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口径虽然比380强点,不过也没有强到哪儿去,战列舰主炮的威力不是口径决定的,穿甲能力才是决定因素,更何况拼口径,“基钦钠”的406也拼不过“长门”的410,更不用说大和的460.
这里不得不说,“大和”和“武藏”就是生不逢时,换成是一战时期,“大和”和“武藏”不说天下无敌,也绝对是大杀器,“基钦钠”装备的406毫米主炮,甚至破不开“大和”的装甲。
这真不是吹“大和”,主要是南部非洲在舰炮这个分类上真的是不擅长啊。
众所周知海军是个需要积累的兵种,不仅仅是在海军官兵的素质上,武器方面也一样,战列舰作为军事工业的巅峰皇冠,真不是短时间内用钱就能砸出来的。
有一说一,别看腐国日常各种黑,英国人在海军方面的技术还是很出色的,尤其是装甲钢和舰炮。
南部非洲发展海军的思路和英国截然不同,提现到军工科研上,南部非洲对于舰炮的重视程度就严重不足,而一款合格的舰炮,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造出来的,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漫长的积累才有可能,这方面南部非洲就是短板。
南部非洲海军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以舰载机为核心的航空母舰上,要建“基钦钠”,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那帮欲求不满的海军将军们,顺便给英、美、日一些错误信息,说白了就是样子货,真到打仗的时候,还是得看航母。
即便如此,南部非洲要建造四万吨级以上的超级战列舰,依旧让南部非洲海军欣喜若狂。
当然海军中也不乏冷静的将领,比如印度洋舰队司令杰克逊马歇尔,就对这个决定不以为然。
“造一艘战列舰的钱都够造三艘航空母舰了,有这钱拿来多造几艘航空母舰不好吗?”曾经杰克逊马歇尔也是巨舰大炮主义的狂热拥趸,不过在多次率队参与和皇家海军的联合演习之后,杰克逊马歇尔对战列舰的热情已经降到谷底。
“哈?你们这些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不就是拥有big7级别的战列舰吗?”巴顿其实也不喜欢战列舰,但是有战列舰情结。
话说任何一个男人,估计都会对战列舰的傻大黑粗拥有幻想,有没有用先不说,至少拥有过。
而且战列舰也不是毫无用处,对海作战时,战列舰的作用虽然是在下降,但是在对岸作战时,战列舰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的406毫米主炮,如果执行对陆攻击任务的话,可以击穿9米厚的防御工事,落到地面上可以砸出一个15米宽,6米深的弹坑。
战列舰的寿命很长,另一个时空一直到90年代的海湾战争,依然有战列舰的参与,在一次对陆攻击中,美军改装后的“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只用了11发炮弹就将伊军一个陆军火炮阵地轰成了零件状态。
更何况战列舰存在的意义,对敌军士气也是强大打击,另一个时空二战后期,美军战列舰曾炮击日本江田岛海军军官学校,有日本军官被活活气死。
所以就算战列舰即将被淘汰,也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就算拿来耀武扬威也好。
“那什么时候能建成?”杰克逊马歇尔无所谓,内心其实也有点小期待。
“基钦钠”级战列舰按照南部非洲海军的计划总计要建四艘,建成之后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大西洋舰队和印度洋舰队各两艘,到时候弄一艘来当旗舰也不错。
“呵呵,五年内没希望。”巴顿苦笑,战列舰不是航母,南部非洲建造“马达加斯加”级航母已经很熟练了,一年多就能建成,抓点紧一年内也有希望。
战列舰吗,单单是设计,估计两年内都不一定能完成,毕竟南部非洲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对于战列舰,南部非洲的经验仅限于对法国那四艘“诺曼底”级战列舰的改造,而且当时是依靠英国技术人员和法国技术人员的帮助,南部非洲才有能力对“诺曼底”级战列舰进行改造,如果只凭借南部非洲的能力,根本无法做到。
更何况那都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
这十年期间,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都已经发展了三代,海军方面也一样。
以南部非洲现在的技术水平,造出来的战列舰,估计都干不过法国人的“黎塞留”。
当然法国人也别骄傲,“黎塞留”用的380毫米口径935什么都好,可是会炸膛
这又是法国人的骚操作,为了增加穿甲弹的杀伤力,法国人别出心裁的在炮弹上布置了四个气腔,这四个气腔可以装载毒气弹,在击穿外层装甲被帽脱落后会释放出毒气以杀伤敌舰人员。
这个设计的初衷当然是好的,不过就因为这四个气腔,穿甲弹在发射时外界的高压气体可能由此破坏炮弹,后果就是炸膛。
1940年9月24日的达喀尔之战中,“黎塞留”号就因气腔问题导致当时只能使用的2号炮塔发生炸膛事故,2门火炮因此报废。
法国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很奇葩,后来是用水泥把气腔堵住,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南部非洲肯定不会犯这种错误,在此之前,南部非洲根本就没有制造406毫米口径舰炮的经验,所以能顺利把舰炮造出来就谢天谢地了。
当然对法国人黑归黑,单就穿甲能力来说,法国人的设计是成功的。
“那我们还是别指望了”杰克逊马歇尔马上就变脸,战列舰什么的果然不如航母。
就在杰克逊马歇尔办公室外不远处的造船厂内,为印度洋舰队新建的航空母舰已经下水,正在进行各种设备的安装。
现在的“马达加斯加”级航空母舰,外表看上去跟“伊丽莎白”级航空母舰差不多,实际上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型号。
最大的不同是雷达。
这里又必须感谢尼古拉特斯拉的贡献。
随着对尼古拉特斯拉了解到增加,罗克现在越来越倾向于相信,尼古拉特斯拉根本就不是什么发明家,而是一个工程师。
这里又要把英国和德国拉出来吊打。
众所周知,英国和德国的技术很强,但是装配工艺一般,就像玩游戏的人明明是一身紫装,组合到一起却只能发挥蓝装的实力。
尼古拉特斯拉是个组装大师,他的神奇程度相当于一身蓝装,组合到一起却能发挥类似橙装一样的实力。
和“德班”级轻型巡洋舰相比,最新型号的“马达加斯加”级航空母舰,除了对海对空搜索雷达之外,还装备了火控雷达。
火控系统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1916年,英国的德雷耶尔就成功研发出使用机械式计算机的德雷耶尔火控平台,并将之应用到军舰上。
1927年,另一个英国人波伦,研发出了实用性的潜艇火力控制系统。
去年,尼古拉特斯拉团队创造性的将火控系统和雷达结合起来,然后就有了火控雷达。
这种火控雷达已经安装到四艘战列舰上,并且在秘密演习中进行检验。
结果嘛,只能说尼古拉特斯拉是天才,安装了火控雷达之后,南部非洲的四艘战列舰,技术上可能不是世界第一,主炮射击的精确程度肯定世界第一,经验再丰富的炮手,在火控雷达面前都是渣渣。
这就是科技对人力的无情碾压,积累几百年的丰富经验正在逐渐失去作用。
航空母舰虽然不安装主炮,火控雷达对于航空母舰的作用依然巨大,毕竟航空母舰上安装了数量众多的防空武器,尼古拉特斯拉团队现在正在研究的项目,就是如何将防空武器和火控雷达结合起来,最好还是全自动的那种。
这恰好又是尼古拉特斯拉的强项啊,毕竟是1898年就研究出遥控潜艇的神人。
“等这两艘航空母舰建成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对日本的进攻了吧。”杰克逊马歇尔知道自己的任务,印度洋舰队一直是把日本作为作战对象研究,杰克逊马歇尔念念不忘的,就是怎么把“长门”和“陆奥”送进海底喂鱼。
“压制可以,进攻还是要等等。”巴顿眼中仿佛有火在燃烧。
日本已经开始对外扩张了。
迫于南部非洲和美国越来越大的压力,日本不得不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以日本现在的实力,已经无法支撑日本参与军备竞赛,所以对外掠夺就成为日本唯一的选择。
而日本一旦开启对外扩张,华人就会成为最大的受害对象。
作为南部非洲华裔,巴顿恨不得现在就挥军北上。
可惜做不到,日本现在名义上还是南部非洲的盟友,南部非洲没有对日本开战的借口。
唯一的好消息是,国际联盟已经派出联合调查团,对日本的扩张进行调查。
巴顿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国际联盟能对日本的扩张进行限制。
话说现在的国联,还没有到沦为摆设的地步。
不过也不远了。
这里不得不说,“大和”和“武藏”就是生不逢时,换成是一战时期,“大和”和“武藏”不说天下无敌,也绝对是大杀器,“基钦钠”装备的406毫米主炮,甚至破不开“大和”的装甲。
这真不是吹“大和”,主要是南部非洲在舰炮这个分类上真的是不擅长啊。
众所周知海军是个需要积累的兵种,不仅仅是在海军官兵的素质上,武器方面也一样,战列舰作为军事工业的巅峰皇冠,真不是短时间内用钱就能砸出来的。
有一说一,别看腐国日常各种黑,英国人在海军方面的技术还是很出色的,尤其是装甲钢和舰炮。
南部非洲发展海军的思路和英国截然不同,提现到军工科研上,南部非洲对于舰炮的重视程度就严重不足,而一款合格的舰炮,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造出来的,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漫长的积累才有可能,这方面南部非洲就是短板。
南部非洲海军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以舰载机为核心的航空母舰上,要建“基钦钠”,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那帮欲求不满的海军将军们,顺便给英、美、日一些错误信息,说白了就是样子货,真到打仗的时候,还是得看航母。
即便如此,南部非洲要建造四万吨级以上的超级战列舰,依旧让南部非洲海军欣喜若狂。
当然海军中也不乏冷静的将领,比如印度洋舰队司令杰克逊马歇尔,就对这个决定不以为然。
“造一艘战列舰的钱都够造三艘航空母舰了,有这钱拿来多造几艘航空母舰不好吗?”曾经杰克逊马歇尔也是巨舰大炮主义的狂热拥趸,不过在多次率队参与和皇家海军的联合演习之后,杰克逊马歇尔对战列舰的热情已经降到谷底。
“哈?你们这些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不就是拥有big7级别的战列舰吗?”巴顿其实也不喜欢战列舰,但是有战列舰情结。
话说任何一个男人,估计都会对战列舰的傻大黑粗拥有幻想,有没有用先不说,至少拥有过。
而且战列舰也不是毫无用处,对海作战时,战列舰的作用虽然是在下降,但是在对岸作战时,战列舰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的406毫米主炮,如果执行对陆攻击任务的话,可以击穿9米厚的防御工事,落到地面上可以砸出一个15米宽,6米深的弹坑。
战列舰的寿命很长,另一个时空一直到90年代的海湾战争,依然有战列舰的参与,在一次对陆攻击中,美军改装后的“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只用了11发炮弹就将伊军一个陆军火炮阵地轰成了零件状态。
更何况战列舰存在的意义,对敌军士气也是强大打击,另一个时空二战后期,美军战列舰曾炮击日本江田岛海军军官学校,有日本军官被活活气死。
所以就算战列舰即将被淘汰,也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就算拿来耀武扬威也好。
“那什么时候能建成?”杰克逊马歇尔无所谓,内心其实也有点小期待。
“基钦钠”级战列舰按照南部非洲海军的计划总计要建四艘,建成之后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大西洋舰队和印度洋舰队各两艘,到时候弄一艘来当旗舰也不错。
“呵呵,五年内没希望。”巴顿苦笑,战列舰不是航母,南部非洲建造“马达加斯加”级航母已经很熟练了,一年多就能建成,抓点紧一年内也有希望。
战列舰吗,单单是设计,估计两年内都不一定能完成,毕竟南部非洲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对于战列舰,南部非洲的经验仅限于对法国那四艘“诺曼底”级战列舰的改造,而且当时是依靠英国技术人员和法国技术人员的帮助,南部非洲才有能力对“诺曼底”级战列舰进行改造,如果只凭借南部非洲的能力,根本无法做到。
更何况那都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
这十年期间,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都已经发展了三代,海军方面也一样。
以南部非洲现在的技术水平,造出来的战列舰,估计都干不过法国人的“黎塞留”。
当然法国人也别骄傲,“黎塞留”用的380毫米口径935什么都好,可是会炸膛
这又是法国人的骚操作,为了增加穿甲弹的杀伤力,法国人别出心裁的在炮弹上布置了四个气腔,这四个气腔可以装载毒气弹,在击穿外层装甲被帽脱落后会释放出毒气以杀伤敌舰人员。
这个设计的初衷当然是好的,不过就因为这四个气腔,穿甲弹在发射时外界的高压气体可能由此破坏炮弹,后果就是炸膛。
1940年9月24日的达喀尔之战中,“黎塞留”号就因气腔问题导致当时只能使用的2号炮塔发生炸膛事故,2门火炮因此报废。
法国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很奇葩,后来是用水泥把气腔堵住,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南部非洲肯定不会犯这种错误,在此之前,南部非洲根本就没有制造406毫米口径舰炮的经验,所以能顺利把舰炮造出来就谢天谢地了。
当然对法国人黑归黑,单就穿甲能力来说,法国人的设计是成功的。
“那我们还是别指望了”杰克逊马歇尔马上就变脸,战列舰什么的果然不如航母。
就在杰克逊马歇尔办公室外不远处的造船厂内,为印度洋舰队新建的航空母舰已经下水,正在进行各种设备的安装。
现在的“马达加斯加”级航空母舰,外表看上去跟“伊丽莎白”级航空母舰差不多,实际上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型号。
最大的不同是雷达。
这里又必须感谢尼古拉特斯拉的贡献。
随着对尼古拉特斯拉了解到增加,罗克现在越来越倾向于相信,尼古拉特斯拉根本就不是什么发明家,而是一个工程师。
这里又要把英国和德国拉出来吊打。
众所周知,英国和德国的技术很强,但是装配工艺一般,就像玩游戏的人明明是一身紫装,组合到一起却只能发挥蓝装的实力。
尼古拉特斯拉是个组装大师,他的神奇程度相当于一身蓝装,组合到一起却能发挥类似橙装一样的实力。
和“德班”级轻型巡洋舰相比,最新型号的“马达加斯加”级航空母舰,除了对海对空搜索雷达之外,还装备了火控雷达。
火控系统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1916年,英国的德雷耶尔就成功研发出使用机械式计算机的德雷耶尔火控平台,并将之应用到军舰上。
1927年,另一个英国人波伦,研发出了实用性的潜艇火力控制系统。
去年,尼古拉特斯拉团队创造性的将火控系统和雷达结合起来,然后就有了火控雷达。
这种火控雷达已经安装到四艘战列舰上,并且在秘密演习中进行检验。
结果嘛,只能说尼古拉特斯拉是天才,安装了火控雷达之后,南部非洲的四艘战列舰,技术上可能不是世界第一,主炮射击的精确程度肯定世界第一,经验再丰富的炮手,在火控雷达面前都是渣渣。
这就是科技对人力的无情碾压,积累几百年的丰富经验正在逐渐失去作用。
航空母舰虽然不安装主炮,火控雷达对于航空母舰的作用依然巨大,毕竟航空母舰上安装了数量众多的防空武器,尼古拉特斯拉团队现在正在研究的项目,就是如何将防空武器和火控雷达结合起来,最好还是全自动的那种。
这恰好又是尼古拉特斯拉的强项啊,毕竟是1898年就研究出遥控潜艇的神人。
“等这两艘航空母舰建成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对日本的进攻了吧。”杰克逊马歇尔知道自己的任务,印度洋舰队一直是把日本作为作战对象研究,杰克逊马歇尔念念不忘的,就是怎么把“长门”和“陆奥”送进海底喂鱼。
“压制可以,进攻还是要等等。”巴顿眼中仿佛有火在燃烧。
日本已经开始对外扩张了。
迫于南部非洲和美国越来越大的压力,日本不得不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以日本现在的实力,已经无法支撑日本参与军备竞赛,所以对外掠夺就成为日本唯一的选择。
而日本一旦开启对外扩张,华人就会成为最大的受害对象。
作为南部非洲华裔,巴顿恨不得现在就挥军北上。
可惜做不到,日本现在名义上还是南部非洲的盟友,南部非洲没有对日本开战的借口。
唯一的好消息是,国际联盟已经派出联合调查团,对日本的扩张进行调查。
巴顿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国际联盟能对日本的扩张进行限制。
话说现在的国联,还没有到沦为摆设的地步。
不过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