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哲是谁?要是在一年前齐王儋会说是一个在南方窃取大片土地的土包子暴发户,提起“吕哲”这两个字眼的时候要表现出万分的不屑外加鄙夷。
传来吕哲击败百越、秦军、楚军的消息后,没有与吕哲有过实际接触的列国,他们谈及吕哲的时候还会表现得不屑,但是鄙夷却是怎么都做不出来了。
有句话叫“盛名之下无虚士”,当然也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若只是击败百越,吕哲远远达不到“盛名”的地步,可偏偏吕哲做出了令人难以理解的壮举,在连续击败百越之后还全歼了南下秦军,跟十五万秦军打完了又回身给予崛起中的楚国当头一棒,这一棒直接把有中兴之势的楚国敲打成半残不死的模样。
很显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可用在吕哲身上,特别是不服气的齐国拉上燕国与吕哲进行会猎得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后,原本的不屑和鄙夷全部变成了恐惧,谁还敢怀疑吕哲用敌手尸山血海建立起来的威名是假的?
在不知不觉中,那股起先谁也不看好的势力已经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这刻参天大树还是全身带刺充满了攻击性,他们在吃到教训后傻了才去一再刺激,成了吕哲下一个攻击的目标。没见与吕哲有着不可调节矛盾的楚国也服软……甚至是屈服到吕哲一开口就集结将近三十万大军,摆出听从吕哲号令的地步了吗?
要是齐、燕、赵三国对上秦国能够取得优势,列为君王或许还有足够的底气面对吕哲,可是偏偏近百万的联军拿二十来万秦军没有办法,几次交战还吃了不小的亏,他们哪有什么胆气再招惹吕哲?
“听闻暴秦要册封吕氏哲为汉中王,不知道消息是否准确?”齐王儋一脸的阴霾。
册封为王有分“实王”“虚王”,所谓实王是那种拥有封地实际管辖权力的封国之王。虚王则是空有名份没有封地。在实王与虚王之后还有“单字王”与“双子王”,而单字王要比双子王来得尊贵。
按照周礼来看,品阶中没有“君”,那是在之后才出现的一种册封,应该是王、君、公、侯、伯、子、男。实际的周礼规划中周公居摄改制,进行所谓的“大其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不过春秋战国后,这一套礼仪制度早就不算数了。
秦国从未有册封谁为王的例子,最高也就是进行封君罢了,而君的封地最大也就是一城一地。始皇帝登基之后,不管是为王还是为皇帝,封君不过数人,其中又以安抚宗室为主,侯倒是封得比较多,很多并不是因军功封侯。非军功封侯大多是政治上的一种妥协与让步。极大破坏了源自商鞅变法的公正性,对秦律造成的松动性和破坏性影响很深,恰也是为以后天下权力集身皇帝埋下了伏笔。
始皇帝以酬谢吕哲为由册封为王,这算是秦国第一次册封某人为王。并且第一个册封的对象是异姓,这里十分惹人深思。
“怕是拉拢并着捧杀。”赵王歇怎么都快是吕哲的翁丈了,也存着必要时刻求吕哲救命的心思,有必要替吕哲美言几句。
“拉拢……必然是要拉拢。现在谁不想拉拢?”齐王儋脸色阴沉得可怕:“但是捧杀可就未必了,以吕氏哲的威名还需要捧杀吗?”
确实是不需要再替吕哲扬名了,以前是大多没有亲身较量。多多少少不相信吕哲的实力,经历了那么多之后,谁还会去怀疑那些传闻不真实?
说一句不违心的话,现在谁不想去拉拢吕哲才是有病,要是能拉拢吕哲站在己方的阵营,别说是封王,再大一些的代价也是值得的。他们今天聚在一起,不就是要商议有没有成功拉拢吕哲的可能性,又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吗?
“相王的事情魏、韩、楚都已经提起过,回馈而来的消息是吕氏哲不置可否。”燕王夏的燕国离南方太远了,心里的迫切感不像得罪吕哲的齐国那么迫切,也不像极度需要吕哲支持的赵国那么紧迫:“当务之急是想办法不使汉王哲站在秦国那边,一旦站在了秦国那边……”
哟呵,吕哲可没有称王呢,燕王夏就把汉王哲的称呼都用上了?
不难猜测燕国的态度嘛,他们确实也是在会猎上被打怕了,再有吕哲前约定释放臧荼、后接待卫满,两次表现出来的善意,燕国怎么也该回应一下。
“……一旦吕氏哲站在秦国那边,哪怕我们有头曼单于相助,攻秦恐怕也……”齐王儋既是愤怒又是丧气,沉默良久叹气道:“有什么办法吗?”
齐王儋问的是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拉拢吕哲,拉拢不上也要让吕哲不妨碍攻秦。
吕哲行事从来没有固定套路,想要理清脉搏想出一个针对性的策略都困难,因此这一步似乎是很难走通了。他们细想只有从吕哲需要的方面入手,而吕哲需要什么并不难猜测。
“汉王哲族灭百越的心思一直没有改变,哪怕是中原大变的前提下依然有一支二十万规模的大军在攻伐岭南。孤曾听到一个传闻,说是汉王哲不止要攻下岭南,还想将疆土扩张到更为西南的地方,”燕王夏停下来露出神秘的表情,也压低了说话的声音:“会有这样的决心是更南的地方有宝物,很重要的宝物。”
吕哲已经实验司马欣从百越那里抢夺的两季稻种,因为几乎是每一郡都选出不少县作为试验田,想要保密压根就不可能,列国大多是当成传闻在听,不过并不妨碍他们现在拿出来当作吕哲拼命也要南下的理由。
问题是吕哲南下之心坚决没错,可不代表北方有便宜占的时候不会插手,现在的天下大势是齐、燕、赵、匈奴为一个阵营要合力攻秦,吕、魏、韩、楚成了看戏的一方,他们敢在有人从旁觊觎竭尽全力去拼吗?不全力去拼的话,攻秦就可以当成是笑话了。
对于攻秦的一方来说,现在最大的麻烦已经不是秦国本身,是吕哲这头猛虎正笑眯眯地卧在一旁等着看好戏,也不知道看着看着会不会在某个时刻突兀暴起抢食,或是干脆来个一口全吞。
齐、燕、赵、匈奴为了攻秦准备了两年,他们几乎是算尽了一切,独独把吕哲的迅速崛起给算漏了,结果就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攻秦已经迈出去一步,想要守脚已然不可能,其实就算是齐、燕、赵三国不想攻秦了,秦国也绝不可能停止反扑,更别谈齐、燕、赵三国还与匈奴单于商议好了攻秦时间表,真的是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拉拢吕哲一同攻秦并不是不可能,但是可以想象要付出的代价绝对是列国承受不起的,在局势还没有完全变得糟糕之前,他们哪怕愿意付出足够的代价,可是齐国该付出什么,赵国和燕国又该承担多少,估计也很难达成共识。
“其实吕氏哲会怎么抉择还是取决于我们攻秦是否顺利,顺利的话又是怎么个顺利法。”齐王儋的话看似有点道理,可是仔细一想完全就是连自己都不信的废话,但是他还是要硬撑着继续讲:“我们只看到了吕氏哲强大的一面,怎么不从弱小的另一面来看呢?”
齐王儋说完,田广开始接过话题深究。
在田广的描述中,吕哲崛起不过才两年,哪怕真的强大也不会强得过份。吕哲一直以来专注于南方更是被田广解释为是有自知之明,认为吕哲也明白崛起时间短没有相应的底蕴,只好对针对百越穷追猛打。
“……很像是外强中干的模样,要真的有看上去那样强大,该是西攻暴秦、北吞魏韩、东灭楚国,”田广为了增加说服力,问:“其疆土都是楚地,要真的有灭楚的实力,怎么会放过?毕竟那是难以化解的矛盾啊,只能是以其中一方完全灭亡才能得到终结。”
虽然明知道齐国已经骑虎难下,哪怕旁边有吕哲在觊觎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攻秦,但是田广那些话听来也不全然没有道理的样子?
“……内政、整军,确确实实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好,”赵王歇扫视一眼在座所有人:“但是嘛,能交好总比交恶好,对吧?”
燕王夏当即就点头。
“那你们说怎么样!?”齐王儋一副气呼呼的模样:“难道真的要割土赔礼?割的是齐国的土,你们当然无所谓了。”
赵王歇和燕王夏都是一阵错愕,他们没有提议过割土的话题,齐王儋怎么就这样大吼?而看齐王儋想都没想的吼出来,应该是一直都在考虑那个可能性吧!
失态的齐王儋看见不少人脸色讶异也知道失口将心中的想法吐出来了,他脸上一阵青一阵红,显得既是尴尬也是羞愧。
但是现在的事态很明显,若吕哲不表态,不管是秦还是列国,他们就是想拼命也不敢竭尽全力啊!(未完待续。。)
传来吕哲击败百越、秦军、楚军的消息后,没有与吕哲有过实际接触的列国,他们谈及吕哲的时候还会表现得不屑,但是鄙夷却是怎么都做不出来了。
有句话叫“盛名之下无虚士”,当然也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若只是击败百越,吕哲远远达不到“盛名”的地步,可偏偏吕哲做出了令人难以理解的壮举,在连续击败百越之后还全歼了南下秦军,跟十五万秦军打完了又回身给予崛起中的楚国当头一棒,这一棒直接把有中兴之势的楚国敲打成半残不死的模样。
很显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可用在吕哲身上,特别是不服气的齐国拉上燕国与吕哲进行会猎得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后,原本的不屑和鄙夷全部变成了恐惧,谁还敢怀疑吕哲用敌手尸山血海建立起来的威名是假的?
在不知不觉中,那股起先谁也不看好的势力已经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这刻参天大树还是全身带刺充满了攻击性,他们在吃到教训后傻了才去一再刺激,成了吕哲下一个攻击的目标。没见与吕哲有着不可调节矛盾的楚国也服软……甚至是屈服到吕哲一开口就集结将近三十万大军,摆出听从吕哲号令的地步了吗?
要是齐、燕、赵三国对上秦国能够取得优势,列为君王或许还有足够的底气面对吕哲,可是偏偏近百万的联军拿二十来万秦军没有办法,几次交战还吃了不小的亏,他们哪有什么胆气再招惹吕哲?
“听闻暴秦要册封吕氏哲为汉中王,不知道消息是否准确?”齐王儋一脸的阴霾。
册封为王有分“实王”“虚王”,所谓实王是那种拥有封地实际管辖权力的封国之王。虚王则是空有名份没有封地。在实王与虚王之后还有“单字王”与“双子王”,而单字王要比双子王来得尊贵。
按照周礼来看,品阶中没有“君”,那是在之后才出现的一种册封,应该是王、君、公、侯、伯、子、男。实际的周礼规划中周公居摄改制,进行所谓的“大其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不过春秋战国后,这一套礼仪制度早就不算数了。
秦国从未有册封谁为王的例子,最高也就是进行封君罢了,而君的封地最大也就是一城一地。始皇帝登基之后,不管是为王还是为皇帝,封君不过数人,其中又以安抚宗室为主,侯倒是封得比较多,很多并不是因军功封侯。非军功封侯大多是政治上的一种妥协与让步。极大破坏了源自商鞅变法的公正性,对秦律造成的松动性和破坏性影响很深,恰也是为以后天下权力集身皇帝埋下了伏笔。
始皇帝以酬谢吕哲为由册封为王,这算是秦国第一次册封某人为王。并且第一个册封的对象是异姓,这里十分惹人深思。
“怕是拉拢并着捧杀。”赵王歇怎么都快是吕哲的翁丈了,也存着必要时刻求吕哲救命的心思,有必要替吕哲美言几句。
“拉拢……必然是要拉拢。现在谁不想拉拢?”齐王儋脸色阴沉得可怕:“但是捧杀可就未必了,以吕氏哲的威名还需要捧杀吗?”
确实是不需要再替吕哲扬名了,以前是大多没有亲身较量。多多少少不相信吕哲的实力,经历了那么多之后,谁还会去怀疑那些传闻不真实?
说一句不违心的话,现在谁不想去拉拢吕哲才是有病,要是能拉拢吕哲站在己方的阵营,别说是封王,再大一些的代价也是值得的。他们今天聚在一起,不就是要商议有没有成功拉拢吕哲的可能性,又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吗?
“相王的事情魏、韩、楚都已经提起过,回馈而来的消息是吕氏哲不置可否。”燕王夏的燕国离南方太远了,心里的迫切感不像得罪吕哲的齐国那么迫切,也不像极度需要吕哲支持的赵国那么紧迫:“当务之急是想办法不使汉王哲站在秦国那边,一旦站在了秦国那边……”
哟呵,吕哲可没有称王呢,燕王夏就把汉王哲的称呼都用上了?
不难猜测燕国的态度嘛,他们确实也是在会猎上被打怕了,再有吕哲前约定释放臧荼、后接待卫满,两次表现出来的善意,燕国怎么也该回应一下。
“……一旦吕氏哲站在秦国那边,哪怕我们有头曼单于相助,攻秦恐怕也……”齐王儋既是愤怒又是丧气,沉默良久叹气道:“有什么办法吗?”
齐王儋问的是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拉拢吕哲,拉拢不上也要让吕哲不妨碍攻秦。
吕哲行事从来没有固定套路,想要理清脉搏想出一个针对性的策略都困难,因此这一步似乎是很难走通了。他们细想只有从吕哲需要的方面入手,而吕哲需要什么并不难猜测。
“汉王哲族灭百越的心思一直没有改变,哪怕是中原大变的前提下依然有一支二十万规模的大军在攻伐岭南。孤曾听到一个传闻,说是汉王哲不止要攻下岭南,还想将疆土扩张到更为西南的地方,”燕王夏停下来露出神秘的表情,也压低了说话的声音:“会有这样的决心是更南的地方有宝物,很重要的宝物。”
吕哲已经实验司马欣从百越那里抢夺的两季稻种,因为几乎是每一郡都选出不少县作为试验田,想要保密压根就不可能,列国大多是当成传闻在听,不过并不妨碍他们现在拿出来当作吕哲拼命也要南下的理由。
问题是吕哲南下之心坚决没错,可不代表北方有便宜占的时候不会插手,现在的天下大势是齐、燕、赵、匈奴为一个阵营要合力攻秦,吕、魏、韩、楚成了看戏的一方,他们敢在有人从旁觊觎竭尽全力去拼吗?不全力去拼的话,攻秦就可以当成是笑话了。
对于攻秦的一方来说,现在最大的麻烦已经不是秦国本身,是吕哲这头猛虎正笑眯眯地卧在一旁等着看好戏,也不知道看着看着会不会在某个时刻突兀暴起抢食,或是干脆来个一口全吞。
齐、燕、赵、匈奴为了攻秦准备了两年,他们几乎是算尽了一切,独独把吕哲的迅速崛起给算漏了,结果就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攻秦已经迈出去一步,想要守脚已然不可能,其实就算是齐、燕、赵三国不想攻秦了,秦国也绝不可能停止反扑,更别谈齐、燕、赵三国还与匈奴单于商议好了攻秦时间表,真的是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拉拢吕哲一同攻秦并不是不可能,但是可以想象要付出的代价绝对是列国承受不起的,在局势还没有完全变得糟糕之前,他们哪怕愿意付出足够的代价,可是齐国该付出什么,赵国和燕国又该承担多少,估计也很难达成共识。
“其实吕氏哲会怎么抉择还是取决于我们攻秦是否顺利,顺利的话又是怎么个顺利法。”齐王儋的话看似有点道理,可是仔细一想完全就是连自己都不信的废话,但是他还是要硬撑着继续讲:“我们只看到了吕氏哲强大的一面,怎么不从弱小的另一面来看呢?”
齐王儋说完,田广开始接过话题深究。
在田广的描述中,吕哲崛起不过才两年,哪怕真的强大也不会强得过份。吕哲一直以来专注于南方更是被田广解释为是有自知之明,认为吕哲也明白崛起时间短没有相应的底蕴,只好对针对百越穷追猛打。
“……很像是外强中干的模样,要真的有看上去那样强大,该是西攻暴秦、北吞魏韩、东灭楚国,”田广为了增加说服力,问:“其疆土都是楚地,要真的有灭楚的实力,怎么会放过?毕竟那是难以化解的矛盾啊,只能是以其中一方完全灭亡才能得到终结。”
虽然明知道齐国已经骑虎难下,哪怕旁边有吕哲在觊觎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攻秦,但是田广那些话听来也不全然没有道理的样子?
“……内政、整军,确确实实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好,”赵王歇扫视一眼在座所有人:“但是嘛,能交好总比交恶好,对吧?”
燕王夏当即就点头。
“那你们说怎么样!?”齐王儋一副气呼呼的模样:“难道真的要割土赔礼?割的是齐国的土,你们当然无所谓了。”
赵王歇和燕王夏都是一阵错愕,他们没有提议过割土的话题,齐王儋怎么就这样大吼?而看齐王儋想都没想的吼出来,应该是一直都在考虑那个可能性吧!
失态的齐王儋看见不少人脸色讶异也知道失口将心中的想法吐出来了,他脸上一阵青一阵红,显得既是尴尬也是羞愧。
但是现在的事态很明显,若吕哲不表态,不管是秦还是列国,他们就是想拼命也不敢竭尽全力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