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赵乾顺,叩拜父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胜楼上,一身大宋郡王袍服的河西节度使,安西大都护,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西平王赵乾顺向着御座之上的大宋官家,大礼叩拜,还口称儿臣,并且将赵佶称为父皇帝。真个儿是一位忠孝两全的好儿臣啊!赵佶看着满心欢喜,仰天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好!好皇儿,拜过了朕,也拜一拜你的母妃吧!”
拜过了爹爹,自然要拜一拜妈妈了。赵乾顺当下又给自己的亲妈小梁太妃叩拜请安。
“平身,赐坐!”
这会儿万胜楼上虽然寒风正劲,但是赵佶兴致正高,一点儿也不觉得冷,更不想打道宫,所以就命人给赵乾顺搬了张杌子。
赵乾顺心里那个恨啊,大庭广众之下受辱,而且还得端着笑脸装乖儿子,而且那个当便宜老爹的赵佶还没完没了了
心里面是恨的,不过面子上还得装下去,当下起身称谢,就在杌子上端端正正的坐好。可不敢像在兴庆、凉州那样大模大样的端坐,得跟个犯了错误的蒙童一样,坐半个屁股,还得毕恭毕敬等着赵佶爸爸问话。
“吾儿,你现在是党项人还是汉人?”
“汉人,父皇是汉人,孩儿当然是汉人。”
赵乾顺哪里敢说自己是党项?说了就是不孝!赵佶是汉人,小梁太妃也自称是汉人,你这当儿子的怎么是党项人了?这是不认爹妈了?这等不孝子还留着干嘛!
“你是汉人,那么赵察哥是汉人还是党项人?”
“汉人!”赵乾顺说,“察哥是儿臣的弟弟,也是陛下的臣子。儿臣是汉人,陛下也是汉人,察哥当然是汉人。”
“察哥这个名字不像汉人啊,”赵佶笑着问小梁太妃,“梁妃,你是察哥的嫡母,你说该给察哥改一个怎样的名字?”
小梁太妃道:“察哥是乾顺的弟弟,不如就取顺为通字,再用一个忠字,以谢陛下的大恩。”
“赵忠顺?”赵佶点了点头,“好啊,就叫赵忠顺!”
赵乾顺连忙替弟弟谢了赐名之恩。
赵佶顿了顿,又道:“虽然你和察哥都是汉人了,但是在河西节度使司的辖区内还有不少番人蛮夷吧?”
“是有一些”
“都是可以教化好的蛮夷吗?”赵佶又问。
“对对,父皇所言极是,都是可以教化的蛮夷。”
赵乾顺哪里敢说个“不”字,什么叫畏威而不怀德?就是他这样!他要敢顶撞赵佶爸爸,那就不是大教化团去教化,而是高宣帅带兵去消灭了!
“唔,朕也是这样想的!”赵佶点了点头,“所以朕就让云台学宫博士团,大相国寺和景灵宫联手牵头搞了一个大教化团,专门负责河西、安西两地的生民教化。吾儿以为如何?”
“儿臣替河西、安西百姓谢父皇隆恩。”
赵乾顺是孝子,自然是爸爸说什么是什么了。
“你且慢谢恩,”赵佶笑着对武好古道,“武卿,你把大教化团的筹备情况和西平王说一说。”
“臣领旨。”武好古转身又对赵乾顺说,“大王,下官所筹备的大教化团行的是三教合一,将会同时汇聚儒学、佛教和道教的道理。所以大教化团中既有儒生,也有和尚和道人。因为汇聚了红尘内外的道理和高人,所以大教化团并不是朝廷的衙门,而是相当于皇家宫观寺庙。成立大教化团所需的财帛,都是从宫观寺庙和儒家院募集的”
大教化团的定位当然是半官方的,要不然怎么能吸收寺庙、道观、豪商的投资?朝廷当然是不可能拨款的,那可是几百万缗的巨款,有赵佶这个“丰亨豫大”在,朝廷的财政每年都是紧巴巴的,如果遇到大规模的战事和灾害,铁定是要亏空的。怎么可能一下拨出500万?而且朝廷拨出500万缗也没法收投资啊!开寺庙,开道观,放高利贷和西洋、南洋的海上贸易,都不是朝廷能干的事儿。朝廷要出钱,那摆明了就是打水漂。
当然了,在大教化团的“股东”名册上,也没有武好古、潘孝庵、纪忆这样的吏商。他们的投资,都是通过云台学宫博士团和格致大院提供的。所以从表面上看,他们的钱是作为儒家的出资投入大教化团的。
而保障他们出资安全的,则是大教谕委任制。也就是由云台学宫博士团、格致大院、辟雍学宫、大相国寺、少林寺、景灵宫、万寿观各推举一名大教谕。形成七大教谕共掌大教化团的局面。
七大教谕现在还没有凑齐,不过已经有了代表辟雍学宫的侯仲良,代表格致大院的章援,代表大相国寺的智深大和尚,代表少林寺的玄寂大和尚,代表万寿官的刘无忌等五名大教谕已经确定。
“不知大教化团要如何教化安西四镇的蛮夷呢?”赵乾顺之前已经知道大教化团的一些事情,现在又听武好古一番介绍,已经大致上明白这是一个披着教化外衣牟利的团体。不过他还是想知道大教化团在“教化”上的办法。
“大教化团教化蛮夷的方法一共有三个,”武好古一本正经地说,“首先是借钱给河西军用于讨伐盘踞安西的黑汗鹘!准备先借200万缗,年息两成,不计复利”
这话不仅让赵乾顺哭笑不得,连在场的大宋官员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借200万,年息两成听着像是“青苗贷”啊!合着新党放债给农民赚利息,你们云台旧党就放债给西贼去杀人放火?呵呵,果然够黑啊!
武好古又道:“其次,大教化团也会组建护道团,和河西军一同进军安西!”
“护道团?不知要如何护道?”
“传道以经,护道当然得用刀枪弓弩了!”
赵乾顺心思一沉,这是要把军队派进河西啊!想到这里,他又偷眼打量了一番赵佶。赵爸爸笑呵呵的,显然是支持用刀枪弓弩护道的他当然支持了,护道团又不是在朝廷的土地上护道,而是被派去河西军的地盘上虽然不是官军,可是这个护道团和寺庙、宫观、院一体,效果说不定比直接派官兵还好呢!
“那可就太好了!”赵乾顺马上表态,一定要和爸爸保持一致!
“再次,”武好古接着又说,“大教化团还要负责安西四镇和河西的诸教事宜大教化团虽然以儒、释、道三教合一教化之本,但是也不排斥天方教、景教、摩尼教、婆罗门教等外道诸教,将会在安西河西执行诸教和睦之法。”
这番话是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以后河西、安西两镇的宗教事务,必须交给大教化团主管了!
第二个意思则是不能一棍子把安西四镇占主导的天方教打死!这是不符合大宋的宗教和睦自由政策而且武好古也不想和天方教世界完全决裂。打肯定是要打的不打不行啊,安西四镇大约都是后世中国的疆土,现在这个局面,那不是搞分裂嘛?这是不符合包括安西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华人民根本利益的!
但武好古也不是要将对手逼到狗急跳墙的地步。以后安西四镇土地上的天方教徒,只要遵循爱大宋,爱官家,尊重其他宗教信仰,也不和境外敌对势力相勾结的原则,完全可以保持自己的信仰。
当然了,这样的宗教自由政策,也取决于哈里发和塞尔柱突厥苏丹的态度!如果他们愿意取消授予黑汗鹘首领的不恰当的桃花石可汗和中国埃米尔的职位,并且向受到伤害的中国人民道歉并且赔偿,同时保证“释儒道”三教可以自由的在天方教世界传播信仰,那么大宋就会继续保护天方教徒的信仰自由
这样的要求,摆在21世纪大概是有点问题的,不过放在12世纪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可是基督教放火烧人,而哈里发在赞助百年翻译运动的时代!天方教的理学派(理性主义)还在和苏菲派(神秘主义,阿拔斯朝哈里发下面当然没有什叶派了,所以在巴格达进行的斗争是发生在神秘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的)分庭抗礼。
虽然理学派处于下风,但是苏菲派也不可能像蒙古人那么干脆,来个基本上断根的大屠杀,再一把火把哲理大学里面的藏全部烧掉阿拉伯人早就没有什么武力了,哈里发自己都是塞尔柱突厥的傀儡,何况下面的宗教学者,所以巴格达城内的斗争只能开开嘴炮。
至于塞尔柱突厥人,其实他们在入主巴格达之前已经相当文明了。合并了智慧宫(哲理大学)的尼采米亚大学,就是在塞尔柱的苏丹马立克沙和宰相穆勒克主持下开办的。
同样是讲道理的文明官家的赵佶,这时笑吟吟看着自己的好儿子,“吾儿,为父的安排,你还满意吗?”
“满意,儿臣当然满意!”
“好!如果有不满意的,尽管和朕说,朕向来是以理服人的!”
万胜楼上,一身大宋郡王袍服的河西节度使,安西大都护,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西平王赵乾顺向着御座之上的大宋官家,大礼叩拜,还口称儿臣,并且将赵佶称为父皇帝。真个儿是一位忠孝两全的好儿臣啊!赵佶看着满心欢喜,仰天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好!好皇儿,拜过了朕,也拜一拜你的母妃吧!”
拜过了爹爹,自然要拜一拜妈妈了。赵乾顺当下又给自己的亲妈小梁太妃叩拜请安。
“平身,赐坐!”
这会儿万胜楼上虽然寒风正劲,但是赵佶兴致正高,一点儿也不觉得冷,更不想打道宫,所以就命人给赵乾顺搬了张杌子。
赵乾顺心里那个恨啊,大庭广众之下受辱,而且还得端着笑脸装乖儿子,而且那个当便宜老爹的赵佶还没完没了了
心里面是恨的,不过面子上还得装下去,当下起身称谢,就在杌子上端端正正的坐好。可不敢像在兴庆、凉州那样大模大样的端坐,得跟个犯了错误的蒙童一样,坐半个屁股,还得毕恭毕敬等着赵佶爸爸问话。
“吾儿,你现在是党项人还是汉人?”
“汉人,父皇是汉人,孩儿当然是汉人。”
赵乾顺哪里敢说自己是党项?说了就是不孝!赵佶是汉人,小梁太妃也自称是汉人,你这当儿子的怎么是党项人了?这是不认爹妈了?这等不孝子还留着干嘛!
“你是汉人,那么赵察哥是汉人还是党项人?”
“汉人!”赵乾顺说,“察哥是儿臣的弟弟,也是陛下的臣子。儿臣是汉人,陛下也是汉人,察哥当然是汉人。”
“察哥这个名字不像汉人啊,”赵佶笑着问小梁太妃,“梁妃,你是察哥的嫡母,你说该给察哥改一个怎样的名字?”
小梁太妃道:“察哥是乾顺的弟弟,不如就取顺为通字,再用一个忠字,以谢陛下的大恩。”
“赵忠顺?”赵佶点了点头,“好啊,就叫赵忠顺!”
赵乾顺连忙替弟弟谢了赐名之恩。
赵佶顿了顿,又道:“虽然你和察哥都是汉人了,但是在河西节度使司的辖区内还有不少番人蛮夷吧?”
“是有一些”
“都是可以教化好的蛮夷吗?”赵佶又问。
“对对,父皇所言极是,都是可以教化的蛮夷。”
赵乾顺哪里敢说个“不”字,什么叫畏威而不怀德?就是他这样!他要敢顶撞赵佶爸爸,那就不是大教化团去教化,而是高宣帅带兵去消灭了!
“唔,朕也是这样想的!”赵佶点了点头,“所以朕就让云台学宫博士团,大相国寺和景灵宫联手牵头搞了一个大教化团,专门负责河西、安西两地的生民教化。吾儿以为如何?”
“儿臣替河西、安西百姓谢父皇隆恩。”
赵乾顺是孝子,自然是爸爸说什么是什么了。
“你且慢谢恩,”赵佶笑着对武好古道,“武卿,你把大教化团的筹备情况和西平王说一说。”
“臣领旨。”武好古转身又对赵乾顺说,“大王,下官所筹备的大教化团行的是三教合一,将会同时汇聚儒学、佛教和道教的道理。所以大教化团中既有儒生,也有和尚和道人。因为汇聚了红尘内外的道理和高人,所以大教化团并不是朝廷的衙门,而是相当于皇家宫观寺庙。成立大教化团所需的财帛,都是从宫观寺庙和儒家院募集的”
大教化团的定位当然是半官方的,要不然怎么能吸收寺庙、道观、豪商的投资?朝廷当然是不可能拨款的,那可是几百万缗的巨款,有赵佶这个“丰亨豫大”在,朝廷的财政每年都是紧巴巴的,如果遇到大规模的战事和灾害,铁定是要亏空的。怎么可能一下拨出500万?而且朝廷拨出500万缗也没法收投资啊!开寺庙,开道观,放高利贷和西洋、南洋的海上贸易,都不是朝廷能干的事儿。朝廷要出钱,那摆明了就是打水漂。
当然了,在大教化团的“股东”名册上,也没有武好古、潘孝庵、纪忆这样的吏商。他们的投资,都是通过云台学宫博士团和格致大院提供的。所以从表面上看,他们的钱是作为儒家的出资投入大教化团的。
而保障他们出资安全的,则是大教谕委任制。也就是由云台学宫博士团、格致大院、辟雍学宫、大相国寺、少林寺、景灵宫、万寿观各推举一名大教谕。形成七大教谕共掌大教化团的局面。
七大教谕现在还没有凑齐,不过已经有了代表辟雍学宫的侯仲良,代表格致大院的章援,代表大相国寺的智深大和尚,代表少林寺的玄寂大和尚,代表万寿官的刘无忌等五名大教谕已经确定。
“不知大教化团要如何教化安西四镇的蛮夷呢?”赵乾顺之前已经知道大教化团的一些事情,现在又听武好古一番介绍,已经大致上明白这是一个披着教化外衣牟利的团体。不过他还是想知道大教化团在“教化”上的办法。
“大教化团教化蛮夷的方法一共有三个,”武好古一本正经地说,“首先是借钱给河西军用于讨伐盘踞安西的黑汗鹘!准备先借200万缗,年息两成,不计复利”
这话不仅让赵乾顺哭笑不得,连在场的大宋官员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借200万,年息两成听着像是“青苗贷”啊!合着新党放债给农民赚利息,你们云台旧党就放债给西贼去杀人放火?呵呵,果然够黑啊!
武好古又道:“其次,大教化团也会组建护道团,和河西军一同进军安西!”
“护道团?不知要如何护道?”
“传道以经,护道当然得用刀枪弓弩了!”
赵乾顺心思一沉,这是要把军队派进河西啊!想到这里,他又偷眼打量了一番赵佶。赵爸爸笑呵呵的,显然是支持用刀枪弓弩护道的他当然支持了,护道团又不是在朝廷的土地上护道,而是被派去河西军的地盘上虽然不是官军,可是这个护道团和寺庙、宫观、院一体,效果说不定比直接派官兵还好呢!
“那可就太好了!”赵乾顺马上表态,一定要和爸爸保持一致!
“再次,”武好古接着又说,“大教化团还要负责安西四镇和河西的诸教事宜大教化团虽然以儒、释、道三教合一教化之本,但是也不排斥天方教、景教、摩尼教、婆罗门教等外道诸教,将会在安西河西执行诸教和睦之法。”
这番话是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以后河西、安西两镇的宗教事务,必须交给大教化团主管了!
第二个意思则是不能一棍子把安西四镇占主导的天方教打死!这是不符合大宋的宗教和睦自由政策而且武好古也不想和天方教世界完全决裂。打肯定是要打的不打不行啊,安西四镇大约都是后世中国的疆土,现在这个局面,那不是搞分裂嘛?这是不符合包括安西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华人民根本利益的!
但武好古也不是要将对手逼到狗急跳墙的地步。以后安西四镇土地上的天方教徒,只要遵循爱大宋,爱官家,尊重其他宗教信仰,也不和境外敌对势力相勾结的原则,完全可以保持自己的信仰。
当然了,这样的宗教自由政策,也取决于哈里发和塞尔柱突厥苏丹的态度!如果他们愿意取消授予黑汗鹘首领的不恰当的桃花石可汗和中国埃米尔的职位,并且向受到伤害的中国人民道歉并且赔偿,同时保证“释儒道”三教可以自由的在天方教世界传播信仰,那么大宋就会继续保护天方教徒的信仰自由
这样的要求,摆在21世纪大概是有点问题的,不过放在12世纪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可是基督教放火烧人,而哈里发在赞助百年翻译运动的时代!天方教的理学派(理性主义)还在和苏菲派(神秘主义,阿拔斯朝哈里发下面当然没有什叶派了,所以在巴格达进行的斗争是发生在神秘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的)分庭抗礼。
虽然理学派处于下风,但是苏菲派也不可能像蒙古人那么干脆,来个基本上断根的大屠杀,再一把火把哲理大学里面的藏全部烧掉阿拉伯人早就没有什么武力了,哈里发自己都是塞尔柱突厥的傀儡,何况下面的宗教学者,所以巴格达城内的斗争只能开开嘴炮。
至于塞尔柱突厥人,其实他们在入主巴格达之前已经相当文明了。合并了智慧宫(哲理大学)的尼采米亚大学,就是在塞尔柱的苏丹马立克沙和宰相穆勒克主持下开办的。
同样是讲道理的文明官家的赵佶,这时笑吟吟看着自己的好儿子,“吾儿,为父的安排,你还满意吗?”
“满意,儿臣当然满意!”
“好!如果有不满意的,尽管和朕说,朕向来是以理服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