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次日的早朝上面,诸多的文武大臣,几乎都是赞同后金鞑子臣服的,没有表态的很少,要知道参与早朝的,都是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员,这些人大都表态,意味着议和的事情,完全确定下来了,其实朝廷诸多官员都是看皇上是什么态度的,内阁商议的事情,不可能保密,众人自然知道如何的选择。(小说文学网)

    确定接受后金鞑子臣服的事情之后,杨嗣昌很清楚,自己也要做好准备了,他这个内阁首辅,不要想着继续发挥作用了,自觉一些,早点辞去内阁首辅的职位,不自觉的话,就等着皇上找到原因来让他退下去了。

    杨嗣昌内心是冰凉的,他忠于皇上和朝廷,并非想着让苏天成坐大,朝廷继续征伐后金鞑子,其实也是有太多好处的,一方面可以名正言顺,剿灭后金鞑子,是所有人都支持的事情,有利于树立皇上和朝廷的威信,另外一方面,江宁营剿灭后金鞑子,实力肯定是要遭受损失的,等到后金鞑子真正被剿灭了,江宁营损失一定惨重,那个时候,来清算苏天成,比现在容易很多的,最后一个方面,皇上和朝廷与孰轻孰重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颇,其实苏天成还没有真正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后金鞑子存在的威胁,已经有很多年了。

    杨嗣昌最大的感受,还是苏天成的远见卓识,居然能够提前预料到后金鞑子的动作,能够准确把握皇太极的心思,而且能够以大局为重,反对朝廷与后金鞑子议和,主张彻底剿灭后金鞑子。

    内心里面,杨嗣昌比较了皇上与苏天成认识上面的差距,他有着很不好的感觉,尽管说皇上迫不及待的想着后金鞑子臣服。想着腾出手来对付苏天成,但最终的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皇上的能力与睿智,的确比不上苏天成。

    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改朝换代的事情,也不是特别了不起的事情。万一到了那一天,就看天下的读书人做出来什么样的选择了。

    费劲千辛万苦来到大明京城的贾吉涵,终于能够安然无恙的回到沈阳去了。

    回到沈阳的贾吉涵,得到了最大的奖励,被任命为吏部的汉人侍郎,这等于是一步登天了。而且贾吉涵也成为了济尔哈朗领导下的和谈成员之一,可以预见,未来的贾吉涵,完全能够替代范文程的位置,还将会比范文程做的更好。

    贾吉涵带回来了好消息,皇太极高兴之余,身体也康复一些了。

    最令皇太极高兴的事情。并非是和谈的本身,而是这件事情背后折射出来的东西,按照道理说,大清国遭遇了沉重的打击,这个时候,大明朝廷若是倾尽全力,继续进攻,皇太极根本不敢保证抵抗有作用。如此有利的机会,被大明朝廷放弃了,这只能够说明,大明朝廷内部出现了问题,也就是皇太极早就预料到的事情,大明朝廷和那个崇祯皇帝,非常忌讳苏天成了。恐怕想着清算苏天成了。

    其实前面有很多的消息,已经令皇太极有了这样的想法,否则皇太极不会要求贾吉涵冒着巨大的风险,专门到大明京城去。提出来和谈的要求。

    尽管说和谈会令大清国失去一些东西,也有可能在满人权贵之中引发波动,但皇太极有信心摆平内部,有信心让大清国继续稳步发展,而且在他看来,苏天成与大明朝廷、大明皇帝之间的斗争,会异常激烈,会最大限度损害大明的国力,那个时候,就是大清国最好的机会了,皇太极希望大明皇帝在这次争斗之中取胜,希望苏天成能够被斩杀,那样大清国就没有什么顾虑了。

    大清国谈判团迅速组成了,济尔哈朗成为了负责人,有着充足的决定权。

    十一月初,济尔哈朗等人从沈阳出发,赶赴大明京城,福临与庄妃都跟随前往大明京城,如此的做法,更加能够体现出来和谈与臣服的诚意。

    朝廷负责谈判事宜的,是内阁次辅周延儒。

    周延儒的威信空前高涨,到府邸来拜访的官吏络绎不绝,相对来说,内阁首辅杨嗣昌的府邸就冷清多了,朝廷里面的官吏,眼睛狠毒,能够看出来很多的蹊跷,其实这些官吏的态度,也表明了内阁大臣的兴衰。

    协助周延儒的是陈新甲和钱谦益。

    三个内阁大臣直接负责后金鞑子臣服的事宜,可见朝廷的重视,这也表明了,皇上是一定要后金鞑子真正臣服的。

    后金鞑子派出了使者到京城来和谈,表示臣服,这件事情在百姓之中,引发了很大的轰动,老百姓都是很淳朴的,认为朝廷彻底打败了后金鞑子,皇上展现出来仁慈的态度,接纳了后金鞑子的投降,后金鞑子到京城来,根本就不是什么谈判,而是来投降的,从这一刻开始,后金鞑子再也不敢猖獗了。

    不过有一点老百姓还是不大明白,既然后金鞑子投降了,为什么辽东还要那么多的军士把守,为什么大军不直接到沈阳去,难道说后金鞑子的队伍还是继续存在,当然了,持这种观念的人,不能够说是真正的老百姓了,大都是一些读书人,或者说明白事理的人。

    辽东的情形完全不同。

    卢象升得知了朝廷做出来的决定之后,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整一天的时间,谁也不见,祖大寿和祖大乐得知了这个消息,仰天长叹,性格急躁的祖大乐,发脾气说要到京城去见皇上,阐述不能够和后金鞑子和谈的理由。

    守卫辽东的将士,是最清楚后金鞑子的厉害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也就是这几年的局势好一些,能够开始对后金鞑子发起主动的进攻了,可是朝廷居然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之下,决定接受后金鞑子的和谈了,相信后金鞑子能够臣服了,这等哄小孩的事情,难道皇上和朝廷不能够明白吗。

    尽管说后金鞑子派出了使团,但针对后金鞑子的征伐没有结束,皇上没有下旨,关键是督师府还没有命令,按照苏天成的要求,征伐后金鞑子期间,不管是皇上的圣旨,还是朝廷的敕书,一律都不遵从的,一切都以督师府的命令为准。

    卢象升的思考,与祖大寿等人是有所不同的,因为要准备全面的进攻,卢象升在征得苏天成的同意之后,将祖大寿从大同调回来了,这也是准备要越过辽河,迎接更加残酷的厮杀的,如今朝廷忽然接受后金鞑子的和谈要求,这里面预试出来的问题,他当然清楚。

    皇上的明旨与苏天成的奏折,卢象升都看见了,他没有扩张,要求巡抚衙门压住了,这样的圣旨,暂时不要在辽东扩张,对于征伐后金鞑子是不利的。其实没有皇上的明旨和苏天成的奏折,朝廷里面的争斗,卢象升也是清楚的。

    接下来,卢象升将面临重大的抉择,究竟该做什么样的选择,这本不是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直接选择忠于皇上和朝廷就可以了,可卢象升不是这么看的,作为辽东巡抚,作为与流寇、后金鞑子多次交手的将领,他的认识是深邃的。

    在苏天成之前,朝廷多次剿灭流寇,可是流寇却越来越嚣张,力量越来越强大,更不用说后金鞑子了,后金鞑子入关的时候,没有哪支军队敢于正面抵抗,眼看着后金鞑子肆掠,这一切的情况,都是苏天成扭转过来了。

    卢象升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辽东的两次大战,陈新甲担任辽东巡抚的时候,在皇上的授意之下,带领十万大军征伐,结果招致惨败,差点丢掉了关宁锦防线,再来看苏天成领导的辽东打战,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不仅仅是收复了广宁和西平堡,还大量剿灭了后金鞑子的有生力量,前后对比太明显了。

    作为高级将领,身处高位,卢象升有着自身的分析,陈新甲出任辽东巡抚,领导第一次的主动征伐,就表明了朝廷对苏天成的忌讳,表明了皇上对苏天成的打压,事实证明,这种打压是荒谬的,是自相残杀。

    每个人的忍耐限度都是有限的,苏天成也不例外,面对朝廷的猜忌、皇上的贬斥,有着非同一般能力的苏天成,不可能坐以待毙,泥人也有火性的。

    仅仅一天的思考之后,卢象升做出来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不管朝廷是不是与后金鞑子展开和谈了,辽东的防御还是要加紧,依旧要做好渡过辽河的准备,依旧要等候督师府的命令。其实卢象升清楚,恐怕皇上的圣旨马上就要到辽东了,要求他表明态度了。

    卢象升很是痛苦,他不愿意看见这种情况的出现,苏天成离开辽东的时候,留下来了一部分江宁营的将士,帮助训练榆林营和辽东边军,训练正在进行之中,若是苏天成与朝廷决裂了,自己选择忠于皇上和朝廷,这种训练,很有可能终止了,辽东边军也不可能得到大量的火器来装备大军了,来剿杀后金鞑子了。

    内讧最终吃亏的自身,可惜卢象升没有能力扭转这种局面。()

章节目录

大明政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风中的失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议和与臣服,大明政客,笔趣阁并收藏大明政客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