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唐能如此强大,李靖功劳很大-视频剪辑:开局盘点洪荒十大阴谋免费阅读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唐能如此强大,李靖功劳很大-视频剪辑:开局盘点洪荒十大阴谋免费阅读-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笔趣阁
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作者:孤单心碎李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隋末唐初,是一个动乱的年代,皇帝无能,各地有能力的人纷纷反叛,想要打倒隋朝,结束压迫剥削的生活,建立一个新的朝代。
在这些人中,就涌现出了李渊李世民这样的人,他们通过起义成功的推翻了隋朝,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唐朝在后人眼中,算是个名气很好的存在了,特别是李世民在位的时候,盛世天下,说的一点也没错。
我们不说他的皇位是怎样得来的,就单单说他的政绩,李世民是一个好的君王,基本上除了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亲兄弟之外,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记录了。
他也是个有能力的人,不然也不会把唐朝治理的如此好了,让边境各国都不敢来侵犯唐朝,还派使臣来学习,而且还好好的每年都去进贡。
唐朝的能打仗,有计谋的人是很多的,李靖是其中一个很厉害的,他比着秦琼,程咬金等人,几乎就是个全才。
因为其他的将军,将领,他们可能就是在某一方面,某一类型的战役上面有很大的优势,很擅长。
但是李靖不一样,他能够接受任何类型的打仗。
比如说他擅长突袭,能够很容易的抓住时机,去打败比自己兵力多数十倍的敌人。
在面对面的正面对决中,他也能够凭借自己的武力和布局,来将对方斩于马下,俘虏万千,顺利取胜。
很多人都不擅长水战,因为水战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一不小心就会失败。
但是李靖不同,他能够利用水战的有利的方面,来为自己的战争加油。
可是这样说,面对一场战役,无论是大仗还是小仗,无论是对自己有利还是不利,只要有李靖在,只要他很用心的去面对,就没有打不赢的,在当时他被称为是军神。
…………
“不得不说,李将军还真是朕的福将啊。”
“想当初,朕听了萧瑀的弹劾,很严厉地训斥李将军,但李将军丝毫没有以军功自恃,反而惶恐地赶紧叩头谢罪。”
“这般心性,很少有人能做到。”
“得功不邀功,实在是武将的最高境界也。”
太极宫中,李世民回想起李靖所做的事情,就不由感慨万千。
正是有了一个个像李靖这样的人物,大唐才能像今天这么繁荣昌盛啊。
他还小想到李靖担任右仆射职位刚满四年时间,因为患有足疾他请求辞任。
他批准后,欣赏李靖此举之余,特地颁下诏书,赐物千段,马两匹。
不久又派人送去灵寿木手杖,让李靖腿脚不便时使用。
李靖因病退居回家不久,唐朝西北的吐谷浑进犯凉州地区,当地居民不堪骚扰,深受其苦。
李世民决定派军队反击,他认为最合适的军队统帅非李靖不可,有心派李靖远征,可是又担心老将军足疾,一时颇感为难。
没想到李靖听到朝廷要派军远征吐谷浑的消息后,主动请缨,申请前去远征。
君臣二人又想到了一处,君主不忘有功老臣,老臣不惮年高微疾,只在意能否为国家尽忠。
这样懂事的武将,哪个皇帝能不爱呢?
…………
大秦皇宫。
始皇帝嬴政看着天穹之上的投影,不由笑了。
“李世民啊李世民,能成功不是没有原因的啊。”
“李靖这等人物,都能为他所用,还有秦琼魏征等人,这笔助力可不小啊。”
“李靖这等人物,大器晚成,对得起他的天赋。”
“隋唐还真是两个神奇朝代啊,名将辈出,文臣也非常之多,不知道是何缘故。”
…………
李靖的名将之路,充满了坎坷,充满着传奇。
他的成功有哪些方面值得总结呢?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所谓时势造英雄,也即是说,得有那个机遇。
所有的战将之所以名留青史,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仗可打。
宋朝为什么名将那么多?
正是因为宋朝的大环境太糟糕,社会动荡,几乎天天都有战争,有足够大的舞台供人们发挥。
李靖虽然出道比较晚,但正逢乱世,隋末唐初那个年代,社会动荡不安,到处弥漫着硝烟。
所谓的乱世出英豪,就是这个道理。
二、个人还得有那个能力。
如果属于一个人的机遇来了,但他没有那个能力,那就不是成功,有可能就是一败涂地了。
李靖能成功,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军事天才,天生就是打仗的料,他的许多战例都突破常规,在匪夷所思中就取得了胜利。
李靖的戎马一生,立下多少战功,这无疑证明了李靖的个人能力是很强的。
三、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明君。
是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只能是窝在圈内了。
李靖正是遇到李渊,特别是李世民这样的明主,他们大胆的把军队交给他,让他可以有任意发挥的空间,有充分表现的舞台。
试想一下,如果李靖在宋徽宗宋高宗所统治下的朝代,他会有如此之大的舞台发挥吗?
就宋徽宗宋高宗那样的皇帝,恐怕早就害怕李靖功高盖主,而把他贬职下放了。
四、李靖本人有气度、有甘做人梯的雅量。
李靖一开始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一开始所打的胜仗,功劳都记在了上司的头上,从凌烟阁李孝恭排名特别靠前就可以看出。
但是在战场上,李靖从来就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打好仗,其他什么的,就让后人去评价吧。
正因为有这种积极的态度,打了胜仗也不居功自傲,所以,得到身边诸将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上司的爱抚和认可。
上司高兴了,自然对他的看法就更好了,对他也就更加器重。
五、李靖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不眷恋权力。
自从李靖打下东突厥以后,担任宰相职务刚满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辞任,而且言辞恳切。
李世民对这种明事理的行为很赞赏,特颁下诏书,加授特进。
并许诺帝国宰相的位置始终给你保留着,足疾稍好一些,每二三天可来朝顾问顾问。
但李靖却没有贪恋权力,他一心只想着卸甲归田。
正是有了他这种不贪恋权力的心态,才让帝王对他很放心。
六、不遗余力的培养后备干部,倾囊相授。
李世民不亏是高明的皇帝,他觉得李靖打仗太厉害了,而自已手下那些将领,虽然大部份打仗还不错,但多半都是一些大老粗,没学过什么兵法。
于是李世民让李靖教诸将学兵法,受到李世民这么的高眼相看,李靖当然是不遗余力的倾囊相助,在他的培养下,唐初名将的军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善于总结经验,把实战经验变成军事理论
李靖将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后人据此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所以,综合来说,李靖不但是华夏古代优秀的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理论家。
如果要在将星闪耀的唐朝评选出第一名将的话,李靖是当之无愧的唯一人选。
无论是攻城还是野战;无论是陆战还是水战;无论是江南还是塞北;无论是高原,还是平地,李靖都能游刃有余地掌控战场,可谓罕见的全能型的军事天才;此外,他又才兼文武,出将入相,可谓文武全才的典范,有生如此,夫复何求。
李靖军事才能冠绝当代,更因为他为大唐帝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从唐高祖到唐高宗时代,唐军能屡战屡胜,不断扩展版图,甚有赖于这批名将的指挥。
说到李靖为唐帝国培养军事人才,就不能不佩服李世民的深谋远虑。
李世民不仅着眼于现在,更要考虑身后长远之事,他所考虑的,是帝国在军事人才上不可后继无人。
这里需要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汉武帝元狩四年漠北决战后,匈奴虽遭到重创,元气大伤,但并未被打垮,而是逐渐恢复了元气,在武帝末年,匈奴实力已恢复到不容小觑的水平。
其中的关键在于汉军在漠北决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未再出塞远征匈奴,但汉武帝这么做也实在是出于无奈。
一方面,漠北决战后,汉军战马损失严重,无力再度发动大规模远征,史称:匈奴虽病,远去,而汉亦马少,无以复往。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卫青、霍去病之后,汉朝方面后继无人,缺乏能独当一面的军事人才。
所以,李世民之深谋远虑,诚非常人所能及。
稍后将带来李靖的奖励和下一位名帅,敬请期待。
…………
大汉皇宫。
刘邦当时就愣住了。
最近出场的人物在一次又一次洗刷他的认知。
他原本以为韩信就天下无敌了。
可霍去病,李靖,这都是什么狠人?
想着想着,刘邦就比较愧疚。
毕竟李世民怎么对功臣的?把他们排入凌烟阁功臣之中。
用心对待,君臣同心。
可自己呢?
该杀的都杀了。
自己不如李世民大度吗?
不不不……不是这样。
君臣同心!君臣同心!
那韩信和朕是一条心吗?
刘邦这样一想,心里就舒服了多了。
韩信那家伙,可不像李靖一样,不贪恋权力啊。
相反,韩信对权力可是放不下的。
不然他为什么会让刘邦封他为齐王。
殊不知,作为帝王,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就是手底下的人对权力太过执着。
这样的人,太过危险了。
…………
汉武帝看到这里,也是非常的无奈。
说的对啊。
刚开始多次打败匈奴有什么用?
没有彻底消灭匈奴啊!
匈奴依然是悬在大汉头上的一把钢刀。
最近几次出征匈奴的战争,论以失败告终。
李广利率近三万骑兵,讨伐匈奴右贤王,差点全军覆没。
由于后期对匈奴的战事不力,屡战屡败,直接导致他不得不停止对匈奴的讨伐!
论这方面,他不如李世民啊!
在他执政后期,匈奴族群正在由北方逐渐向西北方向退缩,这就意味着汉王朝出征的军队也必须朝着同一方向进军才能够与匈奴决战。
因此汉军的作战距离一次比一次长,距离本土后方也越来越远。
另外,在汉王朝和匈奴数十年的不断攻伐中,虽然有不少匈奴部落投降汉王朝,而汉王朝中也有人选择投靠匈奴,这些人中不仅有平民,也有不少有能力的人,他们给匈奴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知识、技术。
大汉在想着如何对付匈奴,匈奴人也在适应汉军。
所以在最后一次李广利率军出征的过程中,就遭遇了匈奴人先进的土工战术,他们通过挖掘地道潜近汉军大营,然后突然发动攻势,这是一种相当先进的战术。
汉武帝很无奈啊。
可这能怪他吗?
怪也对,不怪也对。
国库空虚怪他吗?
不怪,战争太耗费钱财了。
但是,也能怪他。
由于财政赤字,汉武帝不得不重用亲信桑弘羊。
而桑弘羊剑走偏锋,不但允许卖官鬻爵,还垄断盐铁专卖,甚至可以以钱赎罪。
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使得吏治进一步腐朽。
晚年的汉武帝重用亲信,一扫登基之初的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的做法。
他依靠近侍内臣,进一步集中了皇权,对大臣喜怒无常,随意责骂。
甚至恢复了文帝时期就已经废除的“诽谤罪”和“妖言罪”。
更为奇葩的是,朝堂上居然出现了“腹诽罪”,大臣颜异在朝议时只是动了一下嘴唇,就被汉武帝以“腹诽罪”处死。
连汉武帝后期的宰相都无法自保。
整个吏治秩序极度混乱,大臣人人自危,怨声载道。
这点他脱不了干系。
还有,晚年的汉武帝,早已失去了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霸气。
他也像历代帝王一样,希望长生不老。
因此他做了许多荒唐之事:修明堂、建高坛、宠术士、造铜柱仙人掌、祭祀封坛,求仙访道。
搞得朝廷乌烟瘴气,最终酿成“蛊惑之乱”,逼死太子刘据,牵连数万人冤死。
所以说,霍去病卫青等优秀将领的死亡,对他影响挺大的。
这个时候,也就不难看出李靖对于大唐的重要性了。
在这些人中,就涌现出了李渊李世民这样的人,他们通过起义成功的推翻了隋朝,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唐朝在后人眼中,算是个名气很好的存在了,特别是李世民在位的时候,盛世天下,说的一点也没错。
我们不说他的皇位是怎样得来的,就单单说他的政绩,李世民是一个好的君王,基本上除了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亲兄弟之外,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记录了。
他也是个有能力的人,不然也不会把唐朝治理的如此好了,让边境各国都不敢来侵犯唐朝,还派使臣来学习,而且还好好的每年都去进贡。
唐朝的能打仗,有计谋的人是很多的,李靖是其中一个很厉害的,他比着秦琼,程咬金等人,几乎就是个全才。
因为其他的将军,将领,他们可能就是在某一方面,某一类型的战役上面有很大的优势,很擅长。
但是李靖不一样,他能够接受任何类型的打仗。
比如说他擅长突袭,能够很容易的抓住时机,去打败比自己兵力多数十倍的敌人。
在面对面的正面对决中,他也能够凭借自己的武力和布局,来将对方斩于马下,俘虏万千,顺利取胜。
很多人都不擅长水战,因为水战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一不小心就会失败。
但是李靖不同,他能够利用水战的有利的方面,来为自己的战争加油。
可是这样说,面对一场战役,无论是大仗还是小仗,无论是对自己有利还是不利,只要有李靖在,只要他很用心的去面对,就没有打不赢的,在当时他被称为是军神。
…………
“不得不说,李将军还真是朕的福将啊。”
“想当初,朕听了萧瑀的弹劾,很严厉地训斥李将军,但李将军丝毫没有以军功自恃,反而惶恐地赶紧叩头谢罪。”
“这般心性,很少有人能做到。”
“得功不邀功,实在是武将的最高境界也。”
太极宫中,李世民回想起李靖所做的事情,就不由感慨万千。
正是有了一个个像李靖这样的人物,大唐才能像今天这么繁荣昌盛啊。
他还小想到李靖担任右仆射职位刚满四年时间,因为患有足疾他请求辞任。
他批准后,欣赏李靖此举之余,特地颁下诏书,赐物千段,马两匹。
不久又派人送去灵寿木手杖,让李靖腿脚不便时使用。
李靖因病退居回家不久,唐朝西北的吐谷浑进犯凉州地区,当地居民不堪骚扰,深受其苦。
李世民决定派军队反击,他认为最合适的军队统帅非李靖不可,有心派李靖远征,可是又担心老将军足疾,一时颇感为难。
没想到李靖听到朝廷要派军远征吐谷浑的消息后,主动请缨,申请前去远征。
君臣二人又想到了一处,君主不忘有功老臣,老臣不惮年高微疾,只在意能否为国家尽忠。
这样懂事的武将,哪个皇帝能不爱呢?
…………
大秦皇宫。
始皇帝嬴政看着天穹之上的投影,不由笑了。
“李世民啊李世民,能成功不是没有原因的啊。”
“李靖这等人物,都能为他所用,还有秦琼魏征等人,这笔助力可不小啊。”
“李靖这等人物,大器晚成,对得起他的天赋。”
“隋唐还真是两个神奇朝代啊,名将辈出,文臣也非常之多,不知道是何缘故。”
…………
李靖的名将之路,充满了坎坷,充满着传奇。
他的成功有哪些方面值得总结呢?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所谓时势造英雄,也即是说,得有那个机遇。
所有的战将之所以名留青史,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仗可打。
宋朝为什么名将那么多?
正是因为宋朝的大环境太糟糕,社会动荡,几乎天天都有战争,有足够大的舞台供人们发挥。
李靖虽然出道比较晚,但正逢乱世,隋末唐初那个年代,社会动荡不安,到处弥漫着硝烟。
所谓的乱世出英豪,就是这个道理。
二、个人还得有那个能力。
如果属于一个人的机遇来了,但他没有那个能力,那就不是成功,有可能就是一败涂地了。
李靖能成功,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军事天才,天生就是打仗的料,他的许多战例都突破常规,在匪夷所思中就取得了胜利。
李靖的戎马一生,立下多少战功,这无疑证明了李靖的个人能力是很强的。
三、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明君。
是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只能是窝在圈内了。
李靖正是遇到李渊,特别是李世民这样的明主,他们大胆的把军队交给他,让他可以有任意发挥的空间,有充分表现的舞台。
试想一下,如果李靖在宋徽宗宋高宗所统治下的朝代,他会有如此之大的舞台发挥吗?
就宋徽宗宋高宗那样的皇帝,恐怕早就害怕李靖功高盖主,而把他贬职下放了。
四、李靖本人有气度、有甘做人梯的雅量。
李靖一开始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一开始所打的胜仗,功劳都记在了上司的头上,从凌烟阁李孝恭排名特别靠前就可以看出。
但是在战场上,李靖从来就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打好仗,其他什么的,就让后人去评价吧。
正因为有这种积极的态度,打了胜仗也不居功自傲,所以,得到身边诸将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上司的爱抚和认可。
上司高兴了,自然对他的看法就更好了,对他也就更加器重。
五、李靖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不眷恋权力。
自从李靖打下东突厥以后,担任宰相职务刚满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辞任,而且言辞恳切。
李世民对这种明事理的行为很赞赏,特颁下诏书,加授特进。
并许诺帝国宰相的位置始终给你保留着,足疾稍好一些,每二三天可来朝顾问顾问。
但李靖却没有贪恋权力,他一心只想着卸甲归田。
正是有了他这种不贪恋权力的心态,才让帝王对他很放心。
六、不遗余力的培养后备干部,倾囊相授。
李世民不亏是高明的皇帝,他觉得李靖打仗太厉害了,而自已手下那些将领,虽然大部份打仗还不错,但多半都是一些大老粗,没学过什么兵法。
于是李世民让李靖教诸将学兵法,受到李世民这么的高眼相看,李靖当然是不遗余力的倾囊相助,在他的培养下,唐初名将的军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善于总结经验,把实战经验变成军事理论
李靖将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后人据此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所以,综合来说,李靖不但是华夏古代优秀的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理论家。
如果要在将星闪耀的唐朝评选出第一名将的话,李靖是当之无愧的唯一人选。
无论是攻城还是野战;无论是陆战还是水战;无论是江南还是塞北;无论是高原,还是平地,李靖都能游刃有余地掌控战场,可谓罕见的全能型的军事天才;此外,他又才兼文武,出将入相,可谓文武全才的典范,有生如此,夫复何求。
李靖军事才能冠绝当代,更因为他为大唐帝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从唐高祖到唐高宗时代,唐军能屡战屡胜,不断扩展版图,甚有赖于这批名将的指挥。
说到李靖为唐帝国培养军事人才,就不能不佩服李世民的深谋远虑。
李世民不仅着眼于现在,更要考虑身后长远之事,他所考虑的,是帝国在军事人才上不可后继无人。
这里需要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汉武帝元狩四年漠北决战后,匈奴虽遭到重创,元气大伤,但并未被打垮,而是逐渐恢复了元气,在武帝末年,匈奴实力已恢复到不容小觑的水平。
其中的关键在于汉军在漠北决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未再出塞远征匈奴,但汉武帝这么做也实在是出于无奈。
一方面,漠北决战后,汉军战马损失严重,无力再度发动大规模远征,史称:匈奴虽病,远去,而汉亦马少,无以复往。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卫青、霍去病之后,汉朝方面后继无人,缺乏能独当一面的军事人才。
所以,李世民之深谋远虑,诚非常人所能及。
稍后将带来李靖的奖励和下一位名帅,敬请期待。
…………
大汉皇宫。
刘邦当时就愣住了。
最近出场的人物在一次又一次洗刷他的认知。
他原本以为韩信就天下无敌了。
可霍去病,李靖,这都是什么狠人?
想着想着,刘邦就比较愧疚。
毕竟李世民怎么对功臣的?把他们排入凌烟阁功臣之中。
用心对待,君臣同心。
可自己呢?
该杀的都杀了。
自己不如李世民大度吗?
不不不……不是这样。
君臣同心!君臣同心!
那韩信和朕是一条心吗?
刘邦这样一想,心里就舒服了多了。
韩信那家伙,可不像李靖一样,不贪恋权力啊。
相反,韩信对权力可是放不下的。
不然他为什么会让刘邦封他为齐王。
殊不知,作为帝王,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就是手底下的人对权力太过执着。
这样的人,太过危险了。
…………
汉武帝看到这里,也是非常的无奈。
说的对啊。
刚开始多次打败匈奴有什么用?
没有彻底消灭匈奴啊!
匈奴依然是悬在大汉头上的一把钢刀。
最近几次出征匈奴的战争,论以失败告终。
李广利率近三万骑兵,讨伐匈奴右贤王,差点全军覆没。
由于后期对匈奴的战事不力,屡战屡败,直接导致他不得不停止对匈奴的讨伐!
论这方面,他不如李世民啊!
在他执政后期,匈奴族群正在由北方逐渐向西北方向退缩,这就意味着汉王朝出征的军队也必须朝着同一方向进军才能够与匈奴决战。
因此汉军的作战距离一次比一次长,距离本土后方也越来越远。
另外,在汉王朝和匈奴数十年的不断攻伐中,虽然有不少匈奴部落投降汉王朝,而汉王朝中也有人选择投靠匈奴,这些人中不仅有平民,也有不少有能力的人,他们给匈奴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知识、技术。
大汉在想着如何对付匈奴,匈奴人也在适应汉军。
所以在最后一次李广利率军出征的过程中,就遭遇了匈奴人先进的土工战术,他们通过挖掘地道潜近汉军大营,然后突然发动攻势,这是一种相当先进的战术。
汉武帝很无奈啊。
可这能怪他吗?
怪也对,不怪也对。
国库空虚怪他吗?
不怪,战争太耗费钱财了。
但是,也能怪他。
由于财政赤字,汉武帝不得不重用亲信桑弘羊。
而桑弘羊剑走偏锋,不但允许卖官鬻爵,还垄断盐铁专卖,甚至可以以钱赎罪。
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使得吏治进一步腐朽。
晚年的汉武帝重用亲信,一扫登基之初的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的做法。
他依靠近侍内臣,进一步集中了皇权,对大臣喜怒无常,随意责骂。
甚至恢复了文帝时期就已经废除的“诽谤罪”和“妖言罪”。
更为奇葩的是,朝堂上居然出现了“腹诽罪”,大臣颜异在朝议时只是动了一下嘴唇,就被汉武帝以“腹诽罪”处死。
连汉武帝后期的宰相都无法自保。
整个吏治秩序极度混乱,大臣人人自危,怨声载道。
这点他脱不了干系。
还有,晚年的汉武帝,早已失去了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霸气。
他也像历代帝王一样,希望长生不老。
因此他做了许多荒唐之事:修明堂、建高坛、宠术士、造铜柱仙人掌、祭祀封坛,求仙访道。
搞得朝廷乌烟瘴气,最终酿成“蛊惑之乱”,逼死太子刘据,牵连数万人冤死。
所以说,霍去病卫青等优秀将领的死亡,对他影响挺大的。
这个时候,也就不难看出李靖对于大唐的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