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老兄弟‘轻轻的疯子’又一次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不过,总的来说,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赵光义很满意。
他目光犀利的扫过全殿,除了曹彬和薛居正,没有人敢与他目光对视,早已低下头,不管他们心中是如何想的,至少此时已经对他表示臣服。
“诸卿都起来吧!一切暂且照旧,诸卿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让宵小之辈乱了我大宋。否则不要怪本王不客气。”赵光义淡淡说道。
百官中从来不缺溜须拍马之人,陶谷向来反应快,此时依然如此,刚一起身,便又跪下,说道:“臣陶谷,恳请陛下早日登基,以定朝廷,并晓谕国中。”
其他人暗骂着陶谷奸猾,赶紧又跪下齐声道:“臣等恳请陛下早日登基,以定朝廷,并晓谕国中。”
赵光义心中乐开了花,但面上却是另外一事,大声呵斥道:“荒唐,先皇刚刚驾崩,岂可现在便登基,等先皇大丧之日后,本王再登基不迟。不过对于先皇驾崩,魏王、白沧海谋反之事要先下诏,并晓谕国中,通报天下。”
对于这篇诏,其中要写明先皇驾崩过程,且表明魏王赵德昭谋反之罪。最主要的是还要将赵光义为何会登上皇位将太后懿旨和先皇遗旨突写出来,以彰显赵光义登基乃是顺天应人。
这样的诏并非一定要徐铉的手笔,以卢多逊和陶谷的才能也能做得来。但徐铉有声望,最主要的是在百姓的认知中徐铉是祥符王叶尘的人,如今赵光义需要借用叶尘的名声。
如今大宋天下,叶尘的名声太大,所以即使是赵光义谋反篡位,叶尘将会是最大的威胁和变数,而他可以给白沧海、李君浩,甚至魏王赵德昭谋反的罪名,但却不敢也不能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给叶尘定下谋反的罪明。
所以徐铉被连夜招入宫中写诏。明明是外制的中舍人,做的事却是内制的翰林学士。而事实上,等今日事毕,赵光义便会让其进入玉堂,成为真正的翰林学士。
王继恩已经抑扬顿挫的开始念着诏。
以徐铉的水平,甚至可以媲美扬雄为王莽写的剧秦美新,不会在为袁绍檄豫州文与讨武檄之下。想来以诏通告天下之后,很快就会坐实魏王赵德昭和白沧海谋反弑君的实事,同时也让赵光义登基为帝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诏才念到一半,曹彬突然想通了一些事情,提声打断:“陛下之死其中尚有蹊跷,当应该查清之后,再论对错和天子之位。”
卢多逊立刻便说道:“我等亲眼所见,可为证人,如今魏王畏罪潜逃,先帝之死已然查清。”
“篡逆之辈,难道可以做天子?”曹彬没有理会卢多逊,而是声色俱厉,上前两步,与赵光义对峙着。
所有人都清楚曹彬这是困兽之斗,而且已经将曹家上下千余口人的身家性命送到了黄泉口上。实事上,以曹彬在大宋军中威望和地位,只要不和赵光义对着来,即使是如此时薛居正那般默认,赵光义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军队稳定也不会将曹彬怎么样,但如今曹彬撕破了脸皮,那就是另外一事了。
赵光义一声冷哼,好似没有听出曹彬口中篡逆之辈指是的何人,而是故意歪曲意思说道:“没错,如魏王这般篡逆之辈,自是不能做天子。”
曹彬却是垂下头去,然后又抬起来,大声说道:“曹彬虽是武将,但却不敢逆圣人之教,奉篡逆之辈为主!”
他音声冷澈,神色愤然。
双手摘下了头上戴着的长脚幞头,放在了地上。
就在殿上,数百道目光注视之下,曹彬解下了腰带,扯开了官袍,露出了内里的一身劲装。曹彬已经四十多岁,此时一身劲装的他,身形笔挺,依然矫矫犹如劲松。
曹彬这一举动,怨望昭著,话中意思更是只指赵光义才是谋反篡逆之辈。
不过反对最甚的曹彬一旦主动辞官,离开朝廷,便是大事抵定,只凭薛居正一人,绝无天之力。
赵光义也觉得曹彬现在离开也好,至少城外十万禁军没有了曹彬掣肘,更容易被他所掌控。
当然,曹彬辞官并不会就这样放任其不管,就在殿门口,还有血杀领人等着,曹彬一出去,就会被其押送到曹府之中,然后将整个曹府软禁起来,只等赵光义顺利登基,一切尘埃落定。到那个时候,自有处置,若无意外当是一杯鸠毒酒赐死了事。绝不会给他出城调动兵马的机会。
今天好不容易才将朝臣们全部都弄进殿来控制住,怎么可能让他轻易脱离掌控?
结束了。
薛居正闭上了眼,他终究不能拿着全家老小的性命与曹彬一起死拼到底。
满朝文武,几乎所有人都顾不上悲伤。
所有知道皇帝陛下遇刺驾崩消息的人们都来不及或者说顾不上悲伤,在早上参加过大朝会时刹那震惊之后,便开始平静地以至有些冷漠地开始安排后续的事情,想着在接下来的洗牌变天,或者说新朝天子朝廷之中自己能否更进一步或者说换个好点的位置,当然也有之前与赵光义关系一般,甚至不怎么理会赵光义的官员开始提心吊胆,比如三司使罗公明父子。
不过,就暂时来说,有资格坐那把椅子的人,为了能够在最终真正意义上的坐稳那个位置,还在做着各种准备,扫清一些可能存在的变数。比如已经大势所定的赵光义,以及被赵普不知道藏在何处的赵德昭,至于赵德芳显然已经在赵光义的控制之中,算是失去了资格。
总之,所有的人似乎都忘了,死去的是宋国开国大帝宋太祖,是统治这片国土十余年的至尊,是所有宋国人的精神象征。
满朝文武除了极少数人之外,都全部已经被眼前的红利,鼻端的香味扰地心神不定。只来得及兴奋惶恐,伪装悲伤,心中却来不及真正悲伤,而是想尽办法开始向赵光义表忠心。当然,也有极少部分人因为叶尘这个最大的变数还活着,还在极为小心的谨慎观望,或者向赵光义表忠心的时候尽量低调。
而黎民们的反应永远和权贵不相同,他们看待事情更加直接,有时候也更加准确,他们只知道宋国皇帝陛下是个难得的好皇帝,至少站在宋国百姓角度或者从百姓的生活来看,赵匡胤是难得一见的好皇帝。
所以百姓们在得知皇帝遇刺驾崩之后,很多百姓都感到悲伤难过,甚至大街小巷中不时有哭泣之音和惘然色,不知道这个国度的将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模样。他们的心中也有疑惑和怀疑,特别是结合前几天大街小巷中流传的那个谣言,他们心中不禁悄悄想着:伟大的皇帝陛下到底是如晋王说的那样被他儿子魏王赵德昭所杀,还是被晋王所杀?
许多官员实际上在最开始的时候也不相信,华夏卫府刺杀司使白沧海和魏王赵德昭都消失无踪。玉皇顶幸存“活口”的证词直指白沧海,无数的所谓证据虽不能绝对的证实什么,但可以说服一些愿意被说服的人。
胡三光还没来得及带部分华夏金卫和金牌探子去祥符王府,便被两万禁军水泄不通的围在了华夏卫府总衙之中。不过当许方义带着赵光义的旨意到来的时候,胡三光便失踪了。
胡三光,在江湖上人送外号蓝狐,擅长情报分析和推理判断,在江湖上是出了名的狡猾多智,但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易容之术也是天下无双,虽然比不了那出天变万化的上官冰云,但瞒过寻常人也是易如反掌。当然,这其中另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禁军之中有着华夏卫府的暗子的接应。不过,这也仅限于胡三光一人,再多的人想要从两万大军围困中逃出去是不可能的。
以华夏卫府今时今日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为大宋所立汗马功劳,特别是叶尘很可能还活着,赵光义也只能将里面的人困住,然后尽可能的让许方义试着去收服控制,却是舍不得大开杀戒的。
同一时间,祥符王府已经被控制住了。事实上血杀带人来的时候本来是想将叶尘侧妃韩可儿和七八个月大的女儿叶钰强行带进宫中的,但是在这之前寇准已经带着韩可儿、叶钰、寇准和水儿家人等一些叶府主要人员全部送进了半死迷宫之中。再加上叶府中武力可是相当强悍黑月带领的四百黑骑兵,两百名常驻华夏卫和五十名探子,另外还有三名金牌杀手和二十名银牌杀手。
一番对峙,甚至冲突之后,叶府的人没有听赵光义的旨意缴械束手就擒,奉命调动两千城防军前来的血杀甚至为此丢了几具尸体,因为顾忌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或者什么时候出现的叶尘,血杀最终未敢放肆,只是让人困住了叶府。
等会还有一更,兄弟们不要错过
et★
不过,总的来说,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赵光义很满意。
他目光犀利的扫过全殿,除了曹彬和薛居正,没有人敢与他目光对视,早已低下头,不管他们心中是如何想的,至少此时已经对他表示臣服。
“诸卿都起来吧!一切暂且照旧,诸卿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让宵小之辈乱了我大宋。否则不要怪本王不客气。”赵光义淡淡说道。
百官中从来不缺溜须拍马之人,陶谷向来反应快,此时依然如此,刚一起身,便又跪下,说道:“臣陶谷,恳请陛下早日登基,以定朝廷,并晓谕国中。”
其他人暗骂着陶谷奸猾,赶紧又跪下齐声道:“臣等恳请陛下早日登基,以定朝廷,并晓谕国中。”
赵光义心中乐开了花,但面上却是另外一事,大声呵斥道:“荒唐,先皇刚刚驾崩,岂可现在便登基,等先皇大丧之日后,本王再登基不迟。不过对于先皇驾崩,魏王、白沧海谋反之事要先下诏,并晓谕国中,通报天下。”
对于这篇诏,其中要写明先皇驾崩过程,且表明魏王赵德昭谋反之罪。最主要的是还要将赵光义为何会登上皇位将太后懿旨和先皇遗旨突写出来,以彰显赵光义登基乃是顺天应人。
这样的诏并非一定要徐铉的手笔,以卢多逊和陶谷的才能也能做得来。但徐铉有声望,最主要的是在百姓的认知中徐铉是祥符王叶尘的人,如今赵光义需要借用叶尘的名声。
如今大宋天下,叶尘的名声太大,所以即使是赵光义谋反篡位,叶尘将会是最大的威胁和变数,而他可以给白沧海、李君浩,甚至魏王赵德昭谋反的罪名,但却不敢也不能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给叶尘定下谋反的罪明。
所以徐铉被连夜招入宫中写诏。明明是外制的中舍人,做的事却是内制的翰林学士。而事实上,等今日事毕,赵光义便会让其进入玉堂,成为真正的翰林学士。
王继恩已经抑扬顿挫的开始念着诏。
以徐铉的水平,甚至可以媲美扬雄为王莽写的剧秦美新,不会在为袁绍檄豫州文与讨武檄之下。想来以诏通告天下之后,很快就会坐实魏王赵德昭和白沧海谋反弑君的实事,同时也让赵光义登基为帝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诏才念到一半,曹彬突然想通了一些事情,提声打断:“陛下之死其中尚有蹊跷,当应该查清之后,再论对错和天子之位。”
卢多逊立刻便说道:“我等亲眼所见,可为证人,如今魏王畏罪潜逃,先帝之死已然查清。”
“篡逆之辈,难道可以做天子?”曹彬没有理会卢多逊,而是声色俱厉,上前两步,与赵光义对峙着。
所有人都清楚曹彬这是困兽之斗,而且已经将曹家上下千余口人的身家性命送到了黄泉口上。实事上,以曹彬在大宋军中威望和地位,只要不和赵光义对着来,即使是如此时薛居正那般默认,赵光义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军队稳定也不会将曹彬怎么样,但如今曹彬撕破了脸皮,那就是另外一事了。
赵光义一声冷哼,好似没有听出曹彬口中篡逆之辈指是的何人,而是故意歪曲意思说道:“没错,如魏王这般篡逆之辈,自是不能做天子。”
曹彬却是垂下头去,然后又抬起来,大声说道:“曹彬虽是武将,但却不敢逆圣人之教,奉篡逆之辈为主!”
他音声冷澈,神色愤然。
双手摘下了头上戴着的长脚幞头,放在了地上。
就在殿上,数百道目光注视之下,曹彬解下了腰带,扯开了官袍,露出了内里的一身劲装。曹彬已经四十多岁,此时一身劲装的他,身形笔挺,依然矫矫犹如劲松。
曹彬这一举动,怨望昭著,话中意思更是只指赵光义才是谋反篡逆之辈。
不过反对最甚的曹彬一旦主动辞官,离开朝廷,便是大事抵定,只凭薛居正一人,绝无天之力。
赵光义也觉得曹彬现在离开也好,至少城外十万禁军没有了曹彬掣肘,更容易被他所掌控。
当然,曹彬辞官并不会就这样放任其不管,就在殿门口,还有血杀领人等着,曹彬一出去,就会被其押送到曹府之中,然后将整个曹府软禁起来,只等赵光义顺利登基,一切尘埃落定。到那个时候,自有处置,若无意外当是一杯鸠毒酒赐死了事。绝不会给他出城调动兵马的机会。
今天好不容易才将朝臣们全部都弄进殿来控制住,怎么可能让他轻易脱离掌控?
结束了。
薛居正闭上了眼,他终究不能拿着全家老小的性命与曹彬一起死拼到底。
满朝文武,几乎所有人都顾不上悲伤。
所有知道皇帝陛下遇刺驾崩消息的人们都来不及或者说顾不上悲伤,在早上参加过大朝会时刹那震惊之后,便开始平静地以至有些冷漠地开始安排后续的事情,想着在接下来的洗牌变天,或者说新朝天子朝廷之中自己能否更进一步或者说换个好点的位置,当然也有之前与赵光义关系一般,甚至不怎么理会赵光义的官员开始提心吊胆,比如三司使罗公明父子。
不过,就暂时来说,有资格坐那把椅子的人,为了能够在最终真正意义上的坐稳那个位置,还在做着各种准备,扫清一些可能存在的变数。比如已经大势所定的赵光义,以及被赵普不知道藏在何处的赵德昭,至于赵德芳显然已经在赵光义的控制之中,算是失去了资格。
总之,所有的人似乎都忘了,死去的是宋国开国大帝宋太祖,是统治这片国土十余年的至尊,是所有宋国人的精神象征。
满朝文武除了极少数人之外,都全部已经被眼前的红利,鼻端的香味扰地心神不定。只来得及兴奋惶恐,伪装悲伤,心中却来不及真正悲伤,而是想尽办法开始向赵光义表忠心。当然,也有极少部分人因为叶尘这个最大的变数还活着,还在极为小心的谨慎观望,或者向赵光义表忠心的时候尽量低调。
而黎民们的反应永远和权贵不相同,他们看待事情更加直接,有时候也更加准确,他们只知道宋国皇帝陛下是个难得的好皇帝,至少站在宋国百姓角度或者从百姓的生活来看,赵匡胤是难得一见的好皇帝。
所以百姓们在得知皇帝遇刺驾崩之后,很多百姓都感到悲伤难过,甚至大街小巷中不时有哭泣之音和惘然色,不知道这个国度的将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模样。他们的心中也有疑惑和怀疑,特别是结合前几天大街小巷中流传的那个谣言,他们心中不禁悄悄想着:伟大的皇帝陛下到底是如晋王说的那样被他儿子魏王赵德昭所杀,还是被晋王所杀?
许多官员实际上在最开始的时候也不相信,华夏卫府刺杀司使白沧海和魏王赵德昭都消失无踪。玉皇顶幸存“活口”的证词直指白沧海,无数的所谓证据虽不能绝对的证实什么,但可以说服一些愿意被说服的人。
胡三光还没来得及带部分华夏金卫和金牌探子去祥符王府,便被两万禁军水泄不通的围在了华夏卫府总衙之中。不过当许方义带着赵光义的旨意到来的时候,胡三光便失踪了。
胡三光,在江湖上人送外号蓝狐,擅长情报分析和推理判断,在江湖上是出了名的狡猾多智,但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易容之术也是天下无双,虽然比不了那出天变万化的上官冰云,但瞒过寻常人也是易如反掌。当然,这其中另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禁军之中有着华夏卫府的暗子的接应。不过,这也仅限于胡三光一人,再多的人想要从两万大军围困中逃出去是不可能的。
以华夏卫府今时今日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为大宋所立汗马功劳,特别是叶尘很可能还活着,赵光义也只能将里面的人困住,然后尽可能的让许方义试着去收服控制,却是舍不得大开杀戒的。
同一时间,祥符王府已经被控制住了。事实上血杀带人来的时候本来是想将叶尘侧妃韩可儿和七八个月大的女儿叶钰强行带进宫中的,但是在这之前寇准已经带着韩可儿、叶钰、寇准和水儿家人等一些叶府主要人员全部送进了半死迷宫之中。再加上叶府中武力可是相当强悍黑月带领的四百黑骑兵,两百名常驻华夏卫和五十名探子,另外还有三名金牌杀手和二十名银牌杀手。
一番对峙,甚至冲突之后,叶府的人没有听赵光义的旨意缴械束手就擒,奉命调动两千城防军前来的血杀甚至为此丢了几具尸体,因为顾忌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或者什么时候出现的叶尘,血杀最终未敢放肆,只是让人困住了叶府。
等会还有一更,兄弟们不要错过
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