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牢不牢固,一是地基要打牢打深,二是砌的墙壁要结实,另外便是房梁要放稳当。

    而地基,是盖房子的第一个步骤。

    刘瓦匠按着李家哥俩指定的范围,带着大家挖坑。

    不过,因为不是盖高楼,只是盖一层的平房,地基并没有挖太深,只有两尺的深度。

    到下午李玉竹和庐陵王及柳岩柏回来时,地基已经挖好了。

    另一个坑里,泡着些白色的物质,还冒着热气。

    李玉竹好奇地走过去看。

    但马上被穆元修拉着,他紧张说道,“别去,那是石灰水,热气会灼瞎眼睛的,要看站远些看。”

    李玉竹抿唇一笑,“我知道,我不去看石灰水,我看你们打的地基。”

    “明天能砌出半个墙体出来。”刘瓦匠笑着道,“咱们人多,盖得快。”

    庐陵王围着新房子的地基走了一圈,夸着大家进展快。

    刘瓦匠笑道,“家里的两个孙子想来上学,当然要快了。”

    刘老二跟着笑道,“多认几个字,好娶个好媳妇。”

    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时候快到吃晚饭时间了,庐陵王邀请刘家父子三人和穆元修一起去吃晚饭。

    他们都说,天还早,再忙会儿。

    庐陵王笑道,“也好,等晚饭好了,我叫人来喊你们。”

    就在庐陵王和大家说话时,柳岩柏已经背着书包跑进宅子里去了。

    他将书包往自己屋里一丢,马上去了厨房帮忙。

    姜嬷嬷正在做晚饭,看到他跑进厨房来,笑着道,“你不去写功课啦?又跑来这里做事。”

    李家人对柳岩柏没有用另类的眼光看,当他是平常人一样对待,柳岩柏来李家两天,话也变得多了起来。

    他说道,“今天多了人吃饭,姜嬷嬷一定很忙,我来帮下忙,晚点写功课也是一样的。”

    “真是好孩子。”姜嬷嬷笑着夸他。

    还别说,她今天确实挺忙的。

    刘瓦匠父子三人前来帮忙盖房子,穆元修也来了,人一下子多起来,李太太吩咐她多做些饭菜,多做些肉菜。

    多做些饭容易,往锅里添些米就够了。

    多做些菜就麻烦些了,要多洗菜切菜。

    添三碗菜,就得多费最少两刻时间。

    柳岩柏不会做饭,但会烧火,他往灶里添柴,帮姜嬷嬷拿个瓢舀水,虽然是小小的帮忙,也让姜嬷嬷烧饭的速度快了不少。

    米饭蒸在灶台里的锅子上面了,正冒着热气。

    小炉子上面炖着的秋萝卜猪排骨头汤,也差不多快好了,厨房里香气四溢。

    桌上已摆好了四盘菜。

    一盘炒藕片,藕是前面沼泽地里长的,李兴安今早下水挖出来的。

    藕还没长粗,他没多挖,只挖了两条。一条四节,一共有八节,能炒四大盘了。

    另外还有盘煮豆,一盘炒白菜,一盘酸豆角。酸豆角是前不久做的,加上姜丝炒了,十分下饭。

    还有一碗淋了少量麻油的蒸鸡蛋羹,这是三个孩子的菜。

    灶台锅子里煮着鱼汤,差不多也快熟了。

    鱼也是李兴安从沼泽地那儿的水塘里捞起来的。

    入了秋,鱼儿少了,他现在没往集市的酒馆里送水产了。

    每天网的几条鱼儿,全都拿来家里人吃。

    如今家里只偶尔买些猪肉或牛肉回来,平时吃的菜,不是李兴安从水里采来的,就是李兴茂从地里摘来的。

    粮食也是地里产的,屯在瓦缸里,能吃到明天春。

    家里的口粮,现在基本能自给自足。

    姜嬷嬷看着做事麻利的柳岩柏,摇摇头说道,“灶烧得这么好,你在家里常做事吧?”

    李家哥几个就不怎么做事,这是李太太说的,所以哥仨都生不好灶,有时候他们兴趣来了,要来帮她,总是将灶里塞一肚的柴火,火没生起来,只生起一屋的烟。

    这柳岩柏一来就会生火,可见平时是常做事的。

    柳岩柏点头,“一下学我就回家帮娘烧饭,只是我烧得不好吃,我娘总骂我笨。”

    他叹着气。

    姜嬷嬷说道,“你做得很好嘛,为什么还骂你?你娘就是偏心。”她揭开锅盖,将煮熟的鱼汤往碗里舀,“二蛋呀,我提你娘的事,虽然叫你伤心,但我也是想开导你,我们不觉得你笨呢。”

    柳岩柏点头,笑着道,“晓得的,嬷嬷。”

    看着他开朗的笑容,姜嬷嬷也笑了,“饭熟了,喊大家来吃饭吧。”

    “诶。”柳岩柏放下手里的柴火,将灶门口散着的柴火归拢好,拍拍袖子跑去喊人去了。

    以前每天喊人来吃饭是姜嬷嬷,现在是柳岩柏。

    大家都陆续来到厨房,洗了手围坐在桌旁。

    三个孩子,则由柴娥英和庐陵王妃照看。

    他们都能自己吃饭,不需要大人喂。

    连果果也能拿着小勺子,往嘴里送,还会指着桌上的菜,喊着柴娥英帮她夹。

    她爱吃鱼。

    但这是危险的食物,李兴茂不准她吃。

    柴娥英想了主意,将鱼肉夹一片放在一个小碟子里,将刺儿用筷子一点一点挑出来,只夹豆子那么点的鱼肉喂给果果。

    尽管如此,在果果吃着时,她还不时叮嘱,“有刺儿一定要吐出来。”

    柴娥英挑得很仔细,果果一次也没有吃到刺。

    “没刺。”她用不太熟练的话嚷道。

    庐陵王妃将这招学了来,叫柴娥英自己吃饭,她来喂果果吃鱼。

    但喂了两口后,果果吐了个小刺出来,庐陵王妃顿时吓着了。

    柴娥英笑道,“娘,我来喂果果吧,以前天朗爱吃鱼,都是我喂的,我熟练着呢。”

    庐陵王妃不好意思起来,“那你也要吃饭啊,这饭菜都要凉了。”

    “我这不吃着呢。”柴娥英笑道,她给果果喂一口鱼肉,自己吃一口饭。

    大家都要吃好了,她的饭才吃了一小半。

    庐陵王妃只得装了一碗肉骨头汤,放在炉上的小锅子里煨着,等果果吃好了她再吃。

    .

    盖房子的这几天,没有下雨。

    刘家父子三人每天早上天蒙蒙亮时赶来这里,一直忙到天擦黑收工。

    穆元修也每天来帮忙。

    两天后,两间半房子盖好了。

    一大屋子是将来给学生们学习的,隔壁的屋子是给夫子休息的地方,还有半间是厨房。

    孩子们会在学堂吃饭,去李家宅里吃人多会太闹腾,还是另外盖间厨房为好。

    将来也会请厨娘来做饭。

    房梁盖好这天,按着习俗,李兴茂燃放了爆竹。

    第三天一早,刘瓦匠带着大家将屋子里里外外粉刷了。

    青瓦白墙,十分的漂亮。

    围墙没用砖砌,周长三百丈的院墙全部用砖造价太高。

    好在穆元修住的山上有大量的竹子,而且李家的院墙和房子也大多是竹子做的,庐陵王也建议用竹子做篱笆院墙。

    扎得高一些密一些,圈一个范围就可。

    这就容易多了。

    刘瓦匠父子三人和穆元修,还有李兴安李兴茂,一起上山砍了竹子下来。

    六个人干活,砍竹子连做院墙,一天就做好了。

    至于孩子们用的桌子,李玉竹建议庐陵王将宋夫子家的桌椅全买下来。

    宋夫子不教书了,那些桌子椅子也用不着了。

    他们问宋夫子这件事情时,宋夫子很爽快地答应了,而且不肯收钱。

    庐陵王坚持要给,宋夫子笑道,“我欠李三姑娘的一些药费还没有给呢,再说了,我这病还需李三姑娘再来看看。我给你们家药费,你们再给我桌椅钱,这给来给去的,何必麻烦?正好抵消不好么?”

    新桌椅按一百文一套算,三十二套是三千二百文。

    孩子们用了一些年岁了,有些旧,折价算也能值二千多文。

    宋夫子欠的药费,不过是几百文。

    差价差了不少,李玉竹便给宋夫子又开了些药,并跟他说会常来看他。

    宋夫子笑道,“是嘛,我反正要看病的。”

    就这样,三十二张孩子们的桌椅,加上一套夫子的桌椅和一张小书柜,一并转与了庐陵王。

    庐陵王给孩子们上课时,说了搬迁的日期。

    怕孩子们找不到地方,这天只上了半天的课,午饭后,他带着孩子从宋夫子家,步行来到了新学堂。

    孩子看到又宽敞又新的学堂,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活泼些的冲进了屋子,四处看着。

    虽然只是一间空屋子,但孩子还是很高兴,一会儿看看雪白的墙壁,一会儿看看窗子。

    一会儿跑到外面看看平整的活动场地。

    一会儿看看竹子篱笆院院墙。

    庐陵王对他们说,下午会安排马车将他们的桌椅拉来这里,明天就不必去宋夫子家了,直接来这里,孩子们一起高兴地欢呼。

    

    86081_86081549/117502569.html

    

    。m2.shuyuewu.co

章节目录

锦绣医女:带着王府全家去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秋烟冉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0403章 新学堂落成(3)-锦绣医女:带着王府全家去种田小说,锦绣医女:带着王府全家去种田,笔趣阁并收藏锦绣医女:带着王府全家去种田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