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实地考察东台和一里坪。
昨天陈立东一本正经、郑重其事的“玄乎”,王玉顺可以当作“吹牛”,但吕继民不行。
今天他要向市里主要领导汇报,市里的反响会更大。
陈立东说的一揽子项目,投资几十个亿,如果挨个落实,噶尔穆今后几年恐怕要把其他事都放下,一门心思的服务东华。
就在今天早上,接到了艾德蒙的电话:“楼塌了,人没事。”
陈立东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7点半的时候,太阳从东边露出笑脸,今天是个大晴天。
陈立东不禁想起了一首词:
......
料峭春风吹酒醒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最后这几句念出声来。
吴石刚正好来到院子里,跟陈立东打招呼:“陈董心情这么好?”
陈立东说:“哈哈。我媳妇高原反应消了,正好一起去观光,你可得多准备一个人的补给。”
“没问题,对了小陈,我昨天给所长打电话了。”吴石刚说。
“怎么样?”
“有戏。所长说,让你等他一段时间,他要跟你面谈。”
“他人在哪?”
“现在在燕京,要晋升职务,任省长助理。所以,应该会带着省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找你。”
陈立东打了几招太极,长出一口气说:“那正好,有省级层面推动,办事更有效率。”
吕继民没有过来陪同,电话里说要参加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东华来噶投资的事宜。
于是今天的观光考察就只有王玉顺、吴石刚、陈立东、孙婕、陈天长、陈雨墨,还有四位本地的司机。
王玉顺脸色平静,不过能感觉到,跟昨天初次见面时比,差了热情。
考察观光团安排了三部越野车,一部皮卡车。
皮卡车里装着氧气、油料、帐篷、行李,越野车的后备箱里备着食物、水和其它补给。
天气预报说,今天的温度是9到21度,微风小于3级,很适合出行。
孙婕穿了旅游鞋、牛仔裤、红色t恤,外边再罩了一件灰色运动衣,带着墨镜,蒙着丝巾,一副探险的模样。
上车后,吴石刚从前车下来,跑过来特意提醒:“走路不要着急,注意深度呼吸,有问题就按喇叭。”
他是担心孙婕出现高原反应,说完转身回到王玉顺的车上,一行人开始出发。
车头向北,先走了昨天那段路,过了钾镁厂后,开始上了盐桥。
盐桥长30多公里,正好万丈,是一条修筑在盐湖之上的用盐铺成的宽阔大道。
它既无桥墩,又无栏杆,整个路面平整光滑,坦荡如砥,看上去几乎同柏油马路一样。
桥的两侧是浩瀚的盐湖,水面如镜,每过一段时间能看到筑起的矮坝,把湖分割成盐田。
偶尔能看到路旁有泥屋瓦舍,是给晒盐工人或者护路工人临时休息用的。
两个小时后,前边的车辆开始靠边停车。
陈立东和孙婕下了车。
孙婕面色如常,没有出现反应。
俩人向前走去,吴石刚指着前边说:“这里就是小柴旦盐湖。”
走下路基,豁然一片碧波。
相比察尔汗盐湖,小柴旦小的多,但也宽达几千米。
湖边的芦苇已经长到膝盖,天空湛蓝,湖水纯清,水天一色,远方的雪山,将自己倒映进湖水,亦真亦幻,让小柴旦成为镶嵌在群山和荒漠中的一颗蓝宝石。
孙婕手打凉棚看向远方,陈雨墨不知道从哪掏出相机给大伙拍照。
稍事休息后,车头向西,继续征程。
脚下已经是315国道了,此时的国道路况较差,时有时无,几年后将逐段整体返修,并直接修到玉石市。
再向西...就到国外了。
315公路,一路荒漠戈壁,穿越了华夏一半的无人区,是最孤独的国道,二十年后将成为驴友们重要的打卡地。
陈立东所在的车是第三辆,前车扬起的沙尘降低了观感。
走了一个半小时候,公路消失了。
车开进荒漠,众人开始下车。
吴石刚招呼着大家准备吃饭。
吃啥呢?老三样:方便面、矿泉水、榨菜,王玉顺还准备了牛肉干、酸奶、红枣和葡萄干等一些小吃。
方便面是要烧水煮开的,在这高海拔地区烧水,八十多度就开锅。
怎么烧到100度呢?用高压锅。
方便面的牌子是“华龙”,这是华夏知名品牌,并远销毛熊各地。
华龙的老板是赵省卧牛城人,年初陈树俭去省里开会,华龙老板提到想把华龙改改名字,比如叫“某某郎”,被陈树俭给卷了回去:“别整那些外国名字,方便面,我只认华龙。”
华龙老板挺有意思,专门请最红的明星拍了一条广告,就说一句话:“方便面,我只认华龙。”
高海拔,太阳晒,容易伤到皮肤,陈天长和陈雨墨在几位司机师傅指导下搭建了帐篷,用餐后孙婕被请到帐篷里去休息。
王玉顺和吴石刚蹲在一起抽烟。
陈立东走过来问吴石刚:“一会儿就要到东台了吧?”
吴石刚说:“快了,用不了一个小时就到。”
陈立东继续问:“那里还有花牛的员工吗?”
吴石刚哈哈一笑:“就是一片盐池,活物大概只有鸭子,没必要留人。”
“那里还有鸭子?”
“有啊。这里是个神奇的地方,有些东西亘古不变,一块石头没准是几亿、几十亿年之前就在那里。
有些东西一直在变,比如河道、湖泊。
山里的雪水融化后,也有可能形成洪水,冲出来后,没准流到哪儿。
去年还是荒漠,今年就可能变成水洼,在这里哪有水野鸭子最清楚。
小陈,你听说过八仙女的故事吗?”
陈立东摇摇头,他只听说过七仙女。
吴石刚说:“西青这里,我最佩服的是那些搞地质勘探的,看到周围这些土堆了吗?”
陈立东下意识的去看向周围的土堆,他知道这些小土包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做“雅丹”,听上去还以为是某种化妆品。
这些小土包似乎是列队的士兵,守卫者着北疆。
陈立东还知道脚下的路就是丝绸之路,也是唐僧取经之路,祖宗们走了几千年。
从这里向西,就是楼兰古国,现在叫罗布泊。
这些雅丹,这些土包之下没准就有皑皑白骨。
只听吴石刚说:“这种环境,称为雅丹地貌,本地人叫魔鬼城。
雅丹的形态各种各样,夜晚或者沙尘漫天时,它们就像魑魅魍魉。
这里的土包呈现红色,含有铁质,指南针就不好使,很容易迷路,所以叫做魔鬼城,还叫迷魂阵。”
陈立东想了想,还真是有些恐怖,于是问:“八仙女是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的?”
吴石刚乐了:“呵呵。你么说也行。
八仙女说得是8位女地质队员。
1955年的时候,国家派过来第一批地质勘探队,主要任务是找石油。
其中一支工作队由8名南方女地质队员组成。
传说有一天她们遇到了沙尘暴,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有回来。
直到半年后,人们才发现三具身下压着测量图和地质工具包的尸体,其他队员的尸骨却始终没有找到。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那八位女地质工作者,就把他们牺牲地方的“雅丹”叫做“南八仙”。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她们扎营和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不过,我听老一辈的说,当初来这里的有好几支女地质队,她们的事迹曾经上过华夏日报。
前两年有篇散文《迷失在雅丹群中的八位姑娘》出来后,吕继民就求证过这个故事。
地质队员在风暴中牺牲是真的,找不到方向失踪的,水土不服病逝的,都有。
但是,8位女队员一起牺牲和‘南八仙’的故事应该是传说。
吕继民找老人们打听‘南八仙’来自哪里,她们有没有照片、日记之类的遗物,地质队的老人们哈哈一笑,于是不了了之。”
陈立东看着眼前的红土包,内心一阵感叹。
就算“南八仙”是传说,也是有根的传说。
很难想象,40多年前的人们来这里勘探,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为了开发聚宝盆,前辈们以荒原为家,扎根戈壁,把青春年华、把毕生精力、甚至把生命献给了柴达木。
他们是华夏那个时代最有知识的人,他们有条件获得最优渥的待遇,享受最舒适的环境。
他们之所以来到这里,不图金钱名利,为了啥?是为了坚定的信仰,是为了民族的崛起。
这些人不应被忘记。
这样的人,眼前就有两位。
吴石刚已经是研究员职称,相当于厅级待遇,可从言谈中能够了解到,这家伙在这里已经干了半辈子,没有贪图过安闲。
王玉顺也是,下乡知青返城,他没有回去,只是因为自己是“干部”?
恐怕是因为心中的理想,为了筑梦的执着。
陈立东不知道自己被系统附身是缘于哪种机遇,但是他清楚,自己应该与这些人为伍。
他要加快步伐,追寻前辈们的脚步,循着他们的足迹,加速民族的崛起,这才不悔重生一次。
自从去年系统升了一次大级之后,就没了支线任务,但是陈立东一直有种紧迫感,在发展的脚步上,从来没有松懈。
这种紧迫感,难道是前五年支线任务的催逼,留给他的惯性?还是为了加快华夏崛起,那种时不我待的责任?
......
休息了一阵,再次上车后,陈立东把“南八仙”的故事将给了媳妇,赚了几滴眼泪。
车子继续向西,陈立东终于知道了啥叫“搓板路”。
几十公里的路,晃晃悠悠走了一个半小时,终于到了东台。
最先出现的是砂石路,然后有一排孤零零的房子。
车开到房子边,停了下来。
十几间房子墙体用的泥坯,安装了门窗,有的窗扇已经被风吹走。
吴石刚说:“这些房子还是我们十几年前建的,去年修了修,现在又成了这个样子。”
说着,他掏出钥匙,打开了中间那个最完好的房间门锁,房间里有桌子椅子和铺着芦苇的床铺。
吴石刚弯腰打开一个编织袋,用手抓出一点白色的粉末。
陈立东凑过来,忽然有一种酸涩刺眼的感觉。
吴石刚将那点粉末丢回编织袋里:“这就是氯化锂,在这儿放了12年了。
这东西吸潮,不过这里的环境干燥,它们到现在没有坨住,其实做成碳酸氢锂更容易保存,市场也大一些。”
陈立东忽然明白,这袋子氯化锂被放在这里,竟然是当作了样品,这么寒酸的产品展示,也是没谁了。
不知道怎么接过吴石刚的话茬,便随口说了句:“这东西驱眼睛。”
吴石刚解释说:“氯化锂有低毒性和腐蚀作用,纯度高的劲更大。
纯度不高的氯化锂,老辈人偶尔当盐用,吃多了会恶心呕吐。
接触它应该戴上橡胶手套,我现在连橡胶手套都用不起,呵呵。”
吴石刚说完,打开橱柜,拿出一摞表格,写下记录再放了回去,然后说:“走,我们去看太阳池。”
昨天陈立东一本正经、郑重其事的“玄乎”,王玉顺可以当作“吹牛”,但吕继民不行。
今天他要向市里主要领导汇报,市里的反响会更大。
陈立东说的一揽子项目,投资几十个亿,如果挨个落实,噶尔穆今后几年恐怕要把其他事都放下,一门心思的服务东华。
就在今天早上,接到了艾德蒙的电话:“楼塌了,人没事。”
陈立东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7点半的时候,太阳从东边露出笑脸,今天是个大晴天。
陈立东不禁想起了一首词:
......
料峭春风吹酒醒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最后这几句念出声来。
吴石刚正好来到院子里,跟陈立东打招呼:“陈董心情这么好?”
陈立东说:“哈哈。我媳妇高原反应消了,正好一起去观光,你可得多准备一个人的补给。”
“没问题,对了小陈,我昨天给所长打电话了。”吴石刚说。
“怎么样?”
“有戏。所长说,让你等他一段时间,他要跟你面谈。”
“他人在哪?”
“现在在燕京,要晋升职务,任省长助理。所以,应该会带着省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找你。”
陈立东打了几招太极,长出一口气说:“那正好,有省级层面推动,办事更有效率。”
吕继民没有过来陪同,电话里说要参加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东华来噶投资的事宜。
于是今天的观光考察就只有王玉顺、吴石刚、陈立东、孙婕、陈天长、陈雨墨,还有四位本地的司机。
王玉顺脸色平静,不过能感觉到,跟昨天初次见面时比,差了热情。
考察观光团安排了三部越野车,一部皮卡车。
皮卡车里装着氧气、油料、帐篷、行李,越野车的后备箱里备着食物、水和其它补给。
天气预报说,今天的温度是9到21度,微风小于3级,很适合出行。
孙婕穿了旅游鞋、牛仔裤、红色t恤,外边再罩了一件灰色运动衣,带着墨镜,蒙着丝巾,一副探险的模样。
上车后,吴石刚从前车下来,跑过来特意提醒:“走路不要着急,注意深度呼吸,有问题就按喇叭。”
他是担心孙婕出现高原反应,说完转身回到王玉顺的车上,一行人开始出发。
车头向北,先走了昨天那段路,过了钾镁厂后,开始上了盐桥。
盐桥长30多公里,正好万丈,是一条修筑在盐湖之上的用盐铺成的宽阔大道。
它既无桥墩,又无栏杆,整个路面平整光滑,坦荡如砥,看上去几乎同柏油马路一样。
桥的两侧是浩瀚的盐湖,水面如镜,每过一段时间能看到筑起的矮坝,把湖分割成盐田。
偶尔能看到路旁有泥屋瓦舍,是给晒盐工人或者护路工人临时休息用的。
两个小时后,前边的车辆开始靠边停车。
陈立东和孙婕下了车。
孙婕面色如常,没有出现反应。
俩人向前走去,吴石刚指着前边说:“这里就是小柴旦盐湖。”
走下路基,豁然一片碧波。
相比察尔汗盐湖,小柴旦小的多,但也宽达几千米。
湖边的芦苇已经长到膝盖,天空湛蓝,湖水纯清,水天一色,远方的雪山,将自己倒映进湖水,亦真亦幻,让小柴旦成为镶嵌在群山和荒漠中的一颗蓝宝石。
孙婕手打凉棚看向远方,陈雨墨不知道从哪掏出相机给大伙拍照。
稍事休息后,车头向西,继续征程。
脚下已经是315国道了,此时的国道路况较差,时有时无,几年后将逐段整体返修,并直接修到玉石市。
再向西...就到国外了。
315公路,一路荒漠戈壁,穿越了华夏一半的无人区,是最孤独的国道,二十年后将成为驴友们重要的打卡地。
陈立东所在的车是第三辆,前车扬起的沙尘降低了观感。
走了一个半小时候,公路消失了。
车开进荒漠,众人开始下车。
吴石刚招呼着大家准备吃饭。
吃啥呢?老三样:方便面、矿泉水、榨菜,王玉顺还准备了牛肉干、酸奶、红枣和葡萄干等一些小吃。
方便面是要烧水煮开的,在这高海拔地区烧水,八十多度就开锅。
怎么烧到100度呢?用高压锅。
方便面的牌子是“华龙”,这是华夏知名品牌,并远销毛熊各地。
华龙的老板是赵省卧牛城人,年初陈树俭去省里开会,华龙老板提到想把华龙改改名字,比如叫“某某郎”,被陈树俭给卷了回去:“别整那些外国名字,方便面,我只认华龙。”
华龙老板挺有意思,专门请最红的明星拍了一条广告,就说一句话:“方便面,我只认华龙。”
高海拔,太阳晒,容易伤到皮肤,陈天长和陈雨墨在几位司机师傅指导下搭建了帐篷,用餐后孙婕被请到帐篷里去休息。
王玉顺和吴石刚蹲在一起抽烟。
陈立东走过来问吴石刚:“一会儿就要到东台了吧?”
吴石刚说:“快了,用不了一个小时就到。”
陈立东继续问:“那里还有花牛的员工吗?”
吴石刚哈哈一笑:“就是一片盐池,活物大概只有鸭子,没必要留人。”
“那里还有鸭子?”
“有啊。这里是个神奇的地方,有些东西亘古不变,一块石头没准是几亿、几十亿年之前就在那里。
有些东西一直在变,比如河道、湖泊。
山里的雪水融化后,也有可能形成洪水,冲出来后,没准流到哪儿。
去年还是荒漠,今年就可能变成水洼,在这里哪有水野鸭子最清楚。
小陈,你听说过八仙女的故事吗?”
陈立东摇摇头,他只听说过七仙女。
吴石刚说:“西青这里,我最佩服的是那些搞地质勘探的,看到周围这些土堆了吗?”
陈立东下意识的去看向周围的土堆,他知道这些小土包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做“雅丹”,听上去还以为是某种化妆品。
这些小土包似乎是列队的士兵,守卫者着北疆。
陈立东还知道脚下的路就是丝绸之路,也是唐僧取经之路,祖宗们走了几千年。
从这里向西,就是楼兰古国,现在叫罗布泊。
这些雅丹,这些土包之下没准就有皑皑白骨。
只听吴石刚说:“这种环境,称为雅丹地貌,本地人叫魔鬼城。
雅丹的形态各种各样,夜晚或者沙尘漫天时,它们就像魑魅魍魉。
这里的土包呈现红色,含有铁质,指南针就不好使,很容易迷路,所以叫做魔鬼城,还叫迷魂阵。”
陈立东想了想,还真是有些恐怖,于是问:“八仙女是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的?”
吴石刚乐了:“呵呵。你么说也行。
八仙女说得是8位女地质队员。
1955年的时候,国家派过来第一批地质勘探队,主要任务是找石油。
其中一支工作队由8名南方女地质队员组成。
传说有一天她们遇到了沙尘暴,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有回来。
直到半年后,人们才发现三具身下压着测量图和地质工具包的尸体,其他队员的尸骨却始终没有找到。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那八位女地质工作者,就把他们牺牲地方的“雅丹”叫做“南八仙”。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她们扎营和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不过,我听老一辈的说,当初来这里的有好几支女地质队,她们的事迹曾经上过华夏日报。
前两年有篇散文《迷失在雅丹群中的八位姑娘》出来后,吕继民就求证过这个故事。
地质队员在风暴中牺牲是真的,找不到方向失踪的,水土不服病逝的,都有。
但是,8位女队员一起牺牲和‘南八仙’的故事应该是传说。
吕继民找老人们打听‘南八仙’来自哪里,她们有没有照片、日记之类的遗物,地质队的老人们哈哈一笑,于是不了了之。”
陈立东看着眼前的红土包,内心一阵感叹。
就算“南八仙”是传说,也是有根的传说。
很难想象,40多年前的人们来这里勘探,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为了开发聚宝盆,前辈们以荒原为家,扎根戈壁,把青春年华、把毕生精力、甚至把生命献给了柴达木。
他们是华夏那个时代最有知识的人,他们有条件获得最优渥的待遇,享受最舒适的环境。
他们之所以来到这里,不图金钱名利,为了啥?是为了坚定的信仰,是为了民族的崛起。
这些人不应被忘记。
这样的人,眼前就有两位。
吴石刚已经是研究员职称,相当于厅级待遇,可从言谈中能够了解到,这家伙在这里已经干了半辈子,没有贪图过安闲。
王玉顺也是,下乡知青返城,他没有回去,只是因为自己是“干部”?
恐怕是因为心中的理想,为了筑梦的执着。
陈立东不知道自己被系统附身是缘于哪种机遇,但是他清楚,自己应该与这些人为伍。
他要加快步伐,追寻前辈们的脚步,循着他们的足迹,加速民族的崛起,这才不悔重生一次。
自从去年系统升了一次大级之后,就没了支线任务,但是陈立东一直有种紧迫感,在发展的脚步上,从来没有松懈。
这种紧迫感,难道是前五年支线任务的催逼,留给他的惯性?还是为了加快华夏崛起,那种时不我待的责任?
......
休息了一阵,再次上车后,陈立东把“南八仙”的故事将给了媳妇,赚了几滴眼泪。
车子继续向西,陈立东终于知道了啥叫“搓板路”。
几十公里的路,晃晃悠悠走了一个半小时,终于到了东台。
最先出现的是砂石路,然后有一排孤零零的房子。
车开到房子边,停了下来。
十几间房子墙体用的泥坯,安装了门窗,有的窗扇已经被风吹走。
吴石刚说:“这些房子还是我们十几年前建的,去年修了修,现在又成了这个样子。”
说着,他掏出钥匙,打开了中间那个最完好的房间门锁,房间里有桌子椅子和铺着芦苇的床铺。
吴石刚弯腰打开一个编织袋,用手抓出一点白色的粉末。
陈立东凑过来,忽然有一种酸涩刺眼的感觉。
吴石刚将那点粉末丢回编织袋里:“这就是氯化锂,在这儿放了12年了。
这东西吸潮,不过这里的环境干燥,它们到现在没有坨住,其实做成碳酸氢锂更容易保存,市场也大一些。”
陈立东忽然明白,这袋子氯化锂被放在这里,竟然是当作了样品,这么寒酸的产品展示,也是没谁了。
不知道怎么接过吴石刚的话茬,便随口说了句:“这东西驱眼睛。”
吴石刚解释说:“氯化锂有低毒性和腐蚀作用,纯度高的劲更大。
纯度不高的氯化锂,老辈人偶尔当盐用,吃多了会恶心呕吐。
接触它应该戴上橡胶手套,我现在连橡胶手套都用不起,呵呵。”
吴石刚说完,打开橱柜,拿出一摞表格,写下记录再放了回去,然后说:“走,我们去看太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