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来源:..>..
滦州,三年前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后就是经此城直入北京,当年九月国主福晋连同圣母太后带着皇帝从盛京迁都入关时,銮驾还在滦州特意多留了一日。
原因是当年太宗皇帝首次伐明时,八旗军曾攻占京东永平、迁安、滦州、遵化诸地,并皆令贝勒大臣率满洲、蒙古八旗驻守。
这也是满洲起事以来首次夺取明朝的关内土地,若不是大贝勒阿敏轻弃四城并纵兵屠城,或许早在太宗初年就能以京东四城为基地,内外夹击宁锦,使入关提前十数年。
两位太后在滦州城追思丈夫生前伟业,自是唏嘘感慨万千。如今再临故地,二位太后心中同样也是感触良多,只此时感慨同三年前却有天壤之别。
三年前,是兴致勃勃,君临中国,眼前所见都是无比新鲜的气象。
三年后,却是仓皇出关,狼狈离京,眼前所见全是一付逃难景象。
整个八旗的撤离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因为顺军方面的不断催促,再三给出所谓最后通牒,负责撤离事项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不得不再三下令各旗加快速度,丢掉不必要的累赘,这就让很多在满城费尽心思打包的财货不得不被丢弃在道路两侧,那些上了年纪的满洲老人们心疼的直骂年轻人们都是败家子。
最后离京的两白旗更是仓促,事先两白旗统计的马车有一千多辆,但最终出城的才不到半数,其余近五百辆满载物资的马车都被丢弃在了北京外城。而出城的马车也有很多都是被腾空了车厢用来拉人,要不然根本不可能在顺军给出的最后时辰到来前将人运走。
如此仓促,也使得两白旗损失惨重,旗下原本应该带走的上万名汉奴阿哈也不得不被抛弃在北京,其余跟着主子们回老家的汉奴阿哈也多是青壮健妇,上了年纪的和略有残疾的,不能长途行军的小孩子多数都被抛弃。
有些早在天命年间就成为满洲包衣的老汉奴也被主子无情的抛下,望着主子们远去的身影,这些老汉奴个个是泪眼婆娑,很多想不开的甚至纵身跃入城外的护城河。
跟着主子时间久了,这些个汉奴对主子,对大清,那都是真生了感情,也是真将自个当成奴才的。
恭顺王孔有德部的上万名家眷直接没有得到离京的通知,可这些恭顺藩的家眷却还是每家每户收拾了包裹自动前往城门,哪怕满洲人不要他们,他们还是想跟在队伍后面前往辽东。
这些恭顺藩的家眷知道一旦顺军入城,他们的下场就会很惨,因为他们的藩主同她们的男人是同顺军战斗而死。
反观那些怀顺藩的家眷们,则家家户户平静异常,甚至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看着仓皇离京的满洲人。
不少恭顺藩的人既没法跟在满洲人后面,又不知自己下场如何,只好将孩子托付给怀顺藩的亲朋好友,希望这些马上就要成为大顺子民的老乡能够给她们孩子一条活路。
有同情心软的收下了那些没有爹的孤儿,也有的则是狠心不纳。
等到最后一个满洲人走出北京城后,城中竟响起鞭炮声。
放炮的有城中的汉人百姓,也有怀顺藩的人。
炮声中,早就等得不耐烦的顺军第一镇迫不及待的开进了城中,从此,北京再也没有满城。
因为撤离的混乱,一些不愿跟随满洲人出关的汉官都在趁乱逃跑,有一辆被满洲人挟制马车上的十几个汉官趁看守旗兵不备,同时从车上跳下向着远处的顺军跑去,边跑边喊他们是汉人什么的。
看守八旗兵自是要追人,但追上之后却不敢当着远处顺军的面将人杀害,只是拿刀剑威逼这些人回去。
不想跟满洲人回去的汉官在那哀求对面的顺军,可顺军那边却是半点解救他们的意思都没有。
在一片混乱中,大清终是一点一点的远离北京城。
因为往山海关必经通州,所以通州也是八旗的第一站。
就在离通州还有十几里地时,不知哪传出来的谣言,说是顺军会在通州背约袭杀满洲人,结果导致大量满洲人因为害怕被顺军袭杀争相逃窜,践踏而死者多达上百人,失踪者更达上千人。汉奴逃亡的更多,光是两白旗就有三千多汉奴一哄而散。
英亲王阿济格的七子墨尔逊同十二子班进泰所乘坐的马车被逃窜的人群撞翻,两位小阿哥一个不幸被甩出马车外摔断了腿,另一个则不幸被车厢压住活活给压死了。
豫亲王多铎听到两个侄子不幸消息后,大为震怒,急忙派兵纠压,好一番弹压才将骚乱平定,并命各牛录遣人于道边接应,澄清谣言,方使人心逐渐安定。至于逃亡和乱跑失踪的人,多铎实在是没有精力也没有人手去寻找搜回,只能由他们去了。
銮驾是同两黄旗一同撤离的,并且还在两白旗于北京城外混乱之时就抵达了通州城。
可銮驾这里同样也乱。
这么多人撤离,时间又这么紧张,哪里能方方面面照顾得来,想得周全。
在通州的第一个晚上,两宫太后同皇帝别说吃饭了,连口水都喝不上。原因是通州城前不久刚遭顺军屠城,城内的水井不是被顺军用石头砖块填塞,就是飘浮着死人,那水哪里能喝。
大人能忍受得住,才十岁的小皇帝哪能忍得了。
见儿子实在是渴,圣母太后急得也是没办法,叫内侍吴良辅赶紧想办法。可吴良辅能有什么办法,硬着头皮四处寻找,结果却叫他找到两棵被剥了苞谷的玉米杆。
就这么着,满洲国主福临靠嚼那玉米杆子才算稍稍止了渴。负责銮驾护卫的统领鳌拜也带人拿着木桶去运河挑水,下半夜的时候才算让两位太后同皇帝有了一碗热水喝。
御膳房的奴才本来给两宫同皇帝准备了吃的,但半道却被镶黄旗一帮人给抢了去。剩下一锅小米绿豆粥,还是太监杨植用身体护下来的。
一听御膳房的膳食竟叫人抢了去,国主福晋哲哲气得脸都变了,可城中这么乱,怎么查那帮胆大妄为的家伙们。
最后,还是先吃点东西吧。
哲哲福晋喝的那叫一个香,就像这小米粥是天上的玉液琼浆。
滦州,三年前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后就是经此城直入北京,当年九月国主福晋连同圣母太后带着皇帝从盛京迁都入关时,銮驾还在滦州特意多留了一日。
原因是当年太宗皇帝首次伐明时,八旗军曾攻占京东永平、迁安、滦州、遵化诸地,并皆令贝勒大臣率满洲、蒙古八旗驻守。
这也是满洲起事以来首次夺取明朝的关内土地,若不是大贝勒阿敏轻弃四城并纵兵屠城,或许早在太宗初年就能以京东四城为基地,内外夹击宁锦,使入关提前十数年。
两位太后在滦州城追思丈夫生前伟业,自是唏嘘感慨万千。如今再临故地,二位太后心中同样也是感触良多,只此时感慨同三年前却有天壤之别。
三年前,是兴致勃勃,君临中国,眼前所见都是无比新鲜的气象。
三年后,却是仓皇出关,狼狈离京,眼前所见全是一付逃难景象。
整个八旗的撤离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因为顺军方面的不断催促,再三给出所谓最后通牒,负责撤离事项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不得不再三下令各旗加快速度,丢掉不必要的累赘,这就让很多在满城费尽心思打包的财货不得不被丢弃在道路两侧,那些上了年纪的满洲老人们心疼的直骂年轻人们都是败家子。
最后离京的两白旗更是仓促,事先两白旗统计的马车有一千多辆,但最终出城的才不到半数,其余近五百辆满载物资的马车都被丢弃在了北京外城。而出城的马车也有很多都是被腾空了车厢用来拉人,要不然根本不可能在顺军给出的最后时辰到来前将人运走。
如此仓促,也使得两白旗损失惨重,旗下原本应该带走的上万名汉奴阿哈也不得不被抛弃在北京,其余跟着主子们回老家的汉奴阿哈也多是青壮健妇,上了年纪的和略有残疾的,不能长途行军的小孩子多数都被抛弃。
有些早在天命年间就成为满洲包衣的老汉奴也被主子无情的抛下,望着主子们远去的身影,这些老汉奴个个是泪眼婆娑,很多想不开的甚至纵身跃入城外的护城河。
跟着主子时间久了,这些个汉奴对主子,对大清,那都是真生了感情,也是真将自个当成奴才的。
恭顺王孔有德部的上万名家眷直接没有得到离京的通知,可这些恭顺藩的家眷却还是每家每户收拾了包裹自动前往城门,哪怕满洲人不要他们,他们还是想跟在队伍后面前往辽东。
这些恭顺藩的家眷知道一旦顺军入城,他们的下场就会很惨,因为他们的藩主同她们的男人是同顺军战斗而死。
反观那些怀顺藩的家眷们,则家家户户平静异常,甚至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看着仓皇离京的满洲人。
不少恭顺藩的人既没法跟在满洲人后面,又不知自己下场如何,只好将孩子托付给怀顺藩的亲朋好友,希望这些马上就要成为大顺子民的老乡能够给她们孩子一条活路。
有同情心软的收下了那些没有爹的孤儿,也有的则是狠心不纳。
等到最后一个满洲人走出北京城后,城中竟响起鞭炮声。
放炮的有城中的汉人百姓,也有怀顺藩的人。
炮声中,早就等得不耐烦的顺军第一镇迫不及待的开进了城中,从此,北京再也没有满城。
因为撤离的混乱,一些不愿跟随满洲人出关的汉官都在趁乱逃跑,有一辆被满洲人挟制马车上的十几个汉官趁看守旗兵不备,同时从车上跳下向着远处的顺军跑去,边跑边喊他们是汉人什么的。
看守八旗兵自是要追人,但追上之后却不敢当着远处顺军的面将人杀害,只是拿刀剑威逼这些人回去。
不想跟满洲人回去的汉官在那哀求对面的顺军,可顺军那边却是半点解救他们的意思都没有。
在一片混乱中,大清终是一点一点的远离北京城。
因为往山海关必经通州,所以通州也是八旗的第一站。
就在离通州还有十几里地时,不知哪传出来的谣言,说是顺军会在通州背约袭杀满洲人,结果导致大量满洲人因为害怕被顺军袭杀争相逃窜,践踏而死者多达上百人,失踪者更达上千人。汉奴逃亡的更多,光是两白旗就有三千多汉奴一哄而散。
英亲王阿济格的七子墨尔逊同十二子班进泰所乘坐的马车被逃窜的人群撞翻,两位小阿哥一个不幸被甩出马车外摔断了腿,另一个则不幸被车厢压住活活给压死了。
豫亲王多铎听到两个侄子不幸消息后,大为震怒,急忙派兵纠压,好一番弹压才将骚乱平定,并命各牛录遣人于道边接应,澄清谣言,方使人心逐渐安定。至于逃亡和乱跑失踪的人,多铎实在是没有精力也没有人手去寻找搜回,只能由他们去了。
銮驾是同两黄旗一同撤离的,并且还在两白旗于北京城外混乱之时就抵达了通州城。
可銮驾这里同样也乱。
这么多人撤离,时间又这么紧张,哪里能方方面面照顾得来,想得周全。
在通州的第一个晚上,两宫太后同皇帝别说吃饭了,连口水都喝不上。原因是通州城前不久刚遭顺军屠城,城内的水井不是被顺军用石头砖块填塞,就是飘浮着死人,那水哪里能喝。
大人能忍受得住,才十岁的小皇帝哪能忍得了。
见儿子实在是渴,圣母太后急得也是没办法,叫内侍吴良辅赶紧想办法。可吴良辅能有什么办法,硬着头皮四处寻找,结果却叫他找到两棵被剥了苞谷的玉米杆。
就这么着,满洲国主福临靠嚼那玉米杆子才算稍稍止了渴。负责銮驾护卫的统领鳌拜也带人拿着木桶去运河挑水,下半夜的时候才算让两位太后同皇帝有了一碗热水喝。
御膳房的奴才本来给两宫同皇帝准备了吃的,但半道却被镶黄旗一帮人给抢了去。剩下一锅小米绿豆粥,还是太监杨植用身体护下来的。
一听御膳房的膳食竟叫人抢了去,国主福晋哲哲气得脸都变了,可城中这么乱,怎么查那帮胆大妄为的家伙们。
最后,还是先吃点东西吧。
哲哲福晋喝的那叫一个香,就像这小米粥是天上的玉液琼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