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兵的发射的场面比之弓手的射击更为震撼。这种较之普通弓箭更短的弩箭破空声更大也更快,密密麻麻的弩箭破空发出来的动静足以跟现代的飞机相比,差别只是它们很快呼啸而过,声音的滞留范围小也短暂。
发射完的弩手会用脚将张撅弩的弦撑开,一种名为“牙”的挂钩会将弦扣住,而这个时候弩机身上的下方位置比较粗大的悬刀(扳机)会绷紧翘起来。这时,辅兵弩兵会从旁边的匣子拿出笔直但是看起来比较短的弩箭放在弩机的“郭”,其实就是放置弩箭的匣槽里面,整部弩机立刻进入待射状态。
吕哲其实很羡慕弓弩手,他们总是待在军阵最安全的位置,随着各种军令发出箭矢就能够杀伤敌对。近战兵列阵十分密集,不但要冲锋更要负起防御的责任,另外就是天晓得哪天被攒射碰撞的流矢给射中了。
先是传统的圆阵,这种阵型训练了半个月。随后,一种将弓弩手的威力发挥到最大的阵型进入训练阶段。
十分期待能够看见所谓“箭阵”的吕哲看了弓弩手摆开的阵型十分失望,他们摆列的阵势兵力配置如大雁飞过的斜行,这种阵型分明是用以充分发挥射击兵种威力的雁行阵。
所谓的箭阵吕哲也大概了解了一些,其实就是随着军令向某个位置进行不间断的覆盖射击,不过那就不是整个弓手队列或者弩兵队列的齐射了,而是类似于四段射,属于连绵不绝的远程打击,听说就像是海浪和波涛的气势。
在雁行阵中,弓箭的覆盖面非常大,配置合理的抗打击盾兵和戈矛兵也可以用来包围被切割的小规模敌军。但是,斜线的阵列占了大多数的弓弩手,使得整个阵型基本没有冲锋能力,阵型正中为了加强箭矢的覆盖率也只是少量配属长矛兵和持盾兵。
如果遇到敌军忍着巨大的伤亡强行突破,那么几乎没有防御能力的雁行阵中军就会马上被突破,这样一来容易全军大乱。阵型一乱也就意味着阵破,那时就该是被一阵追着掩杀的画面了。
吕哲并不认为摆阵的指挥官是出现失误了才不去加强雁行阵的防御力,毕竟每种阵型都有它的独特性,该是什么用处就怎么设置。如果每样都要照顾那就意味着每样都照顾不到,那还摆特定的阵型做什么?
不知道是不是记错了?好像秦军摆防御阵型时极度依赖战车的掩护,而吕哲他们连续训练多种阵型,始终没有出现战车兵的身影。倒是一些与弓弩兵配合的阵型被反复训练。它们类如,会成为一个倒v锐角的勾形阵;会形成w形状的箕形阵;几乎每场战争都会用到半月形状的偃月阵。
最近吕哲又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白昼训练完毕后会回到帐篷将心得记下。记心得的工具是炭笔和能够显现明显黑色字体的布,所以灰色的帐篷还有一些衣物也就倒了霉。
有次假日他正在书写心得,徐阳与李良前来。
徐阳发现什么似得制止李良出声,这位五百主好奇观察帐篷上写的都是什么。发现写的是练兵的心得和阵法的注释,他立刻看向显得极为专注还在衣服上不断书写的吕哲。
这一刻,徐阳看待吕哲好像是在看一座金山!
低着声音,徐阳拉住李良:“走!”
李良出了帐篷感到莫名其妙:“不是邀哲一起吃酒?不饮了?”
徐阳激动地喘着粗气:“不饮了!”,有那么点迫不及待地说完还戳了戳手掌,把李良丢下就拔腿快跑离开。
“嗯???”李良摸着下巴,“发生了何事?”,想了想,看了看,最后追着徐阳也迈步就跑。
徐阳身为五百主本就不会被限制出营,再则哪怕是限制他也顾不得了。
出了军营立刻进入县城,徐阳跑到布匹店铺就放声大吼:“快!来几匹白布!”
看着一名魁梧军官风风火火跑进来的店主本就惊讶,听到那震耳的吼声更是诧异,最后堆着笑脸:“大将要何种布匹?”
徐阳似乎愣了,他自言自语:“邪?既是写字,我来布店作甚?啊!是看见哲在布上写字没做多想啊!该是去买竹简与刻刀才是!”
是的,这时候还没有纸,记录东西要么是在竹片要么是在销好的木板。记录重要的文字不是用毛笔写,因为不小心弄到水迹就会把字弄得模糊,重要的文字一定是用刻刀慢慢刻在竹片上,这是长久保存的一种方法。另外,快速记录的话就是选择毛笔和木椟。
一连几个感叹号,刚刚迈出店门迎面被跑来的李良撞到,徐阳身躯魁梧自然没事,倒是显得单薄的李良相撞之下自己退了好几步。
李良连连道歉,后问:“将主……?”
徐阳有些不明白:“方才见哲用不明之物在衣裳写字。或许……乃是……呃?”他估计是有些迷糊了,不知道怎么解释之下,有些不耐烦,“本将做事需你得知?”口气有些不好。
李良立刻愣了,他们刚开始还兴致盎然的要一起出去喝酒,期间他也自问没得罪徐阳。他寻思“难道是哲不与之招呼,使之不悦?”,歉意笑着:“哲极容易做事入神,还请将主不要介意。”
徐阳边走边随意说:“正是如此,更显不凡。”
李良又想“不是因为哲?那是因为我刚才冲撞?”,脸上的歉意更甚:“方才冲撞乃是良之错……”
徐阳打断:“你怎出营?”
李良不知道该说什么。
徐阳继续说:“无告假出营,百将责十军棍,回营便受领吧。”
李良脸色变了一下,他不是不知道军规,只是认为跟徐阳出营不受军规管制,没想……
这里必需提一下,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就一直法律森严,秦孝公的哥哥触犯秦法以为不用受罚,最后还是被削了鼻子不得不一直带着面具,自那之后秦法的庄严性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出自赵地的李良,如果按照区域算的话,他应该是赵地人。赵地被并入秦国也没几年,那么按照他现在的岁数,他是在赵国的环境下长大的,所以对秦法的严肃性可能认识不足。
已灭赵国的军队可能很有人情味的选择执法,但是秦国的军队绝对不会随随便便的破坏国之根基——秦律!
现在来说,一个是五百主一个才是百人将,更是没有什么选择性执法的余地。
徐**本不会去关注李良到底在想什么,他见李良不断苦笑还感到奇怪,依法而行可谓已经深入骨髓。至于人情,等他们的职位都到了校尉级别以上,那时候估计才有讲人情的资格。
在县城了跑了几个地方,买了五大捆竹简和三把刻刀的徐阳在要出城之前又折返回去。
李良似乎还听见徐阳在自言自语什么“布匹也买些许”“那种画起来黑乎乎是木炭?”之类的话。
说实话,他完全没搞清楚徐阳到底在干什么,去一趟吕哲帐篷就神经兮兮的进城买了那么多文具用物。
发射完的弩手会用脚将张撅弩的弦撑开,一种名为“牙”的挂钩会将弦扣住,而这个时候弩机身上的下方位置比较粗大的悬刀(扳机)会绷紧翘起来。这时,辅兵弩兵会从旁边的匣子拿出笔直但是看起来比较短的弩箭放在弩机的“郭”,其实就是放置弩箭的匣槽里面,整部弩机立刻进入待射状态。
吕哲其实很羡慕弓弩手,他们总是待在军阵最安全的位置,随着各种军令发出箭矢就能够杀伤敌对。近战兵列阵十分密集,不但要冲锋更要负起防御的责任,另外就是天晓得哪天被攒射碰撞的流矢给射中了。
先是传统的圆阵,这种阵型训练了半个月。随后,一种将弓弩手的威力发挥到最大的阵型进入训练阶段。
十分期待能够看见所谓“箭阵”的吕哲看了弓弩手摆开的阵型十分失望,他们摆列的阵势兵力配置如大雁飞过的斜行,这种阵型分明是用以充分发挥射击兵种威力的雁行阵。
所谓的箭阵吕哲也大概了解了一些,其实就是随着军令向某个位置进行不间断的覆盖射击,不过那就不是整个弓手队列或者弩兵队列的齐射了,而是类似于四段射,属于连绵不绝的远程打击,听说就像是海浪和波涛的气势。
在雁行阵中,弓箭的覆盖面非常大,配置合理的抗打击盾兵和戈矛兵也可以用来包围被切割的小规模敌军。但是,斜线的阵列占了大多数的弓弩手,使得整个阵型基本没有冲锋能力,阵型正中为了加强箭矢的覆盖率也只是少量配属长矛兵和持盾兵。
如果遇到敌军忍着巨大的伤亡强行突破,那么几乎没有防御能力的雁行阵中军就会马上被突破,这样一来容易全军大乱。阵型一乱也就意味着阵破,那时就该是被一阵追着掩杀的画面了。
吕哲并不认为摆阵的指挥官是出现失误了才不去加强雁行阵的防御力,毕竟每种阵型都有它的独特性,该是什么用处就怎么设置。如果每样都要照顾那就意味着每样都照顾不到,那还摆特定的阵型做什么?
不知道是不是记错了?好像秦军摆防御阵型时极度依赖战车的掩护,而吕哲他们连续训练多种阵型,始终没有出现战车兵的身影。倒是一些与弓弩兵配合的阵型被反复训练。它们类如,会成为一个倒v锐角的勾形阵;会形成w形状的箕形阵;几乎每场战争都会用到半月形状的偃月阵。
最近吕哲又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白昼训练完毕后会回到帐篷将心得记下。记心得的工具是炭笔和能够显现明显黑色字体的布,所以灰色的帐篷还有一些衣物也就倒了霉。
有次假日他正在书写心得,徐阳与李良前来。
徐阳发现什么似得制止李良出声,这位五百主好奇观察帐篷上写的都是什么。发现写的是练兵的心得和阵法的注释,他立刻看向显得极为专注还在衣服上不断书写的吕哲。
这一刻,徐阳看待吕哲好像是在看一座金山!
低着声音,徐阳拉住李良:“走!”
李良出了帐篷感到莫名其妙:“不是邀哲一起吃酒?不饮了?”
徐阳激动地喘着粗气:“不饮了!”,有那么点迫不及待地说完还戳了戳手掌,把李良丢下就拔腿快跑离开。
“嗯???”李良摸着下巴,“发生了何事?”,想了想,看了看,最后追着徐阳也迈步就跑。
徐阳身为五百主本就不会被限制出营,再则哪怕是限制他也顾不得了。
出了军营立刻进入县城,徐阳跑到布匹店铺就放声大吼:“快!来几匹白布!”
看着一名魁梧军官风风火火跑进来的店主本就惊讶,听到那震耳的吼声更是诧异,最后堆着笑脸:“大将要何种布匹?”
徐阳似乎愣了,他自言自语:“邪?既是写字,我来布店作甚?啊!是看见哲在布上写字没做多想啊!该是去买竹简与刻刀才是!”
是的,这时候还没有纸,记录东西要么是在竹片要么是在销好的木板。记录重要的文字不是用毛笔写,因为不小心弄到水迹就会把字弄得模糊,重要的文字一定是用刻刀慢慢刻在竹片上,这是长久保存的一种方法。另外,快速记录的话就是选择毛笔和木椟。
一连几个感叹号,刚刚迈出店门迎面被跑来的李良撞到,徐阳身躯魁梧自然没事,倒是显得单薄的李良相撞之下自己退了好几步。
李良连连道歉,后问:“将主……?”
徐阳有些不明白:“方才见哲用不明之物在衣裳写字。或许……乃是……呃?”他估计是有些迷糊了,不知道怎么解释之下,有些不耐烦,“本将做事需你得知?”口气有些不好。
李良立刻愣了,他们刚开始还兴致盎然的要一起出去喝酒,期间他也自问没得罪徐阳。他寻思“难道是哲不与之招呼,使之不悦?”,歉意笑着:“哲极容易做事入神,还请将主不要介意。”
徐阳边走边随意说:“正是如此,更显不凡。”
李良又想“不是因为哲?那是因为我刚才冲撞?”,脸上的歉意更甚:“方才冲撞乃是良之错……”
徐阳打断:“你怎出营?”
李良不知道该说什么。
徐阳继续说:“无告假出营,百将责十军棍,回营便受领吧。”
李良脸色变了一下,他不是不知道军规,只是认为跟徐阳出营不受军规管制,没想……
这里必需提一下,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就一直法律森严,秦孝公的哥哥触犯秦法以为不用受罚,最后还是被削了鼻子不得不一直带着面具,自那之后秦法的庄严性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出自赵地的李良,如果按照区域算的话,他应该是赵地人。赵地被并入秦国也没几年,那么按照他现在的岁数,他是在赵国的环境下长大的,所以对秦法的严肃性可能认识不足。
已灭赵国的军队可能很有人情味的选择执法,但是秦国的军队绝对不会随随便便的破坏国之根基——秦律!
现在来说,一个是五百主一个才是百人将,更是没有什么选择性执法的余地。
徐**本不会去关注李良到底在想什么,他见李良不断苦笑还感到奇怪,依法而行可谓已经深入骨髓。至于人情,等他们的职位都到了校尉级别以上,那时候估计才有讲人情的资格。
在县城了跑了几个地方,买了五大捆竹简和三把刻刀的徐阳在要出城之前又折返回去。
李良似乎还听见徐阳在自言自语什么“布匹也买些许”“那种画起来黑乎乎是木炭?”之类的话。
说实话,他完全没搞清楚徐阳到底在干什么,去一趟吕哲帐篷就神经兮兮的进城买了那么多文具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