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的所作所为无语极大的损害了盟军的团结之心,若盟友之间都可以无缘无故说杀就杀,所有诸侯都会互相提防。
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就会人人自危,历史上联军的解散就是因为接连发生这种事情。
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睿在前,兖州刺史刘岱杀东郡太守桥瑁在后。诸侯之间的裂痕已经无法弥补,只能分道扬镳。
如今天下局势任何变故都会导致胜败逆转。
张瑞必须尽力弥补孙坚对联军带来的巨大损害,以一场震动天下的大胜来鼓舞诸侯士气。
强梁者不得其死,不仅仅是孙坚,还有董卓。
张瑞坚定决心,必诛杀此恶贯满盈之徒。
而巨城长安,正是张瑞选择的目标。攻克长安将彻底堵死董卓迁都之念,避免洛阳百姓、数百万册藏书与无数文化瑰宝全葬身火海。
长安,虽然在王莽之乱中有所损坏,但光武帝一统天下后曾屡次重新修缮故都,之后的历代皇帝也都会到长安来祭祀先祖。
此时的长安虽然不如洛阳繁华,但也已是天下少有的巨城。
城垣周回六十里左右(汉里),城墙高达城高三丈五尺,四周各开三座城门,四面都有渠水或河水环绕。西汉鼎盛时期,仅城墙内便有八万八千万户,二十四万六千人,若加上无户籍百姓,人口要超过三十万。
三十万人口,仅一座城池就能抵去年太原全郡。
而且不单单人口众多,长安还是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工商业十分发达,有大量的手工作坊与能工巧匠。
这一个城池制造的财富,是多少个农业郡国拍马也赶不上的。
可以说这一个城就能出精兵上万,甲具无数,财富满仓。
最适合那种玩游戏喜欢以一城而博天下的流派。
看着这雄伟、壮丽的长安巨城,张瑞内心激荡,这就是自己称霸天下的根基!
上万名铁甲列阵严整的从宽敞的城门下徐徐开拔进城,数以千计的铁骑一队队在城池周围游弋。
反抗者尽皆被砍死在城中,逃窜者皆被射杀在城下。
有魏杰、杨儒等人暗开城门,里应外合,历时两天,大军彻底平定了整座城池,守城士卒两千余人跪地请降。
张瑞进城迫不及待的翻看户籍,田籍。
如今的长安县内有户籍一万一千户,民四万六千人。
虽然依旧算是一个大县,但跟历史上三十多万人的超级都市完全无法媲美。
而且历史上的三十万人指得是住在长安城墙以内的人口,如今这一万一千户百姓却分布在整个长安城内外。
从事中郎袁涣翻看完户籍,对张瑞说道:“凉州、三辅皆历经戡乱,长安是关中最大的雄城。必然会吸引各地百姓流难至此,城内外百姓绝不止万余户。恐怕有大量户籍被豪强隐匿。”
张瑞慎重的点头,豪强隐匿户籍乃司空见惯之事。
如今张瑞将长安视作自己最重要的称霸之基,绝不能忍受有人挖自己墙角。而且张瑞有意重建长安,重现那个辉煌、梦幻的千年古都。
不论是清查户籍还是重建长安,都需要一个能臣。
不,是一群能臣!
张瑞乃说道:“迁从事中郎袁涣为长安令,全权清查隐匿户籍、田籍,妥善安置流民、百姓。”
长安令虽然只是一名县令,权责不如鹰扬将军府从事中郎,但承担着张瑞的所有期望,只要政绩显著,下一步必然高升京兆尹。
要知道京兆尹境内十县,鹰扬大军就只取了长安,其他长陵、阳唆、霸陵、杜陵、新丰、蓝田、郑县、上雒、商县九县大军必然会去攻打。
而鹰扬将军府并未上表朝廷,任命京兆尹,所以长安令高升已是必然。
袁涣将有可能成为鹰扬将军府所领第三位郡守,怎能不激动?立即拱手回道:“必不负主公所托,殚精竭虑,以使长安政治清明。”
重建长安辉煌只靠长安令一个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张瑞便吩咐道:“因群雄讨董,殿试有所耽误,今岁便在长安举办,公车送士子至长安赴考。昭告郡县,从今往后,殿试皆在长安举办。”
殿试今后都在长安,几乎就是宣布长安将成为鹰扬将军府新的治所。这一消息将极大的吸引一些大族、富商前往长安定居。
鹰扬将军府治下并不抑制工商,所以民间活力十足,有豪商、大族搬迁至长安,将极大的促进长安繁荣,兴建起各式美轮美奂、富丽堂皇的建筑。
关于修建长安,张瑞的做法与董卓历史上有极大不同。
董卓急功近利,几乎是全凭借官府之力,承担了所有工程,从城墙到宫殿,再到城内一百六十个闾里,长安九市以及道路、排水系统。
这么巨大的工程使财富消耗靡重。董卓纵兵抢劫洛阳贵戚富室的金帛财产不足用,又派遣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已下冢墓,收其珍宝。种种毫无底线的兽行敛取了大量财富后还是未修建好长安,又熔铸始皇十二金人,以为资用。
河东、太原虽然富裕,但张瑞自度论财富还是比不上暴行过后的董卓。
让鹰扬将军府一力承担重建长安的费用支出,本来稍显富足的财政将会直接破产。
所以张瑞的方案是,城墙、道路以及排水由官府兴建,闾里、市肆等民用建筑完全交由民间兴建。至于宫殿区域,只能空出土地,留待日后了。
这么复杂的工程,如果各行其是,重建长安之事能乱成一团。
必须由官府统筹规划,汇聚各方之力,以善其事。
张瑞便说道:“任命裴辑为将作监长丞,组建长安将作监。征调能臣干吏,能工巧匠,重建长安城!”
裴辑即当初裴俊所举裴氏孝廉,乃裴潜三弟。历史上为裴氏东眷之祖,出任曹魏工部尚书,因为好格物,被张瑞所重,一直留在身边,担任裴琚副手。
如今要重建长安,这位历史上的工部尚书终于被委以重任。
99608_99608224/636038482.html
。m2.shuyuewu.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