方面齐头并进。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包括眼下里的大乾同样也是如此,过度依赖农业……”
听到此话,乐正帝不由疑惑道:“先生,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粮食关乎着天下民生,乃是国之根本,民之根本,先生为何说不能过度依赖农业?”
周羽笑了笑道:“皇上,民以食为天固然是没错的,但皇上有没有想过,自古以来,为何一有天灾,就很容易发生民变?”
“这……”
“这就是因为民以食为天,粮食在百姓心目中是第一位,胜过一切。
简单来说,也可理解为生存第一,这是一种本能,万物皆有的本能。
每逢天灾,粮食欠缺,甚至是颗粒无收,百姓完全是靠天吃饭。
就算朝廷发放赈灾粮,但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治标不治本。”
听到此话,乐正帝不由心里一动,问道:“那先生有何良策?”
“这就跟治病是一个道理,必须从根本上去解决病根。皇上你想一想,从古至今,更迭了多少朝代?
更迭朝代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多的还是因为粮食,百姓没吃的,那就只能哄抢,甚至是抢官粮。
然后有人借机起事,最终形成一股不可控制之势……”
谷alt/spanagt周羽讲了一会,最后说道:“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根本去扭转这一现象。”
乐正帝愣了一会,苦笑道:“先生此话听起来颇有道理,但是,要如何才能扭转这样的局面?”
“很简单,只要不缺粮,家家有余粮,粮食在百姓的心目变得没那么重要时,那么就算有天灾也能安然渡过。
到了那个时候,粮食在百姓的心目就不是第一位了。
当然,这说起容易,做起来可能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就目前来说,百姓种植粮食的方法还是相当原始的,付出与产出完全不成正比。
有些地方一亩地一年产出的粮食甚至还不足百斤。
所以,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在现有土地不变的情况之下,那就必须想办法提高产量。
要提升产量,就必须改变原始的耕种方式,因地制宜,尽量培育一些耐寒、耐旱,高产的品类……”
一通长篇大论,乐正帝听的似懂非懂。
但不管怎么样,他还是感觉周羽所说的颇有道理。只不过,如何实施却是一大难题,毕竟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于是,便询问了一些相关问题。
周羽回道:“皇上,此事并非一下子就能办好的,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
可以先选择不同的区域,小面积试点,同时也着重培养一批农业这方面的人才。
一旦试验成功便可以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只要解决了粮食的问题,到时候人口肯定也会大幅增涨……”
讲完农业方面的事,周羽又开始讲其它方面,比如工业技术方面、水利方面、商业方面……
“皇上,一个国家的长远之计需要均衡,目前来说,朝廷的科举制度极大程度限制了不少人才一展抱负的机会。
比如有些能工巧匠,限于各方面的条件,很多奇思妙想得不到实践……”
一提到科举,乐正帝不由脸色一惊:“先生,科举这件事恐怕不能轻易更改规则,否则很容易引发天下学子的动荡不安。”
周羽笑了笑道:“规则暂时不用改,我的意思是说,在科举之外朝廷可以另设一个考核内容,从而挖掘民间人才。
通过考核之人不一定安排官职,可以给予一个朝廷正式的编制,享受朝廷的俸禄……”
其实周羽的意思很简单,类似于前世的事业编制。
“如此一来,天下百姓也就多了一条出路,也必然会引发不少人的兴趣,学习各类技艺,加速推动工艺的发展……”
信息量太大,乐正帝一时半会当然消化不了。
不过,周羽早有准备,已经做了一份详尽的方案,交给乐正帝没事慢慢研究。
这份方案比他刚才所说的范围还要大的多,其中还有不少数据论证。
周羽相信乐正帝早晚会慢慢接受,毕竟这些都是历史推动所必经的路,只不过周羽倒没有异想天开一步到位,而是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一步推进。
总的来说,先以发展农业、工业、养殖业为主,着重先解决粮食产量的问题。
只要粮量产量上去了,百姓不缺吃喝,安居乐业,自然而然其它方面就会慢慢发展起来。
历史证明,只要百姓有得吃有得喝,管你谁当皇帝,一旦没得吃没得喝,那就没办法了,横坚也是死,不如搏一搏。
接下来,经过一番考核与筛选,京城书院这边第一批招收了一千余学生,以及十几个教书先生,正式开始办学。
另外,女学馆空前火爆,竟然招收了二百余名女弟子。
当然这也不奇怪,毕竟京城的千金小姐太多了,有周羽这块金字招牌,那些千金小姐当然乐意到女学馆开开眼界。
总比成天关在家里好的多。
之后不久,周羽又依了乐正帝的意思,单独设立了一个教学点。
地点是由乐正帝亲自指点的,挨着皇宫不远,有资格到这里来念书的全都是皇家子弟。
也就是皇子、公主,以及一众皇亲国戚。
当然,周羽并非一直呆在这里,只是偶尔过来呆上一天,教学主要还是由宫里以前的那些先生授课。
换作是别人,这些个先生一定不服气,毕竟他们都是当朝的饱学之士,比如太子太师。
但是在周羽面前,没人敢不服气,反倒还十分欣慰,因为每次周羽来,他们也可以借机与周羽交流一番,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要管理这些个皇子、公主、小王爷、小郡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毕竟身份矜贵,顾忌太多。
不过对周羽来说,那都不叫事。
他不像别的先生那样,成天板着个脸,动不动就让写字、背书,搞的一众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
不光是对这些个皇子公主,别的学生也是一样,周羽采取的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
比如在讲解一些历史人物时,他不会去照本宣科,而是通过一些小故事去讲,听的一众学生津津有味。
甚至,有时候还会让学生去扮演,扮演成不同的角色去演绎一些历史故事。
如此一来,更是让一众皇子、公主、小王爷、小郡主喜欢的不得了,巴不得周羽天天给他们上课。
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开始另外的几位先生有些不太能够接受,认为不够严谨,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当然,他们不敢提出来。
可不久之后他们却发现,效果貌似相当不错,一帮小家伙的学习进度明显开始提升。
再加上周羽有时候也与他们交流教学的心得,灌输一些超前的理念,从根本上也慢慢的扭转了他们保守、固执的思想。
当然,换作其他人恐怕是说不通的,毕竟有句话叫文人相轻,彼此不服,你怎么说也很难说服其他人。
但是周羽超然的地位与他各方面的成就足以服众,所以就算再保守的人,也会有所触动。
这一天,周羽刚进院,九公主便嘻嘻哈哈跑上前来,抓着周羽的手撒娇:“先生,能不能带我们出去玩玩呀?”
九公主今年只有七岁,算是年龄最小的,长得粉嘟嘟特别逗人喜爱。
也因此,一众皇子公主一旦有事相求,便会将这丫头给推出来,让她去打头阵……
对此,郭北县一众百姓分外的失落与不舍。
毕竟,有周羽在此坐镇,郭北县俨然成了一块世外桃源,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点都不夸张。
但凡到郭北县上任的官员,哪怕再贪的官,最终也会乖乖变成清官。
各地的流匪、山贼、小毛贼也将郭北县视为禁地,从不敢轻易踏足。
就算不得已打此经过,也是夹起尾巴做人,根本不敢耍一点小心思。
至于什么恶鬼恶妖……更是遁得远远的。
这是因为郭北县已经成为天子学子心目中,除了诸子先贤之外的又一处儒家圣地。
除了文道书院常年都有两三千学生在此读书,还有不少书生纷纷到此游学,甚至是定居。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别说小妖小鬼,恐怕就算是千年老妖到了这里,其妖气也会被浩然正气压得死死的。
当然,也不是说郭北县就成了妖精、鬼魂之类的禁区,关键还是要看心境,是善,是恶。
如果一心向善,一心修炼,那自然就不会受到影响,反倒还会从中获利。
如果一身邪性,那就会遭到一种无形的反制。
简单来说,就是善与恶的区分,正气与魔性的区分。
正如一个邪魔歪道走进佛堂或是道观,哪怕伪装的再好,也会受到一种无形力量的约束、克制,甚至是攻击。
一众百姓不舍,一众学生同样也不舍。
好在,周羽安慰一众学生,说家虽然搬到了京城,但到时候他会两边跑,两边的书院会同等照顾。
当然,话是这样说,其实周羽的心里已经有了另一个打算,只不过需要一点时间慢慢调整。
按照他的计划,他准备仿效前世的学制设立不同的班级,比如启蒙班、基础班、进阶班这样。
到时候,郭北县这边的书院便作为启蒙班与基础班,京城这边的书院作为进阶班。
而且在教学方面也要因人而宜,开设一些不同的学科。
只不过,想要推进这样的教学计划是离不开朝廷的支持的,毕竟绝大多数的读书人是奔着功名而读书的。
如此一来,就必须按照科举考试的内容而读书。
有很多大才子文采出众,能写出惊世之文章却一直无缘于功名,那是输在了策论上。
而策论却是科举考试分量最重的考试内容,这,也是朝廷为了选拔官员而设定的规矩。
但是,周羽毕竟穿越人士,他的理念领先了这个世界太多太多。
他心里很清楚科举考试的弊端,局限性太大,限制了很多人的发展。
比如,一些人喜欢搞学术研究,一些人喜欢搞器械研发,一些喜欢钻研水利工程,一些喜欢天文地理……
而这些是不怎么受朝廷重视的,担任这些项目主管的官员往往也不擅长这方面的知识。
其实这些想法周羽早就有了,只不过以他以前的身份与影响力是不太可能去改变的。
现在不一样了,他有自信说动乐正帝,不说一下子全实现他的相法,但至少可以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改变。
相对于别人来说,周羽最大的优势不是他的地位,也不是他多有钱,而是他有的是时间。
当年,他第一次入宫见到永和帝的时候,永和帝正值壮年,精神奕奕。
可是现在,永和帝已然老态龙钟,而周羽不仅没有变老,反倒还更显年轻了,跟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一样。
别人所说的百年大计,对于周羽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区区一百年……而已!
得知周羽搬迁到了京城,京中权贵纷纷登门拜访,这其中有不少是朝中重臣甚至还有王爷。
毕竟,抛开周羽当今国公、国师的身份不提,那也是当朝大儒,而且在书法、诗词、音律、棋艺、丹青等等方面也是一骑绝尘,无人能出其右。
不夸张地说,如今有谁要是能够求到周羽一幅字画,那是可以吹嘘一辈子的事。
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说是相国寺有位高僧参悟佛法三百余年,始终参悟不透最后一道玄关。
结果,周羽来到寺中抚琴一曲,那位高僧听完之后入定三日,终于坐化,寺中钟声自鸣,佛光普照。
当然,关于周羽的传说还有很多,在不少百姓眼中,周羽与天上的星宿已经没啥区别了,不少百姓家中还供奉着周羽的画像或是神牌,以求子孙后代也能出个状元郎什么的。
除了周羽之外,白敏儿、莫愁、婴宁也很忙。
毕竟她们三个如今已是堂堂正正的国夫人,朝廷正式册封过的。
白敏儿册封齐国夫人,婴宁册封魏国夫人、莫愁册封燕国夫人。
因此,她们三个到了京城,京中的一众诰命夫人自然也要登门来拜访,礼尚往来,别人来拜访了,少不得也要去回访一番。
当然,入宫见见太后、皇后、一众嫔妃也是免不了的。
等到应酬的差不多时,周羽又一次入宫找乐正帝,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皇上,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要多方面齐头并进。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包括眼下里的大乾同样也是如此,过度依赖农业……”
听到此话,乐正帝不由疑惑道:“先生,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粮食关乎着天下民生,乃是国之根本,民之根本,先生为何说不能过度依赖农业?”
周羽笑了笑道:“皇上,民以食为天固然是没错的,但皇上有没有想过,自古以来,为何一有天灾,就很容易发生民变?”
“这……”
“这就是因为民以食为天,粮食在百姓心目中是第一位,胜过一切。
简单来说,也可理解为生存第一,这是一种本能,万物皆有的本能。
每逢天灾,粮食欠缺,甚至是颗粒无收,百姓完全是靠天吃饭。
就算朝廷发放赈灾粮,但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治标不治本。”
听到此话,乐正帝不由心里一动,问道:“那先生有何良策?”
“这就跟治病是一个道理,必须从根本上去解决病根。皇上你想一想,从古至今,更迭了多少朝代?
更迭朝代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多的还是因为粮食,百姓没吃的,那就只能哄抢,甚至是抢官粮。
然后有人借机起事,最终形成一股不可控制之势……”
谷alt/spanagt周羽讲了一会,最后说道:“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根本去扭转这一现象。”
乐正帝愣了一会,苦笑道:“先生此话听起来颇有道理,但是,要如何才能扭转这样的局面?”
“很简单,只要不缺粮,家家有余粮,粮食在百姓的心目变得没那么重要时,那么就算有天灾也能安然渡过。
到了那个时候,粮食在百姓的心目就不是第一位了。
当然,这说起容易,做起来可能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就目前来说,百姓种植粮食的方法还是相当原始的,付出与产出完全不成正比。
有些地方一亩地一年产出的粮食甚至还不足百斤。
所以,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在现有土地不变的情况之下,那就必须想办法提高产量。
要提升产量,就必须改变原始的耕种方式,因地制宜,尽量培育一些耐寒、耐旱,高产的品类……”
一通长篇大论,乐正帝听的似懂非懂。
但不管怎么样,他还是感觉周羽所说的颇有道理。只不过,如何实施却是一大难题,毕竟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于是,便询问了一些相关问题。
周羽回道:“皇上,此事并非一下子就能办好的,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
可以先选择不同的区域,小面积试点,同时也着重培养一批农业这方面的人才。
一旦试验成功便可以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只要解决了粮食的问题,到时候人口肯定也会大幅增涨……”
讲完农业方面的事,周羽又开始讲其它方面,比如工业技术方面、水利方面、商业方面……
“皇上,一个国家的长远之计需要均衡,目前来说,朝廷的科举制度极大程度限制了不少人才一展抱负的机会。
比如有些能工巧匠,限于各方面的条件,很多奇思妙想得不到实践……”
一提到科举,乐正帝不由脸色一惊:“先生,科举这件事恐怕不能轻易更改规则,否则很容易引发天下学子的动荡不安。”
周羽笑了笑道:“规则暂时不用改,我的意思是说,在科举之外朝廷可以另设一个考核内容,从而挖掘民间人才。
通过考核之人不一定安排官职,可以给予一个朝廷正式的编制,享受朝廷的俸禄……”
其实周羽的意思很简单,类似于前世的事业编制。
“如此一来,天下百姓也就多了一条出路,也必然会引发不少人的兴趣,学习各类技艺,加速推动工艺的发展……”
信息量太大,乐正帝一时半会当然消化不了。
不过,周羽早有准备,已经做了一份详尽的方案,交给乐正帝没事慢慢研究。
这份方案比他刚才所说的范围还要大的多,其中还有不少数据论证。
周羽相信乐正帝早晚会慢慢接受,毕竟这些都是历史推动所必经的路,只不过周羽倒没有异想天开一步到位,而是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一步推进。
总的来说,先以发展农业、工业、养殖业为主,着重先解决粮食产量的问题。
只要粮量产量上去了,百姓不缺吃喝,安居乐业,自然而然其它方面就会慢慢发展起来。
历史证明,只要百姓有得吃有得喝,管你谁当皇帝,一旦没得吃没得喝,那就没办法了,横坚也是死,不如搏一搏。
接下来,经过一番考核与筛选,京城书院这边第一批招收了一千余学生,以及十几个教书先生,正式开始办学。
另外,女学馆空前火爆,竟然招收了二百余名女弟子。
当然这也不奇怪,毕竟京城的千金小姐太多了,有周羽这块金字招牌,那些千金小姐当然乐意到女学馆开开眼界。
总比成天关在家里好的多。
之后不久,周羽又依了乐正帝的意思,单独设立了一个教学点。
地点是由乐正帝亲自指点的,挨着皇宫不远,有资格到这里来念书的全都是皇家子弟。
也就是皇子、公主,以及一众皇亲国戚。
当然,周羽并非一直呆在这里,只是偶尔过来呆上一天,教学主要还是由宫里以前的那些先生授课。
换作是别人,这些个先生一定不服气,毕竟他们都是当朝的饱学之士,比如太子太师。
但是在周羽面前,没人敢不服气,反倒还十分欣慰,因为每次周羽来,他们也可以借机与周羽交流一番,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要管理这些个皇子、公主、小王爷、小郡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毕竟身份矜贵,顾忌太多。
不过对周羽来说,那都不叫事。
他不像别的先生那样,成天板着个脸,动不动就让写字、背书,搞的一众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
不光是对这些个皇子公主,别的学生也是一样,周羽采取的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
比如在讲解一些历史人物时,他不会去照本宣科,而是通过一些小故事去讲,听的一众学生津津有味。
甚至,有时候还会让学生去扮演,扮演成不同的角色去演绎一些历史故事。
如此一来,更是让一众皇子、公主、小王爷、小郡主喜欢的不得了,巴不得周羽天天给他们上课。
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开始另外的几位先生有些不太能够接受,认为不够严谨,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当然,他们不敢提出来。
可不久之后他们却发现,效果貌似相当不错,一帮小家伙的学习进度明显开始提升。
再加上周羽有时候也与他们交流教学的心得,灌输一些超前的理念,从根本上也慢慢的扭转了他们保守、固执的思想。
当然,换作其他人恐怕是说不通的,毕竟有句话叫文人相轻,彼此不服,你怎么说也很难说服其他人。
但是周羽超然的地位与他各方面的成就足以服众,所以就算再保守的人,也会有所触动。
这一天,周羽刚进院,九公主便嘻嘻哈哈跑上前来,抓着周羽的手撒娇:“先生,能不能带我们出去玩玩呀?”
九公主今年只有七岁,算是年龄最小的,长得粉嘟嘟特别逗人喜爱。
也因此,一众皇子公主一旦有事相求,便会将这丫头给推出来,让她去打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