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一晃而过。
当第一场考试的试卷被密封收走之后,紧接着会试的第二场考试也就开始了。
第二场考试是整个会试最重要的一场,论、策两方面。
这一场考试的结果,占据最终排名的绝大部分因素。许仙现在能有如此大的名声,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除了他的诸多诗词天下闻名外,最主要的还是他曾在科举考试中,有两场策论太过于惊艳。
这两篇分别《六国论》和《茶马互市》。
第一篇在杭州府府试时所写的《六国论》,直接让他从籍籍无名到震动京师,让朝廷诸多大臣和皇帝都知道了他的名字,甚至专门为他举办了一场‘江南才子文会’!
后来在苏州府参加府试时,所写的《茶马互市》,更是让皇帝下了圣旨,让他一个月之内前往京城报到!到了京城后,直接以举人的身份入驻国子监,被封为茶马博士,堪称大离王朝数百年来的第一人!
所以可见,在科举考试中策论有多重要。
如果只是在诗赋方面有过人之处,可不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只善于诗词者,最多只能在民间、青楼有很高的名望,朝廷根本不会重视。
“周秦外重内轻,晋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许仙打开第二场考试的卷子,看见第一道题目就有些惊讶。
周朝、秦朝是这个世界历史上的两个王朝,对外态度十分强硬;晋朝和魏朝则是对外柔和,对内实行严压政策的代表。
这一场的题目,很显然是针对于北方蛮夷屡屡犯境,与当今朝廷的各种矛盾,让考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虽然这的确是当今大离王朝目前最大的问题,但从以往几次的科举考试来说,却是从来没有将这样的问题拿在春闱会试这样最重要的考试中来。
原因无他,因为现在朝廷的“主战派”与“绥靖派”已经是水深火热,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虽然目前为止绥靖派的人数站了多数和上风,但主战派也依然有许多中坚力量,两者全是僵持不下的。
而会试的目的是为了给朝廷选官员,现在让考生们在会试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但最终考试录取名单会有失公正,而且无疑是在让他们站队!
这一点,绝对是皇帝很不愿意看到的。
本来两派的问题就尾大不掉,难以处理。如果让还没有当官的诸多进士就开始站队,对朝廷就更加不利了!
所以这么多年来,大离王朝的最大问题,却从来都没有拿到会试考场上来过,最多只在府试、乡试中拿出来让学子们发表看法。
现在拿出来,就代表着一种讯号。
恐怕朝廷是不准备继续尴尬下去,不准备继续装鸵鸟了,要正面针对!
重病还需猛药医,若是不做出决断,大离王朝将只能一步步沉沦!
这种做法,许仙自然是十分赞成,在他看来朝廷早就应该有这样的魄力了!
只是许仙没想到当今陛下在病重的情况下,时日不多,不但没有人老昏厥,反而能一改逃避的作风,做出这样的决断,颇有种壮士断腕的决心!
看来这位皇帝,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般不堪。
面对这道题目,许仙几乎没有多想,只是稍微沉吟就立即就有了方向,想好该怎么写了。
关于对抗北方蛮夷的问题上,许仙从一开始就是坚定不移的,从来没曾改变过想法。
对待北方蛮夷,绝对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主和,只会让大离王朝越来越孱弱,越来越没有一战之力,最终结果肯定是自取灭亡!
至于当今陛下现在究竟是何意图,是想主战还是主和,许仙也顾不得了。
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
哪怕这次许仙站错了队,最终会因此失去状元之位,他也义无反顾。
有些事情,总是不能自考虑自己的。
深吸一口气,许仙眼神坚定,作为答题开头的第一句话,他写下了九个大字。
“明犯大离者,虽远必诛!”
这九个字,也就定了许仙的立场与方向,毫无疑问的主战!
北方蛮夷的危害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味地求和,只求暂时的安稳,那最终只能是作茧自缚,整个大离王朝都会在北方蛮夷的马蹄下颤抖!
这句话,乃是前世汉朝名将给汉元帝的上书,全句为: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许仙现在将这句话,用在了大离王朝身上。
对待现在的北方蛮夷,不应该是低下头颅,向他们求和,奢望他们会满足与条件,可怜大离王朝所以不再来侵犯。
而应该用这样强硬的态度,将他们杀到怕为止,让他们再也不敢来侵犯大离王朝!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当许仙写下这几个字,体内的浩然正气在这瞬间奔涌起来!若是修炼有成之人,此时恰好在应天府,就能看见本来已经衰老不堪的金色龙气,忽然挣扎着升腾起来,盘旋在皇宫上空,大声咆哮着,威势骇人。
放佛在它衰老的体内,忽然注入了一股生机,让它因此恢复了不少!
轰轰轰!
整个大离王朝的气运,再此时也沸腾起来,犹如风卷残云般,朝着贡院涌过去。朝廷诸多大臣,在此时他们心中都隐隐听到了一道浩荡、宏伟的声音,犹如洪钟大吕,震耳发聩,放佛心灵都被敲打了一次。
“明犯大离者,虽远必诛!”
这道声音不断回荡,充斥在众人心间。
不管是绥靖派,还是主战派,心中都不由自主的被触动了。
若是能做到这一点,该多好?
这句话已经超越了普通读书人的范畴,而是上升到了整个国家的层面!所以这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圣人之言,比圣人显灵更加不可思议!
“是谁,发出了如此宏愿?”
“应该是贡院的方向?难道说,是正在参加会试的考生之中,有人道出了如此箴言?”
众人震撼了半响之后,才回过神来,纷纷猜测是谁能引发天地异象。
很快,他们心中不约而同的都出现了一个名字:“许仙,许汉文!”</p>
当第一场考试的试卷被密封收走之后,紧接着会试的第二场考试也就开始了。
第二场考试是整个会试最重要的一场,论、策两方面。
这一场考试的结果,占据最终排名的绝大部分因素。许仙现在能有如此大的名声,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除了他的诸多诗词天下闻名外,最主要的还是他曾在科举考试中,有两场策论太过于惊艳。
这两篇分别《六国论》和《茶马互市》。
第一篇在杭州府府试时所写的《六国论》,直接让他从籍籍无名到震动京师,让朝廷诸多大臣和皇帝都知道了他的名字,甚至专门为他举办了一场‘江南才子文会’!
后来在苏州府参加府试时,所写的《茶马互市》,更是让皇帝下了圣旨,让他一个月之内前往京城报到!到了京城后,直接以举人的身份入驻国子监,被封为茶马博士,堪称大离王朝数百年来的第一人!
所以可见,在科举考试中策论有多重要。
如果只是在诗赋方面有过人之处,可不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只善于诗词者,最多只能在民间、青楼有很高的名望,朝廷根本不会重视。
“周秦外重内轻,晋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许仙打开第二场考试的卷子,看见第一道题目就有些惊讶。
周朝、秦朝是这个世界历史上的两个王朝,对外态度十分强硬;晋朝和魏朝则是对外柔和,对内实行严压政策的代表。
这一场的题目,很显然是针对于北方蛮夷屡屡犯境,与当今朝廷的各种矛盾,让考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虽然这的确是当今大离王朝目前最大的问题,但从以往几次的科举考试来说,却是从来没有将这样的问题拿在春闱会试这样最重要的考试中来。
原因无他,因为现在朝廷的“主战派”与“绥靖派”已经是水深火热,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虽然目前为止绥靖派的人数站了多数和上风,但主战派也依然有许多中坚力量,两者全是僵持不下的。
而会试的目的是为了给朝廷选官员,现在让考生们在会试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但最终考试录取名单会有失公正,而且无疑是在让他们站队!
这一点,绝对是皇帝很不愿意看到的。
本来两派的问题就尾大不掉,难以处理。如果让还没有当官的诸多进士就开始站队,对朝廷就更加不利了!
所以这么多年来,大离王朝的最大问题,却从来都没有拿到会试考场上来过,最多只在府试、乡试中拿出来让学子们发表看法。
现在拿出来,就代表着一种讯号。
恐怕朝廷是不准备继续尴尬下去,不准备继续装鸵鸟了,要正面针对!
重病还需猛药医,若是不做出决断,大离王朝将只能一步步沉沦!
这种做法,许仙自然是十分赞成,在他看来朝廷早就应该有这样的魄力了!
只是许仙没想到当今陛下在病重的情况下,时日不多,不但没有人老昏厥,反而能一改逃避的作风,做出这样的决断,颇有种壮士断腕的决心!
看来这位皇帝,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般不堪。
面对这道题目,许仙几乎没有多想,只是稍微沉吟就立即就有了方向,想好该怎么写了。
关于对抗北方蛮夷的问题上,许仙从一开始就是坚定不移的,从来没曾改变过想法。
对待北方蛮夷,绝对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主和,只会让大离王朝越来越孱弱,越来越没有一战之力,最终结果肯定是自取灭亡!
至于当今陛下现在究竟是何意图,是想主战还是主和,许仙也顾不得了。
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
哪怕这次许仙站错了队,最终会因此失去状元之位,他也义无反顾。
有些事情,总是不能自考虑自己的。
深吸一口气,许仙眼神坚定,作为答题开头的第一句话,他写下了九个大字。
“明犯大离者,虽远必诛!”
这九个字,也就定了许仙的立场与方向,毫无疑问的主战!
北方蛮夷的危害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味地求和,只求暂时的安稳,那最终只能是作茧自缚,整个大离王朝都会在北方蛮夷的马蹄下颤抖!
这句话,乃是前世汉朝名将给汉元帝的上书,全句为: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许仙现在将这句话,用在了大离王朝身上。
对待现在的北方蛮夷,不应该是低下头颅,向他们求和,奢望他们会满足与条件,可怜大离王朝所以不再来侵犯。
而应该用这样强硬的态度,将他们杀到怕为止,让他们再也不敢来侵犯大离王朝!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当许仙写下这几个字,体内的浩然正气在这瞬间奔涌起来!若是修炼有成之人,此时恰好在应天府,就能看见本来已经衰老不堪的金色龙气,忽然挣扎着升腾起来,盘旋在皇宫上空,大声咆哮着,威势骇人。
放佛在它衰老的体内,忽然注入了一股生机,让它因此恢复了不少!
轰轰轰!
整个大离王朝的气运,再此时也沸腾起来,犹如风卷残云般,朝着贡院涌过去。朝廷诸多大臣,在此时他们心中都隐隐听到了一道浩荡、宏伟的声音,犹如洪钟大吕,震耳发聩,放佛心灵都被敲打了一次。
“明犯大离者,虽远必诛!”
这道声音不断回荡,充斥在众人心间。
不管是绥靖派,还是主战派,心中都不由自主的被触动了。
若是能做到这一点,该多好?
这句话已经超越了普通读书人的范畴,而是上升到了整个国家的层面!所以这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圣人之言,比圣人显灵更加不可思议!
“是谁,发出了如此宏愿?”
“应该是贡院的方向?难道说,是正在参加会试的考生之中,有人道出了如此箴言?”
众人震撼了半响之后,才回过神来,纷纷猜测是谁能引发天地异象。
很快,他们心中不约而同的都出现了一个名字:“许仙,许汉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