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政府的所有黄金储备,以及可折算的投资,加上拥有的兰特,一共45亿。
战争爆发后,英国加大对美国的奢侈品出口力度,其中包括威士忌、上等羊毛纺织品、陶瓷等等。
美国人此时对于英国商品的态度,还是相当追捧的。
通过这种方式,英国在开战之后的16个月内,又获得了大约20亿美元。
南部非洲不认美元。
英国要从南部非洲订购物资,需要支付兰特或者英镑。
南部非洲现在连英镑都不太认可了,因为欧战爆发后,英镑又开始了一轮新的贬值,现在和兰特的汇率已经掉到0.9:1——
到1940年11月,英国从南部非洲订购的飞机已经达到11000架,而且英国政府还希望继续采购至少12000架。
与此同时,为了把挣到的美元花出去,英国从美国订购的飞机大约2000架左右。
这也是英国能够打赢不列颠空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重要原因自然就是南部非洲空军的帮助。
11月,温斯顿成立了一个采购委员会,专门负责对外采购工作。
采购委员会的负责人是阿瑟·帕维斯,他的名言是:我们现在就在一个荒凉的海岛上,尽管口粮不足,我们也得依靠这点口粮多坚持几天。
阿瑟·帕维斯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和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商讨“用驱逐舰交换岛屿”的可能性。
英国现在的筹码已经所剩无几,曾经遍布全世界,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的岛屿,几乎是英国最后的筹码。
阿瑟·帕维斯是个体面人,希望南部非洲也能给联合王国留点体面。
所以阿瑟·帕维斯提出的方案,是以租借这种方式,用岛屿的管辖权交换南部负责的军用物资。
驱逐舰就是个代称。
租借当然也是有条件的。
跟法国的条件差不多。
租期99年,到期后如果南部非洲联邦政府愿意还可以继续租,英国政府不得拒绝,也不能涨价——
考虑到英国政府曾经是南部非洲的宗主国,所以条件要宽松些,在第三次续约的时候,可以对上述条件进行修改。
当然那也必须在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和英国政府都同意的前提下。
对于温斯顿来说,这个决定是无奈的。
但又是必须的。
就像英国财政大臣金斯利·伍德说的那样:我们要尽可能订购一切物资,把未来的财政问题交给“永生的上帝”去解决。
罗克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忍不住爆了句卧了个大槽。
英国人还是很含蓄的。
这句话的意思就跟“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代表英国来到比勒陀利亚负责谈判的是弗雷德里克·菲利普斯爵士。
菲利普斯抵达比勒陀利亚的时候,随身携带了温斯顿写给罗克的亲笔信。
这封信命运多舛,先后经过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和财政部的审核,并且经过战时内阁的批准,这才来到罗克手中。
温斯顿在信里陈述了英国目前的状况,并且阐述了对1941年的展望。
温斯顿希望南部非洲能加大对英国的支持力度,为了提高南部非洲的积极性,温斯顿甚至在信中承诺,会让出皇家海军在印度洋的权力。
这当然是有代价的,英国让出印度洋,那就表示南部非洲海军在大西洋的活动,要以皇家海军为主。
温斯顿在信里有一个附件,上面罗列了战争爆发后,英国遭到的全部损失,其中仅11月之前的五个星期内,英国损失的船只总吨位就达到42万吨。
温斯顿在信中提醒罗克注意,日军组建了五个师的海外远征军,随时准备发动对南亚的进攻,一旦南亚的战争爆发,南部非洲在亚洲的利益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关于统一采购,温斯顿希望南部非洲每个月向英国提供至少2000架作战飞机,其中重型轰炸机的数量不能少于1500架。
这让罗克很欣慰,温斯顿总算意识到重型轰炸机的作用。
关于船只,温斯顿希望南部非洲在保留自身必须的船只之后,将所有生产出来的船只都卖给英国。
不管是军舰还是民用船只。
除了海军之外,英国政府准备组建50到60个师,这些部队需要的绝大部分装备,都需要南部非洲军工企业提供。
最后在关于付款上,温斯顿用近乎哀求的口吻写道:如果大不列颠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所有可以出售的财产,以至于大不列颠用鲜血赢得了胜利,拯救了文明之后,却变得一贫如洗,那在原则上是错误的,其结果对于南部非洲和大不列颠来说都是不利的。
罗克看完信之后沉思良久。
这封信大概3500个单词,包括附件在内一共15页,是温斯顿和罗克的无数通信中最长的。
罗克知道英国的情况很严重,但是没想到严重到这种程度。
不过这也是罗克希望的。
英国要是不衰弱,南部非洲什么时候才能出头?
“驱逐舰换岛屿”这种事,也不是罗克一个人能决定的,即便象征性,罗克也要报请国会批准。
就在上个月,罗克再次以近乎满票的成绩连任首相。
这并不值得骄傲,因为同样是在十月,罗斯福第三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和前两次不同,罗斯福这一次竞选的过程很惊险。
欧战爆发后,罗斯福一度希望美国尽快参战,但是遭到美国国内反对势力的强烈阻挠,最终没能成功。
这一次选举开始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旧事重提:选举罗斯福就意味着把他们的儿子、兄弟和情人送进坟墓。
罗斯福为此不得不公开宣称:你们的孩子不会被送去参加任何外国的战争……我们防御的目的就是防御。
罗斯福的表态清楚的表明,美国短期内不会加入战争。
这对于南部非洲来说是好事,对于英国来说更是好事。
美国如果加入战争,盟军并不一定就是美国唯一的选择。
现在美国就像罗斯福说的那样,全力以赴加强本土防御,防备一旦英国投降,德国可能横渡大西洋的登陆。
虽然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是谁都不敢保证,小胡子在统一欧洲之后,会把所有的精力都转向非洲。
当然在递交国会审议之前,罗克还是先找亨利和小斯商量。
“罗斯福同样接到了温斯顿的亲笔信,伦敦并没有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如果美国同意英国的提议,那么那将代表着,美国将有限度的参与战争。”亨利对美国人的警惕性极高,如果美国和德国联手,那么南部非洲也得退守非洲大陆。
也仅仅是退守非洲大陆而已,美国和德国很难把战火烧到南部非洲本土,那代表着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士兵的死亡,战争过程可能延续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就算美国也禁不起这样的消耗。
南部非洲反而有更大可能坚持到最后。
“当美国人发现只靠贸易,无法为美国带来更多利益时,美国人迟早会参与进来的——”小斯看不起美国人,以美军在古巴内战期间的表现,和南部非洲国防军还是相差甚远。
“所以我们得赶在美国人之前,满足伦敦的要求。”亨利眉头紧皱,现在的情况,貌似突然对英国人有利起来。
“不,美国人提出的条件,只会比我们更苛刻——”罗克胸有成竹,英美之间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
现在罗克还不知道。
温斯顿再给罗斯福的信中,同样希望美国能给与英国更多的援助。
罗斯福的回复让温斯顿非常不满。
美国人要求现金交易,连温斯顿建议的“驱逐舰换岛屿”都没多大兴趣。
考虑到英国政府的支付能力已经出现巨大困难,美国要求英国将一部分黄金储备运到美国作为支付保证,这让温斯顿很有屈辱感。
大英帝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了!
跟美国人相比,南部非洲还好。
至少南部非洲对英国那些遍布世界各地、荒无人烟、无法产生多大经济价值的岛屿很有兴趣。
对于英国来说,现在经济是衡量一切问题的第一标准。
“我们要不要也苛刻一点?”小斯乐于落井下石,趁你病要你命,这可是罗克的口头禅。
“英国在以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换取美国的支持,我们不如——”亨利也阴险,趁火打劫。
温斯顿为了换取南部非洲更大程度的支持,将印度洋主动送给南部非洲。
对于美国,温斯顿拿出来的筹码是太平洋,只要美国加大支持英国的力度,那么英国就将和美国分享在太平洋的利益。
这个承诺对于美国人来说象征意义更大,自从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在太平洋的势力范围就在逐渐缩小,现在太平洋地区争斗最激烈的是日本和美国,连南部非洲都插不上手。
或者说南部非洲不想插手。
美国对于欧洲的策略是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
南部非洲对美国和日本,同样也是这样。
战争爆发后,英国加大对美国的奢侈品出口力度,其中包括威士忌、上等羊毛纺织品、陶瓷等等。
美国人此时对于英国商品的态度,还是相当追捧的。
通过这种方式,英国在开战之后的16个月内,又获得了大约20亿美元。
南部非洲不认美元。
英国要从南部非洲订购物资,需要支付兰特或者英镑。
南部非洲现在连英镑都不太认可了,因为欧战爆发后,英镑又开始了一轮新的贬值,现在和兰特的汇率已经掉到0.9:1——
到1940年11月,英国从南部非洲订购的飞机已经达到11000架,而且英国政府还希望继续采购至少12000架。
与此同时,为了把挣到的美元花出去,英国从美国订购的飞机大约2000架左右。
这也是英国能够打赢不列颠空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重要原因自然就是南部非洲空军的帮助。
11月,温斯顿成立了一个采购委员会,专门负责对外采购工作。
采购委员会的负责人是阿瑟·帕维斯,他的名言是:我们现在就在一个荒凉的海岛上,尽管口粮不足,我们也得依靠这点口粮多坚持几天。
阿瑟·帕维斯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和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商讨“用驱逐舰交换岛屿”的可能性。
英国现在的筹码已经所剩无几,曾经遍布全世界,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的岛屿,几乎是英国最后的筹码。
阿瑟·帕维斯是个体面人,希望南部非洲也能给联合王国留点体面。
所以阿瑟·帕维斯提出的方案,是以租借这种方式,用岛屿的管辖权交换南部负责的军用物资。
驱逐舰就是个代称。
租借当然也是有条件的。
跟法国的条件差不多。
租期99年,到期后如果南部非洲联邦政府愿意还可以继续租,英国政府不得拒绝,也不能涨价——
考虑到英国政府曾经是南部非洲的宗主国,所以条件要宽松些,在第三次续约的时候,可以对上述条件进行修改。
当然那也必须在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和英国政府都同意的前提下。
对于温斯顿来说,这个决定是无奈的。
但又是必须的。
就像英国财政大臣金斯利·伍德说的那样:我们要尽可能订购一切物资,把未来的财政问题交给“永生的上帝”去解决。
罗克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忍不住爆了句卧了个大槽。
英国人还是很含蓄的。
这句话的意思就跟“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代表英国来到比勒陀利亚负责谈判的是弗雷德里克·菲利普斯爵士。
菲利普斯抵达比勒陀利亚的时候,随身携带了温斯顿写给罗克的亲笔信。
这封信命运多舛,先后经过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和财政部的审核,并且经过战时内阁的批准,这才来到罗克手中。
温斯顿在信里陈述了英国目前的状况,并且阐述了对1941年的展望。
温斯顿希望南部非洲能加大对英国的支持力度,为了提高南部非洲的积极性,温斯顿甚至在信中承诺,会让出皇家海军在印度洋的权力。
这当然是有代价的,英国让出印度洋,那就表示南部非洲海军在大西洋的活动,要以皇家海军为主。
温斯顿在信里有一个附件,上面罗列了战争爆发后,英国遭到的全部损失,其中仅11月之前的五个星期内,英国损失的船只总吨位就达到42万吨。
温斯顿在信中提醒罗克注意,日军组建了五个师的海外远征军,随时准备发动对南亚的进攻,一旦南亚的战争爆发,南部非洲在亚洲的利益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关于统一采购,温斯顿希望南部非洲每个月向英国提供至少2000架作战飞机,其中重型轰炸机的数量不能少于1500架。
这让罗克很欣慰,温斯顿总算意识到重型轰炸机的作用。
关于船只,温斯顿希望南部非洲在保留自身必须的船只之后,将所有生产出来的船只都卖给英国。
不管是军舰还是民用船只。
除了海军之外,英国政府准备组建50到60个师,这些部队需要的绝大部分装备,都需要南部非洲军工企业提供。
最后在关于付款上,温斯顿用近乎哀求的口吻写道:如果大不列颠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所有可以出售的财产,以至于大不列颠用鲜血赢得了胜利,拯救了文明之后,却变得一贫如洗,那在原则上是错误的,其结果对于南部非洲和大不列颠来说都是不利的。
罗克看完信之后沉思良久。
这封信大概3500个单词,包括附件在内一共15页,是温斯顿和罗克的无数通信中最长的。
罗克知道英国的情况很严重,但是没想到严重到这种程度。
不过这也是罗克希望的。
英国要是不衰弱,南部非洲什么时候才能出头?
“驱逐舰换岛屿”这种事,也不是罗克一个人能决定的,即便象征性,罗克也要报请国会批准。
就在上个月,罗克再次以近乎满票的成绩连任首相。
这并不值得骄傲,因为同样是在十月,罗斯福第三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和前两次不同,罗斯福这一次竞选的过程很惊险。
欧战爆发后,罗斯福一度希望美国尽快参战,但是遭到美国国内反对势力的强烈阻挠,最终没能成功。
这一次选举开始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旧事重提:选举罗斯福就意味着把他们的儿子、兄弟和情人送进坟墓。
罗斯福为此不得不公开宣称:你们的孩子不会被送去参加任何外国的战争……我们防御的目的就是防御。
罗斯福的表态清楚的表明,美国短期内不会加入战争。
这对于南部非洲来说是好事,对于英国来说更是好事。
美国如果加入战争,盟军并不一定就是美国唯一的选择。
现在美国就像罗斯福说的那样,全力以赴加强本土防御,防备一旦英国投降,德国可能横渡大西洋的登陆。
虽然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是谁都不敢保证,小胡子在统一欧洲之后,会把所有的精力都转向非洲。
当然在递交国会审议之前,罗克还是先找亨利和小斯商量。
“罗斯福同样接到了温斯顿的亲笔信,伦敦并没有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如果美国同意英国的提议,那么那将代表着,美国将有限度的参与战争。”亨利对美国人的警惕性极高,如果美国和德国联手,那么南部非洲也得退守非洲大陆。
也仅仅是退守非洲大陆而已,美国和德国很难把战火烧到南部非洲本土,那代表着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士兵的死亡,战争过程可能延续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就算美国也禁不起这样的消耗。
南部非洲反而有更大可能坚持到最后。
“当美国人发现只靠贸易,无法为美国带来更多利益时,美国人迟早会参与进来的——”小斯看不起美国人,以美军在古巴内战期间的表现,和南部非洲国防军还是相差甚远。
“所以我们得赶在美国人之前,满足伦敦的要求。”亨利眉头紧皱,现在的情况,貌似突然对英国人有利起来。
“不,美国人提出的条件,只会比我们更苛刻——”罗克胸有成竹,英美之间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
现在罗克还不知道。
温斯顿再给罗斯福的信中,同样希望美国能给与英国更多的援助。
罗斯福的回复让温斯顿非常不满。
美国人要求现金交易,连温斯顿建议的“驱逐舰换岛屿”都没多大兴趣。
考虑到英国政府的支付能力已经出现巨大困难,美国要求英国将一部分黄金储备运到美国作为支付保证,这让温斯顿很有屈辱感。
大英帝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了!
跟美国人相比,南部非洲还好。
至少南部非洲对英国那些遍布世界各地、荒无人烟、无法产生多大经济价值的岛屿很有兴趣。
对于英国来说,现在经济是衡量一切问题的第一标准。
“我们要不要也苛刻一点?”小斯乐于落井下石,趁你病要你命,这可是罗克的口头禅。
“英国在以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换取美国的支持,我们不如——”亨利也阴险,趁火打劫。
温斯顿为了换取南部非洲更大程度的支持,将印度洋主动送给南部非洲。
对于美国,温斯顿拿出来的筹码是太平洋,只要美国加大支持英国的力度,那么英国就将和美国分享在太平洋的利益。
这个承诺对于美国人来说象征意义更大,自从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在太平洋的势力范围就在逐渐缩小,现在太平洋地区争斗最激烈的是日本和美国,连南部非洲都插不上手。
或者说南部非洲不想插手。
美国对于欧洲的策略是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
南部非洲对美国和日本,同样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