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是百家讲坛,各个学派在这里写短文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互相攻讦。
第四版是民间趣事,介绍的是发生在夏京和全国各地,乃至辽、宋等国和地区的各种新闻,比如这一版就刊登了一篇大体描述近期辽国内乱的相关事情。
第五版是格物探秘,简单描述了陛下微服私访到怀州一个农村地头,以天地格物大道一眼看出大白菜捆叶之后产量能够提长一倍的始末。这一版的内容最是吸引人。
第六版叫诗词赏析,是一些才子词人的诗词歌赋;
第七版话本传记,改编自最近夏京城的一起奇案的过程,并专门有人点评夏京府监察院分衙的断案判刑引用的律令是否合法、公允!
第八版是广而告之版,刊登的是朝廷开设善人榜的事情,并写了目前排前三名善人榜之人的主要事迹,比如排第一名的黄大员外是夏京一名富商,直接拿出五万两银子修建了夏京西城八条街的水泥路。第二名的是银州一名姓刘的豪绅,主要事迹是出三万两银子,修建银州及下辖五个县的六所蒙学校堂。第三名事迹比较特殊,是一名名叫高东侠的静州江湖刀客,无意中发现一处辽国细作秘密据点,报于当地官府,然后与安全部联手将这处细作据点一网打尽。
韩熙载坐在马车上,一页一页翻下去,一边点头称是,只是看到朝廷时政版时,嗤笑了一番,他自然看出这所谓的西北散人便是他的政敌马文韬。一直翻到最后一页,看到竟然刊登了善人榜的事情,韩熙载的脸色便有些变幻不定了。此事由他负责,但是马文韬掌控的华夏新闻报纸却不经过他的同意,便刊登了此事前三名事迹。说起来这有利于他开设善人榜的宣传和影响力。但是这种散布宣传善人榜事迹话语权不在他手中掌控的事情让他心中极为恼火,此时神色之中已经一片阴沉。
不管这目前排前三名善人榜之人的事迹是马文韬让人从安全部得到,还是自己右相衙中有人将这些并未严密管控的资料泄露给了马文韬。但这种宣扬的事情自有他右相衙来做,岂容马文韬的华夏新闻来说三道四?这样下去,老夫善人榜的事情岂不是马文韬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想到这里,韩熙载抬起头来,喝道:“停车,掉转马车,本相要进宫面圣。”
韩熙载在看着华夏新闻,但他却不知道同一时间,马文韬已经进宫和叶尘讨论着华夏新闻。
叶尘饶有兴趣的看着手里的报纸,对马文韬笑道:“不错,是朕心中报纸的样子。”
马文韬站立在一旁,笑道:“多谢陛下,不过这第八版广而告之,臣未经韩相公的同意,便刊登了善人榜前三名的事迹,只怕会惹来韩相公的不满。”
叶尘也心知肚明,自己的左相和右相之间明争暗斗一直存在,但只是争权而不夺利,便不会越过他的底线。他便乐见其成。显然,第八版这次刊登的内容是马文韬又一次与韩熙载之间一个争斗。而马文韬此时向自己说出此事,便是想经过自己的金口御言坐实了此事,堵住韩熙载的一切兴师问罪。
对于这一点,叶尘并没有多少不满,人与人之间互相借力,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使他是皇帝也不能免俗。不过,愿不愿意被借力,那就是叶尘的事情了。
叶尘深深的看了一眼马文韬,后者在叶尘目光之下,忍不住心头一颤,只是低着头哪敢看叶尘一眼。
叶尘忽然笑道:“其实朕让韩熙载设立善人榜,并不只是上次小朝会上所说的那几个目的。嗯韩熙载也来了,朕刚好给你说二人通个气,心中有个数。”
话音刚落,便有太监进来说右相韩熙载大人求见。叶尘让人传召进宫。
韩熙载进来一看马文韬也在,再一看皇帝陛下手中拿着一份华夏新闻,不由心中暗骂一声马文韬老贼。
一番行礼、平身之后。韩熙载便说道:“陛下,臣以为华夏新闻报纸办得很好。臣等平时忙于政事,难知民间疾苦。这报纸能将民间之事一一写来,还有这些叫什么‘广告’的,有酒店的酒的价格,某店粮食的价格等等,臣读了这些,就知道民间是什么情况了。这一两版,向百姓介绍朝廷政令,亦略有嫌疑,然而也是教化百姓之意”
叶尘见韩熙载滔滔不绝说来,倒似比马文韬更维护这次的报纸了。不过,叶尘如今已经熟悉韩熙载的习惯,知道这些话必定是为了后面所言做铺垫,便微微笑着静待下文。马文韬在一边听着韩熙载夸赞自己主办的报纸,心中却是有些惊疑不定。
果然,一番赞扬之后,韩熙载又紧接着说道:“然,报纸这个物什,说白了一方面是为百姓说话的,另一方面则是为朝廷说话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使下情上达,上情下达,而使奸吏不能从中欺上瞒下。所谓‘不能一手掩尽天下人耳目’,报纸便是民间之耳目。但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叶尘点了点头,说道:“卿说得有理。且说说这弊又在何处?”
韩熙载继续说道:“陛下,这报纸的弊端,其一,是免不了议论朝政,有时就免不了要损害朝廷的威信;其二,这报纸说的话,未必就一定可信,难免没有激愤之辞,不实之语;其三,报纸未必不会被奸人所利用。而报纸流传极广极快,有这些弊端,就是隐患。”
叶尘已经隐隐猜到韩熙载的意思,不禁问道:“可有良法绝其弊,留其利?”
韩熙载自然要顺着话头说话的:“臣有一个方法,不知道是不是可行,请陛下圣裁。”
叶尘道:“爱卿但说无妨。”
韩熙载说道:“陛下,臣以为,报纸虽近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但说到底,也是民意,也是清议,防民之口,终非明君智者所为。所以,陛下欲除其弊而留其利,实是英明。而要除其弊,其要点莫过于预防。”
“而预防之策,其一,是立法,臣以为可以制订报纸刊等出版管制条例,什么事情不可以说,什么事情不可乱说,都要规定得一清二楚,违者则有各种惩罚。而其要点,则是既不过于烦苛,又不可以过于简略,养成民间士风气节,凡读人皆能以天下为己任,是最要紧的。其二,则是报纸不能只有一家,只有一家,容易被人控制,受人利用,有人挟清议来要挟朝廷,也不可不防。但也不能行之开明,任由鼓励天下士民兴办报馆,从而将之利器被我祥符国之敌所利用。但朝廷可以自己再开办第二份报纸,一方面两家报纸有个竞争,从而更多的教化天下百姓,另一方面可使两家报纸互相制衡。”
叶尘不禁感叹韩熙载不愧是宰相之才,不管目的是什么,但作为一个这个时代的古人一眼能够看透报纸,言中提到‘管制报纸,又要制衡报纸’,所言也的确有理,这不是寻常人所能够做到的。
叶尘发自内心的说道:“韩相公目光如炬,所看真是长远,所言也的确是良策。”
韩熙载紧接着话题,立刻说道:“臣请陛下准许右相衙再开办一份报纸,臣不但不要任何经费,而且每年所赚之钱财以臣估计也不会少于五十万两银子,全部充于户部国库。”
马文韬这时终于明白了韩熙载的目的,不由一急,说道:“陛下,韩大人所言绝对不可行。”
韩熙载立刻开口反驳道:“马大人难道只容许自己开办报纸,不想别人。”
一炷香之后,韩熙载和马文韬出了政务殿,前者一脸打了胜仗的高兴模样,后者一脸阴沉之色。两人在叶尘面前一番争论,最后叶尘同意了韩熙载的的请求,允许右相府也办一份报纸,并起名为祥符快报。
马文韬明白,韩熙载处心积虑办报绝非为了促进加大教化百姓的力度与新闻监督,而是明显的要和他打对台,拥有属于自己的舆论权。
祥符快报既然是右相府衙主办,从一开始,就注定它是一份全国性的报纸,其影响绝对不会比夏京新闻要低。
九月二十五日,晴,祥符快报创刊,首发两万份,其中由驿亭送往全国各州、县、寨官员的报纸占五千份,夏京城卖掉一万五千份,超过夏京新闻第一次刊发。
两家报纸分别是左相衙和右相衙主办,注定了祥符快报影响力和夏京新闻相仿,祥符快报模仿夏京新闻的体例,两家都具有官方喉舌的意义。因此对报纸的控制权,会牵动许多人敏感的神经,引来左右相府的争夺,稍有见识之人都不会感到意外。
三更深夜打着瞌睡送上,只求捧场和月票、红票
et★
第四版是民间趣事,介绍的是发生在夏京和全国各地,乃至辽、宋等国和地区的各种新闻,比如这一版就刊登了一篇大体描述近期辽国内乱的相关事情。
第五版是格物探秘,简单描述了陛下微服私访到怀州一个农村地头,以天地格物大道一眼看出大白菜捆叶之后产量能够提长一倍的始末。这一版的内容最是吸引人。
第六版叫诗词赏析,是一些才子词人的诗词歌赋;
第七版话本传记,改编自最近夏京城的一起奇案的过程,并专门有人点评夏京府监察院分衙的断案判刑引用的律令是否合法、公允!
第八版是广而告之版,刊登的是朝廷开设善人榜的事情,并写了目前排前三名善人榜之人的主要事迹,比如排第一名的黄大员外是夏京一名富商,直接拿出五万两银子修建了夏京西城八条街的水泥路。第二名的是银州一名姓刘的豪绅,主要事迹是出三万两银子,修建银州及下辖五个县的六所蒙学校堂。第三名事迹比较特殊,是一名名叫高东侠的静州江湖刀客,无意中发现一处辽国细作秘密据点,报于当地官府,然后与安全部联手将这处细作据点一网打尽。
韩熙载坐在马车上,一页一页翻下去,一边点头称是,只是看到朝廷时政版时,嗤笑了一番,他自然看出这所谓的西北散人便是他的政敌马文韬。一直翻到最后一页,看到竟然刊登了善人榜的事情,韩熙载的脸色便有些变幻不定了。此事由他负责,但是马文韬掌控的华夏新闻报纸却不经过他的同意,便刊登了此事前三名事迹。说起来这有利于他开设善人榜的宣传和影响力。但是这种散布宣传善人榜事迹话语权不在他手中掌控的事情让他心中极为恼火,此时神色之中已经一片阴沉。
不管这目前排前三名善人榜之人的事迹是马文韬让人从安全部得到,还是自己右相衙中有人将这些并未严密管控的资料泄露给了马文韬。但这种宣扬的事情自有他右相衙来做,岂容马文韬的华夏新闻来说三道四?这样下去,老夫善人榜的事情岂不是马文韬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想到这里,韩熙载抬起头来,喝道:“停车,掉转马车,本相要进宫面圣。”
韩熙载在看着华夏新闻,但他却不知道同一时间,马文韬已经进宫和叶尘讨论着华夏新闻。
叶尘饶有兴趣的看着手里的报纸,对马文韬笑道:“不错,是朕心中报纸的样子。”
马文韬站立在一旁,笑道:“多谢陛下,不过这第八版广而告之,臣未经韩相公的同意,便刊登了善人榜前三名的事迹,只怕会惹来韩相公的不满。”
叶尘也心知肚明,自己的左相和右相之间明争暗斗一直存在,但只是争权而不夺利,便不会越过他的底线。他便乐见其成。显然,第八版这次刊登的内容是马文韬又一次与韩熙载之间一个争斗。而马文韬此时向自己说出此事,便是想经过自己的金口御言坐实了此事,堵住韩熙载的一切兴师问罪。
对于这一点,叶尘并没有多少不满,人与人之间互相借力,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使他是皇帝也不能免俗。不过,愿不愿意被借力,那就是叶尘的事情了。
叶尘深深的看了一眼马文韬,后者在叶尘目光之下,忍不住心头一颤,只是低着头哪敢看叶尘一眼。
叶尘忽然笑道:“其实朕让韩熙载设立善人榜,并不只是上次小朝会上所说的那几个目的。嗯韩熙载也来了,朕刚好给你说二人通个气,心中有个数。”
话音刚落,便有太监进来说右相韩熙载大人求见。叶尘让人传召进宫。
韩熙载进来一看马文韬也在,再一看皇帝陛下手中拿着一份华夏新闻,不由心中暗骂一声马文韬老贼。
一番行礼、平身之后。韩熙载便说道:“陛下,臣以为华夏新闻报纸办得很好。臣等平时忙于政事,难知民间疾苦。这报纸能将民间之事一一写来,还有这些叫什么‘广告’的,有酒店的酒的价格,某店粮食的价格等等,臣读了这些,就知道民间是什么情况了。这一两版,向百姓介绍朝廷政令,亦略有嫌疑,然而也是教化百姓之意”
叶尘见韩熙载滔滔不绝说来,倒似比马文韬更维护这次的报纸了。不过,叶尘如今已经熟悉韩熙载的习惯,知道这些话必定是为了后面所言做铺垫,便微微笑着静待下文。马文韬在一边听着韩熙载夸赞自己主办的报纸,心中却是有些惊疑不定。
果然,一番赞扬之后,韩熙载又紧接着说道:“然,报纸这个物什,说白了一方面是为百姓说话的,另一方面则是为朝廷说话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使下情上达,上情下达,而使奸吏不能从中欺上瞒下。所谓‘不能一手掩尽天下人耳目’,报纸便是民间之耳目。但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叶尘点了点头,说道:“卿说得有理。且说说这弊又在何处?”
韩熙载继续说道:“陛下,这报纸的弊端,其一,是免不了议论朝政,有时就免不了要损害朝廷的威信;其二,这报纸说的话,未必就一定可信,难免没有激愤之辞,不实之语;其三,报纸未必不会被奸人所利用。而报纸流传极广极快,有这些弊端,就是隐患。”
叶尘已经隐隐猜到韩熙载的意思,不禁问道:“可有良法绝其弊,留其利?”
韩熙载自然要顺着话头说话的:“臣有一个方法,不知道是不是可行,请陛下圣裁。”
叶尘道:“爱卿但说无妨。”
韩熙载说道:“陛下,臣以为,报纸虽近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但说到底,也是民意,也是清议,防民之口,终非明君智者所为。所以,陛下欲除其弊而留其利,实是英明。而要除其弊,其要点莫过于预防。”
“而预防之策,其一,是立法,臣以为可以制订报纸刊等出版管制条例,什么事情不可以说,什么事情不可乱说,都要规定得一清二楚,违者则有各种惩罚。而其要点,则是既不过于烦苛,又不可以过于简略,养成民间士风气节,凡读人皆能以天下为己任,是最要紧的。其二,则是报纸不能只有一家,只有一家,容易被人控制,受人利用,有人挟清议来要挟朝廷,也不可不防。但也不能行之开明,任由鼓励天下士民兴办报馆,从而将之利器被我祥符国之敌所利用。但朝廷可以自己再开办第二份报纸,一方面两家报纸有个竞争,从而更多的教化天下百姓,另一方面可使两家报纸互相制衡。”
叶尘不禁感叹韩熙载不愧是宰相之才,不管目的是什么,但作为一个这个时代的古人一眼能够看透报纸,言中提到‘管制报纸,又要制衡报纸’,所言也的确有理,这不是寻常人所能够做到的。
叶尘发自内心的说道:“韩相公目光如炬,所看真是长远,所言也的确是良策。”
韩熙载紧接着话题,立刻说道:“臣请陛下准许右相衙再开办一份报纸,臣不但不要任何经费,而且每年所赚之钱财以臣估计也不会少于五十万两银子,全部充于户部国库。”
马文韬这时终于明白了韩熙载的目的,不由一急,说道:“陛下,韩大人所言绝对不可行。”
韩熙载立刻开口反驳道:“马大人难道只容许自己开办报纸,不想别人。”
一炷香之后,韩熙载和马文韬出了政务殿,前者一脸打了胜仗的高兴模样,后者一脸阴沉之色。两人在叶尘面前一番争论,最后叶尘同意了韩熙载的的请求,允许右相府也办一份报纸,并起名为祥符快报。
马文韬明白,韩熙载处心积虑办报绝非为了促进加大教化百姓的力度与新闻监督,而是明显的要和他打对台,拥有属于自己的舆论权。
祥符快报既然是右相府衙主办,从一开始,就注定它是一份全国性的报纸,其影响绝对不会比夏京新闻要低。
九月二十五日,晴,祥符快报创刊,首发两万份,其中由驿亭送往全国各州、县、寨官员的报纸占五千份,夏京城卖掉一万五千份,超过夏京新闻第一次刊发。
两家报纸分别是左相衙和右相衙主办,注定了祥符快报影响力和夏京新闻相仿,祥符快报模仿夏京新闻的体例,两家都具有官方喉舌的意义。因此对报纸的控制权,会牵动许多人敏感的神经,引来左右相府的争夺,稍有见识之人都不会感到意外。
三更深夜打着瞌睡送上,只求捧场和月票、红票
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