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德宫,朝.鲜李氏王朝营建的第二座王宫,始建于明成祖永乐三年,早年是李氏王朝的正宫景福宫东侧的离宫。壬辰倭乱,即丰臣秀吉侵朝,朝.鲜王朝宫殿尽毁,景福宫也成了一片废墟。
倭乱结束,李朝君臣面临没有宫殿的窘迫局面。由于正宫景福宫规模太大无力重建,李氏王朝只能先重建小型的昌德宫,作为议政的宫殿。
精美的园林和建筑毁于一旦,烈火焚烧的痕迹无处不在,虽然有新建的昌德宫,但一切都是“将就”的痕迹。
御座之上,年过半百的朝.鲜君主李倧,脸如金纸,双目呆滞,不时咳嗽几声,便脸色通红,显然身体差到了极点。
明天启三年,李倧与西人党金瑬、李贵等人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伯父光海君,继承王位。天启五年获明朝天启帝册封为朝.鲜国王。
李倧在位期间,朝.鲜内忧外患不断,内部从李适之乱开始,各种叛乱或阴谋层出不穷;外部则处于明衰清兴的剧变期,朝.鲜遭遇后金(清)的威胁与侵略,先后经历了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两次蹂躏,其中崇祯十年的丙子胡乱,清军兵临城下,李倧被迫向黄太吉行三跪九叩之礼,并接受清朝册封为朝.鲜国王,使朝.鲜的宗主国从明朝变成清朝。
经此耻辱,李倧对满清百依百顺,对耻于向满清称臣的大臣则深恶痛绝。他认为所受之辱都是斥和派造成的,直斥斥和派“误国”,重用主和派和亲清派,他曾在丙子胡乱后拜崔鸣吉为领议政,崔鸣吉因私通明朝被清朝抓走后又起用金自点。
本以为满清国势昌盛,清军无坚不摧,从此安心“事大”,谁知明军凭着船坚炮利,竟然攻占了朝.鲜,从而控制了朝.鲜。
而身为朝.鲜国王的李倧,自然犹如傀儡一般。虽然明军并没有对他如何虐待和欺凌,但他自己循规蹈矩,深居简出,尽量避免与明军发生冲突。
今天他把各位大臣召到一起,是为了王位继承的事情。御医说他时日无多,这新一代的国王,总得指定人选。
“王上,身子骨如何?”
领议政金自点担忧地问道,这位亲清派的领袖,自从明军控制了朝.鲜,就消停了许多。
李倧卧病在床,时日无多,朝.鲜的下一任国王,却迟迟还没有定下来。
“昭显世子和凤林大君,他们兄弟回来了没有?”
李倧摇摇头,说完又猛烈咳嗽了起来。
崇祯十年的丙子胡乱,清军攻陷朝.鲜后撤军,带走了昭显世子李罓、凤林大君李淏与约50万朝.鲜俘虏回国。力主斥和的洪翼汉、尹集、吴达济三学士被带到盛京处死。朝.鲜不仅向清朝称臣纳贡,还被迫出兵帮助清朝攻打明朝(皮岛海战、松锦之战)。
昭显世子李罓和凤林大君李淏是李倧的嫡长子和嫡次子,二人作为人质,未能回国。三子麟坪大君李?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资质平庸,李倧并不喜欢。其他的几个子嗣崇善君、乐善君则是因为年幼,难以承担大任。
“王上,清国回复,几年前已经放昭显世子回朝.鲜。至于凤林大君,建奴也已经释放其回国,想来就要到汉城了。”
平府院君元斗杓肃拜行礼,抢先开口。
这个金自点,对内勾结仁祖宠姬赵贵人,想立赵贵人的儿子崇善君李澂继承王位。对外则采取亲清态度,朝.鲜朝野上下,人人不满。
崇善君李澂不过九岁,立为新王,他岂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当真是其心可诛。
“建奴说几年前已经放世子回国,世子去了明国,也不知是真是假。”
右议政金堉,朝.鲜国内自强派的代表人物,他看着病入膏肓的李倧,忧心忡忡。
昭显世子和凤林大君如果不能及时赶回,朝中因为争夺王位,不知又要起多少波澜。
虽然这个朝.鲜王位,已经形同傀儡,但依然是个香饽饽。
“本王的身子骨,只怕是等不到世子和凤林大君了。”
李倧的话语,有气无力,说出来的话,更是悲观。
“难道说,我朝.鲜国的气数尽了?”
殿中众人一时寂然。明军已经从各方面控制朝.鲜,朝.鲜百姓也已经习惯了明人的统治,也不知朝.鲜国祚,到底还能持续多久?
明军占据朝.鲜,两万大军驻守,朝.鲜已形同大明一省,朝.鲜国内权贵们发动的各种起义、暴.乱纷纷被明军讨平,百废正兴。
如今大明向朝.鲜持续移民,汉人百姓已达两百万人,主要集中在汉城、西京平壤,以及沿海沿海港口,他们经商、建厂、开矿、种田,各行各业,无处不在。现在已经分不清,朝.鲜到底是朝.鲜人的朝.鲜,还是汉人的朝.鲜。
“王上不用说丧气话,将来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平府院君元斗杓小心翼翼,劝着李倧。
“明国国势如日中天,兵威直追汉唐旧日,朝.鲜恐怕是没有机会了。”
右议政金鎏白发苍苍,此时也是摇头晃脑,悲观至极。
“朝.鲜总.理衙门在朝.鲜各地大兴义务教育,学堂一概免费。又废除奴籍制度,那些穷人无不是欢欣鼓舞。汉城和西京的两所学院,我朝.鲜士子占了半数,但你看那书本,都是汉字,授课教师,也都是清一色的汉人和泰西人氏,学生以说汉话为荣,毕业的学生许多去了大明谋生。我朝.鲜,已经是真真正正的“小中华”了!”
金鎏的话语中,带着浓浓的讥讽之意。
所有的学生上学都是免费,贫困者有贫困补助,学优者有奖学金,男女学生都被列入义务教育范畴,人人平等。
占朝.鲜人口八成以上的贫苦人家,自然是对朝.鲜总.理衙门感恩戴德了。
“岂止是教化,还有军事!”
金自点也是接上了话题,语气低沉,还有一丝激愤。
这个时候,二人的观点出奇地一致。
“朝.鲜的年轻人,以加入讲武堂为荣,都梦想着跟随明军南征北战。你就说汉城的驻军,有三成以上都是我朝.鲜子民。可是他们心中,只有总.理衙门,只有他们的饷银和抚恤。他们心里,哪里还有我朝.鲜朝廷和皇室!”
明军在朝.鲜兴建基础设施,普及义务教育,废除朝.鲜的等级制度,成立讲武堂和高级学堂,诸般新政,使得朝.鲜百姓心中只有朝.鲜总.理衙门,而没有了朝.鲜朝廷。
长此以往,人人说汉语,写汉字,耳濡目染中华文化,朝.鲜的未来又在何方?
朝.鲜王朝的第4代国王李裪,于1443年创制成功,1446年正式颁布使用,但朝.鲜却是以汉字为书写文字,权贵上层更是以说汉话为荣,这也是朝廷被称为“小中华”的原因。
谁也没想到明军入侵,同文同宗,这反而成了明军统治朝.鲜的帮凶。
众人都不再提储君的事情,提了也是意兴阑珊。即便立个新王,明军的总.理衙门来个消息封锁,有谁知道?报纸这些东西,都控制在明人手中。
一个不慎,反而有可能招致总.理衙门的怨恨,万一来个铤而走险,谁都难逃一劫。
“听说,明国要对建奴用兵了?”
脸色煞白的李倧,忽然冒出一句话来。
“王上,报纸上都是这样说的。报纸上还说,明国的北王王泰要在战前来汉城,不知是真是假。”
金自点轻声说道,很是有些感慨。
“北王王泰要来朝.鲜?”
一直没有说话的司宪府掌令宋时烈,立刻睁大了眼睛。
他学宗朱子,尊崇明朝,排斥满清,提倡尊周义理论,被称为“大老”,是朝.鲜国内最负盛名的大儒,平时也会去汉城和平壤的两所高级学堂授课,主要讲谈儒学。
“汉城学堂的那些年轻士子都在商量着,自发去港口接王泰。想来,这个王泰就要来朝.鲜了!”
金自点看了一眼宋时烈,似笑非笑。
“宋大人,明国与我朝.鲜,如同君臣父子,壬辰倭乱明国对我朝.鲜也有再造之恩,这是你的一贯说辞。到时候王泰来了朝.鲜,你可以与之秉烛夜谈,以偿心愿了。”
“金大人,我邦之一草一木,生民之一毛一发,莫非皇恩之所及也。朝.鲜忠诚明朝,理所当然。我朝有今日之困境,亦是向建奴称臣纳贡,而伤了上国之心。”
宋时烈脸色凝重,郑重其事。
“朝.鲜的将来,掌握在北王殿下的手中,诸般善政,可见北王并没有虐待我朝.鲜百姓。朝.鲜和大明同文同宗,朝.鲜为大明一省,也无不可,只要北王善待我朝.鲜皇室即可。”
金自点心头羞恼,却找不出反驳的话语来。
这些朝.鲜的所谓儒家,他们尊王攘夷,讲究华夷之辨,重儒学之传播,反而对朝.鲜本国之存亡,不是那么上心。
国王李倧心中凄然,却是轻轻点了点头。
宋时烈儒学大家,明国的朝.鲜总.理李定国等人,对他都是礼敬有加。他可不敢去找宋时烈的麻烦。
有传言说,王泰欲在朝.鲜设巡抚衙门,而这位仰慕中华文化的宋时烈,或许就是朝.鲜新一任的布政使,自己或许李氏皇室还要仰仗于他。这个时候,就更不能得罪他了。
如今之计,只要王泰不难为他,不追究背华之罪,让他安心走完最后一程,他就心满意足了。
“你们说,北王殿下的明军,能击败建奴的虎狼之师吗?”
或许是想起了清军兵临城下时的情景,李倧的心突突跳了起来。
“王上,去年初冬,明军一次性出动了近前艘战船,目的就是打下山海关和宁远城。那些战船都是火船,周身都是钢铁,一般的战船都有三四十门火炮。船坚炮利,足可以纵横天下。”
金自点的话,不言自明,让众人都是叹息欷歔。
天朝上国,礼仪之邦,果然是大国气象,非朝.鲜弹丸小国可以相比。
这一次灭国之战,明军恐怕声势更盛,不知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本王也想见北王殿下一面,见见这位英雄人物。”
李倧轻声说道,也不知是真是假。
“北王殿下雄才伟略,天纵奇才,他自比秦皇汉武,以微臣看来,秦皇汉武也没有他这般开疆扩土,文彩风流。这样的英雄,也只有泱泱中华才有。”
宋时烈的话,让李倧脸色煞白,心如刀绞。
“宋……卿,李氏……子孙,多多照……”
李倧脸色灰败,挣扎着说出几个字来。
“王上放心,臣当尽力!”
宋时烈肃拜一礼,郑重其事。
“朝……鲜……”
李倧哆哆嗦嗦说出两个字,眼前金星乱冒,咳嗽着吐出几口鲜血,摇摇欲坠。
“王上,保重身子!”
金自点看李倧目光涣散,心惊肉跳,惊叫了起来。
“御医,快!”
众大臣围上前,李倧已经昏迷了过去。
崇祯戊子年(1648年)四月初,朝.鲜国王李倧在汉城薨逝,庙号烈祖,谥号宪文烈武明肃纯孝大王,王位空虚,迟迟未定。
倭乱结束,李朝君臣面临没有宫殿的窘迫局面。由于正宫景福宫规模太大无力重建,李氏王朝只能先重建小型的昌德宫,作为议政的宫殿。
精美的园林和建筑毁于一旦,烈火焚烧的痕迹无处不在,虽然有新建的昌德宫,但一切都是“将就”的痕迹。
御座之上,年过半百的朝.鲜君主李倧,脸如金纸,双目呆滞,不时咳嗽几声,便脸色通红,显然身体差到了极点。
明天启三年,李倧与西人党金瑬、李贵等人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伯父光海君,继承王位。天启五年获明朝天启帝册封为朝.鲜国王。
李倧在位期间,朝.鲜内忧外患不断,内部从李适之乱开始,各种叛乱或阴谋层出不穷;外部则处于明衰清兴的剧变期,朝.鲜遭遇后金(清)的威胁与侵略,先后经历了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两次蹂躏,其中崇祯十年的丙子胡乱,清军兵临城下,李倧被迫向黄太吉行三跪九叩之礼,并接受清朝册封为朝.鲜国王,使朝.鲜的宗主国从明朝变成清朝。
经此耻辱,李倧对满清百依百顺,对耻于向满清称臣的大臣则深恶痛绝。他认为所受之辱都是斥和派造成的,直斥斥和派“误国”,重用主和派和亲清派,他曾在丙子胡乱后拜崔鸣吉为领议政,崔鸣吉因私通明朝被清朝抓走后又起用金自点。
本以为满清国势昌盛,清军无坚不摧,从此安心“事大”,谁知明军凭着船坚炮利,竟然攻占了朝.鲜,从而控制了朝.鲜。
而身为朝.鲜国王的李倧,自然犹如傀儡一般。虽然明军并没有对他如何虐待和欺凌,但他自己循规蹈矩,深居简出,尽量避免与明军发生冲突。
今天他把各位大臣召到一起,是为了王位继承的事情。御医说他时日无多,这新一代的国王,总得指定人选。
“王上,身子骨如何?”
领议政金自点担忧地问道,这位亲清派的领袖,自从明军控制了朝.鲜,就消停了许多。
李倧卧病在床,时日无多,朝.鲜的下一任国王,却迟迟还没有定下来。
“昭显世子和凤林大君,他们兄弟回来了没有?”
李倧摇摇头,说完又猛烈咳嗽了起来。
崇祯十年的丙子胡乱,清军攻陷朝.鲜后撤军,带走了昭显世子李罓、凤林大君李淏与约50万朝.鲜俘虏回国。力主斥和的洪翼汉、尹集、吴达济三学士被带到盛京处死。朝.鲜不仅向清朝称臣纳贡,还被迫出兵帮助清朝攻打明朝(皮岛海战、松锦之战)。
昭显世子李罓和凤林大君李淏是李倧的嫡长子和嫡次子,二人作为人质,未能回国。三子麟坪大君李?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资质平庸,李倧并不喜欢。其他的几个子嗣崇善君、乐善君则是因为年幼,难以承担大任。
“王上,清国回复,几年前已经放昭显世子回朝.鲜。至于凤林大君,建奴也已经释放其回国,想来就要到汉城了。”
平府院君元斗杓肃拜行礼,抢先开口。
这个金自点,对内勾结仁祖宠姬赵贵人,想立赵贵人的儿子崇善君李澂继承王位。对外则采取亲清态度,朝.鲜朝野上下,人人不满。
崇善君李澂不过九岁,立为新王,他岂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当真是其心可诛。
“建奴说几年前已经放世子回国,世子去了明国,也不知是真是假。”
右议政金堉,朝.鲜国内自强派的代表人物,他看着病入膏肓的李倧,忧心忡忡。
昭显世子和凤林大君如果不能及时赶回,朝中因为争夺王位,不知又要起多少波澜。
虽然这个朝.鲜王位,已经形同傀儡,但依然是个香饽饽。
“本王的身子骨,只怕是等不到世子和凤林大君了。”
李倧的话语,有气无力,说出来的话,更是悲观。
“难道说,我朝.鲜国的气数尽了?”
殿中众人一时寂然。明军已经从各方面控制朝.鲜,朝.鲜百姓也已经习惯了明人的统治,也不知朝.鲜国祚,到底还能持续多久?
明军占据朝.鲜,两万大军驻守,朝.鲜已形同大明一省,朝.鲜国内权贵们发动的各种起义、暴.乱纷纷被明军讨平,百废正兴。
如今大明向朝.鲜持续移民,汉人百姓已达两百万人,主要集中在汉城、西京平壤,以及沿海沿海港口,他们经商、建厂、开矿、种田,各行各业,无处不在。现在已经分不清,朝.鲜到底是朝.鲜人的朝.鲜,还是汉人的朝.鲜。
“王上不用说丧气话,将来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平府院君元斗杓小心翼翼,劝着李倧。
“明国国势如日中天,兵威直追汉唐旧日,朝.鲜恐怕是没有机会了。”
右议政金鎏白发苍苍,此时也是摇头晃脑,悲观至极。
“朝.鲜总.理衙门在朝.鲜各地大兴义务教育,学堂一概免费。又废除奴籍制度,那些穷人无不是欢欣鼓舞。汉城和西京的两所学院,我朝.鲜士子占了半数,但你看那书本,都是汉字,授课教师,也都是清一色的汉人和泰西人氏,学生以说汉话为荣,毕业的学生许多去了大明谋生。我朝.鲜,已经是真真正正的“小中华”了!”
金鎏的话语中,带着浓浓的讥讽之意。
所有的学生上学都是免费,贫困者有贫困补助,学优者有奖学金,男女学生都被列入义务教育范畴,人人平等。
占朝.鲜人口八成以上的贫苦人家,自然是对朝.鲜总.理衙门感恩戴德了。
“岂止是教化,还有军事!”
金自点也是接上了话题,语气低沉,还有一丝激愤。
这个时候,二人的观点出奇地一致。
“朝.鲜的年轻人,以加入讲武堂为荣,都梦想着跟随明军南征北战。你就说汉城的驻军,有三成以上都是我朝.鲜子民。可是他们心中,只有总.理衙门,只有他们的饷银和抚恤。他们心里,哪里还有我朝.鲜朝廷和皇室!”
明军在朝.鲜兴建基础设施,普及义务教育,废除朝.鲜的等级制度,成立讲武堂和高级学堂,诸般新政,使得朝.鲜百姓心中只有朝.鲜总.理衙门,而没有了朝.鲜朝廷。
长此以往,人人说汉语,写汉字,耳濡目染中华文化,朝.鲜的未来又在何方?
朝.鲜王朝的第4代国王李裪,于1443年创制成功,1446年正式颁布使用,但朝.鲜却是以汉字为书写文字,权贵上层更是以说汉话为荣,这也是朝廷被称为“小中华”的原因。
谁也没想到明军入侵,同文同宗,这反而成了明军统治朝.鲜的帮凶。
众人都不再提储君的事情,提了也是意兴阑珊。即便立个新王,明军的总.理衙门来个消息封锁,有谁知道?报纸这些东西,都控制在明人手中。
一个不慎,反而有可能招致总.理衙门的怨恨,万一来个铤而走险,谁都难逃一劫。
“听说,明国要对建奴用兵了?”
脸色煞白的李倧,忽然冒出一句话来。
“王上,报纸上都是这样说的。报纸上还说,明国的北王王泰要在战前来汉城,不知是真是假。”
金自点轻声说道,很是有些感慨。
“北王王泰要来朝.鲜?”
一直没有说话的司宪府掌令宋时烈,立刻睁大了眼睛。
他学宗朱子,尊崇明朝,排斥满清,提倡尊周义理论,被称为“大老”,是朝.鲜国内最负盛名的大儒,平时也会去汉城和平壤的两所高级学堂授课,主要讲谈儒学。
“汉城学堂的那些年轻士子都在商量着,自发去港口接王泰。想来,这个王泰就要来朝.鲜了!”
金自点看了一眼宋时烈,似笑非笑。
“宋大人,明国与我朝.鲜,如同君臣父子,壬辰倭乱明国对我朝.鲜也有再造之恩,这是你的一贯说辞。到时候王泰来了朝.鲜,你可以与之秉烛夜谈,以偿心愿了。”
“金大人,我邦之一草一木,生民之一毛一发,莫非皇恩之所及也。朝.鲜忠诚明朝,理所当然。我朝有今日之困境,亦是向建奴称臣纳贡,而伤了上国之心。”
宋时烈脸色凝重,郑重其事。
“朝.鲜的将来,掌握在北王殿下的手中,诸般善政,可见北王并没有虐待我朝.鲜百姓。朝.鲜和大明同文同宗,朝.鲜为大明一省,也无不可,只要北王善待我朝.鲜皇室即可。”
金自点心头羞恼,却找不出反驳的话语来。
这些朝.鲜的所谓儒家,他们尊王攘夷,讲究华夷之辨,重儒学之传播,反而对朝.鲜本国之存亡,不是那么上心。
国王李倧心中凄然,却是轻轻点了点头。
宋时烈儒学大家,明国的朝.鲜总.理李定国等人,对他都是礼敬有加。他可不敢去找宋时烈的麻烦。
有传言说,王泰欲在朝.鲜设巡抚衙门,而这位仰慕中华文化的宋时烈,或许就是朝.鲜新一任的布政使,自己或许李氏皇室还要仰仗于他。这个时候,就更不能得罪他了。
如今之计,只要王泰不难为他,不追究背华之罪,让他安心走完最后一程,他就心满意足了。
“你们说,北王殿下的明军,能击败建奴的虎狼之师吗?”
或许是想起了清军兵临城下时的情景,李倧的心突突跳了起来。
“王上,去年初冬,明军一次性出动了近前艘战船,目的就是打下山海关和宁远城。那些战船都是火船,周身都是钢铁,一般的战船都有三四十门火炮。船坚炮利,足可以纵横天下。”
金自点的话,不言自明,让众人都是叹息欷歔。
天朝上国,礼仪之邦,果然是大国气象,非朝.鲜弹丸小国可以相比。
这一次灭国之战,明军恐怕声势更盛,不知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本王也想见北王殿下一面,见见这位英雄人物。”
李倧轻声说道,也不知是真是假。
“北王殿下雄才伟略,天纵奇才,他自比秦皇汉武,以微臣看来,秦皇汉武也没有他这般开疆扩土,文彩风流。这样的英雄,也只有泱泱中华才有。”
宋时烈的话,让李倧脸色煞白,心如刀绞。
“宋……卿,李氏……子孙,多多照……”
李倧脸色灰败,挣扎着说出几个字来。
“王上放心,臣当尽力!”
宋时烈肃拜一礼,郑重其事。
“朝……鲜……”
李倧哆哆嗦嗦说出两个字,眼前金星乱冒,咳嗽着吐出几口鲜血,摇摇欲坠。
“王上,保重身子!”
金自点看李倧目光涣散,心惊肉跳,惊叫了起来。
“御医,快!”
众大臣围上前,李倧已经昏迷了过去。
崇祯戊子年(1648年)四月初,朝.鲜国王李倧在汉城薨逝,庙号烈祖,谥号宪文烈武明肃纯孝大王,王位空虚,迟迟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