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远水救不了近火,还是发出一道指令,让共尉与秦国那边进行沟通,派入斥候探索匈奴主力可能会停驻的区域。”
吕哲本来是想喊来司马欣,亲自过问宁夏那片区域的情况,毕竟司马欣有在秦国北境当过长史,可是后面转念一想哪怕司马欣了解那边的情况,以现在的通讯手段除非是司马欣亲自前往北地郡,不然来来回回的派快马互通信息也没什么效果。
司马欣能去秦地吗?已经是汉国太尉的司马欣显然不适合去秦地,至少是现在不适合,他再一次踏及秦地就该是汉国与秦国合并之后了,在此前他出现在秦地不过是让汉秦两边徒增尴尬罢了。
“王上,共中郎(将)近期传回的信息……”蒯通说着停顿了下来,概因他看见吕哲皱眉了。
共尉传回的都是秦国中枢的情报,情报上显示扶苏不断在对秦国失去掌控能力。同时蒙恬手里的军队因为种种原因出现很多变化。
陇西郡那边的老秦人先一步归附汉国,王贲在后面更是带着麾下的部队投靠吕哲,另外就是蒙恬是以空间换时间又存在诱敌深入的战术,秦军出现变化是比较正常的事情。特别是王贲的部队被改编之后吃上了吕哲的军饷,连带中原军团那边也在接受汉军的整编马上就能每月拥有军饷,还属于秦国中枢的士卒可没有军饷那么一说,他们怎么能平静得下来?
显然,先行一步投奔到汉国这边的那些人,他们的待遇在刺激着跟随扶苏那些将士的心灵,是个人就会有思想。而过上更好的生活,享受更好的待遇,这些都是人生存着就会追求的美好事物。在汉国那边当兵能够拥有军饷,立功也是照样获赏和有望成为贵族,可以想象同样是作为一名士卒,一样需要拿命去搏,谁不想获得更好的待遇呢?
若是按照共尉传回来的情报,汉国的将领已经认为没有必要迁就秦国,完全可以更加强硬地指派秦国去做事。不是凡事都商量着来。另外,关于吕哲将要留下秦王的决定最近也有人提出修改的意见,认为大可不必留下秦王称号,哪怕是要留下秦王称号也不是给赵氏赢姓。该是给予吕哲的子嗣才对。
什么意思?就是秦国虚弱到这个份上了,不用再去迁就,更甚者是将秦中枢最后的武力争取过来,然后想将赵氏赢姓捏圆就捏圆捏扁就捏扁。
最先传出那种论调的是原本楚国的官僚。然后影响到了一部分军中的将领,若不是吕哲及时的进行制止也该传到民间去了。
吕哲再一次看到秦国是那么的不受待见,也因为秦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无所不用其极。导致别人对待秦国一旦有机会也想反其人之道。
不过话又说回来,秦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是无所不用其极和屡次不守信用,但是曾经的列国又能好到哪里去呢?不也是一旦能抵赖就绝对不会放过,真正信守承诺的国家老早就被消灭了。
对于那些提出不同意见的人,吕哲已经命执政府进行调查,暗中也让燕彼的锦衣卫镇守府进行调查,若是那些人仅是出于为汉国考虑也就罢了,要是那些人是别有目的才搞东搞西,吕哲并不介意再一次教他们做人。
汉国的立国方式与老牌列国不同,吕哲的立身根本也就与那些依靠血缘的君王不同,立国才将近八年的吕氏汉国需要建立信用,不管是对民间还是对各国都需要有可被信赖的信用。
吕哲已经说出合并之后会留下秦王的称号,并且是由赵氏赢姓的人来担任秦王,哪怕真的是与时俱变之后情况不同了,但是身为一名君王说出去的话就不能进行更改。他很清楚什么叫“君无戏言”,不然今天他可以推翻册立赵氏赢姓的人成为秦王的决定,很多人就该想想在未来他会不会推翻其它决定。
册立赵氏赢姓的人成为秦王在吕哲看来是安抚秦地黔首,也是减少一些提前归附了的老秦人、秦国氏族、大族的负罪感,那些叫嚣秦国虚弱不用严守信用的家伙懂个屁。
“与扶苏商议一下,为稳重军心,为两国合并,询问他是否愿意让蒙恬麾下的部队先行接受汉军的整编。若是扶苏愿意的话,军饷制度就运用到那些秦人士卒上去。”吕哲的用词根本就不存在任何与商议有关的用句,根本就像是在下达行政指令。
蒯通立刻就领会吕哲的意思,那么做无非就是安抚国内激进的某些将领,另外也是为了保持蒙恬麾下那些将士的军心士气,毕竟一样是当兵,一样是拼死拼活,友军有军饷而秦军没有,再则就是秦国的状况那么糟糕,要是数十万士卒中有人挑事,发现兵变之类的事情就不好了。
“王上,扶苏会同意秦军改编为汉军吗?”蒯通比较怀疑这个。
“会的。”至于为什么扶苏会同意,吕哲不需要向蒯通解释一名统治者的心态。
窘境已经不足以形容以扶苏为核心的秦国中枢,天下大势变换到如今的程度,扶苏发出的命令出了咸阳城也就蒙恬还从命,这里自然是因为秦国接连失去疆土有关,也是因为始皇帝的驾崩让秦国在新的统治阶层没有稳定下遭遇敌军入侵有关系。
秦国相续失去了那么多的郡县,目前位置秦国的疆土表面上是还有内史郡、陇西郡、北地郡、三川郡、颍川郡、雁门郡,可是除了内史郡之外的其它郡县已经不服从咸阳中枢的命令。
到这么一个地步,扶苏没有自暴自弃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吕哲还愿意保留秦王的称号并且是给予赵氏赢姓的人,这样已经不止是给予秦国宗室一条活路,还十分的优厚了,扶苏在明知势不可为的前提下很清楚一切的抗拒都会迎来血腥,哪怕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延续了近八百年的赵氏赢姓也会极力地配合。
赵国那边的情况也与秦国相识,甚至说赵国面临的情况比秦国还要糟糕一些,毕竟最开始的战争是在赵地打,后面又有匈奴等胡人肆虐,若说秦国至少还有一点家当维持生计,战争不断发生在赵地的赵国,他们连首都都一度面临攻防战,情况可谓是糟糕透顶。
要不是真的到了山穷水尽,任何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怎么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力?吕哲也没有说得多么的天花乱坠,很直接的给予扶苏和赵歇两个选择,索性的是他们清楚目前的现状,选了那个吕哲愿意看到的答案。
吕哲是能够花一点点小代价灭掉虚弱不堪的秦赵两国,可是他并不像是某些一统天下就围在一个笼子里作威作福的统治者,将秦地和赵地更近一步的打烂掉,增加一统天下之后重建的负担,有那个必要吗?
战争的破坏性非常大,曾经中原最为富庶人口也有三十来万的临淄,汉军仅仅是逼近又围而不攻,临淄都能自行崩溃,搞到现在都还是一个鬼域的模样。
返回本土的萧何已经做了将近三个月的初步人口普查,汉国新近占领的南阳郡、薛郡、东海郡、琅邪郡、胶东郡、临淄郡、泗水郡等几个郡,受到破坏最小的郡,现有的人口数量连战前的一半都不到,更夸张的是某个郡的人口竟是只有开战之前的三成。
一开始就是交战地区的太原郡等各个郡县,用十室九空来形容绝对没错,另外“兵过如洗”这句话绝对不会仅仅是说说而已。
萧何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已经不是盯紧前线部队的后勤补给,他新得到的命令是想方设法将因为躲避战火逃到深山老林的黔首呼唤出来。
对于吕哲来说,战火破坏经济可以接受,但是人口的大量死亡却是忍受不得,有人口在恢复经济容易,但是没有人口别说是经济恢复不了,他想要向外继续开扩和掠夺的兵源从哪来?(未完待续。。)
吕哲本来是想喊来司马欣,亲自过问宁夏那片区域的情况,毕竟司马欣有在秦国北境当过长史,可是后面转念一想哪怕司马欣了解那边的情况,以现在的通讯手段除非是司马欣亲自前往北地郡,不然来来回回的派快马互通信息也没什么效果。
司马欣能去秦地吗?已经是汉国太尉的司马欣显然不适合去秦地,至少是现在不适合,他再一次踏及秦地就该是汉国与秦国合并之后了,在此前他出现在秦地不过是让汉秦两边徒增尴尬罢了。
“王上,共中郎(将)近期传回的信息……”蒯通说着停顿了下来,概因他看见吕哲皱眉了。
共尉传回的都是秦国中枢的情报,情报上显示扶苏不断在对秦国失去掌控能力。同时蒙恬手里的军队因为种种原因出现很多变化。
陇西郡那边的老秦人先一步归附汉国,王贲在后面更是带着麾下的部队投靠吕哲,另外就是蒙恬是以空间换时间又存在诱敌深入的战术,秦军出现变化是比较正常的事情。特别是王贲的部队被改编之后吃上了吕哲的军饷,连带中原军团那边也在接受汉军的整编马上就能每月拥有军饷,还属于秦国中枢的士卒可没有军饷那么一说,他们怎么能平静得下来?
显然,先行一步投奔到汉国这边的那些人,他们的待遇在刺激着跟随扶苏那些将士的心灵,是个人就会有思想。而过上更好的生活,享受更好的待遇,这些都是人生存着就会追求的美好事物。在汉国那边当兵能够拥有军饷,立功也是照样获赏和有望成为贵族,可以想象同样是作为一名士卒,一样需要拿命去搏,谁不想获得更好的待遇呢?
若是按照共尉传回来的情报,汉国的将领已经认为没有必要迁就秦国,完全可以更加强硬地指派秦国去做事。不是凡事都商量着来。另外,关于吕哲将要留下秦王的决定最近也有人提出修改的意见,认为大可不必留下秦王称号,哪怕是要留下秦王称号也不是给赵氏赢姓。该是给予吕哲的子嗣才对。
什么意思?就是秦国虚弱到这个份上了,不用再去迁就,更甚者是将秦中枢最后的武力争取过来,然后想将赵氏赢姓捏圆就捏圆捏扁就捏扁。
最先传出那种论调的是原本楚国的官僚。然后影响到了一部分军中的将领,若不是吕哲及时的进行制止也该传到民间去了。
吕哲再一次看到秦国是那么的不受待见,也因为秦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无所不用其极。导致别人对待秦国一旦有机会也想反其人之道。
不过话又说回来,秦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是无所不用其极和屡次不守信用,但是曾经的列国又能好到哪里去呢?不也是一旦能抵赖就绝对不会放过,真正信守承诺的国家老早就被消灭了。
对于那些提出不同意见的人,吕哲已经命执政府进行调查,暗中也让燕彼的锦衣卫镇守府进行调查,若是那些人仅是出于为汉国考虑也就罢了,要是那些人是别有目的才搞东搞西,吕哲并不介意再一次教他们做人。
汉国的立国方式与老牌列国不同,吕哲的立身根本也就与那些依靠血缘的君王不同,立国才将近八年的吕氏汉国需要建立信用,不管是对民间还是对各国都需要有可被信赖的信用。
吕哲已经说出合并之后会留下秦王的称号,并且是由赵氏赢姓的人来担任秦王,哪怕真的是与时俱变之后情况不同了,但是身为一名君王说出去的话就不能进行更改。他很清楚什么叫“君无戏言”,不然今天他可以推翻册立赵氏赢姓的人成为秦王的决定,很多人就该想想在未来他会不会推翻其它决定。
册立赵氏赢姓的人成为秦王在吕哲看来是安抚秦地黔首,也是减少一些提前归附了的老秦人、秦国氏族、大族的负罪感,那些叫嚣秦国虚弱不用严守信用的家伙懂个屁。
“与扶苏商议一下,为稳重军心,为两国合并,询问他是否愿意让蒙恬麾下的部队先行接受汉军的整编。若是扶苏愿意的话,军饷制度就运用到那些秦人士卒上去。”吕哲的用词根本就不存在任何与商议有关的用句,根本就像是在下达行政指令。
蒯通立刻就领会吕哲的意思,那么做无非就是安抚国内激进的某些将领,另外也是为了保持蒙恬麾下那些将士的军心士气,毕竟一样是当兵,一样是拼死拼活,友军有军饷而秦军没有,再则就是秦国的状况那么糟糕,要是数十万士卒中有人挑事,发现兵变之类的事情就不好了。
“王上,扶苏会同意秦军改编为汉军吗?”蒯通比较怀疑这个。
“会的。”至于为什么扶苏会同意,吕哲不需要向蒯通解释一名统治者的心态。
窘境已经不足以形容以扶苏为核心的秦国中枢,天下大势变换到如今的程度,扶苏发出的命令出了咸阳城也就蒙恬还从命,这里自然是因为秦国接连失去疆土有关,也是因为始皇帝的驾崩让秦国在新的统治阶层没有稳定下遭遇敌军入侵有关系。
秦国相续失去了那么多的郡县,目前位置秦国的疆土表面上是还有内史郡、陇西郡、北地郡、三川郡、颍川郡、雁门郡,可是除了内史郡之外的其它郡县已经不服从咸阳中枢的命令。
到这么一个地步,扶苏没有自暴自弃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吕哲还愿意保留秦王的称号并且是给予赵氏赢姓的人,这样已经不止是给予秦国宗室一条活路,还十分的优厚了,扶苏在明知势不可为的前提下很清楚一切的抗拒都会迎来血腥,哪怕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延续了近八百年的赵氏赢姓也会极力地配合。
赵国那边的情况也与秦国相识,甚至说赵国面临的情况比秦国还要糟糕一些,毕竟最开始的战争是在赵地打,后面又有匈奴等胡人肆虐,若说秦国至少还有一点家当维持生计,战争不断发生在赵地的赵国,他们连首都都一度面临攻防战,情况可谓是糟糕透顶。
要不是真的到了山穷水尽,任何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怎么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力?吕哲也没有说得多么的天花乱坠,很直接的给予扶苏和赵歇两个选择,索性的是他们清楚目前的现状,选了那个吕哲愿意看到的答案。
吕哲是能够花一点点小代价灭掉虚弱不堪的秦赵两国,可是他并不像是某些一统天下就围在一个笼子里作威作福的统治者,将秦地和赵地更近一步的打烂掉,增加一统天下之后重建的负担,有那个必要吗?
战争的破坏性非常大,曾经中原最为富庶人口也有三十来万的临淄,汉军仅仅是逼近又围而不攻,临淄都能自行崩溃,搞到现在都还是一个鬼域的模样。
返回本土的萧何已经做了将近三个月的初步人口普查,汉国新近占领的南阳郡、薛郡、东海郡、琅邪郡、胶东郡、临淄郡、泗水郡等几个郡,受到破坏最小的郡,现有的人口数量连战前的一半都不到,更夸张的是某个郡的人口竟是只有开战之前的三成。
一开始就是交战地区的太原郡等各个郡县,用十室九空来形容绝对没错,另外“兵过如洗”这句话绝对不会仅仅是说说而已。
萧何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已经不是盯紧前线部队的后勤补给,他新得到的命令是想方设法将因为躲避战火逃到深山老林的黔首呼唤出来。
对于吕哲来说,战火破坏经济可以接受,但是人口的大量死亡却是忍受不得,有人口在恢复经济容易,但是没有人口别说是经济恢复不了,他想要向外继续开扩和掠夺的兵源从哪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