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战斗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佛兰德斯的一个村庄里,两名还没有来得及转移到后方的伤兵相依为命,他们中的一个两条胳膊都受伤,还被炸伤了下巴,想抽烟的时候不得不请另外一个腿部受伤的伤兵帮忙,于是腿部受伤的伤兵抽烟斗,下巴和双臂受伤的伤兵闻味儿,成为整个佛兰德斯最可怜的人。
南部非洲远征军在伊普尔战役结束后退往加莱休整,战争结束遥遥无期,前线士兵的承受能力有限,每隔三周,前线部队就要撤回后方阵地休整一周,然后再回到前线。
固执的霞飞和佛伦齐都希望南部非洲远征军承担更重要的任务,突破德军的防线。
但是英法联军的后援部队严重不足,罗克担心即便南部非洲远征军攻占德军阵地,但是因为援兵不足同样无法固守。
和英法联军公认的“进攻至上”不同,南部非洲一直以来强调的是首先稳固防守,然后凭借充分的动员能力逐步消耗敌人,最终赢得胜利,用最小的代价争取最大的收获。
和德国的优势陆军相比,英法联军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源源不断提供支援的广大殖民地,所以罗克坚决反对在德军占据优势的前提下,主动向德军发动进攻。
进入十一月,霞飞开始使用他的“小口慢吃”战术,但是效果并不好,到十一月中,法军又损失了两万人,没能取得任何进展。
“骑兵第二师拥有整个英法联军数量最多的机枪,现在又有了大口径火炮的帮助,已经具备向德军发起进攻的能力,我们需要夺回南波斯陈,否则我们就无法稳住防线。”霞飞时时刻刻想着进攻,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罗克不为所动,守卫南波斯陈的是德军最精锐的第一警卫团,指挥官是在马恩河战役中表现出色的王子艾特尔·弗雷德里希,在马恩河战役中,正是因为艾特尔·弗雷德里希率领第一警卫团守住了阵地,德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才能全身而退。
南部非洲远征军这边也有问题,虽然炮兵部队已经抵达法国,但是因为佛兰德斯前段时间的大雨,和艾伯特一世打开了水闸,佛兰德斯已经成为一片汪洋,汽车根本无法行驶,需要16匹挽马才能把一门120毫米榴弹炮送到伊普尔,罗克希望等冬天到来,地面冰冻之后再进攻,现在英法联军还没有足够的棉衣,这才是英法联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部队需要更多的棉衣,士兵们正在满是老鼠和淤泥的战壕中作战,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德国人,而是该死的天气,如果在下雪之前还没有足够的棉衣,你们都知道那会导致什么后果。”罗克一再强调棉衣这个问题,英法联军的后勤太糟糕了。
其实德国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十一月的天气虽然还没有下雪,但是天气已经非常寒冷,更靠北的东线已经有很多士兵出现冻伤,天气又成了俄罗斯的最大助力,德奥联军的进攻正在放缓,俄罗斯帝国逐渐稳住防线。
相对于英法联军,天气对南部非洲远征军的威胁更大,在南部非洲,只有最靠南的开普敦偶尔下雪,罗德西亚、尼亚萨兰这些地方几乎从来不下雪,部队也没有准备棉衣,来到法国的时候,南部非洲远征军的士兵们只有一条毛毯,很多前线的士兵不得不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依然无法抵抗越来越寒冷的天气。
“棉衣会有的,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把德国人赶出比利时,赢得战役胜利,我们需要一场伟大的胜利凝聚人心。”这是霞飞和佛伦齐的共识,为此他们不惜驱使前线的士兵们向德军阵地发起集团冲锋。
这就跟让士兵们去死差不多。
“尼亚萨兰勋爵,之前你要求得到部队的指挥权,你有了,然后你要求得到更多的火炮,现在你也有了,现在你又要求足够的棉衣,你的部队什么时候才能向德军阵地发起进攻呢?”佛伦齐对罗克的不满也在增加,英国远征军内部矛盾重重,来自殖民地的部队并不怎么服从佛伦齐的命令。
原本加拿大军团和印度军团还是挺听话的,虽然加拿大军团和印度军团的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加拿大军团和印度军团没有失去勇气,他们在抵达法国之后作战勇敢,不怕牺牲,然后损失惨重,现在都已经撤回加莱休整。
和南部非洲远征军的轮换休息不同,加拿大军团和印度军团是直接被打残,所以才不得不撤退,就像前段时间的南部非洲远征军一样。
“元帅阁下,只有在准备充分的时候,我的部队才会投入战斗。”罗克坚持,马恩河战役之后,南部非洲远征军再也没有丢失过阵地,德军第一警卫团驻守的南波斯陈之前就是骑兵第二师防守,骑兵第二师轮休之后,是法国第九集团军接手阵地。
结果第九集团军不仅没有守住南波斯陈,阵地失守的同时还遗弃了大量物资,其中很多军事物资都是德军亟需的。
世界大战之前,所有参战国对于世界大战的消耗都严重估计不足,英法联军自从马恩河战役之后,物资供应就开始出现困难,德国也一样。
比较好的一点是,英国虽然封锁了德国的海岸线,使德国无法从外界获得物资,但是德国有强大的工业能力和出色的科学家,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工业原料短缺这个问题。
比如制作火药必须要用到的原料之一樟脑,世界大战前德国是从日本进口,战争爆发后,日本很快就和德国宣战,向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发起进攻,和德国有关的所有贸易都被中止,德国无法得到足够的樟脑,也就无法生产足够的火药。
德国的科学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开始从松节油中提取樟脑。
氮也是,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要进口智利海鸟粪提取氮,但是很快科学家们就发现,从空气中也可以提取到足够的氮。
后来德国科学家还用木头代替美国棉花提取丙酮,用来制造硝化甘油,总之德国科学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德国境内找到了很多世界大战爆发前需要进口的物资,这有力的支持了前线的战斗。
说实话,如果现在德国还有什么是让罗克羡慕的,那就是德国的科学家了,另一个时空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最大的赢家,这一次罗克肯定要截胡。
“那么就永远不会有准备充分的时候。”黑格毫不留情的奚落,南部非洲远征军的表现越出色,英国远征军的将军们就越无能。
罗克不回应**言论,摊摊手表示爱莫能助,三天后,伦敦就把五万件棉衣送到多佛尔,这只是第一批,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棉衣送过来。
这些棉衣是英国战争部从美国订购的。
十一月中,英国政府进行了一次改组,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和战争部长基钦纳、海军部长温斯顿、以及财长劳合·乔治组成了战争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英国远征军的最高机构。
后来在摩利调查公司的一个调查中,劳合·乔治作为首相的评价,在英国历届首相中位列第三,排名第一的是温斯顿。
劳合·乔治在担任财政部长的时候,是温斯顿的死对头,或者说是英国整个贵族阶级的死对头。
1911年8月10日,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法》,这个法案对英国议会两院的法律关系第一次做出了明确规定。
《议会法》确定,财政法案为“一件公共关系法案”,每一个财政法在经过下院议长认证后,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决,一俟英国国王批准立即成为法律。
表面上看,这项法律简化了财政法的审批程序,增加了政府收入,使当时的英国能更轻松应对军备竞赛。
实际上《议会法》从根本剥夺了上院讨论财政法案的权力,英国的上院是由贵族组成,下院是由新兴资产阶级组成,这个法案导致上院失去了对财政法的审批权,然后英国政府利用《议会法》开始劫富济贫式的征税,贵族资产再次成为重灾区。
先不管劳合·乔治和温斯顿的关系怎么样,面对强大的德国,劳合·乔治和温斯顿也只能暂时搁置争议,这俩都是聪明人,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罗克也是聪明人,既然战争委员会再次满足了罗克的要求,那么罗克也要回报战争委员会的信任,所以11月25号,得到兵力补充恢复建制的101师和102师向南波斯陈发动进攻。
这时候南波斯陈的守军已经不是第一警卫团,而是新成立的第92步兵师,德军也是要轮休的。
早上七点半,终于抵达预定作战位置的炮兵第一师开始向南波斯陈实施炮击,这是英法联军第一次大规模集中使用大口径火炮。
大口径火炮的效果是惊人的,半个小时后,整个南波斯陈都从地面上消失了,101师冲上德军阵地的时候,德军阵地一片死寂。
南部非洲远征军在伊普尔战役结束后退往加莱休整,战争结束遥遥无期,前线士兵的承受能力有限,每隔三周,前线部队就要撤回后方阵地休整一周,然后再回到前线。
固执的霞飞和佛伦齐都希望南部非洲远征军承担更重要的任务,突破德军的防线。
但是英法联军的后援部队严重不足,罗克担心即便南部非洲远征军攻占德军阵地,但是因为援兵不足同样无法固守。
和英法联军公认的“进攻至上”不同,南部非洲一直以来强调的是首先稳固防守,然后凭借充分的动员能力逐步消耗敌人,最终赢得胜利,用最小的代价争取最大的收获。
和德国的优势陆军相比,英法联军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源源不断提供支援的广大殖民地,所以罗克坚决反对在德军占据优势的前提下,主动向德军发动进攻。
进入十一月,霞飞开始使用他的“小口慢吃”战术,但是效果并不好,到十一月中,法军又损失了两万人,没能取得任何进展。
“骑兵第二师拥有整个英法联军数量最多的机枪,现在又有了大口径火炮的帮助,已经具备向德军发起进攻的能力,我们需要夺回南波斯陈,否则我们就无法稳住防线。”霞飞时时刻刻想着进攻,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罗克不为所动,守卫南波斯陈的是德军最精锐的第一警卫团,指挥官是在马恩河战役中表现出色的王子艾特尔·弗雷德里希,在马恩河战役中,正是因为艾特尔·弗雷德里希率领第一警卫团守住了阵地,德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才能全身而退。
南部非洲远征军这边也有问题,虽然炮兵部队已经抵达法国,但是因为佛兰德斯前段时间的大雨,和艾伯特一世打开了水闸,佛兰德斯已经成为一片汪洋,汽车根本无法行驶,需要16匹挽马才能把一门120毫米榴弹炮送到伊普尔,罗克希望等冬天到来,地面冰冻之后再进攻,现在英法联军还没有足够的棉衣,这才是英法联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部队需要更多的棉衣,士兵们正在满是老鼠和淤泥的战壕中作战,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德国人,而是该死的天气,如果在下雪之前还没有足够的棉衣,你们都知道那会导致什么后果。”罗克一再强调棉衣这个问题,英法联军的后勤太糟糕了。
其实德国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十一月的天气虽然还没有下雪,但是天气已经非常寒冷,更靠北的东线已经有很多士兵出现冻伤,天气又成了俄罗斯的最大助力,德奥联军的进攻正在放缓,俄罗斯帝国逐渐稳住防线。
相对于英法联军,天气对南部非洲远征军的威胁更大,在南部非洲,只有最靠南的开普敦偶尔下雪,罗德西亚、尼亚萨兰这些地方几乎从来不下雪,部队也没有准备棉衣,来到法国的时候,南部非洲远征军的士兵们只有一条毛毯,很多前线的士兵不得不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依然无法抵抗越来越寒冷的天气。
“棉衣会有的,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把德国人赶出比利时,赢得战役胜利,我们需要一场伟大的胜利凝聚人心。”这是霞飞和佛伦齐的共识,为此他们不惜驱使前线的士兵们向德军阵地发起集团冲锋。
这就跟让士兵们去死差不多。
“尼亚萨兰勋爵,之前你要求得到部队的指挥权,你有了,然后你要求得到更多的火炮,现在你也有了,现在你又要求足够的棉衣,你的部队什么时候才能向德军阵地发起进攻呢?”佛伦齐对罗克的不满也在增加,英国远征军内部矛盾重重,来自殖民地的部队并不怎么服从佛伦齐的命令。
原本加拿大军团和印度军团还是挺听话的,虽然加拿大军团和印度军团的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加拿大军团和印度军团没有失去勇气,他们在抵达法国之后作战勇敢,不怕牺牲,然后损失惨重,现在都已经撤回加莱休整。
和南部非洲远征军的轮换休息不同,加拿大军团和印度军团是直接被打残,所以才不得不撤退,就像前段时间的南部非洲远征军一样。
“元帅阁下,只有在准备充分的时候,我的部队才会投入战斗。”罗克坚持,马恩河战役之后,南部非洲远征军再也没有丢失过阵地,德军第一警卫团驻守的南波斯陈之前就是骑兵第二师防守,骑兵第二师轮休之后,是法国第九集团军接手阵地。
结果第九集团军不仅没有守住南波斯陈,阵地失守的同时还遗弃了大量物资,其中很多军事物资都是德军亟需的。
世界大战之前,所有参战国对于世界大战的消耗都严重估计不足,英法联军自从马恩河战役之后,物资供应就开始出现困难,德国也一样。
比较好的一点是,英国虽然封锁了德国的海岸线,使德国无法从外界获得物资,但是德国有强大的工业能力和出色的科学家,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工业原料短缺这个问题。
比如制作火药必须要用到的原料之一樟脑,世界大战前德国是从日本进口,战争爆发后,日本很快就和德国宣战,向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发起进攻,和德国有关的所有贸易都被中止,德国无法得到足够的樟脑,也就无法生产足够的火药。
德国的科学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开始从松节油中提取樟脑。
氮也是,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要进口智利海鸟粪提取氮,但是很快科学家们就发现,从空气中也可以提取到足够的氮。
后来德国科学家还用木头代替美国棉花提取丙酮,用来制造硝化甘油,总之德国科学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德国境内找到了很多世界大战爆发前需要进口的物资,这有力的支持了前线的战斗。
说实话,如果现在德国还有什么是让罗克羡慕的,那就是德国的科学家了,另一个时空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最大的赢家,这一次罗克肯定要截胡。
“那么就永远不会有准备充分的时候。”黑格毫不留情的奚落,南部非洲远征军的表现越出色,英国远征军的将军们就越无能。
罗克不回应**言论,摊摊手表示爱莫能助,三天后,伦敦就把五万件棉衣送到多佛尔,这只是第一批,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棉衣送过来。
这些棉衣是英国战争部从美国订购的。
十一月中,英国政府进行了一次改组,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和战争部长基钦纳、海军部长温斯顿、以及财长劳合·乔治组成了战争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英国远征军的最高机构。
后来在摩利调查公司的一个调查中,劳合·乔治作为首相的评价,在英国历届首相中位列第三,排名第一的是温斯顿。
劳合·乔治在担任财政部长的时候,是温斯顿的死对头,或者说是英国整个贵族阶级的死对头。
1911年8月10日,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法》,这个法案对英国议会两院的法律关系第一次做出了明确规定。
《议会法》确定,财政法案为“一件公共关系法案”,每一个财政法在经过下院议长认证后,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决,一俟英国国王批准立即成为法律。
表面上看,这项法律简化了财政法的审批程序,增加了政府收入,使当时的英国能更轻松应对军备竞赛。
实际上《议会法》从根本剥夺了上院讨论财政法案的权力,英国的上院是由贵族组成,下院是由新兴资产阶级组成,这个法案导致上院失去了对财政法的审批权,然后英国政府利用《议会法》开始劫富济贫式的征税,贵族资产再次成为重灾区。
先不管劳合·乔治和温斯顿的关系怎么样,面对强大的德国,劳合·乔治和温斯顿也只能暂时搁置争议,这俩都是聪明人,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罗克也是聪明人,既然战争委员会再次满足了罗克的要求,那么罗克也要回报战争委员会的信任,所以11月25号,得到兵力补充恢复建制的101师和102师向南波斯陈发动进攻。
这时候南波斯陈的守军已经不是第一警卫团,而是新成立的第92步兵师,德军也是要轮休的。
早上七点半,终于抵达预定作战位置的炮兵第一师开始向南波斯陈实施炮击,这是英法联军第一次大规模集中使用大口径火炮。
大口径火炮的效果是惊人的,半个小时后,整个南波斯陈都从地面上消失了,101师冲上德军阵地的时候,德军阵地一片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