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大事,名耀千古。明皇决意要把此次封禅办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张说统领下,三省合力,六部协理,九寺各司其责,满朝文武和上下官吏都动员起来,不分白天黑夜,忙得是团团乱转,废寝忘食。
出巡的日期一天天临近,明皇还是有些不放心,生怕哪个环节出了纰漏,使得大典减了辉煌。那一日,明皇在宣政殿亲自召见了九寺少卿,听他们禀报各人职司之内筹备封禅之事办得怎么样了。
太常寺已经拟定了吉期,定为十月月中祭祀,一应仪式也按照祖制,一一定准。明皇仔细地看了大典仪式,没有找出什么不妥的地方,他满意地把呈文还给了太常寺少卿:“你们是用了心的,待封禅礼成,朕再重重地封赏你们。”
宗正寺少卿把随行的皇亲贵戚们的名册呈上,请明皇御览,明皇扫了几眼,拿过笔来,划去了几个人,又添了几个人,掷还给宗正寺少卿:“行了,就按名册上的人数去准备罢。”
接下来,卫尉寺少卿呈上东巡仪仗明细,明皇也看了,没有大的异议,卫尉寺也顺利过关。
因此次随驾出巡的人太多,太仆寺卿熬了几个通宵,好不容易才将出行车舆算出了一个大概,大大小小共计是八百多辆车驾。明皇一看,皱起了眉头:“需用这么多的车舆吗?一辆车要两个驭手,八百多辆不是就要一千多名嘛。一路上马匹还要吃要喝,这要有多大的靡费才办得下来?!”
太仆寺卿小心翼翼地说:“微臣已是精打细算,量人而定数,一人一车,实在是减不下来了。”
明皇想了想:“王爷们还有皇子们委屈委屈他们,就两人乘一辆车吧,公卿们三人乘一辆,至于外邦使节和边民酋长——,”他抬起眼睛,在群臣中找到了鸿胪寺卿,目视着他,鸿胪寺卿赶快出班跪答:“启奏圣上,微臣已经把请柬送达了各国使节和边民酋长头领,他们都说这是千古难得一见的盛事,都准备随驾东巡,观瞻吾皇封禅风采。”
明皇满意地点点头:“他们都是我大唐尊贵的人,万万不能轻慢了,就让他们一人乘一辆车,不能让人家觉得我们堂堂大唐忒小家子气了。”
“微臣领旨。”
少府寺少卿特意出班奏报:数年来税赋收入年年递增,库存丰盈,封禅大事,该用的就用,请圣上不必过于节俭。
明皇笑道:“这才是最要紧的,也是朕最最爱听的话。既然你们如此说,那朕就用不着担心了,朕就撒开了手,敞开了用,使劲地用。只是,不要一旦朕用得多了,你们又可怜巴巴地找朕来哭穷。”
“微臣知道,圣上一向提倡节俭,身体力行,量入为出。请圣上尽管放心,如今东西两藏库库藏黄金白银锦缎堆得满满,圣上就是敞开手用,也不用担心会把库藏掏空了。”
明皇不由得“哈哈”大笑:“你们这班人都摸着朕的脾性了,所以才敢当着朕的面说些个大话。哄得朕一时高兴,体谅你们的难处,为你们设身处地地作想,也就为你们处处节省。”他敛起笑容,话锋一转,说道:“朕节俭不假,但是,四千彍骑军朕是一定要带着去的。”
封禅使张说一直在一旁静听,这时,接口说道:“彍骑军是圣上亲自选拔出来的,护卫皇城,护卫圣上,不愧为我大唐威武之师,雄壮之师,圣上出巡,自然要随行护驾,为王先驱,以壮行色。”
“朕带四千人去,多了点吧?”
“不多不多,圣上安疆定边,开疆扩土,伟业盖世,睥睨六合,气雄万古,带几千彍骑军出巡,正好振天家雄威,耀圣上奇功,四千人不多,依臣所见,不如再加上一千,让五千彍骑军随圣驾东巡。”
明皇一听,不由得咧嘴笑了:“好吧,依爱卿所奏,五千就五千吧。”
“陛下,微臣还有一个想法,请圣上恩准。”
“说吧。”
“命太仆寺选白马一千匹,黑马一千匹,棕色马一千匹,赤色马一千匹,灰色马一千匹,五千彍骑军分成五队,每队骑一色马。”
明皇被这个奇思妙想震惊了:“爱卿哪,啧啧啧啧,只有你张说之的脑袋才能想得出来,朕准了。”
“陛下,微臣还没有说完。”
“好好,你接着说。”
“兵士们全部着银铠,但是,里面的袍服一定要分成五色,骑哪色马。就着那种服色。”
明皇兴致勃勃地说道:“妙,妙,妙不可言!朕来替爱卿说完,每队的旗色也各不相同,骑哪色马,就擎那色旗。”
张说眉飞色舞地说:“远远望去,就像是遮天盖地的五朵云彩飘飞过来,气势雄伟,蔚为壮观,所到之处,一定令人叹为观止。”
明皇由不得击节赞赏:“好好好,就这么着,就这么着。”
工部尚书户从愿暗自叹了口气,这么一来,又要添多少人工物力。他鼓足了胆量说了一句:“五千件袍服,时间仓促,不知能不能赶制得出来。”
“日夜赶工也就是了,内廷供奉着那么多的男女工匠,几千件袍服还会赶制不出来。”张说以不容置辩的口气说道。
明皇也说:“张爱卿所言不虚,就是日不休夜不眠,也要把袍服制出来。封禅是朕登基以来第一件要紧事情,不办得隆重一些,体面一些,还不如不去东巡,就在宗庙里拜拜列祖列宗罢了。”
话已说到这个地步,户从愿哪里还敢说半句不字,咽口吐沫,行了一礼,悄悄地退到了一边。
明皇还不放过,追着问他:“户爱卿,你今天就要给朕一个答复,究竟能不能赶制得出来?”
户从愿只得答道:“臣下尽力而为,一定不耽误圣上出巡。”
明皇正色道:“好吧,只望你不要扫了朕的兴。”
“微臣一定尽力督办,到时一定完工。”
明皇龙颜大悦:“好好好,张爱卿调度有方,诸位爱卿勤于职守,诸事已是初初齐备,只等吉日到来,朕便起驾东巡。”
夜里,明皇在延英殿灯下撰写封禅祭文,因为是向神祗告白,不能让别人捉刀代笔,明皇就亲自动手,撰写祭文,字斟句酌,写了十几天,数易其稿,尚自不能满意。
谯楼上三更鼓响起。这时,高力士蹑手蹑脚地进来,垂手站在一旁,默不作声地看着明皇。明皇听脚步声就知道是高力士来了,目光还落在文稿上,头也不回地地问道:“有事么?”
高力士吞吞吐吐支支吾吾:“唔,有——,有一件事情,想要启奏圣上,又怕打乱了圣上神思。”
“你说吧,看你的样子,这件事情怕也不是什么小事,不然,你也不会这个时候来打搅朕了。”
“圣上圣明,这个嘛,就是王庶人的事情。”
明皇顿时不耐烦了:“她怎么了,在冷宫里还不思悔过,又耍什么花招,惹得朕烦心?!”
“这个——,圣上,她没有耍花招。王庶人她,她昨天晚上在冷宫里过世了。”
“啊——!”明皇捉笔的手一抖:“这么快!”
“是呀,才不过短短三个月时间,她就——去了。”
一时心乱如麻,明皇一个字也写不下去了。他扔下笔,站起身来绕室彷徨:“这个贱人,真会挑时候,偏偏在这个时候死,她就是看着朕要东巡办大事,故意选在了这个时候一命呜呼,好让朕心里不痛快。”
高力士小心翼翼地说:“王庶人身在冷宫,与世人隔绝,她并不知道圣上要去泰山封禅。”
明皇狠狠地说:“死了就死了罢,她大逆不道,是她自作自受,让宗正寺拨一口薄皮棺材,抬出去埋了了事。”
高力士说:“陛下,只怕一口不够。”
明皇惊讶地回头看着高力士:“怎么,一口棺材还睡不下她?!”
“陛下,原先凤翔殿的宫女有五人跟着王庶人去了冷宫。王庶人一死,她们也以死相殉,一起悬梁自尽。四个死了,剩下的一个因为绳子断了,才捡了一条活命,此刻还在哭哭啼啼,说是要随王庶人一起去,到阴曹地府去侍奉王庶人。凤翔殿留下的宫女内侍一个个也哭得死去活来,寻死觅活的,比自己的爹娘死了还要伤心。”
明皇听了。顿觉心绪不宁。他背手立在窗前,看着天上一轮皎洁的明月。王庶人的音容笑貌一时飘飘地到了眼前,她还是十几年前的模样,疏眉淡眼,两颊绯红,一笑就露出了一口细密整齐的牙齿。耳边还回响着她喊“三郎”的声音,含情脉脉,意重情长。一块霹雳木,断了夫妻情分不说,还枉送了她一条性命。现在想起来,可能真的是错怪了她。她日思夜想的,不过就是想有自己的儿子女儿。想得走火入魔,因为才病笃乱投医,听了一个来路不明的妖僧蛊惑,把生儿育女的希望寄托在了一块焦木上。记得从她身上搜出霹雳木时,她曾苦苦相告,自己当时竟然一句也听不进去。此刻,他扪心自问:朕是不是做得有些太过分了?!是不是有些对不起她?她相伴左右十几个春秋寒暑,在最潦倒的时候嫁给了他,在最凶险的时候没有离开过他,最后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
高力士低声说:“陛下,奴才还有一件事要禀报。”
“说。”
“赵妃、刘妃、皇甫德仪、董芳仪、高婕妤、郑才人、高才人、钟美人,还有十几位嫔妃想出钱请僧人念经,请道人打醮,以超度王庶人升天。她们不敢自专,让老奴代为禀报圣上,老奴说圣上忙着东巡,顾不上这些琐碎之事。她们竟然哭哭啼啼地哀求于老奴,一定要请圣上恩准。老奴没有办法,只好代她们转奏圣上。”
明皇长出一口气:“你说,朕准还是不准呢?”
高力士嗫嚅一阵:“陛下,还是准奏了吧。王庶人虽然冒犯天威,但她向来温良恭俭,待嫔妃们如姐妹,待下人如子女,后宫的人没有几个不说她好的。陛下,这些你也知道。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念经打醮,就算是宽慰宽慰她们吧。她们哭得凄惨,老奴都忍不住陪着掉了几滴眼泪。”
明皇良久不语,后来,他下了一道口诏:“王庶人伴驾多年,虽有过错,但已将身补过,准以一品之礼,将其安葬于无相寺。”
出巡的日期一天天临近,明皇还是有些不放心,生怕哪个环节出了纰漏,使得大典减了辉煌。那一日,明皇在宣政殿亲自召见了九寺少卿,听他们禀报各人职司之内筹备封禅之事办得怎么样了。
太常寺已经拟定了吉期,定为十月月中祭祀,一应仪式也按照祖制,一一定准。明皇仔细地看了大典仪式,没有找出什么不妥的地方,他满意地把呈文还给了太常寺少卿:“你们是用了心的,待封禅礼成,朕再重重地封赏你们。”
宗正寺少卿把随行的皇亲贵戚们的名册呈上,请明皇御览,明皇扫了几眼,拿过笔来,划去了几个人,又添了几个人,掷还给宗正寺少卿:“行了,就按名册上的人数去准备罢。”
接下来,卫尉寺少卿呈上东巡仪仗明细,明皇也看了,没有大的异议,卫尉寺也顺利过关。
因此次随驾出巡的人太多,太仆寺卿熬了几个通宵,好不容易才将出行车舆算出了一个大概,大大小小共计是八百多辆车驾。明皇一看,皱起了眉头:“需用这么多的车舆吗?一辆车要两个驭手,八百多辆不是就要一千多名嘛。一路上马匹还要吃要喝,这要有多大的靡费才办得下来?!”
太仆寺卿小心翼翼地说:“微臣已是精打细算,量人而定数,一人一车,实在是减不下来了。”
明皇想了想:“王爷们还有皇子们委屈委屈他们,就两人乘一辆车吧,公卿们三人乘一辆,至于外邦使节和边民酋长——,”他抬起眼睛,在群臣中找到了鸿胪寺卿,目视着他,鸿胪寺卿赶快出班跪答:“启奏圣上,微臣已经把请柬送达了各国使节和边民酋长头领,他们都说这是千古难得一见的盛事,都准备随驾东巡,观瞻吾皇封禅风采。”
明皇满意地点点头:“他们都是我大唐尊贵的人,万万不能轻慢了,就让他们一人乘一辆车,不能让人家觉得我们堂堂大唐忒小家子气了。”
“微臣领旨。”
少府寺少卿特意出班奏报:数年来税赋收入年年递增,库存丰盈,封禅大事,该用的就用,请圣上不必过于节俭。
明皇笑道:“这才是最要紧的,也是朕最最爱听的话。既然你们如此说,那朕就用不着担心了,朕就撒开了手,敞开了用,使劲地用。只是,不要一旦朕用得多了,你们又可怜巴巴地找朕来哭穷。”
“微臣知道,圣上一向提倡节俭,身体力行,量入为出。请圣上尽管放心,如今东西两藏库库藏黄金白银锦缎堆得满满,圣上就是敞开手用,也不用担心会把库藏掏空了。”
明皇不由得“哈哈”大笑:“你们这班人都摸着朕的脾性了,所以才敢当着朕的面说些个大话。哄得朕一时高兴,体谅你们的难处,为你们设身处地地作想,也就为你们处处节省。”他敛起笑容,话锋一转,说道:“朕节俭不假,但是,四千彍骑军朕是一定要带着去的。”
封禅使张说一直在一旁静听,这时,接口说道:“彍骑军是圣上亲自选拔出来的,护卫皇城,护卫圣上,不愧为我大唐威武之师,雄壮之师,圣上出巡,自然要随行护驾,为王先驱,以壮行色。”
“朕带四千人去,多了点吧?”
“不多不多,圣上安疆定边,开疆扩土,伟业盖世,睥睨六合,气雄万古,带几千彍骑军出巡,正好振天家雄威,耀圣上奇功,四千人不多,依臣所见,不如再加上一千,让五千彍骑军随圣驾东巡。”
明皇一听,不由得咧嘴笑了:“好吧,依爱卿所奏,五千就五千吧。”
“陛下,微臣还有一个想法,请圣上恩准。”
“说吧。”
“命太仆寺选白马一千匹,黑马一千匹,棕色马一千匹,赤色马一千匹,灰色马一千匹,五千彍骑军分成五队,每队骑一色马。”
明皇被这个奇思妙想震惊了:“爱卿哪,啧啧啧啧,只有你张说之的脑袋才能想得出来,朕准了。”
“陛下,微臣还没有说完。”
“好好,你接着说。”
“兵士们全部着银铠,但是,里面的袍服一定要分成五色,骑哪色马。就着那种服色。”
明皇兴致勃勃地说道:“妙,妙,妙不可言!朕来替爱卿说完,每队的旗色也各不相同,骑哪色马,就擎那色旗。”
张说眉飞色舞地说:“远远望去,就像是遮天盖地的五朵云彩飘飞过来,气势雄伟,蔚为壮观,所到之处,一定令人叹为观止。”
明皇由不得击节赞赏:“好好好,就这么着,就这么着。”
工部尚书户从愿暗自叹了口气,这么一来,又要添多少人工物力。他鼓足了胆量说了一句:“五千件袍服,时间仓促,不知能不能赶制得出来。”
“日夜赶工也就是了,内廷供奉着那么多的男女工匠,几千件袍服还会赶制不出来。”张说以不容置辩的口气说道。
明皇也说:“张爱卿所言不虚,就是日不休夜不眠,也要把袍服制出来。封禅是朕登基以来第一件要紧事情,不办得隆重一些,体面一些,还不如不去东巡,就在宗庙里拜拜列祖列宗罢了。”
话已说到这个地步,户从愿哪里还敢说半句不字,咽口吐沫,行了一礼,悄悄地退到了一边。
明皇还不放过,追着问他:“户爱卿,你今天就要给朕一个答复,究竟能不能赶制得出来?”
户从愿只得答道:“臣下尽力而为,一定不耽误圣上出巡。”
明皇正色道:“好吧,只望你不要扫了朕的兴。”
“微臣一定尽力督办,到时一定完工。”
明皇龙颜大悦:“好好好,张爱卿调度有方,诸位爱卿勤于职守,诸事已是初初齐备,只等吉日到来,朕便起驾东巡。”
夜里,明皇在延英殿灯下撰写封禅祭文,因为是向神祗告白,不能让别人捉刀代笔,明皇就亲自动手,撰写祭文,字斟句酌,写了十几天,数易其稿,尚自不能满意。
谯楼上三更鼓响起。这时,高力士蹑手蹑脚地进来,垂手站在一旁,默不作声地看着明皇。明皇听脚步声就知道是高力士来了,目光还落在文稿上,头也不回地地问道:“有事么?”
高力士吞吞吐吐支支吾吾:“唔,有——,有一件事情,想要启奏圣上,又怕打乱了圣上神思。”
“你说吧,看你的样子,这件事情怕也不是什么小事,不然,你也不会这个时候来打搅朕了。”
“圣上圣明,这个嘛,就是王庶人的事情。”
明皇顿时不耐烦了:“她怎么了,在冷宫里还不思悔过,又耍什么花招,惹得朕烦心?!”
“这个——,圣上,她没有耍花招。王庶人她,她昨天晚上在冷宫里过世了。”
“啊——!”明皇捉笔的手一抖:“这么快!”
“是呀,才不过短短三个月时间,她就——去了。”
一时心乱如麻,明皇一个字也写不下去了。他扔下笔,站起身来绕室彷徨:“这个贱人,真会挑时候,偏偏在这个时候死,她就是看着朕要东巡办大事,故意选在了这个时候一命呜呼,好让朕心里不痛快。”
高力士小心翼翼地说:“王庶人身在冷宫,与世人隔绝,她并不知道圣上要去泰山封禅。”
明皇狠狠地说:“死了就死了罢,她大逆不道,是她自作自受,让宗正寺拨一口薄皮棺材,抬出去埋了了事。”
高力士说:“陛下,只怕一口不够。”
明皇惊讶地回头看着高力士:“怎么,一口棺材还睡不下她?!”
“陛下,原先凤翔殿的宫女有五人跟着王庶人去了冷宫。王庶人一死,她们也以死相殉,一起悬梁自尽。四个死了,剩下的一个因为绳子断了,才捡了一条活命,此刻还在哭哭啼啼,说是要随王庶人一起去,到阴曹地府去侍奉王庶人。凤翔殿留下的宫女内侍一个个也哭得死去活来,寻死觅活的,比自己的爹娘死了还要伤心。”
明皇听了。顿觉心绪不宁。他背手立在窗前,看着天上一轮皎洁的明月。王庶人的音容笑貌一时飘飘地到了眼前,她还是十几年前的模样,疏眉淡眼,两颊绯红,一笑就露出了一口细密整齐的牙齿。耳边还回响着她喊“三郎”的声音,含情脉脉,意重情长。一块霹雳木,断了夫妻情分不说,还枉送了她一条性命。现在想起来,可能真的是错怪了她。她日思夜想的,不过就是想有自己的儿子女儿。想得走火入魔,因为才病笃乱投医,听了一个来路不明的妖僧蛊惑,把生儿育女的希望寄托在了一块焦木上。记得从她身上搜出霹雳木时,她曾苦苦相告,自己当时竟然一句也听不进去。此刻,他扪心自问:朕是不是做得有些太过分了?!是不是有些对不起她?她相伴左右十几个春秋寒暑,在最潦倒的时候嫁给了他,在最凶险的时候没有离开过他,最后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
高力士低声说:“陛下,奴才还有一件事要禀报。”
“说。”
“赵妃、刘妃、皇甫德仪、董芳仪、高婕妤、郑才人、高才人、钟美人,还有十几位嫔妃想出钱请僧人念经,请道人打醮,以超度王庶人升天。她们不敢自专,让老奴代为禀报圣上,老奴说圣上忙着东巡,顾不上这些琐碎之事。她们竟然哭哭啼啼地哀求于老奴,一定要请圣上恩准。老奴没有办法,只好代她们转奏圣上。”
明皇长出一口气:“你说,朕准还是不准呢?”
高力士嗫嚅一阵:“陛下,还是准奏了吧。王庶人虽然冒犯天威,但她向来温良恭俭,待嫔妃们如姐妹,待下人如子女,后宫的人没有几个不说她好的。陛下,这些你也知道。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念经打醮,就算是宽慰宽慰她们吧。她们哭得凄惨,老奴都忍不住陪着掉了几滴眼泪。”
明皇良久不语,后来,他下了一道口诏:“王庶人伴驾多年,虽有过错,但已将身补过,准以一品之礼,将其安葬于无相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