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月楼中,杨安吃着小菜听着楼下传来的诵诗声,虽然这些诗和那些流传千古的名诗还有不少差距,但也能从诗中体会到作者的心境。
“王爷,你不打算写首诗吗?今日可是中秋啊!”
锦儿站在杨安身后,嘴角还有桂花糕的残渣,眨着眼睛等待着杨安的回复。
杨安刚夹了一块牛肉,还没来得及塞进嘴中,就放心筷子,挥了挥手。
开玩笑,他一个理科狗写出来的诗估计读都读不通!
但又发现坐在桌对面的宋熙也露出了期待的眼神,原本挥着的手,伸到了嘴边掩饰地轻咳了两声,
“那我就试试吧!”
试他是不可能试了,只能借鉴一下前辈们的佳作了,希望前辈们不会怪罪他。
现在是隋朝之前,做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唐诗还没出现。
锦儿很快向店小二借来了笔墨纸砚,将桌子收拾了一下,铺好了纸,宋熙为杨安磨好了墨,又将毛笔递给了杨安,
“王爷,请!”
杨安在脑中启动了搜索引擎,许多名诗都迅速映入他的脑海中,让他有些难以抉择。
抄谁的好呢?
再三考虑后,从中选定了一首诗,于是很快便下笔,他用的是一种楷书字体,整体看上去灵活大气且又简单易懂。
宋熙有些惊讶,她的目光集中在杨安身上,仿佛第一次见杨安一般。
锦儿可不管字体如何,双手抱胸,犹如文学大儒一般,将诗句内容读了出来,
《望月环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纸上的字迹从委婉流转变为苍劲有力,明显是摄入了杨安自己的感情。
完成之后,他双手合实放在胸前,对着窗外的月亮拜了拜。
张九龄大哥,我不是故意抄你的诗,你一定要原谅我啊!
这首诗中首联是后世家喻户晓的两句,整首诗借月怀念远方的亲人,与杨安此时的心境有几分相似。
只不过张九龄是被贬到荆州,他呢,他被流放到了异世界,再也没机会和父母团聚了!
想到这里,几滴清泪顺着脸颊滴落下来,一双洁白温热的手轻抚过他的脸颊,帮他擦去泪水,宋熙的手停留在杨安的脸颊上,温柔细腻的声音传到了杨安耳中,
“王爷,妾身永远陪在你的身边。”
锦儿却在反复揣摩诗中的意境,蜀国明明不靠海啊,王爷为什么要写“海上生明月”呢?
不过这首诗真的很厉害,她都有些难过,有些想家了,但是想想,小姐和王爷在的地方,不就是她的家吗?
想到这里,锦儿就不再难过了,她突然觉得王爷写诗特别的厉害!
杨安与宋熙温存了小会,突然意识到他们之间的距离有些暧昧,两人默契地个自后退了两步。
锦儿站在宋熙身后偷笑,她的计划一切顺利!
......
再过了小会,纸上的墨水干透后,锦儿将其卷了起来,牢牢攥在手中,仿佛捏着什么宝贝似的。
杨安带着她们走出的房门,没想到门外的小二表现得更加热情,
“官,您要走?”
“怎么,难不成你们是家黑店,吃完饭不能走?”
“瞧您说的,小人哪敢,只是想问一下官的尊姓大名!”
“杨安!”
“......”
和店小二拉扯了几个回合,杨安才摆脱了他,走出酒楼后理了理衣襟。
也不知道这个店小二发了什么疯,一个劲地打听他的消息,搞得好像什么间谍一样!
见杨安的有些埋怨的样子,宋熙娇笑道:
“王爷怕是不知,这首《望月怀远》说不定一会时间便要传遍整个云州,再过些时日便会在蜀国风靡。”
杨安听懂了宋熙话中的意思,那个店小二肯定站在门口偷听,然后才那么热衷打听自己的消息,还给自己免单!
这首诗确实可以传颂千古,但他本无意外传,只是想给宋熙和锦儿一个惊喜而已。
杨安在头发上挠了挠,不知道现在回去还来不来得及,估计早就被店小二给传播出去了吧!
他还有个未知的仇人在背后准备对他下手,现在名声大噪只会给自己惹来麻烦!
唉!
杨安叹出口气,带着两女继续向着街道上走去。
......
此时的如月楼中
前一脚送走杨安的店小二立刻找到了楼中代写诗词的才子,将偷听记录下的诗句再翻录一遍,在诗人一栏留下了“杨安”二字。
楼中,一位穿着银白色长袍的年轻公子,扇动着手中的折扇,站在人群中接受着众人目光的洗礼。
因为他刚作的中秋诗挂在了楼中最中央的位置,代表着在场的文人才子之中,他的诗词位列第一。
“少文兄此次当属本次中秋诗榜首,我等自愧不如!”
“是啊,云州三大才子之首的秦少文,写出的诗自然不同凡响。”
“我要是有一天也能作出如此优秀的诗词就好了!”
“做梦吧你,如果你能写出来,那你以后逛青楼就不用付钱了!”
“......”
秦少文就像是天生的“明星”,习惯了被人高高捧起,诗词圈中的众人都将他封为“云州第一才子”。
这首中秋诗是他斟酌打磨了近半个月的作品,拿出来就是为了一鸣惊人,巩固住他第一才子的地位。
但过了没多久,楼上传出了异动,几位评判诗词的老者围观在一起,目光都集中在一首刚送上来的五言律诗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好,好啊!就这一联便抵过在场所有的诗词!”
“不过,我蜀国境内并没有海,难道此诗是楚国或者晋国才子所作?”
“杨安,杨安,怎么感觉有些熟悉?等等,这不就是安王殿下吗?这首诗哪来的?”
......
几位老者找来店小二弄清楚了来龙去脉,了解之后才知道这首足以流传千古的诗句既然真的出自这位王爷之手,几人对视了一眼,便决定将此诗挂在了正中央的位置,做为新的榜首。
先不说安王在云州的地位,就单是拿这首中秋诗来看,整个云州,甚至整个蜀国能出其右的都很难再找到,所以这首诗必须是榜首!
其中最为年长的老者有些惋惜,如果能拿到这首诗的原稿,那他也能和别人去鼓吹一番,现在只想把那个没眼力见的店小二批评一顿!
不过,他还是有一点弄不明白,安王殿下到底是什么时候看过海?
这“海上生明月”又是怎么联想出来的呢?
......
“王爷,你不打算写首诗吗?今日可是中秋啊!”
锦儿站在杨安身后,嘴角还有桂花糕的残渣,眨着眼睛等待着杨安的回复。
杨安刚夹了一块牛肉,还没来得及塞进嘴中,就放心筷子,挥了挥手。
开玩笑,他一个理科狗写出来的诗估计读都读不通!
但又发现坐在桌对面的宋熙也露出了期待的眼神,原本挥着的手,伸到了嘴边掩饰地轻咳了两声,
“那我就试试吧!”
试他是不可能试了,只能借鉴一下前辈们的佳作了,希望前辈们不会怪罪他。
现在是隋朝之前,做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唐诗还没出现。
锦儿很快向店小二借来了笔墨纸砚,将桌子收拾了一下,铺好了纸,宋熙为杨安磨好了墨,又将毛笔递给了杨安,
“王爷,请!”
杨安在脑中启动了搜索引擎,许多名诗都迅速映入他的脑海中,让他有些难以抉择。
抄谁的好呢?
再三考虑后,从中选定了一首诗,于是很快便下笔,他用的是一种楷书字体,整体看上去灵活大气且又简单易懂。
宋熙有些惊讶,她的目光集中在杨安身上,仿佛第一次见杨安一般。
锦儿可不管字体如何,双手抱胸,犹如文学大儒一般,将诗句内容读了出来,
《望月环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纸上的字迹从委婉流转变为苍劲有力,明显是摄入了杨安自己的感情。
完成之后,他双手合实放在胸前,对着窗外的月亮拜了拜。
张九龄大哥,我不是故意抄你的诗,你一定要原谅我啊!
这首诗中首联是后世家喻户晓的两句,整首诗借月怀念远方的亲人,与杨安此时的心境有几分相似。
只不过张九龄是被贬到荆州,他呢,他被流放到了异世界,再也没机会和父母团聚了!
想到这里,几滴清泪顺着脸颊滴落下来,一双洁白温热的手轻抚过他的脸颊,帮他擦去泪水,宋熙的手停留在杨安的脸颊上,温柔细腻的声音传到了杨安耳中,
“王爷,妾身永远陪在你的身边。”
锦儿却在反复揣摩诗中的意境,蜀国明明不靠海啊,王爷为什么要写“海上生明月”呢?
不过这首诗真的很厉害,她都有些难过,有些想家了,但是想想,小姐和王爷在的地方,不就是她的家吗?
想到这里,锦儿就不再难过了,她突然觉得王爷写诗特别的厉害!
杨安与宋熙温存了小会,突然意识到他们之间的距离有些暧昧,两人默契地个自后退了两步。
锦儿站在宋熙身后偷笑,她的计划一切顺利!
......
再过了小会,纸上的墨水干透后,锦儿将其卷了起来,牢牢攥在手中,仿佛捏着什么宝贝似的。
杨安带着她们走出的房门,没想到门外的小二表现得更加热情,
“官,您要走?”
“怎么,难不成你们是家黑店,吃完饭不能走?”
“瞧您说的,小人哪敢,只是想问一下官的尊姓大名!”
“杨安!”
“......”
和店小二拉扯了几个回合,杨安才摆脱了他,走出酒楼后理了理衣襟。
也不知道这个店小二发了什么疯,一个劲地打听他的消息,搞得好像什么间谍一样!
见杨安的有些埋怨的样子,宋熙娇笑道:
“王爷怕是不知,这首《望月怀远》说不定一会时间便要传遍整个云州,再过些时日便会在蜀国风靡。”
杨安听懂了宋熙话中的意思,那个店小二肯定站在门口偷听,然后才那么热衷打听自己的消息,还给自己免单!
这首诗确实可以传颂千古,但他本无意外传,只是想给宋熙和锦儿一个惊喜而已。
杨安在头发上挠了挠,不知道现在回去还来不来得及,估计早就被店小二给传播出去了吧!
他还有个未知的仇人在背后准备对他下手,现在名声大噪只会给自己惹来麻烦!
唉!
杨安叹出口气,带着两女继续向着街道上走去。
......
此时的如月楼中
前一脚送走杨安的店小二立刻找到了楼中代写诗词的才子,将偷听记录下的诗句再翻录一遍,在诗人一栏留下了“杨安”二字。
楼中,一位穿着银白色长袍的年轻公子,扇动着手中的折扇,站在人群中接受着众人目光的洗礼。
因为他刚作的中秋诗挂在了楼中最中央的位置,代表着在场的文人才子之中,他的诗词位列第一。
“少文兄此次当属本次中秋诗榜首,我等自愧不如!”
“是啊,云州三大才子之首的秦少文,写出的诗自然不同凡响。”
“我要是有一天也能作出如此优秀的诗词就好了!”
“做梦吧你,如果你能写出来,那你以后逛青楼就不用付钱了!”
“......”
秦少文就像是天生的“明星”,习惯了被人高高捧起,诗词圈中的众人都将他封为“云州第一才子”。
这首中秋诗是他斟酌打磨了近半个月的作品,拿出来就是为了一鸣惊人,巩固住他第一才子的地位。
但过了没多久,楼上传出了异动,几位评判诗词的老者围观在一起,目光都集中在一首刚送上来的五言律诗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好,好啊!就这一联便抵过在场所有的诗词!”
“不过,我蜀国境内并没有海,难道此诗是楚国或者晋国才子所作?”
“杨安,杨安,怎么感觉有些熟悉?等等,这不就是安王殿下吗?这首诗哪来的?”
......
几位老者找来店小二弄清楚了来龙去脉,了解之后才知道这首足以流传千古的诗句既然真的出自这位王爷之手,几人对视了一眼,便决定将此诗挂在了正中央的位置,做为新的榜首。
先不说安王在云州的地位,就单是拿这首中秋诗来看,整个云州,甚至整个蜀国能出其右的都很难再找到,所以这首诗必须是榜首!
其中最为年长的老者有些惋惜,如果能拿到这首诗的原稿,那他也能和别人去鼓吹一番,现在只想把那个没眼力见的店小二批评一顿!
不过,他还是有一点弄不明白,安王殿下到底是什么时候看过海?
这“海上生明月”又是怎么联想出来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