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全新的费林德斯公园网球中心正式落成并且启用,这里成为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举办场地,此前一直在奔波流动的赛事也正式安家落户,再也没有转移过举办场地。
1996年,费林德斯公园网球中心正式更名为墨尔本公园,并且落成中心球场,可以容纳一万五千人,拥有一个可以开合关闭的顶棚,则是这座球场走在时代前端的重要设计。
2000年,墨尔本公园的中心球场正式被命名为“罗德-拉沃尔球场(rod-laver-arena)”,为了纪念澳大利亚传奇男子网球球员罗德-拉沃尔老先生。
罗德-拉沃尔,横跨网球公开赛时代前后,不仅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同时也被普遍认为是全球范围内历史上最伟大球员的强有力候补,哪怕是四巨头横空出世之后,也依旧如此——
在拉沃尔职业生涯里,他一共赢得十一座大满贯奖杯,五座是公开赛时代以前,六座是公开赛年代以后。
如果单纯从大满贯冠军数量来说,拉沃尔自然不占优势,不仅落后三巨头和桑普拉斯,而且也落后自己的同胞罗伊-埃默森(roy-emerson);但是,拉沃尔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完成年度全满贯伟业的男子球员。
而且,拉沃尔还完成了两次,公开赛年代前一次,公开赛年代后一次。
也就是说,在一个自然年内,包揽四大满贯冠军。
这一项壮举,至今也没有人能够复制,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都曾经非常非常接近这项纪录,然而一个自然年内完成还是太过困难,因为种种原因擦肩而过。
毫无疑问,一直到现在,罗德-拉沃尔依旧是无数网球爱好者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历史最佳,今年已经七十七岁的拉沃尔老先生,每年还是会前往墨尔本公园现场,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球场里观看比赛。
同样也是2000年,墨尔本公园兴建了第二座大型球场,“海信球场(hisense-arena)”,可以容纳一万零五百名观众,同样也安装可以开合关闭的顶棚。
第三大球场,原名为一号球场,在2003年被正式命名为“玛格丽特-考特球场(margaret-court- arena)”,为了纪念公开赛前后十一次赢得澳网冠军的澳大利亚女子球员考特。
玛格丽特-考特,同样也是纵横网坛公开赛前后的巨星。
公开赛以前,考特赢得十三座大满贯冠军奖杯;公开赛以后,考特又赢得十一座大满贯奖杯。
如果不计算公开赛年代与否,那么考特的二十四座大满贯冠军奖杯,毫无疑问是历史之最;但如果单独计算公开赛年代的话,小威廉姆斯的二十三座大满贯冠军奖杯、格拉芙的二十二座大满贯冠军奖杯,则分别位居历史前两位。
一直以来,海信球场是二号球场,玛格丽特-考特球场则是三号球场,但是,澳网组委会始终在更新场地。
今年,也就是2015年,经过翻新和扩建的玛格丽特-考特球场闪亮登场,不仅能够容纳七千五百人,而且也重新安装了顶棚,这也使得澳网成为第一个拥有三座顶棚球场的赛事,成为巡回赛的领头羊。
为了充分发挥新球场的功能并且宣传赛事形象——不是炫耀,绝对不是炫耀,于是,全新的玛格丽特-考特球场成为了二号球场。
自然而然,“老旧”的海信球场也就成为了三号球场,虽然从观众容纳量来说,这座球场还要更胜一筹。
那么,如何区别二号球场和三号球场呢?
非常简单:夜场比赛。
四大满贯之中,澳网和美网更加年轻也更加潮流,为了方便电视转播,他们设置了夜场比赛的习惯。
温网和法网则依旧恪守规矩,不仅没有夜场比赛,而且球场的顶棚安装工程也远远落后另外两位竞争对手。
如果天色太暗?叫停比赛;如果狂风暴雨?叫停比赛。
也正是因为如此,温网和法网的赛程安排总是一项严峻考验,经常因为意外状况而积压大量比赛,导致赛程无法推进,组委会必须高速运转起来重新组织安排,球员们自然而然也需要跟着适应变化。
甚至于,本来应该在周日举行的男子单打决赛被推迟到周一举行的情况也出现过,而且还不止一次。
其实,从场地来看也是如此。
温网,依旧延续草地。
法网,依旧沿用红土。
这两种场地都是历史悠久,网球诞生之初就是在草地之上,而网球在欧洲全面推广则是在红土之上。
硬地,其实是网球职业化和现代化之后,为了方便商业推广诞生的全新场地——
因为草地和红土的维护价格太过费力也太过昂贵,甚至还需要专业手艺;但硬地却不是,只需要一块水泥地,就已经足够。
从建立到维护,硬地都更简单也更方面,更重要的是,成本更低,这符合商业利益。
就好像篮球和足球一样,一个随处可见的场地,对于一项运动的推广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商业推广。
于是,硬地赛场才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疯狂冒出来。
曾经有专业机构做过一项统计,2000年以后诞生的全新巡回赛,包括atp、wta和itf三大网球组织的赛事,硬地的比例达到匪夷所思的90%。
而且,经过科学研究,大部分硬地都是水泥地,反作用力非常强劲,造成运动伤害的潜在风险直线飙升。
专业人士们纷纷提出建议,为了延续职业球员的生涯,保护职业球员的健康,应该控制硬地巡回赛的数量,即使无法减少现有的巡回赛,至少在全新巡回赛出现的时候,网球组织应该建议避开更多硬地。
然并卵。
在商业推广的滚滚车轮面前,专家们的意见终究是微不足道的。
澳网和美网,就是最佳范例。
首先,它们都是硬地赛事。
其次,它们设置夜场比赛。
这些全部都是符合现代商业推广的选择,走在潮流尖端,并且确确实实取得了难以想象的商业成功。
也许,有人会说,利益至上,这就是符合商业利益的选择,无可厚非,所有人都应该这样,否则就要被淘汰了。
但关键就在于,坚守自己的温网和法网,同样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即使是为了商业利益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拿捏分寸与坚守底线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就可能迷失自己,进而被滚滚商业洪流吞噬。
7017k
1996年,费林德斯公园网球中心正式更名为墨尔本公园,并且落成中心球场,可以容纳一万五千人,拥有一个可以开合关闭的顶棚,则是这座球场走在时代前端的重要设计。
2000年,墨尔本公园的中心球场正式被命名为“罗德-拉沃尔球场(rod-laver-arena)”,为了纪念澳大利亚传奇男子网球球员罗德-拉沃尔老先生。
罗德-拉沃尔,横跨网球公开赛时代前后,不仅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同时也被普遍认为是全球范围内历史上最伟大球员的强有力候补,哪怕是四巨头横空出世之后,也依旧如此——
在拉沃尔职业生涯里,他一共赢得十一座大满贯奖杯,五座是公开赛时代以前,六座是公开赛年代以后。
如果单纯从大满贯冠军数量来说,拉沃尔自然不占优势,不仅落后三巨头和桑普拉斯,而且也落后自己的同胞罗伊-埃默森(roy-emerson);但是,拉沃尔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完成年度全满贯伟业的男子球员。
而且,拉沃尔还完成了两次,公开赛年代前一次,公开赛年代后一次。
也就是说,在一个自然年内,包揽四大满贯冠军。
这一项壮举,至今也没有人能够复制,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都曾经非常非常接近这项纪录,然而一个自然年内完成还是太过困难,因为种种原因擦肩而过。
毫无疑问,一直到现在,罗德-拉沃尔依旧是无数网球爱好者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历史最佳,今年已经七十七岁的拉沃尔老先生,每年还是会前往墨尔本公园现场,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球场里观看比赛。
同样也是2000年,墨尔本公园兴建了第二座大型球场,“海信球场(hisense-arena)”,可以容纳一万零五百名观众,同样也安装可以开合关闭的顶棚。
第三大球场,原名为一号球场,在2003年被正式命名为“玛格丽特-考特球场(margaret-court- arena)”,为了纪念公开赛前后十一次赢得澳网冠军的澳大利亚女子球员考特。
玛格丽特-考特,同样也是纵横网坛公开赛前后的巨星。
公开赛以前,考特赢得十三座大满贯冠军奖杯;公开赛以后,考特又赢得十一座大满贯奖杯。
如果不计算公开赛年代与否,那么考特的二十四座大满贯冠军奖杯,毫无疑问是历史之最;但如果单独计算公开赛年代的话,小威廉姆斯的二十三座大满贯冠军奖杯、格拉芙的二十二座大满贯冠军奖杯,则分别位居历史前两位。
一直以来,海信球场是二号球场,玛格丽特-考特球场则是三号球场,但是,澳网组委会始终在更新场地。
今年,也就是2015年,经过翻新和扩建的玛格丽特-考特球场闪亮登场,不仅能够容纳七千五百人,而且也重新安装了顶棚,这也使得澳网成为第一个拥有三座顶棚球场的赛事,成为巡回赛的领头羊。
为了充分发挥新球场的功能并且宣传赛事形象——不是炫耀,绝对不是炫耀,于是,全新的玛格丽特-考特球场成为了二号球场。
自然而然,“老旧”的海信球场也就成为了三号球场,虽然从观众容纳量来说,这座球场还要更胜一筹。
那么,如何区别二号球场和三号球场呢?
非常简单:夜场比赛。
四大满贯之中,澳网和美网更加年轻也更加潮流,为了方便电视转播,他们设置了夜场比赛的习惯。
温网和法网则依旧恪守规矩,不仅没有夜场比赛,而且球场的顶棚安装工程也远远落后另外两位竞争对手。
如果天色太暗?叫停比赛;如果狂风暴雨?叫停比赛。
也正是因为如此,温网和法网的赛程安排总是一项严峻考验,经常因为意外状况而积压大量比赛,导致赛程无法推进,组委会必须高速运转起来重新组织安排,球员们自然而然也需要跟着适应变化。
甚至于,本来应该在周日举行的男子单打决赛被推迟到周一举行的情况也出现过,而且还不止一次。
其实,从场地来看也是如此。
温网,依旧延续草地。
法网,依旧沿用红土。
这两种场地都是历史悠久,网球诞生之初就是在草地之上,而网球在欧洲全面推广则是在红土之上。
硬地,其实是网球职业化和现代化之后,为了方便商业推广诞生的全新场地——
因为草地和红土的维护价格太过费力也太过昂贵,甚至还需要专业手艺;但硬地却不是,只需要一块水泥地,就已经足够。
从建立到维护,硬地都更简单也更方面,更重要的是,成本更低,这符合商业利益。
就好像篮球和足球一样,一个随处可见的场地,对于一项运动的推广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商业推广。
于是,硬地赛场才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疯狂冒出来。
曾经有专业机构做过一项统计,2000年以后诞生的全新巡回赛,包括atp、wta和itf三大网球组织的赛事,硬地的比例达到匪夷所思的90%。
而且,经过科学研究,大部分硬地都是水泥地,反作用力非常强劲,造成运动伤害的潜在风险直线飙升。
专业人士们纷纷提出建议,为了延续职业球员的生涯,保护职业球员的健康,应该控制硬地巡回赛的数量,即使无法减少现有的巡回赛,至少在全新巡回赛出现的时候,网球组织应该建议避开更多硬地。
然并卵。
在商业推广的滚滚车轮面前,专家们的意见终究是微不足道的。
澳网和美网,就是最佳范例。
首先,它们都是硬地赛事。
其次,它们设置夜场比赛。
这些全部都是符合现代商业推广的选择,走在潮流尖端,并且确确实实取得了难以想象的商业成功。
也许,有人会说,利益至上,这就是符合商业利益的选择,无可厚非,所有人都应该这样,否则就要被淘汰了。
但关键就在于,坚守自己的温网和法网,同样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即使是为了商业利益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拿捏分寸与坚守底线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就可能迷失自己,进而被滚滚商业洪流吞噬。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