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贤眉毛一动,问道:“燕燕能否详细说一说,怎么样个南下避寒的法子。”
萧燕燕想了想道:“还是不行,刚才臣妾草率了一点,如果北边牧民南下,那么南京道和西京道的草场就不够了,牧民们起了冲突,自己都会乱起来。”
耶律贤手扶着额头,说道:“说的也是,那南边宋国一旦遇到灾荒,虽然用过异地就食的办法,但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过既然说道宋国,契丹可有人知道宋国应对天灾之法,我们可以学一学不?”
萧燕燕想了想,对身边小黄门说道:“去把旁边帐篷里一个大书箱子,上面写有宋字的一卷找来。”
小黄门领命而去。
耶律贤奇道:“燕燕莫非还是有备而来。”
萧燕燕说道:“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宋国是契丹大敌,怎么可能不去了解一下呢,我专门派人在宋国搜集的各种书籍资料,想想有时候应该用得上。”
耶律贤大喜,笑道:“我还说找其他人问问,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燕燕你真是我的女诸葛啊,”
萧燕燕被丈夫夸奖,得意地一撩头发,风情万种。
不多时,小黄门抱着一本书进来了。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宋”字。
萧燕燕打开后,直接翻到了“备荒救灾”篇。
因为耶律贤眼睛不能久视,萧燕燕就拿着书,读了起来。
救灾篇的第一部分三个大字:防灾篇。
才读到前防灾篇三个字,耶律齐就赞道:“高明,救灾之重,莫过于防灾、”
萧燕燕选了几点读给耶律贤听:“宋国在各地建立灾害情况的监测制度,及时对各地雨雪发生情况、粮价波动情况以及主要水利区的水文情况予以及时上报。”
“在监测之外,南朝经常建立常备的粮仓,汉代有常平仓,唐代有义仓,宋国建立了有惠民仓、广惠仓、社仓,用于天灾期间的救济。粮仓平常不可以动用。”
耶律齐一边听,一边不停赞叹。
萧燕燕继续读到:“南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兴修了芍陂、漳水渠、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西汉时,王景治理黄河,黄河决口获得控制。
唐代共兴建农田水利工程两百多处。水利工程可以有效的减轻南朝的水灾,提升粮食产量,等这次战争后,我们可以在幽州云州等地试试,你觉得呢,皇上?”
耶律贤道:“好主意,幽云本就是我国粮仓,如此以来,必将是塞外江南。”
萧燕燕说道:“要变成塞外江南啊,还需要契丹上下一体推广南朝的农书,实际上南朝农业尤其过人之处。有两本书《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箱子里面就有,以后可以全国推行,看看契丹能不能用上一些东西。
耶律贤再也忍不住开心,将萧燕燕抱着:“燕燕,正是我的好军师啊。”
“宋国除了防灾,救灾还有什么好主意没有?”
萧燕燕道:“宋国一般在天灾后发给谷物钱粮给灾民,也会根据灾情采取银赈、工赈、布帛赈、赈贷等其他形式。”
耶律贤道:“工赈是什么意思?”
萧燕燕解释说:“灾害的时候,容易形成流民,一方面没有饭吃,另一个方面各地有许多工程需要修建,比如道路,水利等等。
这个时候,宋国就用一些银钱,雇佣流民做工,既可以兴修工程,又可以让流民有一口饭吃,不至于激起民变,而且这个时候的工价要便宜很多。”
耶律贤道:“难道前朝有人说,衣冠士族尽在中原,我契丹弓马天下无双,但是要论起这些功夫来,真正是拍马呀赶不上宋国,可笑朝中大臣还有许多宗室,还一心要恢复旧制,不许学习宋国,目光短浅,害人不浅。”
萧燕燕笑道:“怎么说救灾皇上都在考虑宗室之事啊。”
耶律贤道:“你还记得前些日子里,达鲁花赤的折子吗?”
萧燕燕说:“是不是关于黑山大萨满的折子?达鲁花赤后来说了下,原来那个大萨满是宁王找人假扮的。”
耶律贤接口道:“对啊,假扮的说明没有黑山大萨满不满意燕燕临朝,所以宁王才会假扮,但是朕转念一想,现在宁王胆子大到了什么程度,今日他敢扮演黑山大萨满,明日会不会扮演朕?”
说道此处,耶律贤一阵剧烈的咳嗽,萧燕燕忙端来一杯水,看着耶律贤慢慢喝掉,平复了下情绪。
萧燕燕道:“皇上,宁王幼年吃过不少的苦头,所以性格孤僻,后来又被先皇流放宁古塔,所以难免行事乖张。”
耶律贤道:“燕燕,你也不用为他说话,朕这个弟弟什么样子我清楚,说道幼年吃过苦头,我吃过的苦头比他的多,说道流放宁古塔,也是他目无王法咎由自取。”
既然耶律贤话都说道这里了,萧燕燕也不好再劝,确实来说,宁王耶律只没已经碰触到了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容忍的那条红线。
“过些日子请黑山的大萨满来一趟,好好谈谈,由黑山出面敲打敲打耶律只没吧。”耶律贤最终还是忍不下心动用法典来处置这个亲弟弟。
说完耶律只没,耶律贤又道:“燕燕,宋国救灾还有哪些呢?”
萧燕燕见耶律贤心绪不宁,一双凤眼扫了下后面的内容,说道:“除了赈济灾民之外,还有减免赋税,还有移民就食与其他地方,另外还鼓励乡间有德望之人建立自己的救灾机构,便于处理官府不容易处理的问题。”
耶律贤道:“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啊,燕燕这本书,可以借给于越吗?(注释:于越,契丹丞相)”
萧燕燕把书递给耶律贤:“可以啊,这些书本来就是用于学习宋国的东西,有利于契丹百姓。”
耶律贤大喜,道:“朕让于越把其中契丹用的上的,好生整理下,颁行天下。”
萧燕燕附和道:“那臣妾就看着皇上把契丹变成塞外江南的那一天。”
夫妻两人,其乐融融,完全不知道,上京,已经在酝酿一场风暴!
萧燕燕想了想道:“还是不行,刚才臣妾草率了一点,如果北边牧民南下,那么南京道和西京道的草场就不够了,牧民们起了冲突,自己都会乱起来。”
耶律贤手扶着额头,说道:“说的也是,那南边宋国一旦遇到灾荒,虽然用过异地就食的办法,但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过既然说道宋国,契丹可有人知道宋国应对天灾之法,我们可以学一学不?”
萧燕燕想了想,对身边小黄门说道:“去把旁边帐篷里一个大书箱子,上面写有宋字的一卷找来。”
小黄门领命而去。
耶律贤奇道:“燕燕莫非还是有备而来。”
萧燕燕说道:“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宋国是契丹大敌,怎么可能不去了解一下呢,我专门派人在宋国搜集的各种书籍资料,想想有时候应该用得上。”
耶律贤大喜,笑道:“我还说找其他人问问,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燕燕你真是我的女诸葛啊,”
萧燕燕被丈夫夸奖,得意地一撩头发,风情万种。
不多时,小黄门抱着一本书进来了。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宋”字。
萧燕燕打开后,直接翻到了“备荒救灾”篇。
因为耶律贤眼睛不能久视,萧燕燕就拿着书,读了起来。
救灾篇的第一部分三个大字:防灾篇。
才读到前防灾篇三个字,耶律齐就赞道:“高明,救灾之重,莫过于防灾、”
萧燕燕选了几点读给耶律贤听:“宋国在各地建立灾害情况的监测制度,及时对各地雨雪发生情况、粮价波动情况以及主要水利区的水文情况予以及时上报。”
“在监测之外,南朝经常建立常备的粮仓,汉代有常平仓,唐代有义仓,宋国建立了有惠民仓、广惠仓、社仓,用于天灾期间的救济。粮仓平常不可以动用。”
耶律齐一边听,一边不停赞叹。
萧燕燕继续读到:“南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兴修了芍陂、漳水渠、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西汉时,王景治理黄河,黄河决口获得控制。
唐代共兴建农田水利工程两百多处。水利工程可以有效的减轻南朝的水灾,提升粮食产量,等这次战争后,我们可以在幽州云州等地试试,你觉得呢,皇上?”
耶律贤道:“好主意,幽云本就是我国粮仓,如此以来,必将是塞外江南。”
萧燕燕说道:“要变成塞外江南啊,还需要契丹上下一体推广南朝的农书,实际上南朝农业尤其过人之处。有两本书《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箱子里面就有,以后可以全国推行,看看契丹能不能用上一些东西。
耶律贤再也忍不住开心,将萧燕燕抱着:“燕燕,正是我的好军师啊。”
“宋国除了防灾,救灾还有什么好主意没有?”
萧燕燕道:“宋国一般在天灾后发给谷物钱粮给灾民,也会根据灾情采取银赈、工赈、布帛赈、赈贷等其他形式。”
耶律贤道:“工赈是什么意思?”
萧燕燕解释说:“灾害的时候,容易形成流民,一方面没有饭吃,另一个方面各地有许多工程需要修建,比如道路,水利等等。
这个时候,宋国就用一些银钱,雇佣流民做工,既可以兴修工程,又可以让流民有一口饭吃,不至于激起民变,而且这个时候的工价要便宜很多。”
耶律贤道:“难道前朝有人说,衣冠士族尽在中原,我契丹弓马天下无双,但是要论起这些功夫来,真正是拍马呀赶不上宋国,可笑朝中大臣还有许多宗室,还一心要恢复旧制,不许学习宋国,目光短浅,害人不浅。”
萧燕燕笑道:“怎么说救灾皇上都在考虑宗室之事啊。”
耶律贤道:“你还记得前些日子里,达鲁花赤的折子吗?”
萧燕燕说:“是不是关于黑山大萨满的折子?达鲁花赤后来说了下,原来那个大萨满是宁王找人假扮的。”
耶律贤接口道:“对啊,假扮的说明没有黑山大萨满不满意燕燕临朝,所以宁王才会假扮,但是朕转念一想,现在宁王胆子大到了什么程度,今日他敢扮演黑山大萨满,明日会不会扮演朕?”
说道此处,耶律贤一阵剧烈的咳嗽,萧燕燕忙端来一杯水,看着耶律贤慢慢喝掉,平复了下情绪。
萧燕燕道:“皇上,宁王幼年吃过不少的苦头,所以性格孤僻,后来又被先皇流放宁古塔,所以难免行事乖张。”
耶律贤道:“燕燕,你也不用为他说话,朕这个弟弟什么样子我清楚,说道幼年吃过苦头,我吃过的苦头比他的多,说道流放宁古塔,也是他目无王法咎由自取。”
既然耶律贤话都说道这里了,萧燕燕也不好再劝,确实来说,宁王耶律只没已经碰触到了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容忍的那条红线。
“过些日子请黑山的大萨满来一趟,好好谈谈,由黑山出面敲打敲打耶律只没吧。”耶律贤最终还是忍不下心动用法典来处置这个亲弟弟。
说完耶律只没,耶律贤又道:“燕燕,宋国救灾还有哪些呢?”
萧燕燕见耶律贤心绪不宁,一双凤眼扫了下后面的内容,说道:“除了赈济灾民之外,还有减免赋税,还有移民就食与其他地方,另外还鼓励乡间有德望之人建立自己的救灾机构,便于处理官府不容易处理的问题。”
耶律贤道:“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啊,燕燕这本书,可以借给于越吗?(注释:于越,契丹丞相)”
萧燕燕把书递给耶律贤:“可以啊,这些书本来就是用于学习宋国的东西,有利于契丹百姓。”
耶律贤大喜,道:“朕让于越把其中契丹用的上的,好生整理下,颁行天下。”
萧燕燕附和道:“那臣妾就看着皇上把契丹变成塞外江南的那一天。”
夫妻两人,其乐融融,完全不知道,上京,已经在酝酿一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