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之,顾鸣又接下了主线任务。

    这一次的主线任务依然还是创作任务,但没要求创作什么内容,书籍销量要求至少一万册。

    经验奖励2000至4000之间,以及随机道具。

    顾鸣思忖了一会,决定出一本作品合集。

    上次出了一本诗词集,但并未对外销售,这次既然领取了任务,那就得上架销集了。

    按照顾鸣的想法,这本作品集将分为上、下两册,但不单独出售。

    上册为诗词,下册为一些散文杂记,其中会包括一些前世传世名篇,比如《桃花源记》、《陋室铭》、《归去来兮辞》等等。

    当然,这些都得适当根据现实情况修改。

    除了这些传世名篇,顾鸣也会自己写一些。

    以他现在的水平来说,完全有自信写出阳春白雪的意境。

    包括诗词在内,也要自己写一些。

    至于书集名,命名为《花间集》。

    有了这样的决定,顾鸣当晚便开始着手准备,争取在返京之前成稿交付印刷,也好早点完成任务。

    接下来的日子忙碌而又充实。

    虽说筹备婚礼的日子仓促了一点,但也算进行的有条不紊。

    有帮着策划的、有帮着请的、有帮着跑腿采购的……总之应了一句老话,人多好办事。

    且不说顾鸣现在的声望与地位,哪怕不提这茬,好歹岳父大人也是郭北县的父母官,就凭这一点也有不少人主动跑上跑下。

    顾鸣白天忙着筹备、应酬,晚上则写字、看书、做任务赚经验。

    对他来讲晚上有着大把的空闲。毕竟,他不像常人那样必须要睡上几个时辰,只需睡上半个来时辰便能恢复精神。

    这天下午时分,聂鸿书拎着一小坛酒来到院中。

    “老爷~”

    玉儿赶紧迎上前去招呼了一声。

    顾鸣与聂小倩正坐在屋子里商议婚礼的一些细节,听到动静也迎了出来。

    “爹爹~”

    “岳父大人,你怎么还拎着酒来?嫌小婿的酒不好喝?”

    顾鸣乐呵呵迎上前去开了一句玩笑。

    翁婿之间,偶尔开上一句无伤大雅的玩笑,倒也显得亲近一些。

    果然老话说的好:女生向外。

    顾鸣这么一说,聂小倩也跟着嗔了一句:“就是,爹爹拎着酒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女儿舍不得拿酒给你喝。”

    聂鸿书:“……”

    “你俩一唱一和的唱哪一出呢?这是一个老友特意带来的杜康酒,这不就拎过来大家一起品尝一下。”

    顾鸣眼睛一亮:“杜康?难得难得,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嗯,就冲着这句诗,怎么也得品尝一下。”

    要论天下之酒,各地皆有各地的特色。

    北方酒大多比较烈,而南方酒侧偏向于柔和。

    江南一带很少有卖北方酒的,关键很多人也喝不惯。

    不过杜康酒名气很大,这要得益于曹操的那句短歌行,一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得以让杜康酒往往成了酒的代名词。

    “玉儿,多准备几个下酒菜。”

    聂小倩冲着玉儿吩咐了一句。

    “嗯,知道了小姐。”

    翁婿二人在院子里坐了下来,不可避免地聊起了婚礼的一些准备事项。

    聊了一会,顾鸣忍不住问:“岳父大人,看你似有些愁绪流露,难不成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果然,一提这话聂鸿书不由叹了一声:“要说烦心事的确也有一桩,这两天接到了一桩案子,总感觉有些跷蹊。”

    “哦?岳父大人可否讲一讲?”

    毕竟顾鸣现在也是朝廷命官,关心一下地方案件也在情理之中,更不要说郭北县的案子。

    “这案子说起来话长……”

    聂鸿书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从头慢慢讲解起来。

    距离郭北县二十余里,有一个古老的山间小镇,名曰:凤栖镇。

    据说,此镇在一千多年前曾有一个女子被选入宫中,后来被册封为贵妃娘娘,此镇因此而得名凤栖。

    镇子虽不大,但有山有水,风景秀丽,物产也比较丰富。相对来说,当地百姓的日子过的还算不错。

    镇里有几家富户,其中有一家姓季,家主年约五十,人称季员外。

    季员外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姐姐叫季敏,妹妹叫季瑶,相差只有一岁。

    季敏几岁时便定了亲,未婚夫名叫杜承,家境一般,家里有十余亩地,别说与季家比,就算小富之家都谈不上。

    不过,也算不上贫寒。

    杜承的爷爷与父亲皆是秀才,这十余亩地是不用交租子的……总之一家人的温饱完全没有问题。

    季员外之所以与杜家订亲,也是看中了杜家的家世清白,两代人都是秀才,勉强也能算作书香门第。

    重要的是,杜承打小就聪明,四五岁便能背下不少诗词,甚至还能对上几句对子。

    季员外认为其考中秀才是一定没有问题的,万一运气好,说不定还能中个举人什么的,那就可光宗耀祖了。

    因此,季员外早早便找媒婆去杜家提亲……说白了,也是想要赌上一把。

    万一杜承以后真的中了举人,他这个当岳父的同样无限风光。

    退一万步说,就算杜承考不中举人,考秀才肯定没问题。到时候,适当资助一下,女儿也不至于受苦受穷。

    不过,生意人毕竟是生意人,季员外的算盘打的很精,虽定下了亲事,但同时也有个条件,就是要求杜承必须中了秀才,女儿才会过门。

    后来,杜承不负所望,终于考中了秀才,自然也该谈婚论嫁了。

    但这时候,季敏也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她打心眼里不想嫁……准确地说,是不想嫁到杜家。

    杜家的家境本来很一般,加之杜承的父亲卧病在床,为了给父亲治病,杜承已经卖掉了大半的田产。

    如此一来,日子过的更是捉襟见肘,连温饱都难以维系。

    至于季员外,虽有些后悔,但他还算一个爱脸面,守信用的人,不愿让一众乡亲戳脊梁骨,便主动找到杜承,说不如早日完婚,也好冲个喜。

    冲喜,历来就是民间的一种习俗。首发.. ..

    一方面是想借喜庆的日子转运,让家中病重的老人尽早康复。

    二来……同样也关乎着另一个习俗,一旦至亲不幸去世,家中子女按规矩得守孝,三年内不得成亲,也不得远离家乡。

    否则就是不孝。

    对于季员外的提议,杜承自然感激不尽,开始匆匆筹备婚事。

    却不曾想后院失火……季敏仗着父母自幼宠爱,在家里成天闹腾,说什么也不肯嫁。

    季员外夫妇自然也不能由着女儿的性子,毕竟婚期都订下来了,岂有反悔之理?

    传扬出去,季家颜面何存?

    杜腾倒是不知情,东拼西凑,总算弄了一些聘礼,请了花轿、乐队什么的按期上门迎亲。

    哪知,季敏依然还是不嫁,躲在房里又哭又闹,甚至还以死相逼,说什么非要让她嫁,她就上吊。

    季员外夫妇轮番上阵相劝,并保证说成亲之后一定会照顾她,不会让她受穷受累云云。

    但,无论夫妇俩如何相劝,季敏却跟吃了秤砣似的铁了心,说什么也不肯梳妆换衣。

    正当闹的不可开交时,一向懂事的妹妹季瑶走进房来,说:“爹爹,娘亲,既然姐姐不肯嫁,那就不要勉强她了,女儿愿意替代姐姐出嫁。”

    “啊?”

    “这……”

    季员外夫妇俩不由面面相觑。

    季敏却来劲了,一脸欢喜道:“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妹妹自愿的,她愿嫁就让她去好了。”

    虽说此事有点荒唐,但事已至此,季员外也是无可奈何,与夫人商议了一会,被迫接受了姊妹易嫁的方式。

    其实这也不算多稀奇的事,自古以来这样的事例有很多。

    姐代妹嫁、嫁代姐嫁,甚至还有寡嫂代小姑子出嫁的……

    就这样,季瑶抓紧时间梳洗换妆,披着红盖头上了花轿,拜了堂。

    等到入了洞房,揭开盖头时,杜承方才一脸呆痴地发现小姨妹怎么变成了新娘子?

    好在,季瑶心地善良,并没有如实说姐姐嫌贫爱富,而是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姐姐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怕耽误喜事云云。

    但,杜承又不傻,心里已经猜到了是怎么一回事。

    内心里反倒更加高兴,庆幸自己娶到了一个明事理的妻子。

    成亲后,夫妻二人恩恩爱爱,勤劳持家。

    而杜承的父亲的病情也奇迹般一天天好转……这姊妹易嫁之事,一时间在镇里传为美谈。

    季瑶心灵手巧,没事便自己纳些鞋底,绣点花什么的拿到街上去卖,完全没有一丝娇生惯养的小姐气态。

    对此,镇里的百姓对她更是由衷的敬佩,争相买她摊上的东西。

    杜承读书之余也写些字画卖,小日子一天比一天过的好。

    一开始,季员外还感觉有点丢脸,曾几次劝解小女儿,让她不要去街上摆摊,缺钱就回娘家取就是了。

    但是,季瑶却拒绝了父亲的好意,说依靠娘家的话会有损相公的脸面,再说她现在的日子也算过得去,不仅没饿肚子,与相公还有了一点小小积蓄。

    还说会慢慢将以前卖掉的田产再买回来。

    同时,相公也在努力读书,说不定有一天会高中……

    对此,季员外的心情颇有些复杂。

    一方面,他心疼小女儿,另一方面,也为小女儿如此懂事而感到欣慰。

    内心里不免暗自感慨:都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为何姐妹俩的差别如此之大?

章节目录

我在聊斋写小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蜀三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百一十三章 姊妹易嫁!-不聊斋百度百科,我在聊斋写小说,笔趣阁并收藏我在聊斋写小说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