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不乐意了:“你小子吃了几顿饱饭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官府安排开工修河那是百姓的福气。达官贵人都住城里安全无忧的地方,河边都是咱们百姓住的地方。官府出钱出粮,修河道为的是百姓。”
儿媳妇见老公挨训,在那偷着乐。
杨桐连忙道歉:“爹,我也就是说说而已。开工了咱爷两一起去,该干的活不少一天。”
“哼,算你小子识相。”
“知道了,爹,咱们赶快挖土豆吧。今年的土豆可真好啊。”
一家六口人,一共有二十亩地。今年的粮食能囤积到爆,一亩土豆现在开始收,五亩小麦,另外还有地种植红薯、花生、棉花等作物。
家里不仅仅养了马匹,还喂着六头肥猪,粮食产的太多了。今年一个丰收年能存三年的口粮。
杨桐感叹道:“是我错了,不该先麻烦,咱自己的地就在河边,不修河道,一旦发了大水遭遇的还是咱们自己。”
“吃饱喝足有马车,过年咱就能换新房了,日子过得多好啊。”
杨桐是徐州城周边百姓的缩影,由于周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农户发展很快,去年就已经解决了粮食问题。今年要解决的就是穿衣问题了。按照规划棉花种植达十几万亩,基本能彻底解决穿衣问题了。
别看一亩土豆,太丰产了,一会儿就装了八袋子,一千多斤,赶上马车和媳妇一起送回家存起来。
回来的路上见邻村的人正在种植辣椒,杨桐很好奇:“辣椒那么辣,少种点吃就行了,如何种这么多?”
邻村的人很得意:“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可是跟商行签订契约的,等辣椒红了官府收购鲜红的辣椒,一亩地能卖三贯钱呢。”
杨桐差点晕过去,种红薯一亩地也就卖一贯多钱,种辣椒怎么这么卖钱?
“那个,我也想种,去哪里找商行签订契约?”
“镇上,不过有条件,商行优先照顾要生娃的家庭。这是可是官办的商行,听说是貂蝉夫人管理的辣酱厂,工人都好几百人。”
杨桐和媳妇赶着马车来到路边,夫妻二人的大孩子十岁已经能放羊放马了,二孩子七岁也能生活自理了。
前几年因为没有粮食,没有吃的,好几年都不敢同房,现在粮食都爆仓了,也没啥担忧的了。
“媳妇,要不咱再生个娃,要是能种几亩辣椒,能把马匹钱还上。”
“行,都听你的。”
这年头女人地位低,老公说啥听啥。
夫妻二人赶着马车赶奔镇上,果然,商行的人在那宣传呢。
“这,这,怎么弄的?”杨桐有点发懵,毕竟他认字很少。
“很简单,你自己整理好靠水的好地。我们给你提供辣椒苗子,然后等辣椒变红的时候就采收。鲜货辣椒一文钱三斤,只需要送到镇上就行,我们现款收购。一亩亩产量在七千斤左右,你要是愿意种就定个契约就行了。你不能把辣椒卖给别的商行,毕竟种苗是免费提供给你的。”
“行那我定。”
杨桐只定了一亩,想再多定的时候商行不同意,说这个辣椒采摘挺费工夫。
而且商行说了,要照顾更多的家庭,让大家都赚点钱。
回来的路上,看见官府的人正拉着绳子测量河道,看样子距离开工很快了。
随着徐州的安定,道路、桥梁、河道等都得到了大量的施工修理。
这年月为什么水患那么多呢,首要原因还是人口稀少,整个徐州下辖那么多郡,那么大面积才三百来万人。
具体到一个郡才几十万,一县才几万人。
官府每年征召民夫修理河道,但是河道年年冲刷。
这就形成了一个圈,每年冬春季节修,夏秋季节冲,来来往往反复,很少有一劳永逸的时候。这个时候旁边过去一辆马车,还跟着几名骑士护卫。
旁边跟着一匹枣红色大马非常的显眼。
徐州的大小官员,不管文官武将一律都是骑马,实在骑不了马的那配一匹骡子或者铁马,很少有乘坐马车的。
车上坐的不是别人,是吕布和貂蝉出来查看辣椒的种植情况呢。
徐州的辣椒酱、剁椒酱销售十分的火爆,北方幽州、并州、凉州等等许多贫困的地方都喜欢上剁椒酱了。
不过这东西属于薄利多销的东西,除了少量高档的辣酱,普通的剁椒酱价格很低,全靠走量赚钱。
之所以乘马车出来,那是因为貂蝉怀孕了,都六个月了。
原本吕布是安排貂蝉在家休息的,可是貂蝉不同意,非要出来检查辣椒种植,为商行的员工打气。
小妾项燕怀孕了就休息了,安排别人负责罐头坊了,但是貂蝉不敢。
貂蝉命苦之人,自幼卖给了王司徒做了歌女,孤苦伶仃。
后来做了奸细,离间了吕布和董卓,做了吕布的妾。
现在虽然贵为三夫人,可是没有家世。
大夫人严氏名门闺秀,二夫人曹氏出身显赫,家里哥哥弟弟都是大官将领。就连项燕小妾家里也是大户人家,有娘家人支持。貂蝉没有娘家人,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能生个一儿半女的,等人老色衰了,下场恐怕无比凄凉。
苦心人天不负,总算是怀上了。但是貂蝉没有家族的支持,就需要把辣酱厂办的更好。
今天吕布特地来看她,她就带着吕布出来检查辣椒种植了。
到了地方,这个村里种植的有一百多亩,都是各家各户种的。
起陇种植,一亩种植三千多棵,许多百姓在田间忙碌。种苗、浇水、埋土。
老人孩子齐上阵,农村、农民没有退休一说,只要没死,只要能动,那就得干活,虽然残酷,但是,这就是生活。
吕布和貂蝉下了马车,在地边检查指导辣椒种植。
有眼尖的农民一眼就认出来了是吕布和貂蝉,连忙招呼大家:“吕大人和三夫人来看我们了。”
“吕大人带给我们那么多好粮食,让大家吃上饭,大家给吕大人叩头。”
大家一起施礼,百姓是纯真而善良的,你对他们一分好,他们都会铭记在心。
儿媳妇见老公挨训,在那偷着乐。
杨桐连忙道歉:“爹,我也就是说说而已。开工了咱爷两一起去,该干的活不少一天。”
“哼,算你小子识相。”
“知道了,爹,咱们赶快挖土豆吧。今年的土豆可真好啊。”
一家六口人,一共有二十亩地。今年的粮食能囤积到爆,一亩土豆现在开始收,五亩小麦,另外还有地种植红薯、花生、棉花等作物。
家里不仅仅养了马匹,还喂着六头肥猪,粮食产的太多了。今年一个丰收年能存三年的口粮。
杨桐感叹道:“是我错了,不该先麻烦,咱自己的地就在河边,不修河道,一旦发了大水遭遇的还是咱们自己。”
“吃饱喝足有马车,过年咱就能换新房了,日子过得多好啊。”
杨桐是徐州城周边百姓的缩影,由于周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农户发展很快,去年就已经解决了粮食问题。今年要解决的就是穿衣问题了。按照规划棉花种植达十几万亩,基本能彻底解决穿衣问题了。
别看一亩土豆,太丰产了,一会儿就装了八袋子,一千多斤,赶上马车和媳妇一起送回家存起来。
回来的路上见邻村的人正在种植辣椒,杨桐很好奇:“辣椒那么辣,少种点吃就行了,如何种这么多?”
邻村的人很得意:“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可是跟商行签订契约的,等辣椒红了官府收购鲜红的辣椒,一亩地能卖三贯钱呢。”
杨桐差点晕过去,种红薯一亩地也就卖一贯多钱,种辣椒怎么这么卖钱?
“那个,我也想种,去哪里找商行签订契约?”
“镇上,不过有条件,商行优先照顾要生娃的家庭。这是可是官办的商行,听说是貂蝉夫人管理的辣酱厂,工人都好几百人。”
杨桐和媳妇赶着马车来到路边,夫妻二人的大孩子十岁已经能放羊放马了,二孩子七岁也能生活自理了。
前几年因为没有粮食,没有吃的,好几年都不敢同房,现在粮食都爆仓了,也没啥担忧的了。
“媳妇,要不咱再生个娃,要是能种几亩辣椒,能把马匹钱还上。”
“行,都听你的。”
这年头女人地位低,老公说啥听啥。
夫妻二人赶着马车赶奔镇上,果然,商行的人在那宣传呢。
“这,这,怎么弄的?”杨桐有点发懵,毕竟他认字很少。
“很简单,你自己整理好靠水的好地。我们给你提供辣椒苗子,然后等辣椒变红的时候就采收。鲜货辣椒一文钱三斤,只需要送到镇上就行,我们现款收购。一亩亩产量在七千斤左右,你要是愿意种就定个契约就行了。你不能把辣椒卖给别的商行,毕竟种苗是免费提供给你的。”
“行那我定。”
杨桐只定了一亩,想再多定的时候商行不同意,说这个辣椒采摘挺费工夫。
而且商行说了,要照顾更多的家庭,让大家都赚点钱。
回来的路上,看见官府的人正拉着绳子测量河道,看样子距离开工很快了。
随着徐州的安定,道路、桥梁、河道等都得到了大量的施工修理。
这年月为什么水患那么多呢,首要原因还是人口稀少,整个徐州下辖那么多郡,那么大面积才三百来万人。
具体到一个郡才几十万,一县才几万人。
官府每年征召民夫修理河道,但是河道年年冲刷。
这就形成了一个圈,每年冬春季节修,夏秋季节冲,来来往往反复,很少有一劳永逸的时候。这个时候旁边过去一辆马车,还跟着几名骑士护卫。
旁边跟着一匹枣红色大马非常的显眼。
徐州的大小官员,不管文官武将一律都是骑马,实在骑不了马的那配一匹骡子或者铁马,很少有乘坐马车的。
车上坐的不是别人,是吕布和貂蝉出来查看辣椒的种植情况呢。
徐州的辣椒酱、剁椒酱销售十分的火爆,北方幽州、并州、凉州等等许多贫困的地方都喜欢上剁椒酱了。
不过这东西属于薄利多销的东西,除了少量高档的辣酱,普通的剁椒酱价格很低,全靠走量赚钱。
之所以乘马车出来,那是因为貂蝉怀孕了,都六个月了。
原本吕布是安排貂蝉在家休息的,可是貂蝉不同意,非要出来检查辣椒种植,为商行的员工打气。
小妾项燕怀孕了就休息了,安排别人负责罐头坊了,但是貂蝉不敢。
貂蝉命苦之人,自幼卖给了王司徒做了歌女,孤苦伶仃。
后来做了奸细,离间了吕布和董卓,做了吕布的妾。
现在虽然贵为三夫人,可是没有家世。
大夫人严氏名门闺秀,二夫人曹氏出身显赫,家里哥哥弟弟都是大官将领。就连项燕小妾家里也是大户人家,有娘家人支持。貂蝉没有娘家人,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能生个一儿半女的,等人老色衰了,下场恐怕无比凄凉。
苦心人天不负,总算是怀上了。但是貂蝉没有家族的支持,就需要把辣酱厂办的更好。
今天吕布特地来看她,她就带着吕布出来检查辣椒种植了。
到了地方,这个村里种植的有一百多亩,都是各家各户种的。
起陇种植,一亩种植三千多棵,许多百姓在田间忙碌。种苗、浇水、埋土。
老人孩子齐上阵,农村、农民没有退休一说,只要没死,只要能动,那就得干活,虽然残酷,但是,这就是生活。
吕布和貂蝉下了马车,在地边检查指导辣椒种植。
有眼尖的农民一眼就认出来了是吕布和貂蝉,连忙招呼大家:“吕大人和三夫人来看我们了。”
“吕大人带给我们那么多好粮食,让大家吃上饭,大家给吕大人叩头。”
大家一起施礼,百姓是纯真而善良的,你对他们一分好,他们都会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