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确定~”“清清小狼”“ 3609433”三位书友热情的打赏。
ps:坑,巨坑,早上停电到现在还没来。笔记本又没电,真是要命!这章是在吵闹的网吧码字的。唉!
…………………………………………………………………………
南方各个郡县动荡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咸阳,这座现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雄城依然是那副旧模样。
关中的洪灾早就退去,始皇帝虽然下达了赈灾的指令,不过由于有些延迟未能及时遏制灾患。在那次大灾的整个过程中,上百万人无家可归,死亡和失踪的人数达到了十余万。不得不说天灾给关中带来了很严重的伤害,关中元气一时间还没有恢复。
与之朝不保夕的动乱郡县相比,咸阳的人们每天醒来面对的是波澜无惊的生活,郊外那些每天会排着长队入城的黔首还是那么平静地过着和平的生活。当然,也只是和平的日子,而不是多么美好的生活。
在这五个月里,始皇帝完成了北巡,中枢也完成了几项举措。
始皇帝一再下令征召徭役,首先遭殃的是旧六国各地,那里的家庭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壮丁服徭役。
大批徭役被征调往北方,他们之中有去修建驰道的,有去加筑长城的,也有去参与筑兵堡的。
全国的牢狱也进行了一个大举措,各地的重犯被集中往咸阳的骊山,要去修建皇陵。一时间多达四十余万的刑徒集中在骊山附近,那里每天都能传出敲击石头的声音。
一些犯了小罪的牢徒也从全国各地被押解过来,他们将和征召的一部分徭役一起修建阿房宫。上郡阳周县的刘季和樊哙本来五个月之后就能得到自由,可是因为一道命令也被送往阿房宫去了,萧何无法之下只有黯然回到沛县。
集中在北方的几项大工程十分浩大,瞬息间全国各地被集中过来咸阳的壮年男子数量超过百万。而现在华夏才多少人口?往多了说也就三千来万。不得不说集中起上百万的男人在咸阳,是一个很诡异的数字。
上百万被征召或征调的男子每天要吃掉多少粮食,再加上咸阳本来就有的人口要吃多少。秦国的国力因为这样的举措被加上一副重担,不是没人意识到这些,而是根本无法做出改变。
民间开始出现一件也不知道是有趣还是可悲的事情,很多适龄待嫁的女子突然间找不到可嫁之人,一些与人有婚约女子因为未婚夫被征调徭役很可能没嫁就要守寡。
关中地区刚受大灾,按例说中枢不应该再从关中征调徭役才对?可是征召令依然被下发到关中的各个郡县……
想象一下,即将重建家园的当口,一道征召令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抽走了。那该会是什么样的一幅情景。
大批量征调徭役对社会的伤害很大,社会上的主要劳力都不见了谁去种田?民间开始进入由老人、孩子、妇孺为主的生产阶段。
然而事情到了这里还没有结束,老秦地的黔首们心里真的迷惘了,他们不止一次的问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这样,疑惑统一之战结束了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也就算了,可是为什么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国家还是那个国家,至高无上的秦王则变成了始皇帝,帝国的领土翻了好几倍,可是日子为什么过得比以前艰难?
无数个迷惑在关中人、陇西人、巴、蜀、汉中等等老秦人的领地里生出来。他们真的不知道为此奋斗和流血是为了什么。
一种国家只是皇帝的国家,从战争中得到好处的只有贵族,种种的念头忍不住生上人们的心头,再被一些“有心人”的引导下。不满和失望成了主流。
现在秦国的平静是一种赢室几百年来养成的“惯性”在维持帝国的安稳,不过要是黔首得不到战争带来的好处,反而战争结束了还要继续大量服徭役,那么民心上的改变也就已经无法避免。
不是危言耸听。有些官员也发现老秦地的一些现象,比如以前没有人付钱招人顶替征召的事情现在有了,而这还是征召为士卒。征召徭役方面。被征召的家庭有一点条件就会出钱让人顶替或者干脆用仆人顶替,没钱的也是带着抵触的心态应征。
发现这一些现象的官员将情况上报,有人不在乎有人在意,始皇帝那边也得到这样的汇报。
始皇帝的反应是什么?嬴政得知有这样的情况十分的恼怒,本来是要治罪不过被赵高和李斯齐齐劝了下来。
赵高是这么说的:一样是服徭役,既然有人去了,那就是服徭役,秦律上他们没有犯什么错。
李斯则说得比较委婉,已经算是在提醒:现下民力匮乏,各家各户青壮伤残甚多。平民中很多长年征战,是不是让他们休息一下?
始皇帝的性情与之从前已经不同,以前还有一个灭掉六国一统华夏的伟大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凡事都还能忍耐或者思考一下。现在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伟业在嬴政的手上完成了,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骄傲感在所难免,毕竟他也是人。
平凡的人骄傲起来祸害也不会祸害那么大,问题嬴政是始皇帝不是平凡人,他是至高无上的帝皇,所谓金言玉语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敢于违逆之下骄傲就会变成极度自负。
嬴政是一个听不进劝导的人吗?或许在神州没有统一之前他是一位善于纳谏的人,可是人总是会变的。
赵高是始皇帝的近臣,李斯算是始皇帝最为倚重的重臣,两人的劝导在以前肯定会有效果,然而现在的嬴政已经不是那个善于纳谏的秦王,他是整个神州骄傲的主人。善意的劝导在嬴政看来是在挑战皇帝的权威,嬴政虽然没有怒斥或者驳斥什么,可是那冷冷地眼神看得赵高和李斯心惊胆战。
始皇帝当然知道黔首们需要休养生息,可是他变得像是一个刚愎自用或者极度自信的人那样。认为他想做的事情没有什么会做不成。
近一段时间始皇帝的精力其实已经不在国政上面,一些方士的诱导或者说蛊惑下,嬴政已经将注意力转向追求永生。也许……只是也许,大概是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嬴政才会变成那样?
不断有人劝谏无果的情况下,咸阳的各个职位也产生了变动。
由于蒙恬被调往北疆军,内史郡的新郡守成了司马欣,城门校尉章邯也升任为少府,咸阳令的新官长成了一个叫阎乐的人。
短短五个月左右的时间,从以上的人事变动来看。咸阳表面上什么都没改变,但是一些职位的变动其实牵扯到很多东西。
凡是劝谏始皇帝追求永生的人要么被外调要么被罢官了,民间征调徭役已经搞得民怨沸腾,官员之间的变动也是十分的频繁。
而在这个时候,南方发来的紧急军情总算到了咸阳,始皇帝接到国尉署紧急呈上来的那时候他正在诚心的沐浴打算吃“仙丹”。
“南郡发生暴乱?”这是惊讶。
“百越人十万大军入侵?”这是诧异。
“屠睢**,任嚣潜逃?”这是震怒。
“这个吕氏哲好像有点印象?”这是迷惑。
看到那起码五万字的军情回报,始皇帝脸上的表情不断变幻,他觉得实在是难以置信。
是的。就是难以置信,始皇帝是一位伟大的君主是毋庸置疑的,他的丰功伟业也无人可以比拟。恰恰因为他也自己这么觉得,南方的暴乱在他看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而百越人的入侵则没什么好意外的。秦国想去南侵百越,百越人自然也会想到先发制人。只是……只是他实在没明白屠睢和任嚣怎么会使局面变成那样,而且南征军正副统帅还一个**一个潜逃,这简直是在开一个天大的玩笑!
“查!”这一刻。始皇帝脑袋里面总算没有什么永生了,他的心思回归到国政上面来:“让黑冰台查清楚都是怎么回事!”
躲在阴影里面的一个黑衣人应了声“嘿”,不过倒是没有离去。
始皇帝似乎十分暴躁:“这个吕氏哲……”
阴影里传来“吕氏哲。贯籍为陇西郡西县治下。贯籍等级家长为鲸寻,非是血亲。应召为屯长,督建驰道于阴密,后往阳周驻军,其后……”的解说。
稍微一愣,始皇帝似乎是记起来了,他呢喃:“好像是有这么一个人。他献上了筑城新法因为这个功劳被升爵为公大夫、任军侯之职。”说着闭上眼睛,好像是在回忆什么,久久之后才张口说:“这个人也查!”
“嘿!”阴影里的黑衣人应命之后无声的退后,慢慢消失了。
这一刻,始皇帝的气质与追求永生的气质完全不同,追求永生的嬴政不过是一个看起来未老先衰的中年人,思绪回归到政事上来的嬴政却是天下独一的皇帝。
再次拿起那条颇长写满字的白娟,始皇帝很专注地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那双满是杀气的剑眉一抖一抖似乎在酝酿着什么。
逐字看完,始皇帝猛地抬起头,声音沉稳满是威严:“唤王绾、李斯、蒙毅、姚贾过来。”
王绾是接任屠睢的秦国新任国尉。
李斯目前还是廷尉。
蒙毅和姚贾同是上卿,不过蒙毅比姚贾多了一个官职内谋。
这四个人是目前始皇帝相对信任且倚重的人物。不过姚贾可能大部分比较陌生,其实他是出身于魏国,其父是看守城门的门监,出身十分的低微。总得来说姚贾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人物,韩非曾经称其为“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其人的过往非常多,就不在一一叙述。
“呵,迫不得已临时接任主将之职,率领五千士卒镇压叛乱斩首四万,情势危急下收拢被殃及鱼池的六国罪民共抗百越入侵,三战斩首五万、俘虏两万。”始皇帝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冷笑还是什么,他拿起笔挑选一些词句写在旁边的竹简上:“受命编练过六国青壮,掌管过夷陵……。”
始皇帝站起来走向旁边的一个柜子,那里摆放着非常多的竹简,走了有一会在一个标注“南郡”的柜子前停下,目光扫视了一会找到屠睢和任嚣以前发来的公函副件。
哗啦啦的响动声,始皇帝翻开竹简,审阅了有一会才看到关于任嚣任命吕哲的记录,“喔?确实是任嚣任命,不是胡言乱语。”,他又找了屠睢上报的那些副件看了一会,“看来这人的能力不错。正副统帅竟然都有意划编六国青壮让其操练?”
看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吧?始皇帝重新回到座位有翻看吕哲上报军情的那道白娟,这一次他看的是关于战事的汇报。
作为秦帝国的皇帝,嬴政其实不太懂兵法,不过吕哲写的时候就像是在写小说那样将经过详细的写出来,那种怎么分配怎么调动又是什么用意的描述,看得不懂兵法的嬴政也能想象得出是怎么样的场景。
“将徐岩也唤来!”始皇帝觉得应该找一个知兵的将军过来看看。
差不多是在始皇帝吩咐完,外面传来应命声,又说王绾、李斯、蒙毅、姚贾已经在殿外等候。
四人进来时都在观察始皇帝的脸色,他们除了上朝的时候已经很久没有遭到额外的召见。
等待行礼过后。始皇帝没有让他们就座,径直道:“你们拿……”扬了扬白娟,“拿去传阅。”
始皇帝的这一番作为令私人颇为奇怪,不过蒙毅倒是反应不慢当下就走过去恭敬接过白娟。
这幅场面其实比较随意。要是正式的场合,始皇帝旁边会有宦官或者女官伺候,蒙毅也是和嬴政太熟了才敢走过去,换做其余人会担心还没靠近就被某个地方射出来的弩箭给杀了。
白娟的字数真的有些多。里面的内容也太过匪夷所思了一些,本来有些随意的蒙毅后面认真看,足足看了一刻钟才看完。他看完下意识地闭上眼睛。那模样分明是在默记什么,也是在思考白娟的内容代表着什么。
“吕氏哲?”蒙毅自然自己的这么个人,他心想:“传闻吕氏哲在阳周县拿民玞当士卒练,那些士卒似乎练得还不错?即会奇技又会兵法,且带兵还不错,当初倒还真的没看得出来。不过……这个倒也大胆,竟是带着临时整编的两万多人就敢去迎击瓯越、闽越、桂越三越联军,最不可思议的是最后还战胜了?”
王绾也看完了,看完之后脸色大变。身为国尉有权调阅任何关于战事的文件,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阅以前关于匈奴和百越相关的战报,对匈奴和百越可以说是有一定的了解。
匈奴和百越人其实有一个共同点,这两个部族都缺少金属兵器,匈奴人是马背上的胡人哪怕缺少兵器也不好对付,百越人却是不同。
自大秦与百越人摩擦不断之后,国尉署像是在研究匈奴人那样研究过百越,百越是一个擅长在森林环境下偷袭的部族,正面会战的战斗力其实不强。
王绾看见白娟吕哲所写,三次作战基本都不是森林的环境,战事的经过也写的比较清楚,他还是相信吕哲真的是带着两万多人击败了十万百越的,只不过吕哲所写的那些战法还需要推敲推敲。
身为国尉,王绾和蒙毅的想法也不太相同,他所关注的是白娟上吕哲写的那些关于动乱会祸及南郡周边郡县的事情。他心想:“动荡在所难免,不过南方各个郡县陷入兵灾倒是夸张了。”
李斯和姚贾对兵事都不太了解,他们从白娟上看到的是另一个意思。吕哲暂领主将之职,这完全是符合秦军惯例的事情,毕竟正副统帅包括校尉、军侯全死了嘛。只是他们觉得那些高于吕哲的军官死得也太蹊跷了一些,怀疑这里面有什么猫腻。
始皇帝在四人传阅白娟的时候也在心里面思量,他也同样认为吕哲说得太过严重,南方各郡是会被波及到形成动荡,但是在大秦如日中天的时候谁敢浑水摸鱼酿成大乱?!
至于吕哲自己用猜测口吻描述的六国旧贵族会起兵的事情,不但始皇帝不以为然,哪怕是看后的王绾、李斯、蒙毅、姚贾也觉得根本没那个可能。
应该说秦国的高官们太自信了,还是他们把天下间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想得太无能了呢?
这个时候始皇帝和王绾似乎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近段时间各地已经有不少官员上报民情不稳,也不是没人上报过关于南方郡县动荡的事情。而这两个在场有权管军事的人,一个忙着追求永生,一个整天扑在匈奴和百越的竹简上,似乎没怎么去关注过那些。
李斯是廷尉,不过他在秦国有“万事通”的美称,似乎发生点什么事他都知道。他对最近各地的上报倒是有一些印象,可是他是管刑法的,现在也不好提醒。要是真的提醒岂不是告诉始皇帝自己把手伸的太长了?
蒙毅呢?他这个内谋则是完全在忙关于北疆的事情,毕竟他的哥哥蒙恬现在是北征将军,即将率领大军与匈奴展开战争了。
几人交换着意见,对于还没有明确的事情,身为臣子的人倒是不敢太快下定论,统一的论调就是先派人查探一下。
始皇帝倒是还算清醒,他认为查是一定要查的,只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应该提前最好相应的准备。
他们谈论着白娟上的内容,倒是上报者吕哲根本没被提起过。似乎这样也不是什么值得意外的事情,他们除了皇帝就是中枢大佬,谁会去把一个军侯……哦,是南郡的一个临时主将当人物。
徐岩来了之后,白娟到了他的手上时吕哲的名字总算是有人提了,这位徐氏家主倒是把吕哲率军作战的战法好好地夸了一通,不过到了涉及南方各郡动乱的内容,他与那些大臣一样选择避而不谈。
或许是迷信,或者是命运,不同的掌权者,经过似乎是一样。
嬴政是根本不相信那些人会那么大胆……
胡亥则是没那个智力或者说被瞒骗……
但是,为什么秦国中枢就那么看不起那些六国旧贵族,哪怕已经有人上报他们举兵反叛了,依然没人当回事?(未完待续。。)
ps: 感谢“确定~”“清清小狼”“ 3609433”三位书友热情的打赏。
ps:坑,巨坑,早上停电到现在还没来。笔记本又没电,真是要命!这章是在吵闹的网吧码字的。唉!
ps:坑,巨坑,早上停电到现在还没来。笔记本又没电,真是要命!这章是在吵闹的网吧码字的。唉!
…………………………………………………………………………
南方各个郡县动荡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咸阳,这座现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雄城依然是那副旧模样。
关中的洪灾早就退去,始皇帝虽然下达了赈灾的指令,不过由于有些延迟未能及时遏制灾患。在那次大灾的整个过程中,上百万人无家可归,死亡和失踪的人数达到了十余万。不得不说天灾给关中带来了很严重的伤害,关中元气一时间还没有恢复。
与之朝不保夕的动乱郡县相比,咸阳的人们每天醒来面对的是波澜无惊的生活,郊外那些每天会排着长队入城的黔首还是那么平静地过着和平的生活。当然,也只是和平的日子,而不是多么美好的生活。
在这五个月里,始皇帝完成了北巡,中枢也完成了几项举措。
始皇帝一再下令征召徭役,首先遭殃的是旧六国各地,那里的家庭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壮丁服徭役。
大批徭役被征调往北方,他们之中有去修建驰道的,有去加筑长城的,也有去参与筑兵堡的。
全国的牢狱也进行了一个大举措,各地的重犯被集中往咸阳的骊山,要去修建皇陵。一时间多达四十余万的刑徒集中在骊山附近,那里每天都能传出敲击石头的声音。
一些犯了小罪的牢徒也从全国各地被押解过来,他们将和征召的一部分徭役一起修建阿房宫。上郡阳周县的刘季和樊哙本来五个月之后就能得到自由,可是因为一道命令也被送往阿房宫去了,萧何无法之下只有黯然回到沛县。
集中在北方的几项大工程十分浩大,瞬息间全国各地被集中过来咸阳的壮年男子数量超过百万。而现在华夏才多少人口?往多了说也就三千来万。不得不说集中起上百万的男人在咸阳,是一个很诡异的数字。
上百万被征召或征调的男子每天要吃掉多少粮食,再加上咸阳本来就有的人口要吃多少。秦国的国力因为这样的举措被加上一副重担,不是没人意识到这些,而是根本无法做出改变。
民间开始出现一件也不知道是有趣还是可悲的事情,很多适龄待嫁的女子突然间找不到可嫁之人,一些与人有婚约女子因为未婚夫被征调徭役很可能没嫁就要守寡。
关中地区刚受大灾,按例说中枢不应该再从关中征调徭役才对?可是征召令依然被下发到关中的各个郡县……
想象一下,即将重建家园的当口,一道征召令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抽走了。那该会是什么样的一幅情景。
大批量征调徭役对社会的伤害很大,社会上的主要劳力都不见了谁去种田?民间开始进入由老人、孩子、妇孺为主的生产阶段。
然而事情到了这里还没有结束,老秦地的黔首们心里真的迷惘了,他们不止一次的问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这样,疑惑统一之战结束了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也就算了,可是为什么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国家还是那个国家,至高无上的秦王则变成了始皇帝,帝国的领土翻了好几倍,可是日子为什么过得比以前艰难?
无数个迷惑在关中人、陇西人、巴、蜀、汉中等等老秦人的领地里生出来。他们真的不知道为此奋斗和流血是为了什么。
一种国家只是皇帝的国家,从战争中得到好处的只有贵族,种种的念头忍不住生上人们的心头,再被一些“有心人”的引导下。不满和失望成了主流。
现在秦国的平静是一种赢室几百年来养成的“惯性”在维持帝国的安稳,不过要是黔首得不到战争带来的好处,反而战争结束了还要继续大量服徭役,那么民心上的改变也就已经无法避免。
不是危言耸听。有些官员也发现老秦地的一些现象,比如以前没有人付钱招人顶替征召的事情现在有了,而这还是征召为士卒。征召徭役方面。被征召的家庭有一点条件就会出钱让人顶替或者干脆用仆人顶替,没钱的也是带着抵触的心态应征。
发现这一些现象的官员将情况上报,有人不在乎有人在意,始皇帝那边也得到这样的汇报。
始皇帝的反应是什么?嬴政得知有这样的情况十分的恼怒,本来是要治罪不过被赵高和李斯齐齐劝了下来。
赵高是这么说的:一样是服徭役,既然有人去了,那就是服徭役,秦律上他们没有犯什么错。
李斯则说得比较委婉,已经算是在提醒:现下民力匮乏,各家各户青壮伤残甚多。平民中很多长年征战,是不是让他们休息一下?
始皇帝的性情与之从前已经不同,以前还有一个灭掉六国一统华夏的伟大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凡事都还能忍耐或者思考一下。现在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伟业在嬴政的手上完成了,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骄傲感在所难免,毕竟他也是人。
平凡的人骄傲起来祸害也不会祸害那么大,问题嬴政是始皇帝不是平凡人,他是至高无上的帝皇,所谓金言玉语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敢于违逆之下骄傲就会变成极度自负。
嬴政是一个听不进劝导的人吗?或许在神州没有统一之前他是一位善于纳谏的人,可是人总是会变的。
赵高是始皇帝的近臣,李斯算是始皇帝最为倚重的重臣,两人的劝导在以前肯定会有效果,然而现在的嬴政已经不是那个善于纳谏的秦王,他是整个神州骄傲的主人。善意的劝导在嬴政看来是在挑战皇帝的权威,嬴政虽然没有怒斥或者驳斥什么,可是那冷冷地眼神看得赵高和李斯心惊胆战。
始皇帝当然知道黔首们需要休养生息,可是他变得像是一个刚愎自用或者极度自信的人那样。认为他想做的事情没有什么会做不成。
近一段时间始皇帝的精力其实已经不在国政上面,一些方士的诱导或者说蛊惑下,嬴政已经将注意力转向追求永生。也许……只是也许,大概是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嬴政才会变成那样?
不断有人劝谏无果的情况下,咸阳的各个职位也产生了变动。
由于蒙恬被调往北疆军,内史郡的新郡守成了司马欣,城门校尉章邯也升任为少府,咸阳令的新官长成了一个叫阎乐的人。
短短五个月左右的时间,从以上的人事变动来看。咸阳表面上什么都没改变,但是一些职位的变动其实牵扯到很多东西。
凡是劝谏始皇帝追求永生的人要么被外调要么被罢官了,民间征调徭役已经搞得民怨沸腾,官员之间的变动也是十分的频繁。
而在这个时候,南方发来的紧急军情总算到了咸阳,始皇帝接到国尉署紧急呈上来的那时候他正在诚心的沐浴打算吃“仙丹”。
“南郡发生暴乱?”这是惊讶。
“百越人十万大军入侵?”这是诧异。
“屠睢**,任嚣潜逃?”这是震怒。
“这个吕氏哲好像有点印象?”这是迷惑。
看到那起码五万字的军情回报,始皇帝脸上的表情不断变幻,他觉得实在是难以置信。
是的。就是难以置信,始皇帝是一位伟大的君主是毋庸置疑的,他的丰功伟业也无人可以比拟。恰恰因为他也自己这么觉得,南方的暴乱在他看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而百越人的入侵则没什么好意外的。秦国想去南侵百越,百越人自然也会想到先发制人。只是……只是他实在没明白屠睢和任嚣怎么会使局面变成那样,而且南征军正副统帅还一个**一个潜逃,这简直是在开一个天大的玩笑!
“查!”这一刻。始皇帝脑袋里面总算没有什么永生了,他的心思回归到国政上面来:“让黑冰台查清楚都是怎么回事!”
躲在阴影里面的一个黑衣人应了声“嘿”,不过倒是没有离去。
始皇帝似乎十分暴躁:“这个吕氏哲……”
阴影里传来“吕氏哲。贯籍为陇西郡西县治下。贯籍等级家长为鲸寻,非是血亲。应召为屯长,督建驰道于阴密,后往阳周驻军,其后……”的解说。
稍微一愣,始皇帝似乎是记起来了,他呢喃:“好像是有这么一个人。他献上了筑城新法因为这个功劳被升爵为公大夫、任军侯之职。”说着闭上眼睛,好像是在回忆什么,久久之后才张口说:“这个人也查!”
“嘿!”阴影里的黑衣人应命之后无声的退后,慢慢消失了。
这一刻,始皇帝的气质与追求永生的气质完全不同,追求永生的嬴政不过是一个看起来未老先衰的中年人,思绪回归到政事上来的嬴政却是天下独一的皇帝。
再次拿起那条颇长写满字的白娟,始皇帝很专注地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那双满是杀气的剑眉一抖一抖似乎在酝酿着什么。
逐字看完,始皇帝猛地抬起头,声音沉稳满是威严:“唤王绾、李斯、蒙毅、姚贾过来。”
王绾是接任屠睢的秦国新任国尉。
李斯目前还是廷尉。
蒙毅和姚贾同是上卿,不过蒙毅比姚贾多了一个官职内谋。
这四个人是目前始皇帝相对信任且倚重的人物。不过姚贾可能大部分比较陌生,其实他是出身于魏国,其父是看守城门的门监,出身十分的低微。总得来说姚贾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人物,韩非曾经称其为“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其人的过往非常多,就不在一一叙述。
“呵,迫不得已临时接任主将之职,率领五千士卒镇压叛乱斩首四万,情势危急下收拢被殃及鱼池的六国罪民共抗百越入侵,三战斩首五万、俘虏两万。”始皇帝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冷笑还是什么,他拿起笔挑选一些词句写在旁边的竹简上:“受命编练过六国青壮,掌管过夷陵……。”
始皇帝站起来走向旁边的一个柜子,那里摆放着非常多的竹简,走了有一会在一个标注“南郡”的柜子前停下,目光扫视了一会找到屠睢和任嚣以前发来的公函副件。
哗啦啦的响动声,始皇帝翻开竹简,审阅了有一会才看到关于任嚣任命吕哲的记录,“喔?确实是任嚣任命,不是胡言乱语。”,他又找了屠睢上报的那些副件看了一会,“看来这人的能力不错。正副统帅竟然都有意划编六国青壮让其操练?”
看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吧?始皇帝重新回到座位有翻看吕哲上报军情的那道白娟,这一次他看的是关于战事的汇报。
作为秦帝国的皇帝,嬴政其实不太懂兵法,不过吕哲写的时候就像是在写小说那样将经过详细的写出来,那种怎么分配怎么调动又是什么用意的描述,看得不懂兵法的嬴政也能想象得出是怎么样的场景。
“将徐岩也唤来!”始皇帝觉得应该找一个知兵的将军过来看看。
差不多是在始皇帝吩咐完,外面传来应命声,又说王绾、李斯、蒙毅、姚贾已经在殿外等候。
四人进来时都在观察始皇帝的脸色,他们除了上朝的时候已经很久没有遭到额外的召见。
等待行礼过后。始皇帝没有让他们就座,径直道:“你们拿……”扬了扬白娟,“拿去传阅。”
始皇帝的这一番作为令私人颇为奇怪,不过蒙毅倒是反应不慢当下就走过去恭敬接过白娟。
这幅场面其实比较随意。要是正式的场合,始皇帝旁边会有宦官或者女官伺候,蒙毅也是和嬴政太熟了才敢走过去,换做其余人会担心还没靠近就被某个地方射出来的弩箭给杀了。
白娟的字数真的有些多。里面的内容也太过匪夷所思了一些,本来有些随意的蒙毅后面认真看,足足看了一刻钟才看完。他看完下意识地闭上眼睛。那模样分明是在默记什么,也是在思考白娟的内容代表着什么。
“吕氏哲?”蒙毅自然自己的这么个人,他心想:“传闻吕氏哲在阳周县拿民玞当士卒练,那些士卒似乎练得还不错?即会奇技又会兵法,且带兵还不错,当初倒还真的没看得出来。不过……这个倒也大胆,竟是带着临时整编的两万多人就敢去迎击瓯越、闽越、桂越三越联军,最不可思议的是最后还战胜了?”
王绾也看完了,看完之后脸色大变。身为国尉有权调阅任何关于战事的文件,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阅以前关于匈奴和百越相关的战报,对匈奴和百越可以说是有一定的了解。
匈奴和百越人其实有一个共同点,这两个部族都缺少金属兵器,匈奴人是马背上的胡人哪怕缺少兵器也不好对付,百越人却是不同。
自大秦与百越人摩擦不断之后,国尉署像是在研究匈奴人那样研究过百越,百越是一个擅长在森林环境下偷袭的部族,正面会战的战斗力其实不强。
王绾看见白娟吕哲所写,三次作战基本都不是森林的环境,战事的经过也写的比较清楚,他还是相信吕哲真的是带着两万多人击败了十万百越的,只不过吕哲所写的那些战法还需要推敲推敲。
身为国尉,王绾和蒙毅的想法也不太相同,他所关注的是白娟上吕哲写的那些关于动乱会祸及南郡周边郡县的事情。他心想:“动荡在所难免,不过南方各个郡县陷入兵灾倒是夸张了。”
李斯和姚贾对兵事都不太了解,他们从白娟上看到的是另一个意思。吕哲暂领主将之职,这完全是符合秦军惯例的事情,毕竟正副统帅包括校尉、军侯全死了嘛。只是他们觉得那些高于吕哲的军官死得也太蹊跷了一些,怀疑这里面有什么猫腻。
始皇帝在四人传阅白娟的时候也在心里面思量,他也同样认为吕哲说得太过严重,南方各郡是会被波及到形成动荡,但是在大秦如日中天的时候谁敢浑水摸鱼酿成大乱?!
至于吕哲自己用猜测口吻描述的六国旧贵族会起兵的事情,不但始皇帝不以为然,哪怕是看后的王绾、李斯、蒙毅、姚贾也觉得根本没那个可能。
应该说秦国的高官们太自信了,还是他们把天下间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想得太无能了呢?
这个时候始皇帝和王绾似乎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近段时间各地已经有不少官员上报民情不稳,也不是没人上报过关于南方郡县动荡的事情。而这两个在场有权管军事的人,一个忙着追求永生,一个整天扑在匈奴和百越的竹简上,似乎没怎么去关注过那些。
李斯是廷尉,不过他在秦国有“万事通”的美称,似乎发生点什么事他都知道。他对最近各地的上报倒是有一些印象,可是他是管刑法的,现在也不好提醒。要是真的提醒岂不是告诉始皇帝自己把手伸的太长了?
蒙毅呢?他这个内谋则是完全在忙关于北疆的事情,毕竟他的哥哥蒙恬现在是北征将军,即将率领大军与匈奴展开战争了。
几人交换着意见,对于还没有明确的事情,身为臣子的人倒是不敢太快下定论,统一的论调就是先派人查探一下。
始皇帝倒是还算清醒,他认为查是一定要查的,只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应该提前最好相应的准备。
他们谈论着白娟上的内容,倒是上报者吕哲根本没被提起过。似乎这样也不是什么值得意外的事情,他们除了皇帝就是中枢大佬,谁会去把一个军侯……哦,是南郡的一个临时主将当人物。
徐岩来了之后,白娟到了他的手上时吕哲的名字总算是有人提了,这位徐氏家主倒是把吕哲率军作战的战法好好地夸了一通,不过到了涉及南方各郡动乱的内容,他与那些大臣一样选择避而不谈。
或许是迷信,或者是命运,不同的掌权者,经过似乎是一样。
嬴政是根本不相信那些人会那么大胆……
胡亥则是没那个智力或者说被瞒骗……
但是,为什么秦国中枢就那么看不起那些六国旧贵族,哪怕已经有人上报他们举兵反叛了,依然没人当回事?(未完待续。。)
ps: 感谢“确定~”“清清小狼”“ 3609433”三位书友热情的打赏。
ps:坑,巨坑,早上停电到现在还没来。笔记本又没电,真是要命!这章是在吵闹的网吧码字的。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