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你看这条河,它又大又宽!-大明嫔妃之登基
第二百一十七章 你看这条河,它又大又宽!-大明嫔妃之登基-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笔趣阁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作者:小耳朵是只猫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朱标看着手里这本《精兵是如何练成的》,直接傻眼了,这里面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很多都已经颠覆了他的三观。
数千弹丸,一息之间,瞬发而至,透体而过,瞬间死亡,就算不死也要缺胳膊少腿,这所谓的冒蓝火的加特林,要是放在战场之上,只要射中了,连补刀都省了,活下来的继续微乎其微。
“但是你看看!这群光拿朝廷俸禄,不干活的垃圾!一年多了,就给朕弄出来这么个垃圾!这玩意有用吗?这玩意能让鞑子只会载歌载舞吗?这玩意能让鞑子再无侵袭华夏的念想吗?”
“如今北元虽然已经被咱们打成了丧家之犬,但是他们的兄弟国,察合台或者钦察罕以及帖木儿,那比咱大明的疆域还要大的多!”
“朕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务必尽管,举全国之力,把朕想要的东西给朕造出来!”
朱元璋此时已经陷入疯魔状态了,自从看见方世玉这本《精兵是怎么练成的》后,见识到着冒蓝火的加特林的威力,彻底被迷住了。
一息之间,数千弹丸齐射,碰到就是非死即残,在如今仍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这种东西一旦出现,无疑是逆天的存在!
你想想,要是把这玩意架在长城上面,一个人负责扫射,一个负责装填弹药,再来十几个人负责运送弹药,甭管是鞑子还是谁,那完全就属于白给啊,来多少就能杀多少。
尤其是北疆那一片,卫所的数量甚至,直接可以对半砍了,如此以来,对付云贵川那些时不时就造个反的土司,也变得轻而易举了。
“爹,这玩意虽然确实很神奇,威力极大,但是以咱们如今的技术水平,想短时间内研发出来,可能性微乎其微啊!”
朱标闻言,却是依旧保持着怀疑态度,这玩意如此逆天,是不是只存在于方先生的构想之中?它真的可以研发出来?就算是让方先生亲自来搞,怕是也搞不出来吧!
朱元璋闻言却是摇了摇头,缓缓说到:“标儿,人的潜力是无穷大的,不逼一下,怎么能激发出来呢?如今工部将全天下的能人巧匠,都汇聚起来了,加入了火气制造局。”
“虽然暂时还没研发出来,但是已经有了初步的进展了,他们如今研发出来的初步火器,跟燧发枪已经极其接近了,你明日一早,先去试试威力。”
朱元璋的脸上,再次露出了神秘的笑容,背着手,一边走一边继续说到:“等咱大明研发出来这燧发枪,朕就让大草原上的鞑子看看,什么叫做降维打击!”
北元如今基本亡了,就连皇帝都被部落酋长给弄死了,整个北元如今分崩离析。
但是那又怎样?
朱元璋的前半生,因为北元鞑子的残暴统治,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白眼,亲眼看着家人活活饿死,自己也走上了讨饭的道路。
可以说,北元对朱元璋造成的心理阴影,简直比陈友谅的舰队还要大的多!
因此这燧发枪只要能在朱元璋有生之年研发出来,全军配备,朱元璋都准备再次御驾亲征!
实际上,按照历史的走向,科学技术是只会越来越高的,可惜的是,明朝灭亡之后,迎来了通古斯那群狗的统治。
朱元璋本身就是华夏人,作为华夏人当华夏人的皇帝,统治华夏人,后顾之忧基本是没有的,大家都是同族,谁当皇帝还不是当,只要这个皇帝对咱老百姓好,那咱就拥护他!
可是通古斯那群狗就不一样了,闭关锁国,对于火器的研发,更是讳莫如深,整个通古斯狗存在的三百多年,火器不仅停滞不前,反而被欧罗巴那群白皮猪领先了很多!
......
洪武二十三年,五月。
朱元璋站在养心殿门口,看着远方的骄阳。
“方小子离开大明多久了?”
朱元璋背手而立,朝着身边的公公缓缓问到。
公公当即躬身回到:“回陛下,天雷王殿下如今离开大明已有两年半了。”
“两年半了啊!时间过的可真快啊!也不知道那小王八蛋如今怎么样了,有没有寻到海外的宝藏啊!”
朱元璋闻言,叹了口气。
这两年多的时间内,方世玉不在,朱元璋甚至都觉得生活似乎少了很多乐趣,若不是方世玉临走的时候留了本书给他,朱元璋估计早就黑化了。
“陛下无需担忧,天雷王殿下吉人自有天相,又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海外虽然凶险异常,但天雷王殿下定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听见朱元璋的叹息声,公公赶紧安抚起来。
朱元璋点了点头,吩咐到:“去把太子给朕叫来。”
公公顿时领命而去。
片刻后,朱标赶到了养心殿。
“父皇,叫我有啥事吗?”
朱元璋点了点头,带着朱标朝着里面走去,父子二人坐下后,朱元璋这才说到:“历朝历代,定都应天的,无不贪图享乐,无心朝政。原本南方定都,是形势所逼,如今形势好转,为父决意迁都,你意下如何?”
实际上,就连迁都,都是方世玉的建议,只是大明刚建国的时候,内忧外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所以这建都只能选在内地,没有办法的事情。
如今大明已经趋于稳定了,云贵川那些土司不过是跳梁小丑,朱元璋的义子沐英就能解决了,因此朱元璋才想着迁都。
即便朱元璋不迁都,再过几年,朱棣登基,也会迁都。
但迁都,毕竟不是一件小事。
朝廷的六部在什么地方,注定就会以什么地方为发展的核心。
朝廷若是想要迁都,那就得重新规划城池,宫殿,守军,军民调动等等等等一大堆琐碎得事情,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标闻言,却是愣了一下,不由得问到:“爹,您是认真得吗?”
朱标早就知道了方世玉进献过迁都得建议,实际上不只是朱标,朝廷得文武百官,也都清楚。
即便没有方世玉,朱元璋原本也没准备在应天定都,而是准备在老家凤阳定都,但凤阳那鸟不拉屎得地方,确实不大合适。
最主要得是,凤阳一马平川,无险可踞,一旦遇袭,瞬间就成了孤城一座。
敌人攻打起来,那简直不要太简单。不仅如此,凤阳得交通,那也是一大难题,运输极其不发达。
朱标也是很赞成迁都得,见朱元璋点了点头,当即继续说到:“爹,儿臣觉得若是要迁都得话,可以着重考虑三点。”
江南显然也不合适,若是迁都江南,那还不如在应天,江南太富庶,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得纸醉金迷。
朱元璋倒是不担心这个,但是保不准后面得那些孙子,若是定都江南,后面那些孙子过惯了纸醉金迷得生活,哪里还知道北方得老百姓生活多么凄苦?
“说说看。”朱元璋点了点头,示意朱标继续说下去。
“这第一点,那就是运输一定要发达,江南作为咱大明最富庶得地带,江南的物资,势必要运往都城的。”
“所以,如果运输不方便的话,对于新都而言,迟早都会出问题的。”
“这第二点。人口一定要够多,新都不能指望朝廷强行从各地迁移民众过去,劳民费财不说,还容易引起民怨。”
“第三就是,新都的选址,最好是能选在附近有大批可耕种良田的地方,否则大规模从其他地方运输粮草,损耗极大,得不偿失。”
朱标闻言,当即缓缓说到。
定都,对于一个王朝或者国家来说,那都是重中之重的,不仅要考虑当下的情况,还得有全局观。
如今的养心殿,只有朱元璋跟朱标父子,并无外人。
“你所言不假,为父心中目前有三个选择,你看看哪个好?”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才继续说到:“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以及你四弟所在的北平。”
“这三个地方,虽然就久经战乱,属于关中地区,洛阳长安,更是荒废多年,但那是九州中心,作为一国之都,仍是最佳选择。”
“但如今这两个地方,百姓故都遗址等等都是大问题,因此为父也是一时之间,拿不准主意。”
“开封是宋朝都城,又有黄河作为隔断,关隘防务,均是上上之选,而且紧挨华北平原,物产丰饶,自给自足基本不是问题。”
“最后说说这北平,有居庸关跟山海关两大关隘,又有喜峰口这种易守难攻的地方,防御设施为大明最齐全的地方,还有阳平关以及潼关,内三墙。”
“只是这北平陆路运输极为困难,若是需要运送物资,就只能走海路,这样才能保证物资供给充足。”
朱标闻言,却是笑着问到:“老爹,您觉得这三个地方,哪个更好?”
朱元璋笑道:“如果没有那小王八蛋给为父留下的《精兵是如何练成的》这本书,为父原本是最看中洛阳的,但是看完了那小王八蛋的书后,为父却在洛阳跟北平之间,摇摆不定起来。”
“不过那小王八蛋倒是建议为父迁都北平的,只是当时时间紧急,也没来得及细讨。为父原本想等着那小王八蛋回来后再商量,可是如今两年多过去了,那小王八蛋音讯全无,为父不想再拖下去了。”
朱元璋想起方世玉,不由得又叹了口气。
朱标直接选择性忽略了朱元璋因为想起方世玉唉声叹气这件事,他耳朵都快起茧子了,每次只要提及方先生,老爹总要唉声叹气,一开始朱标还好言安抚一下,后来直接选择性无视了。
说得好老爹心里舒服点,说不好,老爹对自己就是一顿暴揍!
如今应天只有自己能抗揍了,原本四弟在的话,还能分担一下,或者十五弟跟十七弟也能分担一下,可如今他们都不在啊!
“老爹,洛阳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若是迁都洛阳,咱大明就可以重开丝绸之路,对于西域各小国的控制力,也可以更上一层楼。”
“但方先生却说咱大明将要面临的是数千年来,最动荡的时局,未来的贸易重点并非在陆路上,丝绸之路远远没有海上贸易重要。”
“北平虽然海运方便,但跟江南比起来,不管是物产还是粮产,却远远不是对手,因此,儿臣觉得北平并非上上之选啊!”
虽然先生建议北平,但是朱标仍旧觉得北平不是一个好选择。
哪怕方世玉在书中都点明了,海运将会取代水运以及陆运的存在,成为将来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北平可以走海运,难道应天就不能走海运吗?
什么大航海时代,朱标更是觉得完全无法理解。
相较而言,北平简直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啊,优点就一个,缺点一大堆。
朱元璋闻言,却是摇头到:“迁都洛阳,对于西域诸国的控制力可以更上一层楼,但是迁都北平,却可以对辽东地区的控制力更上一层楼,这才是为父犹豫不决的重点。”
“毕竟迁都一事,事关重大,不仅需要巨大的银钱支出,还会出现不可预估的动荡。为父先筹谋着,你替为父去洛阳长安关中地区以及北平转转,看看当地的具体情况再说。”
......
洪武二十三年,七月。
东胜神州,紫银城府。
方世玉站在港口码头上,眼前搬运货物的民工,忙碌的身影,络绎不绝,方世玉却是心事重重,一脸凝重。
叹了口气,喃喃自语到:“就要离开这片大陆了,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还不会再次踏足这片大陆了。”
从洪武二十一年登陆这片大陆开始,迄今已经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了,在方世玉的领导下,对当地的印第安土著一视同仁,共同发展,为这片大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博大精深的汉文化。
紫银城府经过两年的发展,如今即便是较之大明很多省份,已然不落下风了。
甚至跟云贵川等大明的落后省份比起来,紫银城府反而要领先不少。
比如东胜神州紫银城府的粮产,如今一年下来已经高达一千多万石,除掉消耗的,仍能结余四五百万石,尤其是这里的土地,极为肥沃,简直比大明很多地方的土地更加肥沃,更适合农作物的种植。
何况大明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讲过上千年的发展的,如今的亩产量,完全没法跟东胜神州相提并论。
东胜神州刚刚开垦出来,仅仅是亩产量,已经完全碾压大明了,甚至都不需要列出具体的数据来反驳了。
紫银城府结余的粮草,方世玉并不准备带回大明,反正回去的人也只有一半,舰队也会留下一部分,毕竟朱高炽也用的上。
让方世玉最兴奋是,就要数早已堆满了大半个仓库的黄金了,这些黄金,初步估计,起码也有三四百万两之多!
而金矿那边,仍在持续不断的开采着,熔炼着,这个数量,只会继续增加,越来越多。
如此巨大的辉煌成就,自然离不开印第安土著的任劳任怨,踏实肯干,也离不开方世玉带来的先进科技,无论是炼金术,还是烧煤,都是至关重要的。
朱高炽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方世玉身边,一脸笑意的看着方世玉说到:“祖师爷,你怕是不会再来这里了,我怕是不会再回大明了。”
实际上,朱高炽早已对这片土地爱不释手了。
不过仍旧忍不住感慨了一番,毕竟遥远的大明北平,还有他的亲人。
方世玉翻了个白眼,说到:“谁说的?等科技发达了,海路稳定了,想回去,或者想过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再说如今距离返航还有大半年的时间,那边的铜矿跟铁矿,如今开采进度如何了?”
方世玉甚至都已经开始构想空中交通工具了,如今的时代,虽然想发明发动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搞个热气球之类的,显然不是什么难事,只需要搞点石油当燃料就行了。
“正在进行中,铜矿如今的日产量已经达到了两万斤左右,铁矿则要更多,日产在三万斤上下。只是加起来,也没有金矿的日产多,毕竟投入的人手差距太大了。”
“祖师爷,你又不需要带走多少铜跟铁,所以现在倒是不用急着去开采跟熔炼。”
朱高炽,闻言缓缓回到。
朱紫怡也缓缓走了过来,好奇问到:“东胜神州的东西,都要带回大明吗?”
方世玉笑着回到:“不用全都带走,咱们的舰队也装不下那么多,挑重要的带走就行了,如今已经可以开始装船了,别等走的时候再装,浪费时间。”
朱标跟罗复仁以及吴元年虽然不在了,但是拿着小本本记录的优良作风,似乎感染到了朱紫怡,时不时就拿个小本本在写着什么,方世玉也没有问过。
转头看向朱高炽,继续问到:“如今紫银城府登记在册的印第安土著有多少?”
“截至到上个月月底,紫银城府下辖的三个县一个关,登记在册的人口共计是九十六万余人。其中五万人在金矿做工,三万人在煤矿做工,至于铜矿跟铁矿,则各为两万人。”
“其中有将近十五人的妇孺,从旁协助,负责运送煤炭到金矿,运送粮草到各大矿区,以及将熔炼好的金条,铜铁运送到码头。”
“矿区的开采,共计动用了将近三十万人,余下的六十多万人,则是分成两部分,除掉老弱病残,一部分在负责城池的修建,一部分在负责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
“祖师爷,俺还是想说,是不是应该尽早制定货币的制度啊?这么一直以物易物的搞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
朱高炽讲完各种数据之后,不由得再次问起了关于货币制度的制定问题,想让东胜神州尽快发展起来,货币制度显然是不可或缺的。
一个繁荣稳定昌盛的社会,除了农业,还需要商业,而货币则是商业发展的根基所在。
方世玉闻言,终于点了点头道:“嗯,熔炼出来的铜,我就不带回去了,你就地铸造吧,直接铸造成洪武通宝,以如今东胜神州的生产力跟物资,物价这一块还得掌控在紫银城府手中。”
“你先去铸造两千万的洪武通宝吧,紫银城府不是有不少余粮吗?那就先把这些余粮卖出去,先给那些登记在册的人,制定一个工薪制度。”
“紫银城府以及下辖的三个县一个关,外墙已经全都修建完毕,来投奔的印第安土著数量,明显放缓了,不过人口的增长速度,却是明显提升了。”
“所以着三县一关,是不够的,在紫银河流域,再寻一个合适的地方,继续修建一座新的城池,按照这个速度,要将附近的所有印第安土著,都吸纳过来。”
方世玉一开始没答应朱高炽关于货币制度的定制,只是因为还不到时候,东胜神州的整个规划,方世玉早就了然于胸,这里,将会成为大明的一部分,成为华夏的另外一片净土。
整个东胜神州,有数不尽的财富,大量的人口。
只要朱高炽在东胜神州站稳了脚跟,即便是大明亡了,汉人的政权,也将东山再起,永不灭亡!
“金矿继续加大开采力度,明年咱们就会返航,一切顺利的话,洪武二十五年咱们就能达到应天府了。次年,我会派舰队,给你们运送物资,另外换一批人驻守东胜神州,让想回大明的兄弟回去。”
“这里的黄金,以及多余的铜铁,我会都带回大明,如果在我们走之前,能够找到银矿,那就更加完美了。”
方世玉点了点头,继续说到。
虽然东胜神州最终会成为大明乃至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短时间内,东胜神州只会成为大明的附属殖民地,为大明源源不断的提供所需要的一切物资。
方世玉对于东胜神州的殖民方式,无疑是文明的,对于本地的印第安土著也是一视同仁的,只要你愿意干活,那就有饭吃,有钱赚。
大明的将士,华夏的汉人,不会对他们肆无忌惮的屠杀。
如果没有方世玉的出现,这群印第安土著,将会被欧罗巴的白皮猪们赶尽杀绝。
而这片大陆最后则会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米国,那个恃强凌弱,欺男霸女,打压华夏,阻止华夏一统的罪魁祸首。
方世玉来之前,这片大陆那是啥都没有,只有一群印第安土著,实际上就连印第安这个名字,那都是欧罗巴的白皮猪们取的。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后,以为这片大陆是印度,于是当地人就莫名其妙的变成了indians(印度人),汉语为了做区分,才将它翻译成印第安人,实际上印第安人并不称呼自己为印第安。
他们有自己的名字,此时这片大陆上的原住民部落,较大的有十二个,分别是切罗基、纳瓦霍、苏族、齐配瓦、乔克托、普韦布洛、阿帕齐、伊洛魁、拉姆毕、克里克、布莱克福德、齐克索。
如今着十二个较大的原住民部落,仍旧没有归属紫银城府,所以方世玉才会下令,继续扩大统治区域。
而这是个较大的原住民部落种,纳瓦霍人的语言极其晦涩难懂,以至于二战的时候,竟然成了米军的特殊译电员。
比如电影《风语者》,讲的就是纳瓦霍人的故事。阿帕齐则成了米军直升机的代号。
不过后世的人都习惯了印第安人这个称呼,方世玉也就懒得再改了,反正将来这群人,都会被汉化,越来越趋近于汉人,印第安人乃至印第安,都将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至于米国,还是扼杀在摇篮最好。
实际上印第安人本来就是东亚人种,从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分南北两部分,其中拉美跟南美的印第安人,主要从事农耕,北美印第安人则以游牧为主,主要食物是美洲野牛。
自从哥伦布抵达美洲之后,印第安人就只能喝西北方了。那时候欧洲人口增长,经济停滞,只能向美洲移民。
按照二十一世纪的逻辑,欧洲白皮猪们强行移民美洲,直接就属于非法移民了。
到了1620年的时候,一艘名叫五月花号的英国船抵达北美(这一年大明明神宗万历皇帝逝世,其子朱常洛继位,是为明光宗。努尔哈赤在次年占领沈阳、辽阳。)。
船上102名清教徒饥寒交迫,眼瞅就要饿死了,这时,善良的印第安土著给他们送来了救命的粮食,把这些人都救活了。
但是自从这群人吃完了印第安土著的救命粮食后,这群非法移民转头就在马萨诸塞州建立了英国的第二个殖民地,普利茅斯,然后自我感动,搞了个感恩节出来。
这非常的昂撒,感谢印第安人,赐给我们美味的土耳其(turkey应该翻译成火********!)。
随后一百多年的时间,应该在北美相继建立了16个殖民地,后来合并为13个,即北美十三州,可惜北美印第安人没有建立国家,不然这些殖民地就成了非法定居点了。
起初,到北美移民的以欧洲契约奴为主,但是渐渐的,一个群体完全替代了英国契约奴的位置,那就是非洲黑人。
黑人在非洲被卖到欧洲人手中,然后像猪一样被塞进装满木箱的贩卖奴隶的船上,一路飘洋过海,卖给了当地的种植园主,种植园主喜欢精壮的黑人奴隶。
因为白人契约奴干活不出力,印第安奴隶则很容易被欧洲人带来的病菌感染,于是英国殖民者开始大量进口黑人奴隶。
从1640年开始,北美进口黑人奴隶的数量一路飙升,到1760年,北美十三州的黑人奴隶已经高达三十多万。
欧洲白皮猪们觉得,黑人不当奴隶,简直就是白瞎了,于是十八世纪初,殖民议会颁布了《奴隶法规》,法律最奇葩的规定是,黑人天生就是奴隶,其中还有一条大家耳熟能详的规定,一滴血原则。
所谓一滴血原则,就是即便黑人跟白人生下混血儿童,这个孩子依旧会按照黑人看待,不管他混了多少代,除非你直接混到看不出来为止。
当时种植园的农作物,主要是甘蔗,但其中还有极大部分是烟草,不过烟草这玩意也是印第安人捣鼓出来的,已经种了上千年了。
当年哥伦布去找中国皇帝,皇帝没找到,烟草倒是找到了不少。哥伦布手下的一个水手,更是一言不合,拿起来就抽,这一抽直接就抽上瘾了。
水手顿时吞云吐雾到:“此间乐,不思中国皇帝!”
这个水手,就此成为了亚欧大陆,第一个烟民。很快欧洲的烟民数量急速飙升,于是美洲殖民地就开始疯狂的种植烟草,转手卖给欧洲那些烟民。
总而言之,英国北美殖民地的经济,说白了就是一群非法移民,靠着印第安的农业成就,以及黑人奴隶的血泪,造就的一种高利润经济模式,而这种经济模式,决定了后世的米国黑暗帝国的属性。
至于米国的独立,那完全就是英国自己作死导致的。
当时的北美,可不止英国的殖民地,还有法国的殖民地,新法兰西,一听到法国人,英国人立马小嘴抹了蜜似的,当场就口吐芬芳了。
英国的红衫军,跟法国的白旗军,那是三天两头,有事没事,就要出来干一架。
有时候甚至闹的很大,比如1756年,欧洲爆发了一场持续了七年的战争,史称七年战争。
战争的两大阵营,英、普、(俄)与西、法、(俄)阵容,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战争,死亡人数超过了一百四十万。
虽然最终英国赢了,但是战争的开销巨大,导致英国财政产生了巨大的赤字,为了填上这个财政窟窿,英国人便将战争开支,强加到了北美十三州的头上。
随后相继公布了《殖民地通货条例》、《糖税法》、《印花税法》、《汤森德税法》等各种杂税,加起来比之前的税收十倍还多,堪称史上割韭菜的鼻祖!直接连韭菜根,都快给割了。
更让人无语的是,英国政府不仅加了十倍的税收,还强制让殖民的人购买made in china(产自中国)的天价茶叶,拯救东印度公司,榨干这些人的腰包。
最骚的操作是,英国人竟然把波士顿港口给关了(方世玉如今建立的港口,就是后世的波士顿港口),片板不许下海(严重怀疑这帮白皮猪是学老朱的),直接断掉了当地老百姓的活路。
当时英国的想法就是,你们这些殖民地的刁民,以前总喜欢跟大英帝国对着干,现在老子就是明摆着压迫你们,傻了吧?不爽是吗?不爽你倒是造反啊?
北美:“从未建国如此奇葩的要求!”
于是1776年,北美十三州满足了英国这个要求,开始造反,成立了邦联制的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改为联邦制。
原英国军官,乔治华盛顿大佐,成为了第一届的米国总统,是为太祖华盛顿。
而此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为了恶心英国,不计成本,狂奶米国,甚至直接给米国来了个百亿补贴(实打实的百亿补贴,不像咱们某些不要脸的网购平台,打着百亿补贴的幌子,可劲割韭菜。),人送外号,真正的米国国父(跟咱方世玉的帝师差不多意思吧。)。
这一举动,甚至引发了法国大革命,然后,使用路易十六亲手改良的断头台,断了路易十六的头。
方世玉自然不会让这种情况重蹈覆辙,杀鸡取卵这种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朱高炽见方世玉陷入沉思,不由得说到:“周边矿山的勘探仍在进行中,想必很快就会有新的发现了。只是如今的金铜铁矿以及煤矿,分布的实在是太散了,以至于运送物资十分费时费力,不知道能不能搞条水路出来啊!”
方世玉再次沉默起来,这个时代,修路建桥都算是大工程,即便是修好了,运输的效率实际上的提升也不会有多高。
至于搞蒸汽机,铺设铁轨,修建火车,很显然,以当下的技术水平,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别说东胜神州的紫银城府了,就是大明,怕是都搞不出来。
何况这火车跟铁轨,那也是需要天文数字的铁矿石才能撑得起来的。
朱紫怡闻言,却是突然说到:“你们不是还要修建一座新城池吗?那这个新城池,完全可以选在一个方便调动附近几座矿山物资的位置啊,当作一个中转站来用。”
“另外,这个新城池的位置,一定要远离煤矿。”
煤矿附近的洗煤坑那是越挖越多,坑里早就堆满了废水,而且没地方处理,附近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了。
紫银城府的发展速度极快,而明军以紫银城府为中心,势力蔓延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
一条大河,横亘在面前。
朱权勒住马,缓缓说到:“差不多可以了,咱们回到大明后,朱高炽那个小胖子,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把势力渗透到这个地方来呢!”
朱植也缓缓说到:“你看这条河,它又大又宽!”
朱权翻了个白眼:“你说的不是废话吗?谁不知道这条河,它又大又宽!(这玩意真的上头)咱们都走了好几个月了,这是咱们在东胜神州见过的最大的河了吧?比咱们大明的长江怕是都要长,比咱们大明的黄河,怕是都要宽!”
“俺就奇了怪了,你说这东胜神州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也不少,各个部落更是数不胜数,这都几千年了,咋还是些部落呢?他们都干啥去了?咋连个国家都没搞出来?”
朱权跟朱植看着眼前这条大河,陷入了沉思。
他们从紫银城府出发,一路向东,直到发现了眼前这条河,又顺着河岸,走了好几个月。
这一路上遇到了无数的部落,听话的就收编了,不听话的就砍了,可走了这么久,依然没能看见这条河的尽头。
而眼前这条河,就是后世米国最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了。
实际上它并没有长江大,世界河流排行榜中,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长河。排在第二的,则是亚马逊河,长江就排在第三,这条密西西比河则排在第四。
“这里真不错啊,老爹要是给我封王划分属地的话,我就要这里了,至于人口,就直接从朱高炽那小胖子的紫银城府迁徙他个几百万人过来便是了。”朱权不由得一脸神思,笑着说到。
古人都是选择生活在水域附近,水才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朱植闻言,却是摇头到:“想得美,老爹那么喜欢你,怎么会把你封在海外?之类距离咱大明十万八千里的,你就不用想了。”
朱权懒得回答朱植的话,摆了摆手,却是话锋一转说到:“来人!给我在这立块碑!”
朱植也不计较,登陆之前,方世玉就说了,要把日本送给朱植当藩王的属地。
很显然,在方世玉的规划中,老朱家的子嗣,那基本都是要海外封地的。
侍卫当即上前领命,随后带着人,四下散开,去寻找可以当碑石的巨石了。
朱植直接傻眼了,卧槽,还带这么玩的?
直接开始立碑了?
“现在开始,这条河,以后就叫明权河了!明是大明的明,权就是咱朱权的权,河就是黄河的河!”
朱权越看越是喜欢,当即命名起来。
“不行,这条河是咱两一起发现的,凭啥只有你得名字在上面?要俺说,那得叫权植河!俺让你的名字在前面,就已经很给你面子了!我劝你不要不识好歹!”朱植顿时就反驳起来。
两兄弟在这吵了半天,最后终于纷纷妥协,于是乎,后世米国最大的密西西比河,此时正式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叫做大明权植河!
82552_82552475/694862503.html
。m2.shuyuewu.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