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有关于周国这场突兀内禅的流言仍在传播。
那位新的周国皇帝,在他的登记诏书中,除了颂扬祖宗、大赦天下、颁布惠民之策等官样文章之外,还写了一些特殊内容。
比如强调了周国此刻人民贫困,官吏扰民,土地兼并状况尤为严重,他的登基是皇兄指令,与亲王文武群臣及军民耆老,累表劝进的结果。
他将限制皇室、贵族的奢靡享乐,限制权贵对底层的搜刮,限制官员滥用权力,并且剥夺僧道特权,整治军队,改府兵制为募兵制,扩军,提升军备。
在整治军队过程中,会有太皞山的人在一旁指导。
诏书还严厉叱责了虞国。正是因为虞国不尊昊天,发展所谓理学,质疑、忤逆天理(如怀疑生物并非昊天创造,而是自然孕育演化),
才会招致世人道德败坏。
去年发生在长安的异变灾难,就是来自昊天的惩罚。
为此,虞国必须做出一系列的弥补,比如取消理学刊物,让太皞山的司祭入驻学宫,皇帝亲赴太皞山向昊天忏悔...
如若不然,周国将以武力捍卫昊天尊严。
诏书的发出,印证了李昂的猜想——这场内禅背后,果然有太皞山的影子。随着内禅到来的,必然是战争。
周国采用府兵制,也就是士兵属于当地军府,平时为民,耕地种田,在折冲将军领导下日常训练。自备弓矢衣粮等物资,不由国家供给。
发生战争时则转化为士兵,由朝廷另外派遣的将军领导,前往一地出征。
相当于训练与指挥士兵的将军不是同一人,这样能减小将领的个人权威,防范地方割据,同时还能节约人力,减少军费。
但府兵制也存在大量问题,由于士兵自带干粮弓矢,有钱人家的士兵,和贫苦家庭的士兵,装备差距极大。
有些地方长官,会故意克扣士兵们的待遇(比如购买最便宜劣质的被单),来节省成本,为自己敛财。
甚至敲诈勒索士兵,索要钱财。
又因为府兵战时为兵,平时为民,
有些地方上的权贵,会让军府的折冲将军,将士兵们的日常训练任务,改成“为贵族修造房屋”、“为贵族看家护院”。
将府兵当成私人仆役,呼来喝去,颐指气使。
权贵的欺压,待遇的恶化,会严重影响府兵的参军热情,导致各军府的人数总是存在亏空,
但凡有点门路的小康家庭,都会想办法逃脱兵役,或是花钱雇人代为参军。
这样的结果,便是府兵的战力急速下滑,变成了老弱病残的集中地。
这样的情况,早在百余年前就已经在虞国发生了一遍,
虞国的做法是严格禁止权贵将府兵当成仆役,不要求府兵自带粮食弓矢,而是给府兵按时发放军饷,提升府兵待遇,花了几十年功夫,才慢慢改善了府兵制在民间的形象。
周国现在取销了府兵制,改为全员募兵,
军事成本必然急速提升,但相应的,只招募那些身体强壮、意志饱满的青壮年,也会提升军力。
并且,在太皞山精英的支持下,钱财不是问题,
太皞山的审判院,也会凭借其残酷冷漠的行事风格,约束住周国中下层官员,让他们不敢在其中偷奸耍滑(比如以老弱病患者,滥充身体强壮者。欺压奴役军士,克扣军饷等等)。
李昂都能看出来的事情,虞国长安的衮衮诸公没理由看不出来。
周国的国土、人力、财富、文化等,是天下间仅次于虞国的第二大国。
两国在三百年间,爆发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战争,虞国赢多输少,但每次都因为太皞山的存在,没能扩大战果,甚至消灭周国。
没有办法,昊天的信仰,几乎笼罩着已知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国度。
北至极昼极夜轮回不休的冰原,南至气候炎热、悬于广阔海洋的爪哇,都有昊天的钟声、铃声。
数千年来,太皞山的司祭,在天下各地修造了无数庙宇,让亿万人信仰着昊天。
每一年,来自虔诚信徒们捐献的钱财,都会如涓涓细流汇集成河一般,流向太皞山,而这笔恐怖的财富,又会转化成难以计量的符箓、甲胄、箭矢。
圣礼、审判、炬语、信修四院中,仅审判一院,便有近十万名审判官。全都是修士。
而如果算上辅助审判官捕猎妖魔的狩魔军,人数高达百万。
每个狩魔军都接受过严苛训练,对昊天的信仰极其狂热虔诚,愿意为了昊天献出生命。
而他们的战斗机巧,也远胜于普通士兵。
四百年前,曾有魔修施展惊天邪术,将荆国一州之地的所有臣民,尽数转化为崇拜他的狂热教徒。
几十万悍不畏死、周身冒着魔气的百姓,轻而易举攻破了荆国边境的军镇,掠夺里面的甲胄刀剑武装自己。继续向着荆国内地进发。
而荆国的修行者,顾及本国百姓性命,迟迟没能动手。
在这种情况下,太皞山派遣了一万人狩魔军。
两方在原野上碰面,魔修一方的百姓疯狂鼓噪,念诵着侮辱昊天的魔经,嘲笑着太皞山的一切。
狩魔军鸦雀无声,所有人面无表情,抽出长刀。
只一轮冲锋,狩魔军势如破竹,轻而易举凿穿了几十万人的军阵,随后在军阵最中心四散开来,挥舞长刀屠戮扑上来的敌人。
揪出了躲藏在人群之中的魔修。
在得到魔修有关于“邪术无法逆转,百姓无法拯救”的信息后,一万名狩魔军,杀光了剩下的所有人。
战场上的鲜血,没过了他们的脚背,
冲天的血腥气息,甚至随风飘到了荆国的皇城。
而事后统计,所有伤亡的狩魔军士兵数量,只有一百一十人。
现在,哪怕太皞山为了维系自身存在,不可能将所有狩魔军投入到与虞国的战争中,
但只要在战场上投入十万、二十万军队,都将彻底抹平,乃至扭转虞国与周国的国力差距。
那位新的周国皇帝,在他的登记诏书中,除了颂扬祖宗、大赦天下、颁布惠民之策等官样文章之外,还写了一些特殊内容。
比如强调了周国此刻人民贫困,官吏扰民,土地兼并状况尤为严重,他的登基是皇兄指令,与亲王文武群臣及军民耆老,累表劝进的结果。
他将限制皇室、贵族的奢靡享乐,限制权贵对底层的搜刮,限制官员滥用权力,并且剥夺僧道特权,整治军队,改府兵制为募兵制,扩军,提升军备。
在整治军队过程中,会有太皞山的人在一旁指导。
诏书还严厉叱责了虞国。正是因为虞国不尊昊天,发展所谓理学,质疑、忤逆天理(如怀疑生物并非昊天创造,而是自然孕育演化),
才会招致世人道德败坏。
去年发生在长安的异变灾难,就是来自昊天的惩罚。
为此,虞国必须做出一系列的弥补,比如取消理学刊物,让太皞山的司祭入驻学宫,皇帝亲赴太皞山向昊天忏悔...
如若不然,周国将以武力捍卫昊天尊严。
诏书的发出,印证了李昂的猜想——这场内禅背后,果然有太皞山的影子。随着内禅到来的,必然是战争。
周国采用府兵制,也就是士兵属于当地军府,平时为民,耕地种田,在折冲将军领导下日常训练。自备弓矢衣粮等物资,不由国家供给。
发生战争时则转化为士兵,由朝廷另外派遣的将军领导,前往一地出征。
相当于训练与指挥士兵的将军不是同一人,这样能减小将领的个人权威,防范地方割据,同时还能节约人力,减少军费。
但府兵制也存在大量问题,由于士兵自带干粮弓矢,有钱人家的士兵,和贫苦家庭的士兵,装备差距极大。
有些地方长官,会故意克扣士兵们的待遇(比如购买最便宜劣质的被单),来节省成本,为自己敛财。
甚至敲诈勒索士兵,索要钱财。
又因为府兵战时为兵,平时为民,
有些地方上的权贵,会让军府的折冲将军,将士兵们的日常训练任务,改成“为贵族修造房屋”、“为贵族看家护院”。
将府兵当成私人仆役,呼来喝去,颐指气使。
权贵的欺压,待遇的恶化,会严重影响府兵的参军热情,导致各军府的人数总是存在亏空,
但凡有点门路的小康家庭,都会想办法逃脱兵役,或是花钱雇人代为参军。
这样的结果,便是府兵的战力急速下滑,变成了老弱病残的集中地。
这样的情况,早在百余年前就已经在虞国发生了一遍,
虞国的做法是严格禁止权贵将府兵当成仆役,不要求府兵自带粮食弓矢,而是给府兵按时发放军饷,提升府兵待遇,花了几十年功夫,才慢慢改善了府兵制在民间的形象。
周国现在取销了府兵制,改为全员募兵,
军事成本必然急速提升,但相应的,只招募那些身体强壮、意志饱满的青壮年,也会提升军力。
并且,在太皞山精英的支持下,钱财不是问题,
太皞山的审判院,也会凭借其残酷冷漠的行事风格,约束住周国中下层官员,让他们不敢在其中偷奸耍滑(比如以老弱病患者,滥充身体强壮者。欺压奴役军士,克扣军饷等等)。
李昂都能看出来的事情,虞国长安的衮衮诸公没理由看不出来。
周国的国土、人力、财富、文化等,是天下间仅次于虞国的第二大国。
两国在三百年间,爆发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战争,虞国赢多输少,但每次都因为太皞山的存在,没能扩大战果,甚至消灭周国。
没有办法,昊天的信仰,几乎笼罩着已知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国度。
北至极昼极夜轮回不休的冰原,南至气候炎热、悬于广阔海洋的爪哇,都有昊天的钟声、铃声。
数千年来,太皞山的司祭,在天下各地修造了无数庙宇,让亿万人信仰着昊天。
每一年,来自虔诚信徒们捐献的钱财,都会如涓涓细流汇集成河一般,流向太皞山,而这笔恐怖的财富,又会转化成难以计量的符箓、甲胄、箭矢。
圣礼、审判、炬语、信修四院中,仅审判一院,便有近十万名审判官。全都是修士。
而如果算上辅助审判官捕猎妖魔的狩魔军,人数高达百万。
每个狩魔军都接受过严苛训练,对昊天的信仰极其狂热虔诚,愿意为了昊天献出生命。
而他们的战斗机巧,也远胜于普通士兵。
四百年前,曾有魔修施展惊天邪术,将荆国一州之地的所有臣民,尽数转化为崇拜他的狂热教徒。
几十万悍不畏死、周身冒着魔气的百姓,轻而易举攻破了荆国边境的军镇,掠夺里面的甲胄刀剑武装自己。继续向着荆国内地进发。
而荆国的修行者,顾及本国百姓性命,迟迟没能动手。
在这种情况下,太皞山派遣了一万人狩魔军。
两方在原野上碰面,魔修一方的百姓疯狂鼓噪,念诵着侮辱昊天的魔经,嘲笑着太皞山的一切。
狩魔军鸦雀无声,所有人面无表情,抽出长刀。
只一轮冲锋,狩魔军势如破竹,轻而易举凿穿了几十万人的军阵,随后在军阵最中心四散开来,挥舞长刀屠戮扑上来的敌人。
揪出了躲藏在人群之中的魔修。
在得到魔修有关于“邪术无法逆转,百姓无法拯救”的信息后,一万名狩魔军,杀光了剩下的所有人。
战场上的鲜血,没过了他们的脚背,
冲天的血腥气息,甚至随风飘到了荆国的皇城。
而事后统计,所有伤亡的狩魔军士兵数量,只有一百一十人。
现在,哪怕太皞山为了维系自身存在,不可能将所有狩魔军投入到与虞国的战争中,
但只要在战场上投入十万、二十万军队,都将彻底抹平,乃至扭转虞国与周国的国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