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小雷霆出生的这一年,也就是昭兴二年,大滕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基础建设方面。新办公区除了王宫之外,像官员府邸,御林军兵营,还有部分居民住宅都已建成。
众官员不在县衙里挤着办公了,搬进了新的办公楼,各部单元独立,又有共用前廊,方便相互往来沟通。
石昌县原先的那帮衙役又搬回了县衙。由于王宫还没有建成,李秀娥朝见文武百官时还是暂时借用县衙。
新任的文武官员分配了新住宅,太安府前院便腾了出来。
薛氏一家也搬进了属于自己的庭院。
太安府中间的隔墙拆掉了,恢复了之前的布局。
守卫太安府原先是由御林军负责的,现在改由女子别动队专门护卫了。
特别是第一期训练成绩优异的,在李秀娥的授意下,小翠把她们安排在了太安府前院,巡逻值勤之余,就住在那里。
马乘风所率领的御林军也不必在野外扎营,全部搬进了新营房,只是在巡逻值岗时才到旧王宫。
更让马乘风感激涕零的是,就在新住宅区,李秀娥专门预留了200套新房子,哪位军卒想成家就分他一套房屋。
这个政策一落地,就有人跃跃欲试,纷纷托人说媒,县城里的姑娘说不上,哪怕在农村找一个他们也情愿。
只是御林军营里的纪律比较严格,把新娘子娶到家来,却不能天天守着,即便是近在咫尺。这让那些新婚的军卒感到有些无奈,随之传出了许多怨言。
为此李秀娥专门出台的一项规定,新婚士兵一个月可休假一次,每次三天。这样既有利于照顾这些军卒的情绪,也能保住新婚家庭。
而乡下各村的危房,由乡镇牵头,重点都进行了修葺,最起码要保证居民的安全。
浏水河沿岸十几个大水车昼夜不停地旋转,油坊磨坊里面总有人在忙碌着。
在长桥村东部新建了一个大型棉纺厂,将今年收购上来的棉花全部集中到了这里,招收了一批工人开始做皮棉,纺纱,织布。
那棉籽送到油坊榨油。
说到榨油,今年花生和大豆也收获了不少。百姓餐桌上又多了花生油和大豆油,改变了以往单一菜籽油的状况。
关于长桥村的建设,滕王亲自设计了一座木桥,这是事先按照李秀娥的要求,两个人在河边商定的。裘开物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设计出了桥梁模型。
基于当前的水泥钢筋主要用在了建设新办公区,以及住宅楼等方面,供给有些紧张,这建造桥梁的工程便向后推迟了,计划来年开春之后再进行。
沙水镇的药材今年比往年收购的量要大得多,那一家私人批发站没有足够的实力全部收购。在薛仕的建议下,由商部专门设置了一个收购点,这才让沙水镇的药农将手中的药草全部出了手。
之所以今年药草会大丰收,这还得益于薛仕的培训指导,选用了比较优质的药材品种,再加上有了几台水车,远一些的土地都能浇灌,那药材自然长的比往年要好很多。
收上来的药材也有了包装,将晒干的药草加工切碎,装入麻袋,那些药贩子们更喜欢买这种加工好的。一是方便运输,二是进行加工过的可以提高价格。
诊所里同样也希望购买这样的药材,可以直接抓药了,不必进行二次加工。
那个私人收购点见带包装的药材比不带包装的药材盈利要多,他也改换了销售策略,采用麻袋包装。
麻袋的需求量大增,致使石昌县东南部那几个编织麻袋的村庄,去年积压的全部售完之外,今年他们也四处收购陈麻,编织麻袋的原料供不上了。已经有人开始计划明年要扩大麻的种植量。
造纸作坊的生意一天好过一天,现在的规模与去年相比又大了不止四五倍,作坊主手下的工人达到上千人,附近几个村庄差不多的青壮劳力都到他这里打工来了。
人们发现务工所挣的钱要比种植粮食收入高许多,就有人不愿种地了,而把地私下里租赁给了别人。地还是要种的,每年都要交粮税的。
这种情况不但在石昌东部有,其他地方也存在类似的情况。针对于此,李秀娥专门下了一道旨意,民间可以进行土地租赁,但仅限于种植和养殖,地税由原主上交。
这样反倒调动了愿意种植土地农民的积极性,一家可以种植几十亩,甚至上百亩。这得归功于现在灌溉农田有了便利条件,甚至有人在浏水河两岸向南向北进行开荒,扩大种植面积。
对于此种情况,李秀娥同样出台激励政策,与那棉农同等对待,自我开垦出的土地收成归家庭所有。
此外,朝廷还供给免费的农具和粮种支持。
这一系列扶植优惠政策的实施,虽说种地的人在减少,但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却在扩大。又因采用了西部大成国的优良品种,今年大滕国的粮食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
初步估算,粮食产量比往年提高四倍左右,完全能够满足全县百姓的温饱需要。
农民手里粮食多了,存储成了大问题,存储不好容易发潮、霉变、生虫,导致大量粮食浪费。
鉴于此,李秀娥责承农部,本着自愿的原则,大量收购民间余粮。在石昌县城西部再建一个国家粮库。这些粮食可以投放市场,供给工人、教师等非农人员,以及牧场的精饲料所用。
农部粗略算了一下,即便是这样也消耗不掉一年的粮食。
李秀娥提供了新的深加工思路,富余的粮食可以用来酿酒制作酱油。
说到酿酒,石昌县有自家酿酒的传统习惯,每家每户都可以做一些,那酒糟可以当做早点食用,男女老少都喜欢吃。
只是当地做出来的酒味道比较淡,酒精度低,品质不太高,价格比较便宜,利润特别低,也就没有人愿意大批量的生产。
上一世李秀娥在高桥镇时有一家酒厂,那酒厂所在的位置大概就是现在新建粮仓附近,造酒所用的水不是浏水河的,而是来自西北方向的那条无名小溪。
只有这一个地方的水源酿出来的酒味道香郁醇厚,在当地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还走出了国门,创收了大量外汇。
李秀娥下旨,就在粮仓附近建造一个小型酒厂,毕竟粮食还不是特别的富裕,恐怕酒厂一开工粮食就不够用了。
当这个酒厂的酒酿出来之后,便受到了空前的好评,很多人都不再自家酿酒,自家酿的没有那种特殊的酱香味道。
李秀娥亲自为这酒起了名字,台酒,令制陶厂定做了特型瓷罐,专门用来盛装这种酒。
商部将这台酒运往大宁国大成国进行试销,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有些商家便提前进行了预订。
这个信息大大鼓舞了酒厂的管理者,数次申请扩大酒厂规模。
酒厂的规模一旦扩大,大滕国今年新增产的那些粮食就会出现缺口,需再次进口。
但经过户部进行测算发现,可以盈取数倍的利润。李秀娥当即决定,酒厂再扩大一倍,增加一倍产量,同时提高售酒价格。
后世的经验告诉她,像这种高品质的酒类必须要走高端才有利可图,若是太过平价,反倒利润越来越薄,不能长久。
而正是因为如此,这个小小的酒厂后来为大滕国创造了极高的收入,为大滕国初期的建设提供了滚滚财源。
酒类是消耗品,喝了一次还会喝第二次,特别是像这种好喝的酒,总有人忘不了它,愿意买单。
北方的牧场也扩大了数倍,牛马羊的数量超过了万数,鸡鸭鹅更是不可胜数。
现在每天都有商队从这里出发,专门外销肉蛋奶。若是有一天不进行送货,就会产生积压,造成浪费。
肖德哙的销售队伍分工越来越细了,有专门销售农具的,家具,肉类,蛋类,奶类,酒类,药材,工艺品,棉麻纺织品。
特别是鲜蛋鲜奶的销售,成立了专门的配送队伍,每天定时出发,小批量高频率进行推销。这样可以在保质期内把蛋奶类销出去。那鲜奶已经销到千里之外。蛋类走得更远,当地特色的烟熏腊肉都已经到了大裘国的京都。
那些更为耐久的农具,在北方的大草原上牧民的手里也能够见到。
至于仿制滕王的那些竹椅竹凳,方圆3000里以内都有分布。
而那些木质的比较精致的滕王作品,高端市场的价格有所降温,但是那些桌椅茶几还是一直在千两白银以上,毕竟只有一个滕王会做家具。
其实在大滕国搞得最红火的是建筑材料,不过李秀娥有旨,所有建筑材料一律不得外销。
道理很简单,大滕国几乎所有地方都需要进行改造重建,目前所生产的量还不够本国所需,即便是能够赚取更多的银两也必须先供国内。
事实上她还有一个不得外泄的理由,白灰倒是无所谓,其他的王国也有,但这水泥和钢筋是大滕国特有的品种,一旦流传出去,其他王国有可能会纷纷仿制,会妨碍她将来的伟大设想。
可是这种并非绝密的信息终究还是难以保密的,已经有外地商前来想采购水泥和钢筋。
郭振山不敢违抗李秀娥的旨意私自售卖,只得以本国还不够用,婉言谢绝了。
对于木材和竹子的采伐,李秀娥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定。必须有计划的开采,不得乱伐,一定要保持青山还是青山,绝不能变成秃山荒山。
至于那些珍稀树木,更要谨慎采伐,非特别需要的禁止采伐。
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护卫队,沿大滕国的南部山区定期巡逻,是边防的需要,更是为了资源的保护,有效控制了林业的规范采伐。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来源:..>..
首先是基础建设方面。新办公区除了王宫之外,像官员府邸,御林军兵营,还有部分居民住宅都已建成。
众官员不在县衙里挤着办公了,搬进了新的办公楼,各部单元独立,又有共用前廊,方便相互往来沟通。
石昌县原先的那帮衙役又搬回了县衙。由于王宫还没有建成,李秀娥朝见文武百官时还是暂时借用县衙。
新任的文武官员分配了新住宅,太安府前院便腾了出来。
薛氏一家也搬进了属于自己的庭院。
太安府中间的隔墙拆掉了,恢复了之前的布局。
守卫太安府原先是由御林军负责的,现在改由女子别动队专门护卫了。
特别是第一期训练成绩优异的,在李秀娥的授意下,小翠把她们安排在了太安府前院,巡逻值勤之余,就住在那里。
马乘风所率领的御林军也不必在野外扎营,全部搬进了新营房,只是在巡逻值岗时才到旧王宫。
更让马乘风感激涕零的是,就在新住宅区,李秀娥专门预留了200套新房子,哪位军卒想成家就分他一套房屋。
这个政策一落地,就有人跃跃欲试,纷纷托人说媒,县城里的姑娘说不上,哪怕在农村找一个他们也情愿。
只是御林军营里的纪律比较严格,把新娘子娶到家来,却不能天天守着,即便是近在咫尺。这让那些新婚的军卒感到有些无奈,随之传出了许多怨言。
为此李秀娥专门出台的一项规定,新婚士兵一个月可休假一次,每次三天。这样既有利于照顾这些军卒的情绪,也能保住新婚家庭。
而乡下各村的危房,由乡镇牵头,重点都进行了修葺,最起码要保证居民的安全。
浏水河沿岸十几个大水车昼夜不停地旋转,油坊磨坊里面总有人在忙碌着。
在长桥村东部新建了一个大型棉纺厂,将今年收购上来的棉花全部集中到了这里,招收了一批工人开始做皮棉,纺纱,织布。
那棉籽送到油坊榨油。
说到榨油,今年花生和大豆也收获了不少。百姓餐桌上又多了花生油和大豆油,改变了以往单一菜籽油的状况。
关于长桥村的建设,滕王亲自设计了一座木桥,这是事先按照李秀娥的要求,两个人在河边商定的。裘开物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设计出了桥梁模型。
基于当前的水泥钢筋主要用在了建设新办公区,以及住宅楼等方面,供给有些紧张,这建造桥梁的工程便向后推迟了,计划来年开春之后再进行。
沙水镇的药材今年比往年收购的量要大得多,那一家私人批发站没有足够的实力全部收购。在薛仕的建议下,由商部专门设置了一个收购点,这才让沙水镇的药农将手中的药草全部出了手。
之所以今年药草会大丰收,这还得益于薛仕的培训指导,选用了比较优质的药材品种,再加上有了几台水车,远一些的土地都能浇灌,那药材自然长的比往年要好很多。
收上来的药材也有了包装,将晒干的药草加工切碎,装入麻袋,那些药贩子们更喜欢买这种加工好的。一是方便运输,二是进行加工过的可以提高价格。
诊所里同样也希望购买这样的药材,可以直接抓药了,不必进行二次加工。
那个私人收购点见带包装的药材比不带包装的药材盈利要多,他也改换了销售策略,采用麻袋包装。
麻袋的需求量大增,致使石昌县东南部那几个编织麻袋的村庄,去年积压的全部售完之外,今年他们也四处收购陈麻,编织麻袋的原料供不上了。已经有人开始计划明年要扩大麻的种植量。
造纸作坊的生意一天好过一天,现在的规模与去年相比又大了不止四五倍,作坊主手下的工人达到上千人,附近几个村庄差不多的青壮劳力都到他这里打工来了。
人们发现务工所挣的钱要比种植粮食收入高许多,就有人不愿种地了,而把地私下里租赁给了别人。地还是要种的,每年都要交粮税的。
这种情况不但在石昌东部有,其他地方也存在类似的情况。针对于此,李秀娥专门下了一道旨意,民间可以进行土地租赁,但仅限于种植和养殖,地税由原主上交。
这样反倒调动了愿意种植土地农民的积极性,一家可以种植几十亩,甚至上百亩。这得归功于现在灌溉农田有了便利条件,甚至有人在浏水河两岸向南向北进行开荒,扩大种植面积。
对于此种情况,李秀娥同样出台激励政策,与那棉农同等对待,自我开垦出的土地收成归家庭所有。
此外,朝廷还供给免费的农具和粮种支持。
这一系列扶植优惠政策的实施,虽说种地的人在减少,但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却在扩大。又因采用了西部大成国的优良品种,今年大滕国的粮食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
初步估算,粮食产量比往年提高四倍左右,完全能够满足全县百姓的温饱需要。
农民手里粮食多了,存储成了大问题,存储不好容易发潮、霉变、生虫,导致大量粮食浪费。
鉴于此,李秀娥责承农部,本着自愿的原则,大量收购民间余粮。在石昌县城西部再建一个国家粮库。这些粮食可以投放市场,供给工人、教师等非农人员,以及牧场的精饲料所用。
农部粗略算了一下,即便是这样也消耗不掉一年的粮食。
李秀娥提供了新的深加工思路,富余的粮食可以用来酿酒制作酱油。
说到酿酒,石昌县有自家酿酒的传统习惯,每家每户都可以做一些,那酒糟可以当做早点食用,男女老少都喜欢吃。
只是当地做出来的酒味道比较淡,酒精度低,品质不太高,价格比较便宜,利润特别低,也就没有人愿意大批量的生产。
上一世李秀娥在高桥镇时有一家酒厂,那酒厂所在的位置大概就是现在新建粮仓附近,造酒所用的水不是浏水河的,而是来自西北方向的那条无名小溪。
只有这一个地方的水源酿出来的酒味道香郁醇厚,在当地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还走出了国门,创收了大量外汇。
李秀娥下旨,就在粮仓附近建造一个小型酒厂,毕竟粮食还不是特别的富裕,恐怕酒厂一开工粮食就不够用了。
当这个酒厂的酒酿出来之后,便受到了空前的好评,很多人都不再自家酿酒,自家酿的没有那种特殊的酱香味道。
李秀娥亲自为这酒起了名字,台酒,令制陶厂定做了特型瓷罐,专门用来盛装这种酒。
商部将这台酒运往大宁国大成国进行试销,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有些商家便提前进行了预订。
这个信息大大鼓舞了酒厂的管理者,数次申请扩大酒厂规模。
酒厂的规模一旦扩大,大滕国今年新增产的那些粮食就会出现缺口,需再次进口。
但经过户部进行测算发现,可以盈取数倍的利润。李秀娥当即决定,酒厂再扩大一倍,增加一倍产量,同时提高售酒价格。
后世的经验告诉她,像这种高品质的酒类必须要走高端才有利可图,若是太过平价,反倒利润越来越薄,不能长久。
而正是因为如此,这个小小的酒厂后来为大滕国创造了极高的收入,为大滕国初期的建设提供了滚滚财源。
酒类是消耗品,喝了一次还会喝第二次,特别是像这种好喝的酒,总有人忘不了它,愿意买单。
北方的牧场也扩大了数倍,牛马羊的数量超过了万数,鸡鸭鹅更是不可胜数。
现在每天都有商队从这里出发,专门外销肉蛋奶。若是有一天不进行送货,就会产生积压,造成浪费。
肖德哙的销售队伍分工越来越细了,有专门销售农具的,家具,肉类,蛋类,奶类,酒类,药材,工艺品,棉麻纺织品。
特别是鲜蛋鲜奶的销售,成立了专门的配送队伍,每天定时出发,小批量高频率进行推销。这样可以在保质期内把蛋奶类销出去。那鲜奶已经销到千里之外。蛋类走得更远,当地特色的烟熏腊肉都已经到了大裘国的京都。
那些更为耐久的农具,在北方的大草原上牧民的手里也能够见到。
至于仿制滕王的那些竹椅竹凳,方圆3000里以内都有分布。
而那些木质的比较精致的滕王作品,高端市场的价格有所降温,但是那些桌椅茶几还是一直在千两白银以上,毕竟只有一个滕王会做家具。
其实在大滕国搞得最红火的是建筑材料,不过李秀娥有旨,所有建筑材料一律不得外销。
道理很简单,大滕国几乎所有地方都需要进行改造重建,目前所生产的量还不够本国所需,即便是能够赚取更多的银两也必须先供国内。
事实上她还有一个不得外泄的理由,白灰倒是无所谓,其他的王国也有,但这水泥和钢筋是大滕国特有的品种,一旦流传出去,其他王国有可能会纷纷仿制,会妨碍她将来的伟大设想。
可是这种并非绝密的信息终究还是难以保密的,已经有外地商前来想采购水泥和钢筋。
郭振山不敢违抗李秀娥的旨意私自售卖,只得以本国还不够用,婉言谢绝了。
对于木材和竹子的采伐,李秀娥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定。必须有计划的开采,不得乱伐,一定要保持青山还是青山,绝不能变成秃山荒山。
至于那些珍稀树木,更要谨慎采伐,非特别需要的禁止采伐。
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护卫队,沿大滕国的南部山区定期巡逻,是边防的需要,更是为了资源的保护,有效控制了林业的规范采伐。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