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怀孕了!听见这个谌王妃亲口告诉他的消息,空月不知道该喜还是该忧。他看着这个美丽的女人,不知道该说什么。
王妃深情脉脉地看着空月,嘴唇轻动,小声在他耳边说:“我想回娘家待产!”
王妃的娘家是杨州豪门,她对娘家人的感情远胜于对滁王,这是她选择回娘家待产的第一个原因;第二,她肚子里的孩子是滁王的还是空月的,她不知道,她不愿意在滁王府生下空月的孩子。她在心里一遍遍默默祈愿,希望这个孩子是空月的,而且是男孩,长大了,像他爸爸一样健壮和优秀。
她唯一遗憾的是,去了杨州,就不能与这个让她痴迷入骨,欲仙欲死的小男人经常相会了。
此时,空月心里也在想,王妃回娘家待产,可能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在娘家肯定能得到比在滁王府更好的照料。因为他自己也已经接到滁王亲自交待的任务,外出查案。这意味着,他也会离开滁王府很长一段时间。
“你外出查案期间,能来杨州看我吗?”王妃还是依恋这个小男人,她甚至希望,空月能离开滁王府,随她到娘家生活。凭空月的一身本领,到哪里都会是众星捧月。
空月搂紧女人,小声安慰道:“我会尽量抽空来看你,也有机会来看你的!”
他还真不是哄女人开心,上午滁王召见他,告诉他一个重大案件,这个案件还就与扬州有关:
最近北方战事吃紧,朝廷军费紧缺,江南乃是富庶之地,率先筹集白银十三万两,由杭州走水路运往北京。哪知刚过扬州不远,晚上就被一伙劫匪假冒差役,劫持一空。朝廷震怒,严令追查,最终查到是“太湖帮”所为,太湖帮匪众为避祸,已经分散逃走,捕快只抓住了帮内第三号头目,据三号头目口供,是由南京刑部尚书透露出的运银信息。
运银的船只是伪装过,严格保密的,运输时间也是机密,不是朝廷高级官员不可能知道。劫匪完全掌握运银船的动向,有备而来,一举拿下,迅速转移,肯定有内鬼,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但南京刑部尚书打死不承认与他有关,北京来的捕快搜查了他的家,里里外外搜了个底朝天,没有找到任何证据。现在刑部尚书还在监视居住期间,若不能把真正的幕后主使抓获,刑部尚书永远难以复职。
滁王把希望寄托在空月身上,他希望空月协助查案,还刑部尚书一个清白。
刑部尚书是滁王大船上的人,滁王想帮他,这个可以理解,如果他确实是被人栽赃陷害,那把真凶揪出来,也是空月乐意效劳的事情。只是,自己以什么身份出面?
对此滁王早有准备,滁王说:“已经给捕司打过招呼,你以南京总捕司捕快的身份参与查案,明天就上路,先到扬州,审讯案犯和查验现场。”
空月以一己之力,大闹总捕司,总捕司一两百号捕快,竟然无可奈何,被打得落花流水;大闹骆总捕头家,更是把南京城第一捕头收拾了个服服帖帖,对此,滁王早已耳闻,这就是他信任空月的理由。空月的武功智谋,远非常人能及
第二天一早,总捕司的李捕头和王捕头来到滁王府,手里拿着一套捕快衣服。空月见到李捕头,不禁心中莞尔,真是不打不成交。
空月换上捕快衣服,挎上腰刀,向滁王告别。他没法再向王妃告辞,他居然比王妃先一步去扬州。
三人骑上快马,扬鞭飞驰,赶往扬州,一路上李捕头和王捕头二人拉着脸,一句话不搭理空月,空月懒得与他二人计较,他内心还没把这两人放眼里。
严格说,案发时间是在十多天前,现场痕迹已经没有价值。但空月第一次接触此案,必须从头到尾详细调查。此案主要是扬州捕司主抓,周边各地协查,南京城因涉及刑部尚书,总捕司派出了刑侦经验最丰富的李、王二捕头。
三人到达扬州捕司,已过中午,三人不休息,立即投入公干。三人先出示公文,第一步便是查阅案卷。案卷显示,运银的大船沿大运河往北进发,中午经过扬州,晚上停靠在邵伯码头,刚停下,十几名身穿衙役制服的官差就赶过来,要求上船检查。运银船经过伪妆,船上除船工外有十八名押运的差役,都是便装。差役拿出通行证,拒绝检查,对方执意上船,一言不合便动了手,对方武艺高强,十八名差役被制服,运银船被劫走。
扬州捕司接案后,迅速追查,查到乃是横行一时的太湖帮所为,于是联合官兵清剿太湖帮,太湖帮已经分散流落民间,只拿获了号称“三当家”的一个头目。三当家供述,一切信息来自南京刑部尚书,赃款银子大部分交给刑部尚书,太湖帮众兄弟只分了一小部分。
卷宗所载并不是十分详细,第二步便是询问当事人。当时押运船只的十八名差役和船工全部还留在扬州捕司,这提供了很大方便。三人询问了差役的头领,一干人全部隶属杭州官衙,当时在邵伯码头,劫匪化妆的衙役想要上船搜查,他拿出杭州府开具的通行证,对方也拿出盖有大印的搜查证。正在争执不下,对方却突然出手,全部是点穴位,还好,留了他们性命。
劫匪把他们全部捆绑,放在一条罩有遮雨篷布的小船里,燃上迷香,他们全部被迷晕,醒来已经是第二天中午,赶紧上岸报了案。
又陆续询问了两名当事人,包括一名船工,回答都是大同小异。
第三步就是审讯作案人,只有那个“三当家”一人。
三当家所说与案卷所载一致,他们是已经享有名气几年的“太湖帮”,得到了南京刑部尚书的可靠信息,实施的这次抢劫。得手后,他们迅速调转船头往南,连夜驶入长江,在长江驶入一条早已物色好的岔道,在某个隐蔽港口,将银两分成两份,装上另外两条船,各自分头行走,直至被抓获,别的他也不清楚。
他凭什么肯定是南京刑部尚书传出的信息?这是关键。三当家的回答是:“听大当家说的,他与南京刑部尚书有私交!”
仅仅靠着一个案犯的口供,定刑部尚书的罪,那肯定太过武断,赃款银两没有找到,证据不足,就不能定罪。
第四步是与扬州捕司的同行沟通。已经是晚上,自然是南京捕司的三人请喝酒。边喝酒,边也就把问题问了。
装载银两的船只有没有找到?找到了,在长江一条支流的芦苇丛中。
怎么判断出是“太湖帮”所为?靠的是捕司平时撒下的关系网。这个空月明白,古今都是如此,为了掌握信息,刑侦人员会布置一些暗线,这些暗线横跨各行各业,他们的耳目很灵,能探听到很多有用情报。
缉捕“太湖帮”为什么出师不利,只抓住一个三号头目?因为靠捕司的力量无法拿下“太湖帮”,所以动用了守城军队力量。军队出动,声势浩大,盘踞在长江、太湖一带的“太湖帮”,实则是可匪可民,聚为匪、散为民,一散去,全部就是打鱼种田为生的老百姓。军队一到,一个人都找不到。至于三当家,也是靠暗线提供的情报挖出来的。
一整天下来的工作总结,找回失窃的银子才是第一要务。既然“太湖帮”分走了一部分,那为何不先从“太湖帮”开始?
这个问题问等于没问。三当家早已哭哭啼啼说过,他也不知道别人去向,他是中原人,因家乡闹饥荒才当了流寇,他这次分得的二百两银子全部一文未动交还官府了。
王妃深情脉脉地看着空月,嘴唇轻动,小声在他耳边说:“我想回娘家待产!”
王妃的娘家是杨州豪门,她对娘家人的感情远胜于对滁王,这是她选择回娘家待产的第一个原因;第二,她肚子里的孩子是滁王的还是空月的,她不知道,她不愿意在滁王府生下空月的孩子。她在心里一遍遍默默祈愿,希望这个孩子是空月的,而且是男孩,长大了,像他爸爸一样健壮和优秀。
她唯一遗憾的是,去了杨州,就不能与这个让她痴迷入骨,欲仙欲死的小男人经常相会了。
此时,空月心里也在想,王妃回娘家待产,可能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在娘家肯定能得到比在滁王府更好的照料。因为他自己也已经接到滁王亲自交待的任务,外出查案。这意味着,他也会离开滁王府很长一段时间。
“你外出查案期间,能来杨州看我吗?”王妃还是依恋这个小男人,她甚至希望,空月能离开滁王府,随她到娘家生活。凭空月的一身本领,到哪里都会是众星捧月。
空月搂紧女人,小声安慰道:“我会尽量抽空来看你,也有机会来看你的!”
他还真不是哄女人开心,上午滁王召见他,告诉他一个重大案件,这个案件还就与扬州有关:
最近北方战事吃紧,朝廷军费紧缺,江南乃是富庶之地,率先筹集白银十三万两,由杭州走水路运往北京。哪知刚过扬州不远,晚上就被一伙劫匪假冒差役,劫持一空。朝廷震怒,严令追查,最终查到是“太湖帮”所为,太湖帮匪众为避祸,已经分散逃走,捕快只抓住了帮内第三号头目,据三号头目口供,是由南京刑部尚书透露出的运银信息。
运银的船只是伪装过,严格保密的,运输时间也是机密,不是朝廷高级官员不可能知道。劫匪完全掌握运银船的动向,有备而来,一举拿下,迅速转移,肯定有内鬼,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但南京刑部尚书打死不承认与他有关,北京来的捕快搜查了他的家,里里外外搜了个底朝天,没有找到任何证据。现在刑部尚书还在监视居住期间,若不能把真正的幕后主使抓获,刑部尚书永远难以复职。
滁王把希望寄托在空月身上,他希望空月协助查案,还刑部尚书一个清白。
刑部尚书是滁王大船上的人,滁王想帮他,这个可以理解,如果他确实是被人栽赃陷害,那把真凶揪出来,也是空月乐意效劳的事情。只是,自己以什么身份出面?
对此滁王早有准备,滁王说:“已经给捕司打过招呼,你以南京总捕司捕快的身份参与查案,明天就上路,先到扬州,审讯案犯和查验现场。”
空月以一己之力,大闹总捕司,总捕司一两百号捕快,竟然无可奈何,被打得落花流水;大闹骆总捕头家,更是把南京城第一捕头收拾了个服服帖帖,对此,滁王早已耳闻,这就是他信任空月的理由。空月的武功智谋,远非常人能及
第二天一早,总捕司的李捕头和王捕头来到滁王府,手里拿着一套捕快衣服。空月见到李捕头,不禁心中莞尔,真是不打不成交。
空月换上捕快衣服,挎上腰刀,向滁王告别。他没法再向王妃告辞,他居然比王妃先一步去扬州。
三人骑上快马,扬鞭飞驰,赶往扬州,一路上李捕头和王捕头二人拉着脸,一句话不搭理空月,空月懒得与他二人计较,他内心还没把这两人放眼里。
严格说,案发时间是在十多天前,现场痕迹已经没有价值。但空月第一次接触此案,必须从头到尾详细调查。此案主要是扬州捕司主抓,周边各地协查,南京城因涉及刑部尚书,总捕司派出了刑侦经验最丰富的李、王二捕头。
三人到达扬州捕司,已过中午,三人不休息,立即投入公干。三人先出示公文,第一步便是查阅案卷。案卷显示,运银的大船沿大运河往北进发,中午经过扬州,晚上停靠在邵伯码头,刚停下,十几名身穿衙役制服的官差就赶过来,要求上船检查。运银船经过伪妆,船上除船工外有十八名押运的差役,都是便装。差役拿出通行证,拒绝检查,对方执意上船,一言不合便动了手,对方武艺高强,十八名差役被制服,运银船被劫走。
扬州捕司接案后,迅速追查,查到乃是横行一时的太湖帮所为,于是联合官兵清剿太湖帮,太湖帮已经分散流落民间,只拿获了号称“三当家”的一个头目。三当家供述,一切信息来自南京刑部尚书,赃款银子大部分交给刑部尚书,太湖帮众兄弟只分了一小部分。
卷宗所载并不是十分详细,第二步便是询问当事人。当时押运船只的十八名差役和船工全部还留在扬州捕司,这提供了很大方便。三人询问了差役的头领,一干人全部隶属杭州官衙,当时在邵伯码头,劫匪化妆的衙役想要上船搜查,他拿出杭州府开具的通行证,对方也拿出盖有大印的搜查证。正在争执不下,对方却突然出手,全部是点穴位,还好,留了他们性命。
劫匪把他们全部捆绑,放在一条罩有遮雨篷布的小船里,燃上迷香,他们全部被迷晕,醒来已经是第二天中午,赶紧上岸报了案。
又陆续询问了两名当事人,包括一名船工,回答都是大同小异。
第三步就是审讯作案人,只有那个“三当家”一人。
三当家所说与案卷所载一致,他们是已经享有名气几年的“太湖帮”,得到了南京刑部尚书的可靠信息,实施的这次抢劫。得手后,他们迅速调转船头往南,连夜驶入长江,在长江驶入一条早已物色好的岔道,在某个隐蔽港口,将银两分成两份,装上另外两条船,各自分头行走,直至被抓获,别的他也不清楚。
他凭什么肯定是南京刑部尚书传出的信息?这是关键。三当家的回答是:“听大当家说的,他与南京刑部尚书有私交!”
仅仅靠着一个案犯的口供,定刑部尚书的罪,那肯定太过武断,赃款银两没有找到,证据不足,就不能定罪。
第四步是与扬州捕司的同行沟通。已经是晚上,自然是南京捕司的三人请喝酒。边喝酒,边也就把问题问了。
装载银两的船只有没有找到?找到了,在长江一条支流的芦苇丛中。
怎么判断出是“太湖帮”所为?靠的是捕司平时撒下的关系网。这个空月明白,古今都是如此,为了掌握信息,刑侦人员会布置一些暗线,这些暗线横跨各行各业,他们的耳目很灵,能探听到很多有用情报。
缉捕“太湖帮”为什么出师不利,只抓住一个三号头目?因为靠捕司的力量无法拿下“太湖帮”,所以动用了守城军队力量。军队出动,声势浩大,盘踞在长江、太湖一带的“太湖帮”,实则是可匪可民,聚为匪、散为民,一散去,全部就是打鱼种田为生的老百姓。军队一到,一个人都找不到。至于三当家,也是靠暗线提供的情报挖出来的。
一整天下来的工作总结,找回失窃的银子才是第一要务。既然“太湖帮”分走了一部分,那为何不先从“太湖帮”开始?
这个问题问等于没问。三当家早已哭哭啼啼说过,他也不知道别人去向,他是中原人,因家乡闹饥荒才当了流寇,他这次分得的二百两银子全部一文未动交还官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