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洛地处朱巴河上游,在这里从埃塞俄比亚高原发迹的达瓦河,与加纳勒多里亚河在这里交汇,两条河的交汇,让这里还算水土不错,所以居住在这里的萨布部落(索马里人的一个小部落)耕作着河谷的小平地,还是有着不小的收成。
既然这里还不错,那么作为意大利远征军的指挥官,克罗利上校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地方,这不他带着远征军主力,1500人占领了多洛。
只不过他并不知道,他占据多洛的举动,让阿拉阿巴公爵万尼斯·瓦斯奎兹感受到了威胁。
这位统治者大半个巴科勒地区(现埃塞俄比亚的索马里省大部),虽然其在阿比西尼亚内战中,保持中立,但是面对意大利的入侵,这位公爵阁下没有了好脾气。
在派出使节要求意大利退出多洛被拒后,这位阿拉阿巴公爵带着自己大部分兵力沿着加纳勒多里亚河谷,向多洛压来。
这位阿拉阿巴公爵带了多少部队呢?
其直属部队为2.1万,装备部分前装枪,还有少量的后装枪。部落召集的兵力达到2.4万,主要以弓箭、标枪以及长矛为主,还有少量的前装枪。
这4.5万的军队,对于驻守在多洛的意大利军队而言,可不是小数目。为此担任指挥官的克罗利上校,多次都有想有想要退出多洛,避其锋芒的想法。不过考虑到这样对自己职业前途的影响,又忍住了。
不过虽然暂时忍住了退兵的想法,但是克罗利上校并没有打算就靠这点兵力挡住来袭敌人,他接连派出三波传令兵,要求在后方的卢格、加尔巴哈雷、布尔博雷等地的意大利驻军抽调兵力,支援多洛。
说起来也是怪他疏忽了,由于之前他顺利,一直都是面对一个个不太大的部落,所以他带领的远征军也是一路从一开始的3500人,逐渐减少到1500人。毕竟这么大的地方,需要派兵驻守宣示主权。这个地方放两百,那个地方留三百,这军队人数自然而然就少多了。
再加上他们是入侵者,而那位阿拉阿巴公爵是地头蛇,所以在听到探子报告敌人来袭的时候,阿拉阿巴公爵的大军已经距离他们不到150公里。这点距离不到一个星期就能到。
而这个时候,只能让克罗利上校得到最近的卢格驻军的支援,其指挥官库尼上尉,从自己两百人中抽调了一百人,紧急支援过来。
面对如此杯水车薪的支援,克罗利上校也知道这位上尉尽力了,要知道卢格可是他后路,要是被人断了,那才是跑都没地方跑。毕竟到处都是荒漠,除了朱巴河谷能够进军之外,其他地方想找水源都没有。
“你确定敌人已经到了雷阿瓦?”
“是的大人,我能确定敌人已经到了雷阿瓦。那里人山人海,都是那位阿拉阿巴公爵万尼斯·瓦斯奎兹的部队。”
被克罗利上校问话的是门萨,这位原基斯马尤最成功的商人目前利用其优势,成为了克罗利上校情报探子。
他手底下招募了好几个本地人,都是熟悉当地地形的人,所以才能为克罗利上校提供情报。而他口中的雷阿瓦,就是距离多洛二十公里一条叫威伊布的小河,与加纳勒多里亚河的交汇处。
“好了,谢谢你的情报,这对我们很重要。”
在两句话打发走了门萨之后,克罗利上校叫来了勤务兵。“将托瓦尼少校叫来我有事情找他。”
对于两位意大利军官的交谈,我们就不提了。
第二天,多洛的意大利军队,已经严阵以待,因为他们前方出现了大批的军队。虽然这些黑人土著军队,有一半都拿着冷兵器,但是还有一半拿着产自欧洲的前装枪和少部分后装枪。
甚至还有土著推着6门前装铜炮,看样式是绝对是拿破仑炮,2门是6磅炮,还有4门是12磅炮。
放下望远镜的克罗利上校,脸色变得很难看。“真该死,这些英国人正是太不要脸了。还有哪些教会的人,真是为了传教,什么都敢给。”
好吧,克罗利上校骂的没错,两门6磅炮是急于传教的天主教会买来送给这位阿拉阿巴公爵的,剩下4门12磅炮是这位公爵从英国人手中买来的。
至于火枪,有一小半是英国人赠送的,大部分都是这位公爵购买的,其中有一部分还是从意大利商人手中购买的。
不过现在面对这样的局面,还好意大利军队阵地上也有火炮,12门后装线膛炮,足以让阿拉阿巴公爵知道,比火炮他占不到便宜。
整个上午,意大利军队都在看着这位公爵的部队源源不断抵达多洛城下。俗话说的好,人过一万无边无际,这将近五万的军队,让驻守的1600名一定来士兵压力很大。
敌人这样引而不发的姿态,让每一名意大利官兵都扛着成倍的压力。
不过还好,等到下午时分,这些土著军队终于有行动了,只见大约三千人手持冷兵器的土著黑人,向多洛城摸来。
在敌人距离阵地还有300米距离的时候,负责指挥战斗的克罗利上校随即下达了命令。“开火。”
意大利士兵立刻用手中的维特里1870步枪,让这些手持冷兵器的土著知道什么叫现代化战争。
“砰、砰、砰~”
一阵枪声过后,近百名土著倒在了这片土地上。
当然土著也不是没有还手之力,在挨了意大利三波射击之后,其已经冲到百米距离,而这时候隐藏在后面的火枪手立刻拿着米涅前装枪,冲到第一排一阵排枪过后,有好几名意大利士兵被击中。这让阵地内的士兵也知道,对方也有能够威胁到自己的武器。
不过射出这轮排枪的土著士兵损失更大,其直立站姿成为了良好的靶子,一半的人都倒在了意大利阵地前。
当然三千人想要拿下意大利军队固守的多洛很不现实,没一会其就败下阵下留下数百具尸体后,这次的进攻也算结束了。
当然两方指挥官也都知道这不过是一次试探,所以对面这次攻势,谁也没有放在心上。
随后,这位阿拉阿巴公爵有发起数次试探攻击,都被克罗利上校一一挡回去了。
或许考虑到自己大军刚刚抵达,随后土著人大军就没有再次攻击了。反而是开始安营扎寨,准备长期的战斗。
面对对方的举动,克罗利上校非常乐意见到,这至少算是多给自己等待一天援军的时间。
夜晚两方都没有做出袭扰的举动,不过克罗利上校依然不敢怠慢,留下近一个营的兵力负责夜间的守护。
等到第二天,多洛三面都出现了阿拉阿巴公爵的军队。这让克罗利上校面额沉重,因为这代表着敌人将要发起总攻,看来其昨天下午安营扎寨的举动,不过是想要迷惑自己,敌人更笨不想给自己拖延的时间。
不过他也不是吃素的,敢以一千多兵力防守多洛,阻挡敌人近五万大军,他也有着自己的底牌。
“将那六挺马克沁推上来。”
没错,作为镇南关的终结者,这款被意大利采购的机枪,同样也出现在索马里这个非洲的原始之地。
关于机枪的运用,意大利军队早已摸索出交叉火力射击。所以其运用,一点也不用担心。唯一让他担心的是,自己这款机枪,总共就携带了二十五万发弹药,不能能不能撑到敌人崩溃。
没让他多等,阿拉阿巴公爵的大军就从三面发动了攻势。
每一面高达万人的大军,冲锋起来气势磅礴,与驻守阵地数百名意大利官兵相比,简直就是滔天巨浪对顽石一般,一个浪潮就能将其淹没。
这下阵地指挥官再也顾不得最佳射程了,在进入有效射程之后,立刻命令开火。
“呯呯呯~”
一阵接一阵的枪声让这些冲锋的土著士兵倒下,但是其他人依然勇敢的继续向阵地冲来。
“机枪开火。”
看到敌人不畏惧火力,阵地指挥官立刻搬出了大杀器。
“哒哒哒……”
明显不同的连续射击声音,终于让英勇的埃塞俄比亚士兵冷静下来。整片整片的士兵倒下,让他们内心终于产生了恐惧,其攻势被钳制住了。
而看到攻势被挡了下来,自己士兵接二连三的倒下,让阿拉阿巴公爵内心在滴血。因为带头的部队,都是他的士兵。为了避免意大利人的增援,能够一鼓作气攻入多洛,他才这样配置部队的。没想到敌人居然有这样的连射武器,其超高的射速,让勇士们根本冲不动。
“退回来,全部退回来。”
他的命令下达的有点晚,至少让5千士兵倒在意大利军队的阵地前。
在清点一番损失后,这样的伤亡数字让他无法接受。连敌人边都没有摸到,就遭遇到如此巨大的损失,也能受得了。更新最快../ ../
而且这都是他的精锐部队,怎么能够不让人心疼。这可是他关系到他地位的本钱,绝对不能在这里丢光了。
不过就这样退回去,他绝对不甘心。损兵折将不说,劳师动众这么大举动,多少也要有点成果,不然将来自己统治都会不稳,
于是在休整了一阵后,不甘心的他又接二连三的选择试探攻击,这样大规模集团冲锋,他是再也不敢用了。
既然是小规模的战斗,那不是更好对付。拥有远超对手的装备,只有兵力有着巨大差距,现在敌人放弃优势,以短击长那更是没有可能。
所以随后什么夜袭,袭扰,偷袭等手段,都被这位公爵用了出来,从这方面讲,这位阿拉阿巴公爵也是久经战阵。不过这都是其与国内其他人的战斗,现代化军队的战斗,看来他还没有经历多少。
在经过四天的时间,这位公爵拿多洛的守军一点办法都没有,只为克罗利上校平添了杀敌两千多的战功。
第五天,这位公爵阁下带着军队灰溜溜的离开了。因为要是再不走,搞不好又一场败绩要降临了。
因为他的探子来报,有一支意大利军队正在赶过来,看人数应该在1200人左右。探子的报告让阿拉阿巴公爵有点想要埋伏一波的想法,不过考虑到万一这只军队也有那种连射武器,那么搞不好会优势一场败仗。
考虑再三之后,这位公爵决定慎重一点,其实他完全不用这样,因为支援的意大利军队只带着两挺马克沁,只要公爵阁下埋伏的人够多,足够冲破其封锁。在说马克沁难能如步枪一样说开火就开火,只不过这位公爵他并不知道。
多洛的冲突并不是个例,在意大利征服索马里地区的时候,都遭遇到阿比西尼亚境内的各个势力。因为其一直都是东非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国家,所以对周边部落的影响较大(不是中国那种番邦朝贡制度,只是影响)。
而这些部落在遭受到意大利军队入侵的时候,自然而言就想到身边这个帝国。虽然其内战还在继续,但是怎么说也比这些部落强多了。
而面对这些部落的求援,有的给与了支持,有的鉴于意大利的实力,无视其求援。
所以这也导致意大利在占据大索马里地区的时候,连续遭遇到好几拨抵抗。有像阿拉阿巴公爵一样,一言不合就开干。不过总的来说,意大利军队占据大部分优势。
不过也有例外,在厄立特里亚,有一支五百人的军队在阿迪夸拉,遭遇到阿比西尼亚皇帝约翰尼斯四世军队的攻击,这场战斗只有两人逃了回来。
这样的结果让在厄立特里亚负责指挥的巴尔特少将大惊失色,他一方面向罗马报告,一方面立刻组织军队赶到阿迪夸拉。不过等他带着军队赶到的时候,这里早没有阿比西尼亚人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巴尔特少将只能望而兴叹。因为军方给了他们严令,不许他们进攻阿比西尼亚。而且就以他手中的三千人,想要攻上东非高原,也是力有不逮。
至于接下来的处理,就需要听取罗马的决定。
既然这里还不错,那么作为意大利远征军的指挥官,克罗利上校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地方,这不他带着远征军主力,1500人占领了多洛。
只不过他并不知道,他占据多洛的举动,让阿拉阿巴公爵万尼斯·瓦斯奎兹感受到了威胁。
这位统治者大半个巴科勒地区(现埃塞俄比亚的索马里省大部),虽然其在阿比西尼亚内战中,保持中立,但是面对意大利的入侵,这位公爵阁下没有了好脾气。
在派出使节要求意大利退出多洛被拒后,这位阿拉阿巴公爵带着自己大部分兵力沿着加纳勒多里亚河谷,向多洛压来。
这位阿拉阿巴公爵带了多少部队呢?
其直属部队为2.1万,装备部分前装枪,还有少量的后装枪。部落召集的兵力达到2.4万,主要以弓箭、标枪以及长矛为主,还有少量的前装枪。
这4.5万的军队,对于驻守在多洛的意大利军队而言,可不是小数目。为此担任指挥官的克罗利上校,多次都有想有想要退出多洛,避其锋芒的想法。不过考虑到这样对自己职业前途的影响,又忍住了。
不过虽然暂时忍住了退兵的想法,但是克罗利上校并没有打算就靠这点兵力挡住来袭敌人,他接连派出三波传令兵,要求在后方的卢格、加尔巴哈雷、布尔博雷等地的意大利驻军抽调兵力,支援多洛。
说起来也是怪他疏忽了,由于之前他顺利,一直都是面对一个个不太大的部落,所以他带领的远征军也是一路从一开始的3500人,逐渐减少到1500人。毕竟这么大的地方,需要派兵驻守宣示主权。这个地方放两百,那个地方留三百,这军队人数自然而然就少多了。
再加上他们是入侵者,而那位阿拉阿巴公爵是地头蛇,所以在听到探子报告敌人来袭的时候,阿拉阿巴公爵的大军已经距离他们不到150公里。这点距离不到一个星期就能到。
而这个时候,只能让克罗利上校得到最近的卢格驻军的支援,其指挥官库尼上尉,从自己两百人中抽调了一百人,紧急支援过来。
面对如此杯水车薪的支援,克罗利上校也知道这位上尉尽力了,要知道卢格可是他后路,要是被人断了,那才是跑都没地方跑。毕竟到处都是荒漠,除了朱巴河谷能够进军之外,其他地方想找水源都没有。
“你确定敌人已经到了雷阿瓦?”
“是的大人,我能确定敌人已经到了雷阿瓦。那里人山人海,都是那位阿拉阿巴公爵万尼斯·瓦斯奎兹的部队。”
被克罗利上校问话的是门萨,这位原基斯马尤最成功的商人目前利用其优势,成为了克罗利上校情报探子。
他手底下招募了好几个本地人,都是熟悉当地地形的人,所以才能为克罗利上校提供情报。而他口中的雷阿瓦,就是距离多洛二十公里一条叫威伊布的小河,与加纳勒多里亚河的交汇处。
“好了,谢谢你的情报,这对我们很重要。”
在两句话打发走了门萨之后,克罗利上校叫来了勤务兵。“将托瓦尼少校叫来我有事情找他。”
对于两位意大利军官的交谈,我们就不提了。
第二天,多洛的意大利军队,已经严阵以待,因为他们前方出现了大批的军队。虽然这些黑人土著军队,有一半都拿着冷兵器,但是还有一半拿着产自欧洲的前装枪和少部分后装枪。
甚至还有土著推着6门前装铜炮,看样式是绝对是拿破仑炮,2门是6磅炮,还有4门是12磅炮。
放下望远镜的克罗利上校,脸色变得很难看。“真该死,这些英国人正是太不要脸了。还有哪些教会的人,真是为了传教,什么都敢给。”
好吧,克罗利上校骂的没错,两门6磅炮是急于传教的天主教会买来送给这位阿拉阿巴公爵的,剩下4门12磅炮是这位公爵从英国人手中买来的。
至于火枪,有一小半是英国人赠送的,大部分都是这位公爵购买的,其中有一部分还是从意大利商人手中购买的。
不过现在面对这样的局面,还好意大利军队阵地上也有火炮,12门后装线膛炮,足以让阿拉阿巴公爵知道,比火炮他占不到便宜。
整个上午,意大利军队都在看着这位公爵的部队源源不断抵达多洛城下。俗话说的好,人过一万无边无际,这将近五万的军队,让驻守的1600名一定来士兵压力很大。
敌人这样引而不发的姿态,让每一名意大利官兵都扛着成倍的压力。
不过还好,等到下午时分,这些土著军队终于有行动了,只见大约三千人手持冷兵器的土著黑人,向多洛城摸来。
在敌人距离阵地还有300米距离的时候,负责指挥战斗的克罗利上校随即下达了命令。“开火。”
意大利士兵立刻用手中的维特里1870步枪,让这些手持冷兵器的土著知道什么叫现代化战争。
“砰、砰、砰~”
一阵枪声过后,近百名土著倒在了这片土地上。
当然土著也不是没有还手之力,在挨了意大利三波射击之后,其已经冲到百米距离,而这时候隐藏在后面的火枪手立刻拿着米涅前装枪,冲到第一排一阵排枪过后,有好几名意大利士兵被击中。这让阵地内的士兵也知道,对方也有能够威胁到自己的武器。
不过射出这轮排枪的土著士兵损失更大,其直立站姿成为了良好的靶子,一半的人都倒在了意大利阵地前。
当然三千人想要拿下意大利军队固守的多洛很不现实,没一会其就败下阵下留下数百具尸体后,这次的进攻也算结束了。
当然两方指挥官也都知道这不过是一次试探,所以对面这次攻势,谁也没有放在心上。
随后,这位阿拉阿巴公爵有发起数次试探攻击,都被克罗利上校一一挡回去了。
或许考虑到自己大军刚刚抵达,随后土著人大军就没有再次攻击了。反而是开始安营扎寨,准备长期的战斗。
面对对方的举动,克罗利上校非常乐意见到,这至少算是多给自己等待一天援军的时间。
夜晚两方都没有做出袭扰的举动,不过克罗利上校依然不敢怠慢,留下近一个营的兵力负责夜间的守护。
等到第二天,多洛三面都出现了阿拉阿巴公爵的军队。这让克罗利上校面额沉重,因为这代表着敌人将要发起总攻,看来其昨天下午安营扎寨的举动,不过是想要迷惑自己,敌人更笨不想给自己拖延的时间。
不过他也不是吃素的,敢以一千多兵力防守多洛,阻挡敌人近五万大军,他也有着自己的底牌。
“将那六挺马克沁推上来。”
没错,作为镇南关的终结者,这款被意大利采购的机枪,同样也出现在索马里这个非洲的原始之地。
关于机枪的运用,意大利军队早已摸索出交叉火力射击。所以其运用,一点也不用担心。唯一让他担心的是,自己这款机枪,总共就携带了二十五万发弹药,不能能不能撑到敌人崩溃。
没让他多等,阿拉阿巴公爵的大军就从三面发动了攻势。
每一面高达万人的大军,冲锋起来气势磅礴,与驻守阵地数百名意大利官兵相比,简直就是滔天巨浪对顽石一般,一个浪潮就能将其淹没。
这下阵地指挥官再也顾不得最佳射程了,在进入有效射程之后,立刻命令开火。
“呯呯呯~”
一阵接一阵的枪声让这些冲锋的土著士兵倒下,但是其他人依然勇敢的继续向阵地冲来。
“机枪开火。”
看到敌人不畏惧火力,阵地指挥官立刻搬出了大杀器。
“哒哒哒……”
明显不同的连续射击声音,终于让英勇的埃塞俄比亚士兵冷静下来。整片整片的士兵倒下,让他们内心终于产生了恐惧,其攻势被钳制住了。
而看到攻势被挡了下来,自己士兵接二连三的倒下,让阿拉阿巴公爵内心在滴血。因为带头的部队,都是他的士兵。为了避免意大利人的增援,能够一鼓作气攻入多洛,他才这样配置部队的。没想到敌人居然有这样的连射武器,其超高的射速,让勇士们根本冲不动。
“退回来,全部退回来。”
他的命令下达的有点晚,至少让5千士兵倒在意大利军队的阵地前。
在清点一番损失后,这样的伤亡数字让他无法接受。连敌人边都没有摸到,就遭遇到如此巨大的损失,也能受得了。更新最快../ ../
而且这都是他的精锐部队,怎么能够不让人心疼。这可是他关系到他地位的本钱,绝对不能在这里丢光了。
不过就这样退回去,他绝对不甘心。损兵折将不说,劳师动众这么大举动,多少也要有点成果,不然将来自己统治都会不稳,
于是在休整了一阵后,不甘心的他又接二连三的选择试探攻击,这样大规模集团冲锋,他是再也不敢用了。
既然是小规模的战斗,那不是更好对付。拥有远超对手的装备,只有兵力有着巨大差距,现在敌人放弃优势,以短击长那更是没有可能。
所以随后什么夜袭,袭扰,偷袭等手段,都被这位公爵用了出来,从这方面讲,这位阿拉阿巴公爵也是久经战阵。不过这都是其与国内其他人的战斗,现代化军队的战斗,看来他还没有经历多少。
在经过四天的时间,这位公爵拿多洛的守军一点办法都没有,只为克罗利上校平添了杀敌两千多的战功。
第五天,这位公爵阁下带着军队灰溜溜的离开了。因为要是再不走,搞不好又一场败绩要降临了。
因为他的探子来报,有一支意大利军队正在赶过来,看人数应该在1200人左右。探子的报告让阿拉阿巴公爵有点想要埋伏一波的想法,不过考虑到万一这只军队也有那种连射武器,那么搞不好会优势一场败仗。
考虑再三之后,这位公爵决定慎重一点,其实他完全不用这样,因为支援的意大利军队只带着两挺马克沁,只要公爵阁下埋伏的人够多,足够冲破其封锁。在说马克沁难能如步枪一样说开火就开火,只不过这位公爵他并不知道。
多洛的冲突并不是个例,在意大利征服索马里地区的时候,都遭遇到阿比西尼亚境内的各个势力。因为其一直都是东非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国家,所以对周边部落的影响较大(不是中国那种番邦朝贡制度,只是影响)。
而这些部落在遭受到意大利军队入侵的时候,自然而言就想到身边这个帝国。虽然其内战还在继续,但是怎么说也比这些部落强多了。
而面对这些部落的求援,有的给与了支持,有的鉴于意大利的实力,无视其求援。
所以这也导致意大利在占据大索马里地区的时候,连续遭遇到好几拨抵抗。有像阿拉阿巴公爵一样,一言不合就开干。不过总的来说,意大利军队占据大部分优势。
不过也有例外,在厄立特里亚,有一支五百人的军队在阿迪夸拉,遭遇到阿比西尼亚皇帝约翰尼斯四世军队的攻击,这场战斗只有两人逃了回来。
这样的结果让在厄立特里亚负责指挥的巴尔特少将大惊失色,他一方面向罗马报告,一方面立刻组织军队赶到阿迪夸拉。不过等他带着军队赶到的时候,这里早没有阿比西尼亚人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巴尔特少将只能望而兴叹。因为军方给了他们严令,不许他们进攻阿比西尼亚。而且就以他手中的三千人,想要攻上东非高原,也是力有不逮。
至于接下来的处理,就需要听取罗马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