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插曲并没影响到青虫们的这场合法集会,最终他们还是在文庙完成了接下来的祭拜程序。

    然后选出迎驾会。

    迎驾会的会首自然就是大明的衍圣公了,这一代衍圣公是孔胤祯,和不幸被尼山剧盗杨丰杀害的孔胤植同辈,话说这个尼山剧盗至今还未能捉拿归案,不得不说有关部门的效率实在太差了。

    副会首有七个。

    刘宗周。

    吴珄,崇祯朝东阁大学士,周延儒的死对头,兴化人,代表江北士绅集团,当年他和周延儒一个江北党首领一个江南党首领恶斗,把崇祯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方孔炤,桐城人,这个没什么名气,至少没他儿子方以智名气大,但实际上他的资历丝毫不比解学龙这些人低,之前他就已经当到了杨嗣昌的副手,只不过后来被杨嗣昌坑害背锅然后被革职在家,他属于淮西士绅代表。

    陈于泰,宜兴人,崇祯四年的状元,周延儒亲家。

    高世泰,无锡人,没名气,但他爹是高攀龙,他也是东林书院的现任山长,东林书院被九千岁捣毁后在崇祯初年由吴桂森重建。现在随着无锡一带经济繁荣,也同样开始恢复当年风采,大批莘莘学子在东林书院追随着先贤脚步寒窗苦读,准备有朝一日报效国家。同样他们也是黄宗羲的最坚定支持者,毕竟后者身上还带着东林先烈之后的光环,他那个书院充当议会的脑洞更是极受追捧。

    第六个是他好朋友。

    吴道行,岳麓书院山长。

    之前岳麓书院被张献忠捣毁,但战争结束后原本就已经当了十年山长的他,紧接着就重建了书院,原本历史上崇祯死后,他绝食而死,不过现在作为湖广士林领袖,他身份还是很尊崇的。

    第七个是熊明遇。

    南昌进贤人,元老中的元老,因为这个老家伙居然是万历二十九年的进士,这时候内阁那几个老家伙最早也是万历四十年后的,他居然是万历二十九年的进士。不过宦途比较的坎坷,被九千岁祸害得不轻,最后以崇祯的南京兵部尚书告老,他女婿徐巨源比他的名气稍大,是江西士林核心豫章社的重要人物。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属于耆老,实际上真正在他身后的是豫章社,徐巨源在乡,刘同升,陈弘绪,杨廷麟这些人在朝,真正算起来宋应星也是豫章社的,因为豫章社的创建者万时华和他同门,都是舒曰敬的学生。

    这个构成就比较均衡了。

    南直隶江北淮东淮西各一个,江南两个,浙江一个,湖广一个,江西一个。刘宗周浙江儒学宗师级,在黄道周可耻的临阵脱逃后,明末儒学两大宗师就他了。吴珄,方孔炤,陈于泰都是在乡的崇祯旧臣,分别代表南直隶各地士绅,吴道行和高世泰掌东西两大顶级书院。江西虽然是白鹿洞书院为首,但豫章社比白鹿洞书院更能代表江西士林,而且这时候主持白鹿洞书院的是陈明睿,他之前投降过李自成,是后来逃回乡的。

    原本历史上他降李自成后又投降了多尔衮,回乡后又被徐巨源编戏讽刺,传闻徐巨源被盗贼所杀,实际上就是他的报复。

    总之迎驾会就这样诞生。

    但他们只是会首和副会首,其下还有两百多委员呢,说法是为了分工组织各地民间的迎驾,实际上就是相当于议员了。迎驾会本质上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士绅议会,杨庆不可能允许他们组建士绅议会,但他们为迎驾组建迎驾会这个杨庆就管不着了。

    他们是为了迎驾临时组建起来的民间组织。

    他们不是政治集团。

    等迎驾结束以后,这个迎驾会肯定要解散的,当然,如果皇上一道圣旨说不用解散了,就像两广一样由你们组成咨议局或者其他什么名称,那他们当然也就是奉旨了。这种小把戏大家都心知肚明,甚至为了宣传迎驾他们还专门办了一份报纸,不时发表一些赞美大明的诗文,偶尔也针砭一下时政。就这样大明事实上出现了两个类似议会的组织,一个是官方的四民大会,常设委员会已经开始正式履行职责,一个是民间的迎驾会,更像是一个在野的针对性组织。

    话说对于讽刺四民大会,那些士子们可是热情满满。

    杨庆依旧不关心这个。

    倒是黄宗羲的外援计划让他很感兴趣。

    “他们从倭国雇人?”

    杨庆饶有兴趣地看着沈廷扬。

    “信公,虽说下官此举颇有些对不起旧友,但既然身为朝廷官员,这公私二字还是分得清的。”

    沈廷扬一脸凝重地说。

    “根据下官家中商号在出岛长居的掌柜报告,荷兰人正在高价从倭国雇佣青壮,但荷兰人雇他们没用,尤其数量还很多。下官立刻就怀疑咱们这边有人雇佣,毕竟荷兰人自己不用就得有买主,而买主肯定只能是咱们这边,故此下官就让上海和宁波的伙计们留意。结果却发现和这些荷兰人交往密切的商号,居然是和朱之瑜家族关系密切的,后来下官在宁波的掌柜重金收买了这个商号的伙计,才知道他们在向倭国买人,而且买的数量极多。”

    他紧接着说道。

    “那买的人去哪儿了?”

    杨庆问道。

    “这个请恕下官无能,至今没能探听出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运到浙江,至于运到哪里,这个就很难猜测了,如果正常的话,恐怕是运到了广东。”

    沈廷扬说道。

    “五梅公大公无私,令杨某钦佩,此事我会让锦衣卫接手的,说起来咱们这些年合作也不错,虽然小弟行事有些激进,但咱们大明落到今天这种地步也容不得苟且。我之前已经和宋公说过,我不想妨碍大家发财,大家发财朝廷也就有钱,朝廷有钱我这个操心的就轻松得多,这是好事。但我反对过去那种不给别人留活路的发财方式,有钱的不择手段,不管贫民死活敲骨吸髓,其结果如今我们也都看见了。

    北方湖广四川多少地主豪绅被灭门啊!

    前车之鉴啊!

    所以我才要均田,均田之后那些贫民就有了最后的活路,有饭吃谁也不会造反,至于想发财可以从其他方面,办工厂搞贸易,哪一个不是赚钱的门路?为何非得挤在田地这条同归于尽的路上呢?”

    杨庆说道。

    “信公高瞻远瞩,下官也是茅塞顿开啊!”

    沈廷扬笑着说。

    他家百分之八十的地可都卖了。

    “我记得你们沈家颇多织机吧?”

    杨庆说道。

    “也不算太多,加这些年新上的新式水力织机,大概有五百多张,半丝半棉,我这是小户,比不上苏杭那些大户,如今那些大户家上千张的都不算稀罕了。”

    沈廷扬笑着说道。

    明末鼎盛时期,江浙一带织机近九万张,杨庆对海上贸易的鼓励,再加上新式织机出现,如今规模不说翻翻也差不多。实际上无论丝绸还是棉布都是供不应求的,欧洲,日本,印度甚至于非洲和遥远的莫斯科,这时候都有大明的纺织品。受限制的只是运输能力而已,但南洋公司向东南亚的运输,让更多国家商船加入了这种贸易,过去一年到巴达维亚的大明商船可能就十几艘,现在南洋公司一个月就得从各处港口发出十几艘船。

    “我们合作怎么样?”

    杨庆说道。

    “信公想怎么合作?”

    沈廷扬说道。

    “很简单,我正在试验用蒸汽机带动纺织机,不需要再用水力,我给你提供这样的机械,你负责建一座大型的工厂,但我要一部分股份。作为交换五年內我不会给别人提供这样的机器,而且以后所有最新式的机器首先给这家工厂使用,同样五年內不会给别人。”

    杨庆说道。

    他得真正开始工业化,真正开始扶植工业集团了,沈廷扬这么上道当然要给他奖励。

    “信公说的哪有不行之理!”

    沈廷扬笑着说。

    “但如果别人仿造这种机器呢?”

    他紧接着说道。

    “很简单,专利法!”

    杨庆说道。

    紧接着他又向沈廷扬解释了一下专利法的概念,实际上之前他搞得很多东西的确有了仿造的,为了鼓励工业他也就不计较了,但现在大明的工业之风已经真正被带动起来,那就得关注一下专利保护了。

    明白这种制度意义的沈廷扬,心满意足地走了。

    “玛的,他们到底把人送哪儿去了?”

    杨庆独自坐在那里一脸疑惑。

    大同社这些人通过荷兰人在倭国收青壮他当然知道,锦衣卫还不至于需要沈廷扬密报,但问题是锦衣卫也查不出他们把收的倭国人送到了哪里。根据锦衣卫收买的荷兰线人密报,第一批至少买了五百秽多青壮,秽多在倭国定义中只算六分之一个人,平民杀六个秽多才能定罪,武士老爷愿意随便杀。

    想买他们很容易。

    只要有钱可赚,那些低级武士很乐意抓个秽多来卖了,反正就当被他试刀杀了。

    可那个荷兰线人也不知道他们被运送到哪里了。

    82204/

章节目录

护国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木允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四五章 士绅议会,护国公,笔趣阁并收藏护国公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