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潘凤揽功-三国第一猛将小说笔趣阁免费
第一百四十四章 潘凤揽功-三国第一猛将小说笔趣阁免费-三国:我败成最强猛将-笔趣阁
三国:我败成最强猛将
作者:郑十文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将军何以知道,曹操就要退兵?”
过了许久,鲁肃才问道。
潘凤笑道:“子敬刚才不是说了吗?我曾经攻兖救徐,经过陈留,去祭拜故主韩冀州。当时曾与陈留太守张邈有约,若曹操再次攻徐,张邈便可举州反叛曹操。”
鲁肃似乎越听越糊涂了:“据我所知,张邈与曹操曾为旧友,他为何要背叛曹操?”
“二人虽是旧友,曹操信张邈,而张邈却不信他。酸枣会盟时,张邈曾有所轻慢袁绍,据传闻,袁绍为此让曹操杀张邈,但是曹操并未答应。”
“不过,曹操后来杀泰山王匡和陈留边让,这却会让张邈自疑了。而且,张邈早得志于陈留,据大郡而强,起兵讨董时曹操尚且依附于他,如今却凌驾于其上,这让张邈如何能忍。张邈早有背曹之心,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如今有机会,他岂能不叛?”
潘凤对鲁肃解释道。
“将军见识深远,既能料到曹操可能会再攻徐州,又能探知曹操与张邈之间的隔阂,而早有绸缪,乘间利用,实在令肃叹服!”
鲁肃对潘凤拱手后,继续说出他的疑问:“可是张邈背叛曹操,这与吕布何干?”
“哈哈哈……看似毫无相干,其实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潘凤大笑道,“张邈乃是兖州人,不可任为兖州牧,须有外州人出任不可。吕布从冀州投往河内张杨时,路过陈留,曾与张邈把手共誓,因此我断定,张邈若叛,必迎吕布。”
根据三互法,本州人不能出任州牧刺史,本郡人同样不能出任本郡太守,县也是一样,但当时本县人出任县令县长的却有个例。
孙策打下大半个扬州,刘繇死了之后,他也只是当一个会稽太守,却没有自任为扬州牧,就因为他是扬州人。
孙权后来实际只占了扬州,却也只是挂名徐州牧。
豫州也一样,早期袁术控制着豫州,但他是豫州汝南人,只能让孙坚来当豫州刺史。
孙坚死后,袁术又让孙贲来担任。
后来曹操占了豫州,因为他麾下之人基本上都是豫州人,不能出任豫州刺史,只能让刘备来担任。
同时因为曹操当了兖州刺史,根据三互法的规定,兖州人也不能去当豫州刺史,像程昱这样有能力有资历的人,也不可出任豫州刺史。
再有一点,曹操是豫州人,当了兖州刺史,刘表是兖州人,当了荆州刺史,这样一来,荆州人也是不能当豫州刺史的,这就是三互法。
而州牧太守所辟之吏,比如别驾治中和功曹主簿督邮等人,却只能是本州本郡之人,他州他郡之人不可担任。
简单来说,由朝廷任命的是官,官只能由外地人担任。
由主官自行征辟的是吏,吏只能由本地人担任。
潘凤继续说道:“曹操起兵攻徐后,我便派出探卒,监视张邈和吕布,只要吕布一动,我便知他们要举兵叛夺兖州。如今吕布领兵入兖,必是张邈相迎,共谋夺占兖州。而兖州被袭,曹操岂能不退兵回救。”
其实潘凤当初并没有与张邈说起让他背叛曹操夺占兖州之事,他现在只是动动嘴,就想把让曹操退兵的功劳揽到自己手上。
反正别人也不能辨知真假。
也不会真的有人去找张邈对质。
不过曹操起兵后,他派探卒去监视着张邈和吕布却是事实。
他就是想知道吕布何时起兵入兖。
只要吕布兵马一动,探卒就会快马回报,因此,他得到兖州被袭的消息,要比曹操快得多。
潘凤没有把陈宫说出来,怕说多露馅。
因为他与陈宫没有任何交集,不可能会料到陈宫会参与背叛,甚至是陈宫主动去说服张邈,又主动带兵去迎接吕布。
但陈宫只是个牵线的人,主角是张邈和吕布。
当然,在张邈和陈宫眼里,吕布也只是个傀儡。
如果他们夺州成功,州牧虽然是吕布来当,但真正在兖州作主的,恐怕就是张邈和陈宫这两个兖州豪族了。
张邈是兖州东平寿张人,他和张超兄弟二人能够同时任为太守,这可不是一般的豪族。
也因此,他们背叛后,几乎是举州皆叛。
只有荀彧守的鄄城,程昱的本家东阿,还有母弟妻子都被吕布所捉,却被程昱说服的范县县令靳允守住范县不叛。
除此三县之外,余者皆叛。
说明了兖州人对曹操的不满,同时也说明了张邈和陈宫家族在兖州的势力之盛。
曹操打跑吕布后,诛张邈三族,就是因为他们家族势力太大,不除不行。
还有陈宫也是,不杀不行,但陈宫家族与张邈不能相比,因此曹操没有杀他家人和族人。
鲁肃听了频频点头,喜道:“将军,曹操退兵,咱们可以追击,让其惨败而归。如此一来,曹操兖徐两失,让其无容身之所,日后,咱们若夺兖州也容易些。”
潘凤摇摇头:“不妥,曹操善于用兵,必料到咱们追击,若他设下伏兵,只怕惨败的便是我们了。兵法有云,归师勿遏,咱们兵力不多,追击也难以大胜,倒不如让他回兖州去,与张邈相拼,咱们也可趁势夺取徐州。”
“将军所言有理,将军打算如何取得徐州?”
“子敬,你去郯县一趟。咱们虽知张邈将叛,但曹操此时尚未得知,陶使君也未知。郯县之战大败,陶使君只怕会心中惊惧欲逃。你到郯城去,告知陶使君,就说我与陈留太守张邈早有约定,趁曹操攻徐之际,起兵背叛曹操,谋夺兖州。”
“张邈如今已经起兵,曹操即将退兵,让他勿惊。同时……我两次救徐有功,你可以跟陶使君谈起,看看他是否有让州之意……”
鲁肃是聪明人,知道潘凤的意思。
陶谦经过两次曹操攻徐,又打不过曹操,现在心里一定害怕,而且他又已年老,可能已经有了退隐之心。
曹操攻打徐州两次,两次又都是潘凤让曹操退兵,救了徐州。
如果陶谦真有退隐之心,可以将徐州让给潘凤,因为现在只有他能守得住徐州。
“将军,我明白,事不宜迟,我即刻启程。要赶在曹操得到兖州兵叛的消息之前,将情况告知陶使君,如此他才能相信将军与张邈相约之事,退敌之功才能算到将军头上。”
“好,我让仲康随你同去,护你安全。”
潘凤嘱咐许褚,让他一定要护好鲁肃安全,带着十几个护卫,鲁肃离开大营,向郯县而去。
送走鲁肃,潘凤又亲自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郯县城外,交给曹操。
书信内容是告知曹操,说自己前次入兖之时,即已料到曹操还会再次攻打徐州,因此早已与陈留太守张邈约定,只要曹操再次攻徐,张邈就会起兵背叛,夺取兖州。
潘凤这么做,其实也是跟曹操学的。
关羽攻打襄樊时,关羽后院被袭,曹操就告诉了关羽。
但是关羽并不相信。
现在也一样,潘凤告诉了曹操,曹操也必定不会相信。
等他接到确切的消息时,那也已经晚了。
潘凤现在只想让曹操早点退兵,这样退敌之功就是他潘凤的。
同时也让曹操知道自己的厉害,如果自己得了徐州,让他对徐州死心,不要妄想再来夺占。
曹操接到潘凤的书信,冷笑道:“呵呵,潘凤可真是敢想,竟然说孟卓会背叛我,他要是说谁我都可信,唯独孟卓绝无可能。”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戏志才接过书信细看,越看越觉得有可能,当下说道:“将军,潘凤说得似乎有理有据,袁冀州曾让将军杀了孟卓,虽然将军未曾应允,但难免张陈留会心内自疑,惶恐不安。如今将军大军离州,张陈留若是起兵背叛,以其在兖州之势,极有可能会一呼百应,不可不防啊!不如派快马回去探个究竟,也可安心。”
曹操笑道:“先生,你多心了,我与孟卓在洛阳时便已为友,昔日起兵讨董时,孟卓又鼎力相助于我,即便是我接掌兖州,孟卓也是出了不少力,他如何会背叛于我,万万不可能!”
“那潘凤此信,是挑拨离间之意?”
“呵呵,潘凤想要我退兵,又无策可施,竟想仅凭一封书信就让我退兵。越是如此,越可看出彼之无计,徐州即将可得啊!”
曹操没有将潘凤的书信当一回事,就算是兖州真的有事,有荀彧和程昱在鄄城,还有夏侯惇领兵守在濮阳。
同时还有陈宫领兵守东武阳,又有徐翕和毛晖领兵守在昌邑和寿张。
有这么多兵马在,就算张邈真的背叛,也会很快被剿灭了。
不过曹操没有想到的是,除了夏侯惇,他留下的这些兵马,竟然都成了叛兵。
过了许久,鲁肃才问道。
潘凤笑道:“子敬刚才不是说了吗?我曾经攻兖救徐,经过陈留,去祭拜故主韩冀州。当时曾与陈留太守张邈有约,若曹操再次攻徐,张邈便可举州反叛曹操。”
鲁肃似乎越听越糊涂了:“据我所知,张邈与曹操曾为旧友,他为何要背叛曹操?”
“二人虽是旧友,曹操信张邈,而张邈却不信他。酸枣会盟时,张邈曾有所轻慢袁绍,据传闻,袁绍为此让曹操杀张邈,但是曹操并未答应。”
“不过,曹操后来杀泰山王匡和陈留边让,这却会让张邈自疑了。而且,张邈早得志于陈留,据大郡而强,起兵讨董时曹操尚且依附于他,如今却凌驾于其上,这让张邈如何能忍。张邈早有背曹之心,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如今有机会,他岂能不叛?”
潘凤对鲁肃解释道。
“将军见识深远,既能料到曹操可能会再攻徐州,又能探知曹操与张邈之间的隔阂,而早有绸缪,乘间利用,实在令肃叹服!”
鲁肃对潘凤拱手后,继续说出他的疑问:“可是张邈背叛曹操,这与吕布何干?”
“哈哈哈……看似毫无相干,其实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潘凤大笑道,“张邈乃是兖州人,不可任为兖州牧,须有外州人出任不可。吕布从冀州投往河内张杨时,路过陈留,曾与张邈把手共誓,因此我断定,张邈若叛,必迎吕布。”
根据三互法,本州人不能出任州牧刺史,本郡人同样不能出任本郡太守,县也是一样,但当时本县人出任县令县长的却有个例。
孙策打下大半个扬州,刘繇死了之后,他也只是当一个会稽太守,却没有自任为扬州牧,就因为他是扬州人。
孙权后来实际只占了扬州,却也只是挂名徐州牧。
豫州也一样,早期袁术控制着豫州,但他是豫州汝南人,只能让孙坚来当豫州刺史。
孙坚死后,袁术又让孙贲来担任。
后来曹操占了豫州,因为他麾下之人基本上都是豫州人,不能出任豫州刺史,只能让刘备来担任。
同时因为曹操当了兖州刺史,根据三互法的规定,兖州人也不能去当豫州刺史,像程昱这样有能力有资历的人,也不可出任豫州刺史。
再有一点,曹操是豫州人,当了兖州刺史,刘表是兖州人,当了荆州刺史,这样一来,荆州人也是不能当豫州刺史的,这就是三互法。
而州牧太守所辟之吏,比如别驾治中和功曹主簿督邮等人,却只能是本州本郡之人,他州他郡之人不可担任。
简单来说,由朝廷任命的是官,官只能由外地人担任。
由主官自行征辟的是吏,吏只能由本地人担任。
潘凤继续说道:“曹操起兵攻徐后,我便派出探卒,监视张邈和吕布,只要吕布一动,我便知他们要举兵叛夺兖州。如今吕布领兵入兖,必是张邈相迎,共谋夺占兖州。而兖州被袭,曹操岂能不退兵回救。”
其实潘凤当初并没有与张邈说起让他背叛曹操夺占兖州之事,他现在只是动动嘴,就想把让曹操退兵的功劳揽到自己手上。
反正别人也不能辨知真假。
也不会真的有人去找张邈对质。
不过曹操起兵后,他派探卒去监视着张邈和吕布却是事实。
他就是想知道吕布何时起兵入兖。
只要吕布兵马一动,探卒就会快马回报,因此,他得到兖州被袭的消息,要比曹操快得多。
潘凤没有把陈宫说出来,怕说多露馅。
因为他与陈宫没有任何交集,不可能会料到陈宫会参与背叛,甚至是陈宫主动去说服张邈,又主动带兵去迎接吕布。
但陈宫只是个牵线的人,主角是张邈和吕布。
当然,在张邈和陈宫眼里,吕布也只是个傀儡。
如果他们夺州成功,州牧虽然是吕布来当,但真正在兖州作主的,恐怕就是张邈和陈宫这两个兖州豪族了。
张邈是兖州东平寿张人,他和张超兄弟二人能够同时任为太守,这可不是一般的豪族。
也因此,他们背叛后,几乎是举州皆叛。
只有荀彧守的鄄城,程昱的本家东阿,还有母弟妻子都被吕布所捉,却被程昱说服的范县县令靳允守住范县不叛。
除此三县之外,余者皆叛。
说明了兖州人对曹操的不满,同时也说明了张邈和陈宫家族在兖州的势力之盛。
曹操打跑吕布后,诛张邈三族,就是因为他们家族势力太大,不除不行。
还有陈宫也是,不杀不行,但陈宫家族与张邈不能相比,因此曹操没有杀他家人和族人。
鲁肃听了频频点头,喜道:“将军,曹操退兵,咱们可以追击,让其惨败而归。如此一来,曹操兖徐两失,让其无容身之所,日后,咱们若夺兖州也容易些。”
潘凤摇摇头:“不妥,曹操善于用兵,必料到咱们追击,若他设下伏兵,只怕惨败的便是我们了。兵法有云,归师勿遏,咱们兵力不多,追击也难以大胜,倒不如让他回兖州去,与张邈相拼,咱们也可趁势夺取徐州。”
“将军所言有理,将军打算如何取得徐州?”
“子敬,你去郯县一趟。咱们虽知张邈将叛,但曹操此时尚未得知,陶使君也未知。郯县之战大败,陶使君只怕会心中惊惧欲逃。你到郯城去,告知陶使君,就说我与陈留太守张邈早有约定,趁曹操攻徐之际,起兵背叛曹操,谋夺兖州。”
“张邈如今已经起兵,曹操即将退兵,让他勿惊。同时……我两次救徐有功,你可以跟陶使君谈起,看看他是否有让州之意……”
鲁肃是聪明人,知道潘凤的意思。
陶谦经过两次曹操攻徐,又打不过曹操,现在心里一定害怕,而且他又已年老,可能已经有了退隐之心。
曹操攻打徐州两次,两次又都是潘凤让曹操退兵,救了徐州。
如果陶谦真有退隐之心,可以将徐州让给潘凤,因为现在只有他能守得住徐州。
“将军,我明白,事不宜迟,我即刻启程。要赶在曹操得到兖州兵叛的消息之前,将情况告知陶使君,如此他才能相信将军与张邈相约之事,退敌之功才能算到将军头上。”
“好,我让仲康随你同去,护你安全。”
潘凤嘱咐许褚,让他一定要护好鲁肃安全,带着十几个护卫,鲁肃离开大营,向郯县而去。
送走鲁肃,潘凤又亲自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郯县城外,交给曹操。
书信内容是告知曹操,说自己前次入兖之时,即已料到曹操还会再次攻打徐州,因此早已与陈留太守张邈约定,只要曹操再次攻徐,张邈就会起兵背叛,夺取兖州。
潘凤这么做,其实也是跟曹操学的。
关羽攻打襄樊时,关羽后院被袭,曹操就告诉了关羽。
但是关羽并不相信。
现在也一样,潘凤告诉了曹操,曹操也必定不会相信。
等他接到确切的消息时,那也已经晚了。
潘凤现在只想让曹操早点退兵,这样退敌之功就是他潘凤的。
同时也让曹操知道自己的厉害,如果自己得了徐州,让他对徐州死心,不要妄想再来夺占。
曹操接到潘凤的书信,冷笑道:“呵呵,潘凤可真是敢想,竟然说孟卓会背叛我,他要是说谁我都可信,唯独孟卓绝无可能。”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戏志才接过书信细看,越看越觉得有可能,当下说道:“将军,潘凤说得似乎有理有据,袁冀州曾让将军杀了孟卓,虽然将军未曾应允,但难免张陈留会心内自疑,惶恐不安。如今将军大军离州,张陈留若是起兵背叛,以其在兖州之势,极有可能会一呼百应,不可不防啊!不如派快马回去探个究竟,也可安心。”
曹操笑道:“先生,你多心了,我与孟卓在洛阳时便已为友,昔日起兵讨董时,孟卓又鼎力相助于我,即便是我接掌兖州,孟卓也是出了不少力,他如何会背叛于我,万万不可能!”
“那潘凤此信,是挑拨离间之意?”
“呵呵,潘凤想要我退兵,又无策可施,竟想仅凭一封书信就让我退兵。越是如此,越可看出彼之无计,徐州即将可得啊!”
曹操没有将潘凤的书信当一回事,就算是兖州真的有事,有荀彧和程昱在鄄城,还有夏侯惇领兵守在濮阳。
同时还有陈宫领兵守东武阳,又有徐翕和毛晖领兵守在昌邑和寿张。
有这么多兵马在,就算张邈真的背叛,也会很快被剿灭了。
不过曹操没有想到的是,除了夏侯惇,他留下的这些兵马,竟然都成了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