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坦驹岭,唐军兵临阿弩越城下,围而不攻,三天之后,阿弩越城守军派人出城,来向唐军请降。高仙芝大喜,欣然接受国守军投诚。第二天,阿弩越城城门大开,高仙率队进入国城内。
入城之后,唐军修整道路、桥梁,为进攻小勃律都城孽多城做准备。
大军压境,蘖多城内人心惶惶,国王派人去往吐蕃求援。吐蕃赞普答应派兵协助小勃律抵抗唐军。离孽多城六十里路有一条河流,河上有一座藤桥,是小勃律与吐蕃之间唯一的联系通路。一旦桥断,小勃律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小勃律国王视之甚重,派有重兵把守。
蘖多城城墙坚固。如果强攻,必有大量伤亡。高仙芝决定用计谋赚开城门。他派大将席元庆带领一千兵丁到孽多城下,对守城军士喊话:我们大唐军队不攻打你们的城池,也不砍断你们的藤桥,只是借路通过,到大勃律去。请你们开城门让我军通行,我唐军言而有信绝不欺哄你们。
很快,城上有了回应:你们大唐从来都是倚强凌弱,欺辱吾等小国。不要在此行骗了,孽多城的城门,只向我们的友邻吐蕃人洞开,你们大唐人永远也休想进来。劝你们快快回头吧,等吐蕃大军来到,你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孽多城内有五、六个大臣死心塌地依附吐蕃,也有大臣不愿与大唐为敌,争执一番,最后还是命守城军人开了城门。席元庆领兵一拥而入,围住了小勃律的宫廷,所有的大臣都当了俘虏。
席元庆带人四处搜寻小勃律国王,找来找去不见踪影。这时,高仙芝帅大队人马进入了孽多城,席元庆向他报告说小勃律国王在逃,遍搜无果。高仙芝却说:“他还寄希望与吐蕃人来拯救小勃律,因此才拒不归降,只有断了他的想头,不搜他,他也只有乖乖儿地出来。那些一心要依顺吐蕃人的大臣何在?”
“末将已经把他们全部擒获,关在一处,请大将军发落。”
“拖出去,斩了!”
“一个活口不留?”
“半个都不留,统统给我砍了。”
几个大臣被拖到一处空地砍了头,孽多城中军队兵将一看,抵抗大唐下场落得如此悲惨,纷纷倒戈投降。
高仙芝又命席元庆领兵前去砍断藤桥,席元庆和几十个士兵纵马飞奔,在落日之前赶到了藤桥。席元庆亲自动手,抡起斧头一针猛砍,三下五除二,藤桥坠下了婆夷水,悬吊在河岸上。
“将军,你看。”
一个兵士抬手指向对岸,席元庆抬头一看,一支骑兵队正飞快地向婆夷水奔来,扬起的沙尘遮天蔽日,落日就在这遍沙尘中缓缓西坠。
兵士们七嘴八舌地说:“是吐蕃人来了!”
“来得不慢啊。”
“只可惜还是晚了一步。”
“高将军真是神机妙算!”
吐蕃兵马到了河边,一看藤桥已断,勒马立在河岸向对岸看过来。唐军兵士扬声大喊:“回去吧,来也没用了,孽多城已经被我军攻破,你们的小勃律奸臣都被我们高将军砍了!”
河岸那边汇集了数千骑兵,一时没有离去,大概是在商议如何渡过婆夷水,婆夷水河岸陡峭,水流湍急,涉水渡河根本就没有可能。而要修复藤桥,施工难度极大,最短也需要一年的时间。吐蕃人望水兴叹,无计可施,在河岸上逗留一阵之后,调转马头,怏怏地走了。
唐军开始满城搜查小勃律国王,几百人搜遍了王宫的每个角落,上天入地,也没有搜出国王。高仙芝也很诧异:“莫非他在我军入城之前过藤桥去了吐蕃?”
审问王宫里的忘事近亲和侍者,都说国王没有过桥,就在唐军进城的那一刻,突然消失了踪影。高仙芝估计国王就藏身在王宫内,命人仔细搜查。几百个人一字排开,拉网式地把王宫搜了一遍,依旧没有找到国王藏身的地方。
其时,小勃律国王带着他的王妃吐蕃公主,藏在王宫附近的一个石窟里。从王宫里仓皇出逃之后,国王带着王妃亡命奔逃,身边的人纷纷逃散,国王拉着王妃径直进了隐秘的石窟。石窟是特意修造的,里面温度适宜,冬天不是太冷,夏天不是太热,备有食物、卧具,还引进了一股泉水。在里面藏身几月,也不愁吃穿。
听着外面马蹄声声,国王有些忧虑:“若是他们一直不走,我们怎么办呢?”
高大的吐蕃公主安慰她的夫君:“放心,他们一定呆不长久的,我父亲不会坐视不管,他很快就会派兵马过来,唐军抵挡不了神勇的吐蕃军队,一定会被我们的军队杀得片甲不留。”
“可是,外面并没有厮杀声,难道吐蕃大军还没有渡过婆夷水。”
“快了,快了,他们一定快来了!”
遍搜无着,兵将们都没有了信心。高仙芝却不肯罢休:“找到小勃律国王,献俘于长安城圣上座前,这一仗才算大获全胜。无论如何,一定要把他找出来,哪怕是他钻到地底下去了。”
他心生一计,命令部下在王宫内和附近大声叫喊:小勃律国王听好了:你手下死心塌地投靠吐蕃的臣子已经被大唐军队诛杀,婆夷水上的藤桥也被砍断,吐蕃人要来救你,除非是长翅膀飞过来!你如今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唯有向我大唐投诚,才可以求得一条生路!
无数条喉咙在王宫内外喊来喊去,喊声此起彼伏,国王心乱如麻,吐蕃公主听说藤桥被砍,也是心灰意冷默默垂泪。
国王说:“我们不如还是出去吧,看来不抓到我们,他们是不肯离开小勃律的。”
“我听你的,只要不跟你分开,干什么都行。”
吐蕃公主揩干眼泪,拉着国王的手,两人起身整衣,手牵在一起,走出了藏身的石窟。
平定了小勃律国,大唐威望重振,小勃律国附近的胡人七十二国纷纷归顺,大唐西域得以安定。
八月,秋高气爽,天高云阔,高仙芝率领大军东返,小勃律国王和王妃被押解在队伍之中。将士们归家心切,一路马蹄急骤,翻过坦驹岭,抵达连云堡,与留守在那里的边令诚合会。
边令诚带人出连云堡迎候,一见面,边令诚拱手说:“可喜可贺,自此西域海清河晏,将军劳苦功高,朝廷重重有赏。”
“有边将军留守连云堡,为高某靖清后路,高某方敢长驱直入,直捣小勃律的孽多城。功劳也有将军的一份。”
“彼此彼此!”
两军合为一股,一起返回河西。行至播密川,已是九月初,高仙芝命人起草捷报,并使人押解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进京告捷。一时疏忽,竟然越过了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而直接将捷报发到了长安。
一路风尘到了安西,竟然没有一名官员到城外迎接得胜还朝的大军。高仙芝心中忐忑不安:“不好,可能开罪中丞大人了。”
边令诚说:“没有向安西报捷,确实不妥。但是,我们这次出征,历经千辛万苦,出生入死,区区报捷小事,节度使大人不该如此小肚鸡肠,与我等计较吧?”
高仙芝骑在马上,默默无语地策马前行。
果然,见到高仙芝,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差脸色十分不悦,开口便骂道:“高丽狗奴,你的于阗使是从哪里来的?”
高仙芝不敢抬头,低声说:“是中丞的提携。”
夫蒙灵察火气更甚:“焉耆镇守使、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又是哪里来的?!”
高仙芝毕恭毕敬地说:“也是中丞大人的提拔。”
夫蒙灵察一拍案几:“老夫以为你都忘了,谁知你还记得?没有老夫,哪有你这高丽狗奴的今天!”
“中丞大人对末将恩重如山,末将没齿难忘。”
“你还没齿难忘!老夫问你,为何不先向节镇报捷,而直送长安,你眼里就没有老夫,没有节镇!”
“末将知错。”
夫蒙灵察气呼呼地说:“你这忘恩负义的狗奴,不是看你此去立了大功,老夫就乱棒打死你!”
“末将知错了,请中丞大人息怒。”
“息怒息怒!你的所作所为,猪狗不如,见到你,老夫就怒火万丈,恨不能生噬了你这狗奴!”
回到营地,高仙芝郁郁不乐,边令诚带了酒菜过来探望,问起觐见御史中丞夫蒙灵察,高仙芝不禁泪水盈眶:“报捷绕过节镇,责骂便是,为何要一口一个高丽狗奴!我高仙芝确是高丽人,但是,自我父亲开始,就为大唐效命,无功劳有苦劳,当面羞辱,令人不堪!”
边令诚道:“骂人狗奴,自己又是何物?且不理会他。”
高仙芝仍然不能释怀:“要在他手下做事,今后,还不知今后要被他如何作践。唉,还不如战死在葱岭以西,免得受此奇耻大辱!”
“高将军勿虑,今上圣明烛照,绝不会让功臣忍气吞声。”
边令诚暗地里命人进京,把高仙芝遭受的羞辱写了一封书信,呈到了兵部。他在信中说:高仙芝征讨小勃律,立下赫赫战功,是朝廷的功臣,如果功臣没有得到应有的表彰,却因受了羞耻郁郁而亡,那么,以后谁还愿意为朝廷卖力呢?!
明皇得知了此事,十分恼怒,立刻下诏,委任高仙芝为鸿胪卿、代理御史中丞、并接替夫蒙灵察为四镇节度使。调夫蒙灵察进京。
诏书到了安西,当众诏告,夫蒙灵察满面羞愧,向高仙芝交代公务,高仙芝却像往常一样,对他恭恭敬敬,行礼如仪,言辞中没有一点轻慢,夫蒙灵察越发地不好意思,匆匆把四镇诸项事务交给高仙芝,离任赴京去了。
从此,高仙芝节镇河西,他重用部下封常青,给他加了许多官职,管理安西四镇的仓廪、垦田、屯田、甲仗、支都等事务。封常青不孚重望,把诸项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河西一带,因高仙芝的镇守署理,烽烟不举,战端少开,百姓安居,明皇也更加看重于他。天宝八年,明皇特意招高仙芝入京,加封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自小勃律一战之后,高仙芝声名大振,成为了大唐一代名将。
入城之后,唐军修整道路、桥梁,为进攻小勃律都城孽多城做准备。
大军压境,蘖多城内人心惶惶,国王派人去往吐蕃求援。吐蕃赞普答应派兵协助小勃律抵抗唐军。离孽多城六十里路有一条河流,河上有一座藤桥,是小勃律与吐蕃之间唯一的联系通路。一旦桥断,小勃律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小勃律国王视之甚重,派有重兵把守。
蘖多城城墙坚固。如果强攻,必有大量伤亡。高仙芝决定用计谋赚开城门。他派大将席元庆带领一千兵丁到孽多城下,对守城军士喊话:我们大唐军队不攻打你们的城池,也不砍断你们的藤桥,只是借路通过,到大勃律去。请你们开城门让我军通行,我唐军言而有信绝不欺哄你们。
很快,城上有了回应:你们大唐从来都是倚强凌弱,欺辱吾等小国。不要在此行骗了,孽多城的城门,只向我们的友邻吐蕃人洞开,你们大唐人永远也休想进来。劝你们快快回头吧,等吐蕃大军来到,你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孽多城内有五、六个大臣死心塌地依附吐蕃,也有大臣不愿与大唐为敌,争执一番,最后还是命守城军人开了城门。席元庆领兵一拥而入,围住了小勃律的宫廷,所有的大臣都当了俘虏。
席元庆带人四处搜寻小勃律国王,找来找去不见踪影。这时,高仙芝帅大队人马进入了孽多城,席元庆向他报告说小勃律国王在逃,遍搜无果。高仙芝却说:“他还寄希望与吐蕃人来拯救小勃律,因此才拒不归降,只有断了他的想头,不搜他,他也只有乖乖儿地出来。那些一心要依顺吐蕃人的大臣何在?”
“末将已经把他们全部擒获,关在一处,请大将军发落。”
“拖出去,斩了!”
“一个活口不留?”
“半个都不留,统统给我砍了。”
几个大臣被拖到一处空地砍了头,孽多城中军队兵将一看,抵抗大唐下场落得如此悲惨,纷纷倒戈投降。
高仙芝又命席元庆领兵前去砍断藤桥,席元庆和几十个士兵纵马飞奔,在落日之前赶到了藤桥。席元庆亲自动手,抡起斧头一针猛砍,三下五除二,藤桥坠下了婆夷水,悬吊在河岸上。
“将军,你看。”
一个兵士抬手指向对岸,席元庆抬头一看,一支骑兵队正飞快地向婆夷水奔来,扬起的沙尘遮天蔽日,落日就在这遍沙尘中缓缓西坠。
兵士们七嘴八舌地说:“是吐蕃人来了!”
“来得不慢啊。”
“只可惜还是晚了一步。”
“高将军真是神机妙算!”
吐蕃兵马到了河边,一看藤桥已断,勒马立在河岸向对岸看过来。唐军兵士扬声大喊:“回去吧,来也没用了,孽多城已经被我军攻破,你们的小勃律奸臣都被我们高将军砍了!”
河岸那边汇集了数千骑兵,一时没有离去,大概是在商议如何渡过婆夷水,婆夷水河岸陡峭,水流湍急,涉水渡河根本就没有可能。而要修复藤桥,施工难度极大,最短也需要一年的时间。吐蕃人望水兴叹,无计可施,在河岸上逗留一阵之后,调转马头,怏怏地走了。
唐军开始满城搜查小勃律国王,几百人搜遍了王宫的每个角落,上天入地,也没有搜出国王。高仙芝也很诧异:“莫非他在我军入城之前过藤桥去了吐蕃?”
审问王宫里的忘事近亲和侍者,都说国王没有过桥,就在唐军进城的那一刻,突然消失了踪影。高仙芝估计国王就藏身在王宫内,命人仔细搜查。几百个人一字排开,拉网式地把王宫搜了一遍,依旧没有找到国王藏身的地方。
其时,小勃律国王带着他的王妃吐蕃公主,藏在王宫附近的一个石窟里。从王宫里仓皇出逃之后,国王带着王妃亡命奔逃,身边的人纷纷逃散,国王拉着王妃径直进了隐秘的石窟。石窟是特意修造的,里面温度适宜,冬天不是太冷,夏天不是太热,备有食物、卧具,还引进了一股泉水。在里面藏身几月,也不愁吃穿。
听着外面马蹄声声,国王有些忧虑:“若是他们一直不走,我们怎么办呢?”
高大的吐蕃公主安慰她的夫君:“放心,他们一定呆不长久的,我父亲不会坐视不管,他很快就会派兵马过来,唐军抵挡不了神勇的吐蕃军队,一定会被我们的军队杀得片甲不留。”
“可是,外面并没有厮杀声,难道吐蕃大军还没有渡过婆夷水。”
“快了,快了,他们一定快来了!”
遍搜无着,兵将们都没有了信心。高仙芝却不肯罢休:“找到小勃律国王,献俘于长安城圣上座前,这一仗才算大获全胜。无论如何,一定要把他找出来,哪怕是他钻到地底下去了。”
他心生一计,命令部下在王宫内和附近大声叫喊:小勃律国王听好了:你手下死心塌地投靠吐蕃的臣子已经被大唐军队诛杀,婆夷水上的藤桥也被砍断,吐蕃人要来救你,除非是长翅膀飞过来!你如今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唯有向我大唐投诚,才可以求得一条生路!
无数条喉咙在王宫内外喊来喊去,喊声此起彼伏,国王心乱如麻,吐蕃公主听说藤桥被砍,也是心灰意冷默默垂泪。
国王说:“我们不如还是出去吧,看来不抓到我们,他们是不肯离开小勃律的。”
“我听你的,只要不跟你分开,干什么都行。”
吐蕃公主揩干眼泪,拉着国王的手,两人起身整衣,手牵在一起,走出了藏身的石窟。
平定了小勃律国,大唐威望重振,小勃律国附近的胡人七十二国纷纷归顺,大唐西域得以安定。
八月,秋高气爽,天高云阔,高仙芝率领大军东返,小勃律国王和王妃被押解在队伍之中。将士们归家心切,一路马蹄急骤,翻过坦驹岭,抵达连云堡,与留守在那里的边令诚合会。
边令诚带人出连云堡迎候,一见面,边令诚拱手说:“可喜可贺,自此西域海清河晏,将军劳苦功高,朝廷重重有赏。”
“有边将军留守连云堡,为高某靖清后路,高某方敢长驱直入,直捣小勃律的孽多城。功劳也有将军的一份。”
“彼此彼此!”
两军合为一股,一起返回河西。行至播密川,已是九月初,高仙芝命人起草捷报,并使人押解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进京告捷。一时疏忽,竟然越过了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而直接将捷报发到了长安。
一路风尘到了安西,竟然没有一名官员到城外迎接得胜还朝的大军。高仙芝心中忐忑不安:“不好,可能开罪中丞大人了。”
边令诚说:“没有向安西报捷,确实不妥。但是,我们这次出征,历经千辛万苦,出生入死,区区报捷小事,节度使大人不该如此小肚鸡肠,与我等计较吧?”
高仙芝骑在马上,默默无语地策马前行。
果然,见到高仙芝,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差脸色十分不悦,开口便骂道:“高丽狗奴,你的于阗使是从哪里来的?”
高仙芝不敢抬头,低声说:“是中丞的提携。”
夫蒙灵察火气更甚:“焉耆镇守使、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又是哪里来的?!”
高仙芝毕恭毕敬地说:“也是中丞大人的提拔。”
夫蒙灵察一拍案几:“老夫以为你都忘了,谁知你还记得?没有老夫,哪有你这高丽狗奴的今天!”
“中丞大人对末将恩重如山,末将没齿难忘。”
“你还没齿难忘!老夫问你,为何不先向节镇报捷,而直送长安,你眼里就没有老夫,没有节镇!”
“末将知错。”
夫蒙灵察气呼呼地说:“你这忘恩负义的狗奴,不是看你此去立了大功,老夫就乱棒打死你!”
“末将知错了,请中丞大人息怒。”
“息怒息怒!你的所作所为,猪狗不如,见到你,老夫就怒火万丈,恨不能生噬了你这狗奴!”
回到营地,高仙芝郁郁不乐,边令诚带了酒菜过来探望,问起觐见御史中丞夫蒙灵察,高仙芝不禁泪水盈眶:“报捷绕过节镇,责骂便是,为何要一口一个高丽狗奴!我高仙芝确是高丽人,但是,自我父亲开始,就为大唐效命,无功劳有苦劳,当面羞辱,令人不堪!”
边令诚道:“骂人狗奴,自己又是何物?且不理会他。”
高仙芝仍然不能释怀:“要在他手下做事,今后,还不知今后要被他如何作践。唉,还不如战死在葱岭以西,免得受此奇耻大辱!”
“高将军勿虑,今上圣明烛照,绝不会让功臣忍气吞声。”
边令诚暗地里命人进京,把高仙芝遭受的羞辱写了一封书信,呈到了兵部。他在信中说:高仙芝征讨小勃律,立下赫赫战功,是朝廷的功臣,如果功臣没有得到应有的表彰,却因受了羞耻郁郁而亡,那么,以后谁还愿意为朝廷卖力呢?!
明皇得知了此事,十分恼怒,立刻下诏,委任高仙芝为鸿胪卿、代理御史中丞、并接替夫蒙灵察为四镇节度使。调夫蒙灵察进京。
诏书到了安西,当众诏告,夫蒙灵察满面羞愧,向高仙芝交代公务,高仙芝却像往常一样,对他恭恭敬敬,行礼如仪,言辞中没有一点轻慢,夫蒙灵察越发地不好意思,匆匆把四镇诸项事务交给高仙芝,离任赴京去了。
从此,高仙芝节镇河西,他重用部下封常青,给他加了许多官职,管理安西四镇的仓廪、垦田、屯田、甲仗、支都等事务。封常青不孚重望,把诸项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河西一带,因高仙芝的镇守署理,烽烟不举,战端少开,百姓安居,明皇也更加看重于他。天宝八年,明皇特意招高仙芝入京,加封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自小勃律一战之后,高仙芝声名大振,成为了大唐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