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虽然都是皇子,可是还有嫡庶之分。目前吕哲只有一个嫡子,也就是吕议,其余的子嗣按照既定的习俗都只能算是庶出。
皇室子弟,嫡庶之分意味着皇位继承的资格区别,可是并没有绝对,有出现过庶子竞争过嫡子而成为储君的例子。
民间自然也有嫡庶之分,相对起皇室的庶子有可能取代嫡子,民间的庶出血脉就很难能够竞争得过嫡系血脉。
为什么?因为皇室统治的是国家,民间只需要承担家族的责任。国家的储君一旦选择不慎可能葬送国家,带来的影响太大太大了,不得慎之又慎,受到的干扰不是民间家族能比的。民间的家族哪怕是选错继承人,出事的也只是一个家族,外力的影响不会像选择储君那么大。
责任越大牵扯越广,牵扯越广利益越多,有什么比国家储君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呢?吕哲这一次任命吕议为监国,算是首次透露出储君的人选,帝国上下都睁大眼睛看着,其中就包括萧何。
及早交好储君,或是得到储君的赏识,等于是提前有了保障,那是关乎到好几代人的重大事情,没人会马虎。这样一来就造成一种现象,储君身边永远不会缺人,也不会有人傻到去和储君过不去。
吕哲首次表现出考校吕议是不是能够成为一名储君的意愿,其实留守的官员都憋着劲想要在吕议监国期间所有表现,在吕议需要的时候卖上十二分的力气。
皇帝行辕那边传来旨意,让吕议处理阳羡县那边的状况,第一个接触到旨意的就是萧何。
萧何原本已经打定主意,吕议若是有什么需要必定会倾力相助,为此还预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打算在吕议求助的时候用上。他没有想到的是,吕议接到皇帝行辕那边的旨意后并没有召见自己,心里失望的同时,对吕议将前去阳羡县处理的人选指派给启皇子也感到很大的迷惑。
要知道这是吕议第一次监国。处理阳羡县的事务也是第一次得到来自皇帝的考验,能不能妥善处理好可是关乎到皇帝的印象。换做任何一人,怎么也该是卖力的表现,期望能够得到皇帝更多的赞赏。可是吕议怎么做的?吕议拉出了启皇子,这算是个什么情况?
“兄友弟恭,不是吗?”燕彼是后面才找到萧何,他对吕议拉出启皇子也是感到非常困惑,虽然不解却也是乐意看到皇帝的子嗣和睦。他说:“监国任命启皇子处理阳羡县事故。执政有另外的看法?”
燕彼是谁?他不但是检察署的署长帝国五等子爵,还是皇帝的家臣。
这年头家臣是什么?是绝对的心腹,绝对的亲信,哪怕是亲戚会背叛,家臣也不会背叛家主。
皇帝统治国家,那么天底下所有的土地都是皇帝的吗?所有人也都是皇帝的臣子吗?
有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很多人理解为“天底下的土地都是君王的。统领治理土地的都是君王的臣子”,实际上也有另外的解释,说“天下的土地并不全是君王拥有,治理土地的人也并不全是君王的臣子”。
古代文言文一句话因为断句不同,解读的意思也不同就很常见。
上古先秦时代还有另外一句话是,“臣下之臣,并非君臣;领主之土,并非王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不就是封臣的臣子不是君王的臣子,封臣的土地也拥有自主权嘛。还真的就有这么一种情况,像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臣子只对诸侯负责,诸侯的命令才是命令,天子不能越过诸侯向诸侯的臣子下达命令,其实哪怕是天子向诸侯的臣子下令。诸侯的臣子也不会去听。这就是春秋战国的现状。
现在是战国刚刚结束不久的岁月,很多战国时期的习俗和观念依然存在。帝国执行的也是分封制,像是“臣下之臣,并非君臣”的观念就被留了下来,因此皇帝可以直接下达命令给臣工,却是无法直接指示臣工的家臣干什么。
从一些事情上可以看出臣工和家臣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那么也就更能知晓皇帝家臣的身份可不简单。
萧何就在问燕彼,问说,燕彼是以皇帝家臣的身份在问呢,还是以帝国官员的身份在问。不同的身份,萧何会有不同的答案,燕彼以皇帝家臣问,那就算是皇室的家事。
“国家没有储君,臣心民心都不会安稳。”燕彼没有直接回答,说了上面那句话,笑呵呵对萧何反问:“想必执政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萧何嘴角含笑,可他就是不说话。
“陛下想要考校议皇子,”燕彼也在笑,很认真地说:“议皇子表现出兄弟和睦,陛下知道了会更开心吧?”
萧何依然在笑,颔首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燕彼也是点点头,抬手供着行礼,然后退了出去。
夷陵崛起,长达四年之间没有任何子嗣,那个时期其实很多人虽然跟随吕哲开创基业,可是不说心里惴惴不安绝对是假的。
后面,吕哲先娶赵高之女赵欣为妻,可是因为一直领兵作战也未有所出,还是后面卫雯诞下吕启才使得麾下众文武心安。
事实就是那样,追随的人没有子嗣确实会令人心里惶恐。会造成这样的现象比较简单,无非就是担忧没有继承人基业无法持久,或是没有血脉继承人会造成内乱。
赵欣也不负众望剩下吕议这个嫡系,随后吕哲的其它女人又有众多子女,臣民心里有了盼头,可是随着帝国的建立大家的心又提起来了。
没有继承人是坏事,继承人多了也是麻烦事,帝国被建立,偌大的国家却是长久没有设立储君,就如同燕彼说的那样,国家没有储君大家的心就安定不下来。
他们为什么安定不下来?无非就是困惑罢了。而又是什么困惑?他们这一代当然是效忠吕哲,可是下一代该效忠谁呢?
萧何是久久地看着燕彼的背影。看得有些怔怔出神。
燕彼出了萧何那边,他是脚步不停直接往另一处赶去。
吕哲的众多子嗣年龄还小,众皇子皇女都是居住在宫城,一些年岁比较大的子嗣在后面被分配了**的生活区域。有些是安置在宫殿群的某个殿,有些是安置在某个宫。
宫城是花了十来年的时间慢慢完善起来,除开最开始的议政殿政务殿光明殿,后面又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明光宫。而宫其实是大区域的说法,殿是局部范围。
吕议现在**居住的地方位于未央宫。他在那里独有一个殿,因此臣工也就按照习俗称呼为殿下,也能称呼殿主。皇室子女拥有什么居所就有什么窗户,这个其实是上古传来下的习俗,皇帝子嗣拥有宫一般成为“宫主”自称“本宫”,拥有殿就叫“殿主”自称“本殿”。
巧合的是吕启有了自己的**殿之后也是被安排在未央宫,他的“殿”离吕议那边并不远。
燕彼有腰牌可以在宫城畅行无阻,他来到吕启这边,经过通报进去,进入前庭看到的东西比较多。不过不是什么花花草草的花园什么的,其实是摆放着很多令人看不太懂的器械。
很多在器械中忙碌的男男女女,他们看到燕彼都是停下手中的工作,对着燕彼弯腰行礼。
吕启喜欢研究器械的名声早就被传出去了,其实也是他自己向外透露风声,用意嘛……不用说也能明白。
正在迈步的燕彼停下来,指着一台看去向水力转轮的器械,问道:“这是启殿下说要改进的轴齿?”
一名身穿女官服饰的中年妇女,她恭声道:“回子爵,是的。”
长江水道上有着许许多多的水力车。它们被应用到方方面面,随着水力车的应用,相关的器械其实是一直在被改进当中。不过吧,改进器械是匠师的事情。很多人不理解启皇子掺合进去干什么。
燕彼却是清楚皇帝对启皇子醉心于研究很鼓励,不止一次拿出钱财来赞助启皇子的研究,启皇子也真的搞出了一些成绩出来,像是新一代的枪械钻孔技术就是启皇子提出的设想和观点,然后由众多匠师进行实践,最后还真的搞成了。
“我刚才看到议皇子的随从。议皇子也在这边?”燕彼得到女官的回答愣了一下,重新迈动脚步,心中却是想到:“是商量完了就过来?议皇子到底是在做什么思量?”
吕议其实很早就到了吕启这边,现在两人正在合力鼓捣一座不知道什么器械的基座。
这台基座很宽大,且有一根很长的长杆立向天空,要是认真看可以看到最顶端有一个像是避雷针的装置,有一条铜线顺着顶端落了下来。
“也就是你才会想着研究怎么储存自然雷电。不过……”吕议满脸的怀疑:“你确定搞出来的那个铜丝轴作为回路能顶得住?哪怕是能顶得住,你弄的那个储电池……到底靠不靠谱啊?”
“pbspbo2s2h2so4aq……,”吕启念叨着一些奇奇怪怪的公式,接着又说:“就是拉丝不太规律,也不知道硫酸和蒸馏水的品质怎么样。”
“……”吕议没有听懂那些公式,甚至是对后面的那些化学物品也不太理解,说道:“危不危险?”
“任何科学实验都带着危险。”吕启笑了笑,说道:“可是不能因为危险就不试验,是吧?”,顿了顿,思考什么事情,有一小会才接着说:“我最近在研究拉丝设备,水力轴齿重新设计了一下,就等着试验了。”
拉丝设备?其实就是金属拉丝,听着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可是实际上金属拉丝对于一些科研可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阿拉伯……不对,应该说是波斯人和希腊人,乃至于是印度人,他们现在已经有完善的金属拉丝技术。”吕议笑着说道:“你要是有兴趣,可以写信给韩信,让韩信留意一下?”
“挺简单的技术,哪用得着去学那些异族?”吕启满脸的不屑。
“随你啦。”吕议摆了摆手,说道:“捣腾储电试验的时候,你可得悠着点。”
吕启点点头又自己低声嘀咕一些什么话,反正离得近的吕议都没有听清楚,就更不用说远处的燕彼。
两兄弟平时相处就是这个样子,他们说的一些话其他人都听不懂,两人也从来不去问对方为什么会知道那么多,要是有另外的人在场,那表现出来又是另外的姿态了。
燕彼离得近了之后听到的就是吕议在给吕启说前去阳羡县的事情,吕启正恭敬地听着。
两兄弟像是突然发现燕彼的到来,他们整理一下衣服,一同行礼,一个称呼“彼叔”,一个口中称呼“子爵”。
燕彼自然是避开,可不想接受皇子的执礼,然后行礼道:“见过监国,见过启皇子。”
“彼叔,我刚才正和哥哥说阳羡县那边的事情。”吕议走过去伸手拉着燕彼一只手的袖子,像是撒娇,说道:“彼叔肯定有不少主意吧?”
燕彼拉着袖子的那条手臂不断摆动,满脸的慈祥地看着吕议,说道:“殿下可不要让臣难做,陛下可是说了,只能由你自己独断处理。”
“不是这样的吧?”吕议心中想什么不知道,脸上却是一脸的诧异:“叔孙通不是给我出了主意吗?”
燕彼摇着头苦笑:“陛下是吩咐我,叔叔通那边……”一直苦笑着,偶尔看向吕启的时候眼神里却是带着审视。
吕启其实被燕彼看得有些心里发毛的。在他那个时代,一些关于燕彼的记载可不是那么好,史书对燕彼的评价有许多,有好也有坏,更是记载燕彼忠心于两代皇帝,吕哲执政时期比较平淡,到了吕议执政时期却是成了杀人魔王,为吕议针对分封制的改革扫平障碍,干掉的贵族多得有些过份……未完待续。
...
()
皇室子弟,嫡庶之分意味着皇位继承的资格区别,可是并没有绝对,有出现过庶子竞争过嫡子而成为储君的例子。
民间自然也有嫡庶之分,相对起皇室的庶子有可能取代嫡子,民间的庶出血脉就很难能够竞争得过嫡系血脉。
为什么?因为皇室统治的是国家,民间只需要承担家族的责任。国家的储君一旦选择不慎可能葬送国家,带来的影响太大太大了,不得慎之又慎,受到的干扰不是民间家族能比的。民间的家族哪怕是选错继承人,出事的也只是一个家族,外力的影响不会像选择储君那么大。
责任越大牵扯越广,牵扯越广利益越多,有什么比国家储君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呢?吕哲这一次任命吕议为监国,算是首次透露出储君的人选,帝国上下都睁大眼睛看着,其中就包括萧何。
及早交好储君,或是得到储君的赏识,等于是提前有了保障,那是关乎到好几代人的重大事情,没人会马虎。这样一来就造成一种现象,储君身边永远不会缺人,也不会有人傻到去和储君过不去。
吕哲首次表现出考校吕议是不是能够成为一名储君的意愿,其实留守的官员都憋着劲想要在吕议监国期间所有表现,在吕议需要的时候卖上十二分的力气。
皇帝行辕那边传来旨意,让吕议处理阳羡县那边的状况,第一个接触到旨意的就是萧何。
萧何原本已经打定主意,吕议若是有什么需要必定会倾力相助,为此还预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打算在吕议求助的时候用上。他没有想到的是,吕议接到皇帝行辕那边的旨意后并没有召见自己,心里失望的同时,对吕议将前去阳羡县处理的人选指派给启皇子也感到很大的迷惑。
要知道这是吕议第一次监国。处理阳羡县的事务也是第一次得到来自皇帝的考验,能不能妥善处理好可是关乎到皇帝的印象。换做任何一人,怎么也该是卖力的表现,期望能够得到皇帝更多的赞赏。可是吕议怎么做的?吕议拉出了启皇子,这算是个什么情况?
“兄友弟恭,不是吗?”燕彼是后面才找到萧何,他对吕议拉出启皇子也是感到非常困惑,虽然不解却也是乐意看到皇帝的子嗣和睦。他说:“监国任命启皇子处理阳羡县事故。执政有另外的看法?”
燕彼是谁?他不但是检察署的署长帝国五等子爵,还是皇帝的家臣。
这年头家臣是什么?是绝对的心腹,绝对的亲信,哪怕是亲戚会背叛,家臣也不会背叛家主。
皇帝统治国家,那么天底下所有的土地都是皇帝的吗?所有人也都是皇帝的臣子吗?
有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很多人理解为“天底下的土地都是君王的。统领治理土地的都是君王的臣子”,实际上也有另外的解释,说“天下的土地并不全是君王拥有,治理土地的人也并不全是君王的臣子”。
古代文言文一句话因为断句不同,解读的意思也不同就很常见。
上古先秦时代还有另外一句话是,“臣下之臣,并非君臣;领主之土,并非王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不就是封臣的臣子不是君王的臣子,封臣的土地也拥有自主权嘛。还真的就有这么一种情况,像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臣子只对诸侯负责,诸侯的命令才是命令,天子不能越过诸侯向诸侯的臣子下达命令,其实哪怕是天子向诸侯的臣子下令。诸侯的臣子也不会去听。这就是春秋战国的现状。
现在是战国刚刚结束不久的岁月,很多战国时期的习俗和观念依然存在。帝国执行的也是分封制,像是“臣下之臣,并非君臣”的观念就被留了下来,因此皇帝可以直接下达命令给臣工,却是无法直接指示臣工的家臣干什么。
从一些事情上可以看出臣工和家臣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那么也就更能知晓皇帝家臣的身份可不简单。
萧何就在问燕彼,问说,燕彼是以皇帝家臣的身份在问呢,还是以帝国官员的身份在问。不同的身份,萧何会有不同的答案,燕彼以皇帝家臣问,那就算是皇室的家事。
“国家没有储君,臣心民心都不会安稳。”燕彼没有直接回答,说了上面那句话,笑呵呵对萧何反问:“想必执政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萧何嘴角含笑,可他就是不说话。
“陛下想要考校议皇子,”燕彼也在笑,很认真地说:“议皇子表现出兄弟和睦,陛下知道了会更开心吧?”
萧何依然在笑,颔首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燕彼也是点点头,抬手供着行礼,然后退了出去。
夷陵崛起,长达四年之间没有任何子嗣,那个时期其实很多人虽然跟随吕哲开创基业,可是不说心里惴惴不安绝对是假的。
后面,吕哲先娶赵高之女赵欣为妻,可是因为一直领兵作战也未有所出,还是后面卫雯诞下吕启才使得麾下众文武心安。
事实就是那样,追随的人没有子嗣确实会令人心里惶恐。会造成这样的现象比较简单,无非就是担忧没有继承人基业无法持久,或是没有血脉继承人会造成内乱。
赵欣也不负众望剩下吕议这个嫡系,随后吕哲的其它女人又有众多子女,臣民心里有了盼头,可是随着帝国的建立大家的心又提起来了。
没有继承人是坏事,继承人多了也是麻烦事,帝国被建立,偌大的国家却是长久没有设立储君,就如同燕彼说的那样,国家没有储君大家的心就安定不下来。
他们为什么安定不下来?无非就是困惑罢了。而又是什么困惑?他们这一代当然是效忠吕哲,可是下一代该效忠谁呢?
萧何是久久地看着燕彼的背影。看得有些怔怔出神。
燕彼出了萧何那边,他是脚步不停直接往另一处赶去。
吕哲的众多子嗣年龄还小,众皇子皇女都是居住在宫城,一些年岁比较大的子嗣在后面被分配了**的生活区域。有些是安置在宫殿群的某个殿,有些是安置在某个宫。
宫城是花了十来年的时间慢慢完善起来,除开最开始的议政殿政务殿光明殿,后面又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明光宫。而宫其实是大区域的说法,殿是局部范围。
吕议现在**居住的地方位于未央宫。他在那里独有一个殿,因此臣工也就按照习俗称呼为殿下,也能称呼殿主。皇室子女拥有什么居所就有什么窗户,这个其实是上古传来下的习俗,皇帝子嗣拥有宫一般成为“宫主”自称“本宫”,拥有殿就叫“殿主”自称“本殿”。
巧合的是吕启有了自己的**殿之后也是被安排在未央宫,他的“殿”离吕议那边并不远。
燕彼有腰牌可以在宫城畅行无阻,他来到吕启这边,经过通报进去,进入前庭看到的东西比较多。不过不是什么花花草草的花园什么的,其实是摆放着很多令人看不太懂的器械。
很多在器械中忙碌的男男女女,他们看到燕彼都是停下手中的工作,对着燕彼弯腰行礼。
吕启喜欢研究器械的名声早就被传出去了,其实也是他自己向外透露风声,用意嘛……不用说也能明白。
正在迈步的燕彼停下来,指着一台看去向水力转轮的器械,问道:“这是启殿下说要改进的轴齿?”
一名身穿女官服饰的中年妇女,她恭声道:“回子爵,是的。”
长江水道上有着许许多多的水力车。它们被应用到方方面面,随着水力车的应用,相关的器械其实是一直在被改进当中。不过吧,改进器械是匠师的事情。很多人不理解启皇子掺合进去干什么。
燕彼却是清楚皇帝对启皇子醉心于研究很鼓励,不止一次拿出钱财来赞助启皇子的研究,启皇子也真的搞出了一些成绩出来,像是新一代的枪械钻孔技术就是启皇子提出的设想和观点,然后由众多匠师进行实践,最后还真的搞成了。
“我刚才看到议皇子的随从。议皇子也在这边?”燕彼得到女官的回答愣了一下,重新迈动脚步,心中却是想到:“是商量完了就过来?议皇子到底是在做什么思量?”
吕议其实很早就到了吕启这边,现在两人正在合力鼓捣一座不知道什么器械的基座。
这台基座很宽大,且有一根很长的长杆立向天空,要是认真看可以看到最顶端有一个像是避雷针的装置,有一条铜线顺着顶端落了下来。
“也就是你才会想着研究怎么储存自然雷电。不过……”吕议满脸的怀疑:“你确定搞出来的那个铜丝轴作为回路能顶得住?哪怕是能顶得住,你弄的那个储电池……到底靠不靠谱啊?”
“pbspbo2s2h2so4aq……,”吕启念叨着一些奇奇怪怪的公式,接着又说:“就是拉丝不太规律,也不知道硫酸和蒸馏水的品质怎么样。”
“……”吕议没有听懂那些公式,甚至是对后面的那些化学物品也不太理解,说道:“危不危险?”
“任何科学实验都带着危险。”吕启笑了笑,说道:“可是不能因为危险就不试验,是吧?”,顿了顿,思考什么事情,有一小会才接着说:“我最近在研究拉丝设备,水力轴齿重新设计了一下,就等着试验了。”
拉丝设备?其实就是金属拉丝,听着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可是实际上金属拉丝对于一些科研可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阿拉伯……不对,应该说是波斯人和希腊人,乃至于是印度人,他们现在已经有完善的金属拉丝技术。”吕议笑着说道:“你要是有兴趣,可以写信给韩信,让韩信留意一下?”
“挺简单的技术,哪用得着去学那些异族?”吕启满脸的不屑。
“随你啦。”吕议摆了摆手,说道:“捣腾储电试验的时候,你可得悠着点。”
吕启点点头又自己低声嘀咕一些什么话,反正离得近的吕议都没有听清楚,就更不用说远处的燕彼。
两兄弟平时相处就是这个样子,他们说的一些话其他人都听不懂,两人也从来不去问对方为什么会知道那么多,要是有另外的人在场,那表现出来又是另外的姿态了。
燕彼离得近了之后听到的就是吕议在给吕启说前去阳羡县的事情,吕启正恭敬地听着。
两兄弟像是突然发现燕彼的到来,他们整理一下衣服,一同行礼,一个称呼“彼叔”,一个口中称呼“子爵”。
燕彼自然是避开,可不想接受皇子的执礼,然后行礼道:“见过监国,见过启皇子。”
“彼叔,我刚才正和哥哥说阳羡县那边的事情。”吕议走过去伸手拉着燕彼一只手的袖子,像是撒娇,说道:“彼叔肯定有不少主意吧?”
燕彼拉着袖子的那条手臂不断摆动,满脸的慈祥地看着吕议,说道:“殿下可不要让臣难做,陛下可是说了,只能由你自己独断处理。”
“不是这样的吧?”吕议心中想什么不知道,脸上却是一脸的诧异:“叔孙通不是给我出了主意吗?”
燕彼摇着头苦笑:“陛下是吩咐我,叔叔通那边……”一直苦笑着,偶尔看向吕启的时候眼神里却是带着审视。
吕启其实被燕彼看得有些心里发毛的。在他那个时代,一些关于燕彼的记载可不是那么好,史书对燕彼的评价有许多,有好也有坏,更是记载燕彼忠心于两代皇帝,吕哲执政时期比较平淡,到了吕议执政时期却是成了杀人魔王,为吕议针对分封制的改革扫平障碍,干掉的贵族多得有些过份……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