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星辰带着舰娘们,在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采集小行星物质,建设移动的太空基地。
跟着许星辰过来的一万名舰娘,大部分都被许星辰带着改行当了科研舰娘,配合远望姐妹研究和验证技术。
以现有的一千公里级星球战舰为框架,深入研究上次引导任务解锁的相关超级技术。
用这些超级技术, 升级现有的常规战舰战装,让所有舰娘继续锻炼升级。
建设一千公里级星球战舰战装,作为其他舰娘战装升级的目标,以及许星辰本人现在的主力战装。
同时使用常规方式,在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建造战舰,包括星球战舰以及配套的常规战舰。
许星辰没有贸然建造舰娘, 甚至没有去跟舰娘们生孩子,因为不确定这个时空的结局是什么。
虽然直接死亡消逝的概率应该不高,但是也不能完全不在意,另外还有被扭曲变异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忽略。
已经被自己带进来的舰娘,跟着自己继续冒险是没办法是的事情,在这里继续建造新生舰娘的话,就有点不合适了。
所以许星辰的决定是,只打造普通战舰,这种普通船没了就没了,最多浪费点资源,资源还都是在这个时空采集的。
舰娘数量虽然只有一万个,但是现在的舰娘在某种程度上都不是一个人,配合智能化的子设备,一个舰娘功能顶一百个人。
许星辰前后用了差不多五十年,生产了八个直径一千公里的星球战舰,常规战舰不计其数。
四艘工程建设舰,作为星球级太空工程的建设主力。
一艘科研探索舰,作为移动科技研发中心。
一艘作战主力舰,担任护卫和作战核心, 在这个时候基本用不上, 所以就先建了一艘。
两艘生产采集舰,在太阳系内采集和转化资源,其中一艘作为整个舰娘队伍的后勤基地,另一艘为工程建设舰提供资源。
当然,这些战舰在名义做了分类,实际上只是功能侧重点不同。
所有的战舰的功能都是齐全的,在必要的时候都能承担其他类型战舰负责的任务,只是不如对应类型战舰那么专业。
舰娘们的战装,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持续升级,全都到了10公里级球形战舰以上。
还有十六个舰娘成功换装了一千公里级星球战舰。
建成了三艘星球战舰之后,许星辰就按照舰娘母星的参数,采集太阳系的星际物质,尝试进行人造星球搭建。
以金属小行星作为核心,以岩石行星作为地幔和地壳。
将足够多的物质堆砌到大致球形的同事,持续加热加压将整颗星球熔融摇匀,最后在将其冷却固化定型。
开工初期的磕磕绊绊的,然后先后设计失误和操作失误, 两次建造到半途推到重来。
关键是由于人手不足, 整个工程进度非常的缓慢,前后用了差不多四十年的时间, 才完成了星球建设的大部分工作。
这颗星球尺寸与舰娘母星相当,质量和表面积都是地球的2.25倍,但是海陆比例接近地球。
同时没有过于巨大的大陆,也不是舰娘母星的群岛地形,而是相对较多的小规模陆地,均匀的分散在适宜的中低维度区域。
如果正式搭建完成,表面上适宜人类生活的陆地区域面积,可能达到地球的十倍左右。
他拥有天然宜居星球拥有的条件,比如适宜的磁场强度、大气成分、表面重力、海陆分布、资源储备。
同时还拥有人造星球独有的特性,比如行星反应釜、行星气候调节与防御护盾、行星环境自我修复系统等等超级科技产物。
行星反应釜,就是将整颗行星构建为一个巨大的天然的反应炉,能够持续生成表面生物所需的各种资源。
最初的设计需求是按照地球人类社会来的,所以传统人类工业社会需要的煤炭、石油等资源应有尽有,而且会持续不断的生成。
同时确定的目标客户,就是许星辰和舰娘们,所以还设计了更加特殊的“舰娘资源矿”。
在合适的位置打井,就会往外冒活性能量溶液,在合适的位置挖个洞,就能在下面掏出结晶的元初物资。
这颗星球的一切都是精心设计的,宜居性比地球高出来不止一个数量级,简直是完美的碳基生命星球。
但前提是,要把它转移到一颗恒星的宜居带内,并且完成最终的生物圈构建。
为了避免对地球上的人类造成巨大冲击,许星辰没有把星球挪到火星和地球之间的轨道上。
现在停在柯伊伯带之外的黑暗世界,被一个工程建设星球战舰挟持着运转,不对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造成引力干扰。
保持与地球相反的方向,努力不被地球人类轻易发现,当然也保持着持续的冰封状态,生物圈当然也没有构建。
许星辰将其命名为女娲星,表示她是可以孕育生命的星球。
由于许星辰的引导,地球的科技发展速度远超历史。
大战之后很快就普及了裂变核电站,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低级核聚变技术也逐步趋于成熟,核电产业即将全面换代。
太空探测方面,人类建立了比国际空间站大很多倍的太空基地,甚至在月球上建成了长期驻守的太空科研站。
火星和木星上已经有了长期运行的卫星,已经有组织准备去小行星带勘探,试图捕捉蕴含着黄金和铂金等珍贵矿物的小行星。
有科学机构和历史上一样向太阳系外发射了探测器,现在已经穿过了柯伊伯带,但是距离奥尔特云还很遥远。
如果他们走出了奥尔特云,会在离开太阳系的瞬间,直接出现在太阳系的另一侧,再次进入太阳系。
这个太阳系是一个封闭的循环时空,许星辰当初安排去边界测试的舰娘,反复测试都得到了这种结果。
当时确认这一点之后,许星辰是稍微有些慌的,万一以后自己出不去了,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循环时空中,岂不是很悲哀……
在完成了星球搭建五年之后,在这个世界生活了八十年的许星辰,再次把所有的舰娘都召集了起来。
在柯伊伯带之外,八艘星球战舰汇聚,带着数以千记的常规飞船,围绕着那颗半成品宜居星球女娲星运行。
许星辰坐在远望七号的舰体指挥室里面,看着时空同步倒计时最终归零,眼前的画面突然一阵扭曲。
密集而杂乱的画面纷至沓来,凭空出现在了许星辰的脑海中。
与此同时,有些熟悉的系统提示,也直接出现在了脑海中。
“回归者完成了一次平行时空体验,对原生文明历史的干涉正在同步,同步后的结果如下。”
伴随着这条提示,那些纷乱的画面变得有序起来,按照一个很明显的时间轴,排成了一个由远及近的动态长廊。
许星辰感觉自己的意识变成了一个光点,漂浮在这个虚幻而又真实的长廊里面,可以直接看到四周所有的画面。
自己不需要移动,整个长廊自动向后平移,周围的画面也依次进入自己的视野和脑海。
那是自己干涉过的历史,与原有历史同步融合之后,形成的最终结果。
7017k
跟着许星辰过来的一万名舰娘,大部分都被许星辰带着改行当了科研舰娘,配合远望姐妹研究和验证技术。
以现有的一千公里级星球战舰为框架,深入研究上次引导任务解锁的相关超级技术。
用这些超级技术, 升级现有的常规战舰战装,让所有舰娘继续锻炼升级。
建设一千公里级星球战舰战装,作为其他舰娘战装升级的目标,以及许星辰本人现在的主力战装。
同时使用常规方式,在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建造战舰,包括星球战舰以及配套的常规战舰。
许星辰没有贸然建造舰娘, 甚至没有去跟舰娘们生孩子,因为不确定这个时空的结局是什么。
虽然直接死亡消逝的概率应该不高,但是也不能完全不在意,另外还有被扭曲变异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忽略。
已经被自己带进来的舰娘,跟着自己继续冒险是没办法是的事情,在这里继续建造新生舰娘的话,就有点不合适了。
所以许星辰的决定是,只打造普通战舰,这种普通船没了就没了,最多浪费点资源,资源还都是在这个时空采集的。
舰娘数量虽然只有一万个,但是现在的舰娘在某种程度上都不是一个人,配合智能化的子设备,一个舰娘功能顶一百个人。
许星辰前后用了差不多五十年,生产了八个直径一千公里的星球战舰,常规战舰不计其数。
四艘工程建设舰,作为星球级太空工程的建设主力。
一艘科研探索舰,作为移动科技研发中心。
一艘作战主力舰,担任护卫和作战核心, 在这个时候基本用不上, 所以就先建了一艘。
两艘生产采集舰,在太阳系内采集和转化资源,其中一艘作为整个舰娘队伍的后勤基地,另一艘为工程建设舰提供资源。
当然,这些战舰在名义做了分类,实际上只是功能侧重点不同。
所有的战舰的功能都是齐全的,在必要的时候都能承担其他类型战舰负责的任务,只是不如对应类型战舰那么专业。
舰娘们的战装,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持续升级,全都到了10公里级球形战舰以上。
还有十六个舰娘成功换装了一千公里级星球战舰。
建成了三艘星球战舰之后,许星辰就按照舰娘母星的参数,采集太阳系的星际物质,尝试进行人造星球搭建。
以金属小行星作为核心,以岩石行星作为地幔和地壳。
将足够多的物质堆砌到大致球形的同事,持续加热加压将整颗星球熔融摇匀,最后在将其冷却固化定型。
开工初期的磕磕绊绊的,然后先后设计失误和操作失误, 两次建造到半途推到重来。
关键是由于人手不足, 整个工程进度非常的缓慢,前后用了差不多四十年的时间, 才完成了星球建设的大部分工作。
这颗星球尺寸与舰娘母星相当,质量和表面积都是地球的2.25倍,但是海陆比例接近地球。
同时没有过于巨大的大陆,也不是舰娘母星的群岛地形,而是相对较多的小规模陆地,均匀的分散在适宜的中低维度区域。
如果正式搭建完成,表面上适宜人类生活的陆地区域面积,可能达到地球的十倍左右。
他拥有天然宜居星球拥有的条件,比如适宜的磁场强度、大气成分、表面重力、海陆分布、资源储备。
同时还拥有人造星球独有的特性,比如行星反应釜、行星气候调节与防御护盾、行星环境自我修复系统等等超级科技产物。
行星反应釜,就是将整颗行星构建为一个巨大的天然的反应炉,能够持续生成表面生物所需的各种资源。
最初的设计需求是按照地球人类社会来的,所以传统人类工业社会需要的煤炭、石油等资源应有尽有,而且会持续不断的生成。
同时确定的目标客户,就是许星辰和舰娘们,所以还设计了更加特殊的“舰娘资源矿”。
在合适的位置打井,就会往外冒活性能量溶液,在合适的位置挖个洞,就能在下面掏出结晶的元初物资。
这颗星球的一切都是精心设计的,宜居性比地球高出来不止一个数量级,简直是完美的碳基生命星球。
但前提是,要把它转移到一颗恒星的宜居带内,并且完成最终的生物圈构建。
为了避免对地球上的人类造成巨大冲击,许星辰没有把星球挪到火星和地球之间的轨道上。
现在停在柯伊伯带之外的黑暗世界,被一个工程建设星球战舰挟持着运转,不对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造成引力干扰。
保持与地球相反的方向,努力不被地球人类轻易发现,当然也保持着持续的冰封状态,生物圈当然也没有构建。
许星辰将其命名为女娲星,表示她是可以孕育生命的星球。
由于许星辰的引导,地球的科技发展速度远超历史。
大战之后很快就普及了裂变核电站,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低级核聚变技术也逐步趋于成熟,核电产业即将全面换代。
太空探测方面,人类建立了比国际空间站大很多倍的太空基地,甚至在月球上建成了长期驻守的太空科研站。
火星和木星上已经有了长期运行的卫星,已经有组织准备去小行星带勘探,试图捕捉蕴含着黄金和铂金等珍贵矿物的小行星。
有科学机构和历史上一样向太阳系外发射了探测器,现在已经穿过了柯伊伯带,但是距离奥尔特云还很遥远。
如果他们走出了奥尔特云,会在离开太阳系的瞬间,直接出现在太阳系的另一侧,再次进入太阳系。
这个太阳系是一个封闭的循环时空,许星辰当初安排去边界测试的舰娘,反复测试都得到了这种结果。
当时确认这一点之后,许星辰是稍微有些慌的,万一以后自己出不去了,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循环时空中,岂不是很悲哀……
在完成了星球搭建五年之后,在这个世界生活了八十年的许星辰,再次把所有的舰娘都召集了起来。
在柯伊伯带之外,八艘星球战舰汇聚,带着数以千记的常规飞船,围绕着那颗半成品宜居星球女娲星运行。
许星辰坐在远望七号的舰体指挥室里面,看着时空同步倒计时最终归零,眼前的画面突然一阵扭曲。
密集而杂乱的画面纷至沓来,凭空出现在了许星辰的脑海中。
与此同时,有些熟悉的系统提示,也直接出现在了脑海中。
“回归者完成了一次平行时空体验,对原生文明历史的干涉正在同步,同步后的结果如下。”
伴随着这条提示,那些纷乱的画面变得有序起来,按照一个很明显的时间轴,排成了一个由远及近的动态长廊。
许星辰感觉自己的意识变成了一个光点,漂浮在这个虚幻而又真实的长廊里面,可以直接看到四周所有的画面。
自己不需要移动,整个长廊自动向后平移,周围的画面也依次进入自己的视野和脑海。
那是自己干涉过的历史,与原有历史同步融合之后,形成的最终结果。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