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app软件已经开发完毕,请大家访问m.网站底部就可下载安装安卓以及苹果的app】
汉国的水军是吕哲刚发家不久就被重视的兵种,当时吕哲治下只有竟陵一处造船工坊,该工坊所制造出来的船只只能提供于内河行驶。●⌒
吕哲麾下的水军正式得到高速发展是在南陵城建成之后,于长江中游河段的左右两岸设立三处造船厂着手研究新型船只,不过这个时候还是主要研发内河类型的船只。
开始研究海航类型的船只是在吕哲攻占百越诸地,吞并了闽粤之地、瓯越之地、岭南之地,先是在新设的闽南郡沿海(现代泉州附近)设立第一处海航船只研究基地,其后又在南海郡沿海(现代广东附近)设立两处海航船只研究基地。第四处海航船只研究基地是在吞并齐国之后,设立于东海郡的东门阙(现代连云港)。
沿海的研究基地设立开始了吕哲治下对于褐水海军的启航之路,不过总得来说大多是属于研究实验性质,五六年的时间内各式各样造型的船只被研究和制造出来,开出沿海后有些离岸行驶不到十来天直接喂了鱼,有些是使用一两个月虽然没有沉没却也发现巨大隐患只能返厂,首款经过反复试验证实可在海面行驶的船只还是在近一年才出现。
第一款被证实可适用于海面行驶的船只,它的长度是在四十五米、宽度十八米,具有首部尖、尾部宽、两头上翘、首尾高昂的外观形象。因为有增加内部空间的需要,它的两舷向外拱,因此看去船身也显得“肿胖”。不算船桅的高度是分为两层含吃水深高度七米,也就是吃水深度四米左右,露在水面是三米左右。算上船桅的总体高度,将船桅之上必要的瞭望哨斗算进去,总高度是三十四米。
说白了吧,吕哲治下的造船基地设计海航船只的时候依然是将华夏文明特有的“脸盆”情结给整进去了。那么也就是追寻着一种船只总体形状趋于“圆”的姿态。
华夏古人很早就发现盆子具有很强的浮力,他们没有去思考为什么会有浮力,只是认为该种形状最有安全感,因此也就有了“脸盆”情结。
吕哲有亲自前去观看过研究出来的海航船,看到的第一眼就认出那是属于什么的船类体系,除开造型模样有些许的区别之外,那根本就是福船的一种。
福船?真正的福船可不止是有两层构造,真正的福船全船可是达到了四层结构,不过有一点差不多相同的是设计人员都考虑到了海面的水纹与内河不同,他们认识到在波涛汹涌的海上行船需要有足够的吃水深度保证船身的维稳性。都是尽量减少了水面的高度又增加吃水深度。
如果吕哲没有记错,福船体系是出现在两宋时期,也就是公元一千年左右才会出现?
那个时候的大宋版图有缺,因为后晋石敬瑭为了寻求契丹的庇护割舍了燕云数十州,一直是到后晋灭亡大宋直面的就是契丹辽国,先天不足的大宋无力收复燕云之地,所面临的是没有山川地势之险作为屏障,那么就需要维持庞大的军队来保证边境的安全。
大宋的军事开支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之最,对于商业上的税收也就极度依赖。自然而然是要极力鼓励经商,陆路上因为契丹辽国和西夏项党几乎完全截断了陆上丝绸之路,宋人只能是被迫将目光转向海上,也就从而开启了属于宋人的航海时代。就是在这种背景的需要下,宋人的海航发展得到了惊人的发展,福船体系就是在那种现状下被研发出来。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哦!不是说吕哲所统治的国家也面临像是大宋的窘境,是说海航的发源地上面的相同。大宋的海航是从现代的福建起步,吕哲治下的航海也是从这里开始,难道不是相似?
福建拥有三千三百二十四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和一千四百零四个沿海岛屿。与台湾隔海相对,生活在闽地的古越人很早就驰骋于广阔的海洋。福建的丘陵地形和环绕省界的山脉并未阻隔了闽人与外省和海外的社会经济交往,海上航路让福建很方便地与外界连接起来,甚至因此走得比其他省份更远。加上福建境内多山,物产丰富,盛产造船所需的木材和铁、桐油、蛎灰、藤、棕、麻、生漆等物料,民间就地取材,随处造船,沿江沿海各地造船业十分繁荣,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海航所不可缺少的。
相对于上古先秦之后的历朝历代,吕哲所处的年代南方还没有经过开发,取材上面有更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像是现在想要在南方获取百年以上的木材随便转一圈就能找到,中原大地上想要找到百年以上的直木却是几乎不可能。
中原大地上高达直长的树木不是毁于战火,就是早早就被砍伐作为宫殿或是其它建筑的材料。辽东那边的原始森林是没有遭遇到太大的破坏,但是别忘记那边的气候,使得从那边取材变成相对困难的事情。倒是秦地西北的原始森林还保存相对完整,不过在其后的历史时间段内也会被毁灭一空,那是因为有太多的朝代定都于关中,每次新国家的建立都会建造或修缮帝都,那么宫殿群也就会建设,这都需要用到数量无比庞大百年以上的树木材料。
目前位处闽地的造船基地已经被增加到五个,定型下来的第一代福船正在被大量的制造,位于其它区域的造船基地也在随同制造,每三个月就会有大概二十四艘第一代福船下水。
大量制造第一代福船的同时,各处的研究基地也在研制新款的海航船只,例如趋于第一代福船为蓝本的第二代福船就在紧急地进行试验,那是一种体积大于第一代福船差不多一倍的船只,外形上却是没有太大的改变。
除开福船体系下的海航船只之外,一种“飞剪”模式的船只受到吕哲的直接干预下也在紧急进行研究和试验。
所谓“飞剪”模式其实就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关于船身的设计结构上的命名,船头有较强的破水造型,船身总体显示为细长,切船体身相对比较低。
飞剪船是一款几乎被神化了的类型船只。吕哲当然不会放过,不过他的初衷也不是要大量制造飞剪船,更不会硬性规定这类型的船只应该造得多么庞大。实际上,他的出发点就是想要有一款航速快的联络型快舰,哪怕是趋于“舟”的型号都可以,目的就是它能够在日后帝国海航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最快速的联络作用。
吕哲对于目前的海上发展其实是无比的满意,仅是数年的时间能够发展到目前阶段,除开有来自于他站在最高处作为监督之外,其实也是现在的民族特性还没有僵化。属于“天选之民”的创造力未被扼杀,也是华夏族群勇于冒险的精神尚存,等等方面的因素在推动发展。
对于华夏族群来说,目前海面上除了来自于自然的恶劣环境之外根本就不存在敌人,他们只要能够适应于海上的环境,可以任意地进行航行和探索。
正因为海面上没有什么敌人,因此吕哲这边极度需求的是运输量巨大的船只,不过恰恰是因为吨位的需要量大,研究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这一类船只需要对龙骨、构造连接、排板密合、掐合度等等研究到一定的程度。对于木材的选择更是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没有长久的海航经验和对船只的探索难以进行攻关。
就目前为止,适用于海上大规模运输的船只没有出现,吕哲所能做的就是以数量取胜。于未来设立的造船基地也必定会一再增加,至于会达到什么样的规模还是要看在海航上能够发现多少资源。
千万不要忘记吕哲是穿越者的身份,他不会航海,可能对于世界地图的记忆也不是那么靠谱。但是他知道海面上大概在什么方位会出现什么。
吕哲知道大概在什么方位会有哪些岛屿,结合已经发展出来的指南针技术,和海航上特别注意的败血症等等限制。再有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意志,仅仅是第一年进行海上探索,汉国水军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久探索到现代的台湾,随后的三年之内摸清楚了现代台湾海峡上到底有多少岛屿,意外的产物是发现了琉球列岛,也从这条相对温和的航线找到了前往倭岛的航线,那么除开可以从黄海海域登陆倭岛之外,于最近的一个时间段又有了一条从闽南郡方向驶向倭岛的海航线。
夷州(台湾)、琉球列岛、倭岛九州……一些海上的岛屿,他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吕哲治下版图之一。(详情请看作品相关的“公元前212年东亚局部疆域图”。)
当然了,大陆架上的发展都显不足,吕哲可不会去在那些海上岛屿上发展什么东西,仅是目前为止也不过是在夷州设立了两处水军补给基地(现代高雄和淡水),琉球(那霸)那边设立一个中转站;倭岛(九州岛)的沿海基地就多了一些,达到了二十三个,并且每处都多多少少进行驻军。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移民什么的压根就没有进行,毕竟大陆架上的人口本来就不多。
会在倭岛驻军有一部分是出于吕哲一种不为外人道的原因,其实也是为了接下来的大肆掠夺,作为需要的出发点。
倭岛的一系列岛屿和大岛上,它们的地下或许没有什么铜矿、铁矿之类的金属矿,可是它们地下深埋着大量的金、银贵金属,仅是历史上广负盛名的石见银山、佐渡金山、富士金山就有三个,其它规模小一些的金银矿则无法计算。
登陆倭岛的汉军用时一年才逐渐摸清楚九州岛的沿岸地形,随着对一个大型天然港口(现代佐世保港)的发现,汉军也运来了工程队正在建造港口。除开必须的港口建设,汉军也已经在深入内陆,他们在这个还充满了原始风味的大岛上四处探索,发现有别于大陆架上的新奇物种不少,人口的发现也随着越是深入内陆发现越多。
事实上倭列岛上的人口并不少,原始土著大多是居住在山林之内,沿海和平原地段则是舶来人口。
汉军登陆九州岛时,于沿海发现的村落都具有一个明显特点,居住在倭列岛的人口大多是来自于大陆架,他们是更加远古之前从中原或是辽东以北漂洋过海而来的“舶来人”。
登陆汉军发现的一些村落中,具有华夏文明气息的村落超过十四个,他们是来自于上古的越人居多,其中又有部分是齐人和楚人,这些是属于华夏血缘体系,大多是居住在九州岛的西南区域。
九州岛的西北区域和正北区域,登陆汉军在那边发现的村落则是辽东以北那边的人种,其实就是盘踞在东北深山老林的狩猎民族扶余人、濊貊、挹娄、沃沮。
因为海航并不是熟练,可用于海航的船只也有限,登陆倭岛的汉军和工程队总数量并不超过五千,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用于基地守护和建设上面,仅有不到五百人是作为探索队,他们在遭遇倭岛上的住民时并没有展现出凶猛的侵略性,目前与那些原本居住在倭岛上的住民主要也是采取温和接触为主。
吕哲最想发现的菲律宾众岛却是依然没有取得成果,不过他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时期,绝对会发现那个传说中整个岛屿都是坐落在巨大铜矿上的大岛。
列国合并帝国的时间表越来越临近,经济体系上的分配和改革不管愿不愿意都会发生,那么没有比什么时间段更适合于建立起金、银、铜三递进货币体系了。而想要建立金、银、铜三进位体系的前提是拥有足够的金、银、铜储备量,拥有大量金银地下储备的倭岛已经找到,金、银、铜三进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铜储备却是显得不足,找到现代菲律宾岛也就显得迫切……(未完待续。。)
汉国的水军是吕哲刚发家不久就被重视的兵种,当时吕哲治下只有竟陵一处造船工坊,该工坊所制造出来的船只只能提供于内河行驶。●⌒
吕哲麾下的水军正式得到高速发展是在南陵城建成之后,于长江中游河段的左右两岸设立三处造船厂着手研究新型船只,不过这个时候还是主要研发内河类型的船只。
开始研究海航类型的船只是在吕哲攻占百越诸地,吞并了闽粤之地、瓯越之地、岭南之地,先是在新设的闽南郡沿海(现代泉州附近)设立第一处海航船只研究基地,其后又在南海郡沿海(现代广东附近)设立两处海航船只研究基地。第四处海航船只研究基地是在吞并齐国之后,设立于东海郡的东门阙(现代连云港)。
沿海的研究基地设立开始了吕哲治下对于褐水海军的启航之路,不过总得来说大多是属于研究实验性质,五六年的时间内各式各样造型的船只被研究和制造出来,开出沿海后有些离岸行驶不到十来天直接喂了鱼,有些是使用一两个月虽然没有沉没却也发现巨大隐患只能返厂,首款经过反复试验证实可在海面行驶的船只还是在近一年才出现。
第一款被证实可适用于海面行驶的船只,它的长度是在四十五米、宽度十八米,具有首部尖、尾部宽、两头上翘、首尾高昂的外观形象。因为有增加内部空间的需要,它的两舷向外拱,因此看去船身也显得“肿胖”。不算船桅的高度是分为两层含吃水深高度七米,也就是吃水深度四米左右,露在水面是三米左右。算上船桅的总体高度,将船桅之上必要的瞭望哨斗算进去,总高度是三十四米。
说白了吧,吕哲治下的造船基地设计海航船只的时候依然是将华夏文明特有的“脸盆”情结给整进去了。那么也就是追寻着一种船只总体形状趋于“圆”的姿态。
华夏古人很早就发现盆子具有很强的浮力,他们没有去思考为什么会有浮力,只是认为该种形状最有安全感,因此也就有了“脸盆”情结。
吕哲有亲自前去观看过研究出来的海航船,看到的第一眼就认出那是属于什么的船类体系,除开造型模样有些许的区别之外,那根本就是福船的一种。
福船?真正的福船可不止是有两层构造,真正的福船全船可是达到了四层结构,不过有一点差不多相同的是设计人员都考虑到了海面的水纹与内河不同,他们认识到在波涛汹涌的海上行船需要有足够的吃水深度保证船身的维稳性。都是尽量减少了水面的高度又增加吃水深度。
如果吕哲没有记错,福船体系是出现在两宋时期,也就是公元一千年左右才会出现?
那个时候的大宋版图有缺,因为后晋石敬瑭为了寻求契丹的庇护割舍了燕云数十州,一直是到后晋灭亡大宋直面的就是契丹辽国,先天不足的大宋无力收复燕云之地,所面临的是没有山川地势之险作为屏障,那么就需要维持庞大的军队来保证边境的安全。
大宋的军事开支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之最,对于商业上的税收也就极度依赖。自然而然是要极力鼓励经商,陆路上因为契丹辽国和西夏项党几乎完全截断了陆上丝绸之路,宋人只能是被迫将目光转向海上,也就从而开启了属于宋人的航海时代。就是在这种背景的需要下,宋人的海航发展得到了惊人的发展,福船体系就是在那种现状下被研发出来。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哦!不是说吕哲所统治的国家也面临像是大宋的窘境,是说海航的发源地上面的相同。大宋的海航是从现代的福建起步,吕哲治下的航海也是从这里开始,难道不是相似?
福建拥有三千三百二十四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和一千四百零四个沿海岛屿。与台湾隔海相对,生活在闽地的古越人很早就驰骋于广阔的海洋。福建的丘陵地形和环绕省界的山脉并未阻隔了闽人与外省和海外的社会经济交往,海上航路让福建很方便地与外界连接起来,甚至因此走得比其他省份更远。加上福建境内多山,物产丰富,盛产造船所需的木材和铁、桐油、蛎灰、藤、棕、麻、生漆等物料,民间就地取材,随处造船,沿江沿海各地造船业十分繁荣,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海航所不可缺少的。
相对于上古先秦之后的历朝历代,吕哲所处的年代南方还没有经过开发,取材上面有更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像是现在想要在南方获取百年以上的木材随便转一圈就能找到,中原大地上想要找到百年以上的直木却是几乎不可能。
中原大地上高达直长的树木不是毁于战火,就是早早就被砍伐作为宫殿或是其它建筑的材料。辽东那边的原始森林是没有遭遇到太大的破坏,但是别忘记那边的气候,使得从那边取材变成相对困难的事情。倒是秦地西北的原始森林还保存相对完整,不过在其后的历史时间段内也会被毁灭一空,那是因为有太多的朝代定都于关中,每次新国家的建立都会建造或修缮帝都,那么宫殿群也就会建设,这都需要用到数量无比庞大百年以上的树木材料。
目前位处闽地的造船基地已经被增加到五个,定型下来的第一代福船正在被大量的制造,位于其它区域的造船基地也在随同制造,每三个月就会有大概二十四艘第一代福船下水。
大量制造第一代福船的同时,各处的研究基地也在研制新款的海航船只,例如趋于第一代福船为蓝本的第二代福船就在紧急地进行试验,那是一种体积大于第一代福船差不多一倍的船只,外形上却是没有太大的改变。
除开福船体系下的海航船只之外,一种“飞剪”模式的船只受到吕哲的直接干预下也在紧急进行研究和试验。
所谓“飞剪”模式其实就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关于船身的设计结构上的命名,船头有较强的破水造型,船身总体显示为细长,切船体身相对比较低。
飞剪船是一款几乎被神化了的类型船只。吕哲当然不会放过,不过他的初衷也不是要大量制造飞剪船,更不会硬性规定这类型的船只应该造得多么庞大。实际上,他的出发点就是想要有一款航速快的联络型快舰,哪怕是趋于“舟”的型号都可以,目的就是它能够在日后帝国海航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最快速的联络作用。
吕哲对于目前的海上发展其实是无比的满意,仅是数年的时间能够发展到目前阶段,除开有来自于他站在最高处作为监督之外,其实也是现在的民族特性还没有僵化。属于“天选之民”的创造力未被扼杀,也是华夏族群勇于冒险的精神尚存,等等方面的因素在推动发展。
对于华夏族群来说,目前海面上除了来自于自然的恶劣环境之外根本就不存在敌人,他们只要能够适应于海上的环境,可以任意地进行航行和探索。
正因为海面上没有什么敌人,因此吕哲这边极度需求的是运输量巨大的船只,不过恰恰是因为吨位的需要量大,研究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这一类船只需要对龙骨、构造连接、排板密合、掐合度等等研究到一定的程度。对于木材的选择更是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没有长久的海航经验和对船只的探索难以进行攻关。
就目前为止,适用于海上大规模运输的船只没有出现,吕哲所能做的就是以数量取胜。于未来设立的造船基地也必定会一再增加,至于会达到什么样的规模还是要看在海航上能够发现多少资源。
千万不要忘记吕哲是穿越者的身份,他不会航海,可能对于世界地图的记忆也不是那么靠谱。但是他知道海面上大概在什么方位会出现什么。
吕哲知道大概在什么方位会有哪些岛屿,结合已经发展出来的指南针技术,和海航上特别注意的败血症等等限制。再有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意志,仅仅是第一年进行海上探索,汉国水军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久探索到现代的台湾,随后的三年之内摸清楚了现代台湾海峡上到底有多少岛屿,意外的产物是发现了琉球列岛,也从这条相对温和的航线找到了前往倭岛的航线,那么除开可以从黄海海域登陆倭岛之外,于最近的一个时间段又有了一条从闽南郡方向驶向倭岛的海航线。
夷州(台湾)、琉球列岛、倭岛九州……一些海上的岛屿,他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吕哲治下版图之一。(详情请看作品相关的“公元前212年东亚局部疆域图”。)
当然了,大陆架上的发展都显不足,吕哲可不会去在那些海上岛屿上发展什么东西,仅是目前为止也不过是在夷州设立了两处水军补给基地(现代高雄和淡水),琉球(那霸)那边设立一个中转站;倭岛(九州岛)的沿海基地就多了一些,达到了二十三个,并且每处都多多少少进行驻军。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移民什么的压根就没有进行,毕竟大陆架上的人口本来就不多。
会在倭岛驻军有一部分是出于吕哲一种不为外人道的原因,其实也是为了接下来的大肆掠夺,作为需要的出发点。
倭岛的一系列岛屿和大岛上,它们的地下或许没有什么铜矿、铁矿之类的金属矿,可是它们地下深埋着大量的金、银贵金属,仅是历史上广负盛名的石见银山、佐渡金山、富士金山就有三个,其它规模小一些的金银矿则无法计算。
登陆倭岛的汉军用时一年才逐渐摸清楚九州岛的沿岸地形,随着对一个大型天然港口(现代佐世保港)的发现,汉军也运来了工程队正在建造港口。除开必须的港口建设,汉军也已经在深入内陆,他们在这个还充满了原始风味的大岛上四处探索,发现有别于大陆架上的新奇物种不少,人口的发现也随着越是深入内陆发现越多。
事实上倭列岛上的人口并不少,原始土著大多是居住在山林之内,沿海和平原地段则是舶来人口。
汉军登陆九州岛时,于沿海发现的村落都具有一个明显特点,居住在倭列岛的人口大多是来自于大陆架,他们是更加远古之前从中原或是辽东以北漂洋过海而来的“舶来人”。
登陆汉军发现的一些村落中,具有华夏文明气息的村落超过十四个,他们是来自于上古的越人居多,其中又有部分是齐人和楚人,这些是属于华夏血缘体系,大多是居住在九州岛的西南区域。
九州岛的西北区域和正北区域,登陆汉军在那边发现的村落则是辽东以北那边的人种,其实就是盘踞在东北深山老林的狩猎民族扶余人、濊貊、挹娄、沃沮。
因为海航并不是熟练,可用于海航的船只也有限,登陆倭岛的汉军和工程队总数量并不超过五千,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用于基地守护和建设上面,仅有不到五百人是作为探索队,他们在遭遇倭岛上的住民时并没有展现出凶猛的侵略性,目前与那些原本居住在倭岛上的住民主要也是采取温和接触为主。
吕哲最想发现的菲律宾众岛却是依然没有取得成果,不过他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时期,绝对会发现那个传说中整个岛屿都是坐落在巨大铜矿上的大岛。
列国合并帝国的时间表越来越临近,经济体系上的分配和改革不管愿不愿意都会发生,那么没有比什么时间段更适合于建立起金、银、铜三递进货币体系了。而想要建立金、银、铜三进位体系的前提是拥有足够的金、银、铜储备量,拥有大量金银地下储备的倭岛已经找到,金、银、铜三进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铜储备却是显得不足,找到现代菲律宾岛也就显得迫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