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还是执意要联兵伐燕啊!”
天宣六年二月初,天地犹寒,王禀穿着深色寒衣,站在积有残雪的淮水之畔,望着暗沉的群山,感慨说道。
徐怀坐在一旁的山石上,看着天真烂漫的王萱,小心翼翼的跑到水边,饶有兴致的看着几尾银鱼在浅水里游动;柳琼儿从路旁摘了几枝野梅,高兴的走回来……
诸寨联军接受招抚之后,在以侍制出知唐州的董成主持下,安置之事迅速有条不絮的展开,一队队人马已陆续踏上前往忻州、代州的路途。
王禀被贬泌阳也满一年了,也不知道朝堂之上这一年以来的具体动向,但从朝廷最终于诸寨联军分拆安置的安排还是能窥见一二。
大越立朝以来,改河东道为河东路,其地东际常山、西逾黄河、南距砥柱山、北塞雁门。
常山即北岳恒山。
大越立朝之初,锐意收复燕云故土,与当时已以“燕”国号立朝的契丹人在黄河以北、太行山脉两翼血战二十余年,双方死伤无数。
早年越燕战事,越朝败多胜少,然而契丹人也无力南侵吞并中原,双方最终以常山以东的白沟河、以及常山以西的雁门、宁武、草城川等地的绵延山岭为界,达成和议。
大越对契丹人的边境防御也就主要以常山为界,分为东西两路。
北军西路主要以河东路治太原府以及晋州等腹地大城为支撑,与北面的忻州、岚州、代州以及所属的雁门、宁武、岚谷等诸多军寨构筑边境防线。
大越立朝最初三十年与契丹人战事激烈,但在达成和议之后,相比较西边与党项人的战事,矛盾就要和缓得多。
近几十年宋燕边境战事,以契丹骑兵出云中侵代州、忻州、岚州,之后王孝成率靖胜军沿汾水北进增援河东路,收复宁武、草城川等地,反攻夺取契丹人之前所控制的朔州、云中等地这一系列战事,最为激烈。
最终双方还是很快就达成和议,恢复双方在代州、忻州北部的边境线。
这种种现实因素,使得大越在河东、河北两路抵御契丹人的边境线上,驻兵要远远低于与党项人对峙的河西诸路边地;同时北军的精锐程度,历来也被认为要低于西军一大截的。
朝中倘若要执意联兵伐燕,并非说官家今日拍板,明天就能集结十数万马步兵似滚滚洪潮般杀入燕国境内的。
大越立朝之初二十余年,数十万兵马数度北伐以及契丹人大股骑兵数度南侵,双方在边境线南北不知道打了多少恶仗,不知道死伤多少万将卒,朝堂诸公今日对联兵伐燕抱有再乐观的期待,前期的军政部署也绝对不敢省的。
从桐柏山招抚五六千贼兵,看上去不多,但在大越在河东路太原府、岚州、代州、忻州为核心,外加边地诸多军寨,总计驻屯禁军也就三万余人。
大越现在将从桐柏山招抚的近六千贼兵,都填到代忻等地的禁军之中,相当于将河东路北面的驻军规模直接提高两成。
这不仅意味着朝廷已经决意联兵伐燕,也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军政部署阶段了。
边军是否强大,除了兵马规模这一直观指标外,其身体素质、操训、兵甲装备以及作战意志、持续作战的坚韧程度都直接相关。
从桐柏山招抚的五六千贼兵,绝大部分都是桐柏山里面黄肌瘦的贫民,身体素质可见一斑;而将他们填入代、忻等地的禁军,与其说是招抚,不如说是流放,远离故土,背弃妻儿父母,而编入禁厢兵,几乎终身都无望放归,能指望他们有多强的战斗力?
这些人里即便还有一些老寇,刀兵也多娴熟,但这些老寇只能打顺风仗。
倘若遇到悍敌,要能指望他们冲锋在前、陷阵杀敌,徐怀都可以将头颅割给他们。
事实上朝廷也不仅仅是这次招抚桐柏山寇,补充忻代等地的兵员不足,大越上百年以来,搜捕盗寇以填禁厢,早就成了惯例。
这种做法,对内地的治安当然是有好处,但使得禁厢军兵员驳杂,多奸滑之辈,对战斗力的负面限制,却又太大、太深。
徐怀心里真是不爽,有时候对大越规制了解越深,便越发清晰看到建和元年的滔天大祸因何而至。
不过,徐怀还是想着将这些烦恼抛之脑后。
这是大越行之百余年的规制,是祖宗法,不是他觉得有问题就能改变的现状,他算老几啊?
贼军招抚安置已近尾声,淮源乡营撤裁在际。
对淮源乡营剿匪有功,朝廷也再次颁下奖赏,但只是一些锦帛赏钱,实质性的封官赏爵一概没有。
还是程伦英、朱通等人看不过去,举荐晋龙泉到县尉司任统领刀弓手的都将,将巡检司都将位置让给徐武江。
淮源治县一事,路司都无权置喙,需要朝堂诸公权衡利弊决议,但淮源城已经建成,徐怀倒不希望急着置县。
置县后,知县、县丞、县尉等官职,朝廷主要从士臣中选授,地方势力最多控制押司等衙吏差遣,彼此制衡之下,很多地方都需要做出让步,远不如现在地方势力控制淮源的一切。
在过去两月里,徐氏大举在狮陀岭与金砂沟之间,为徐武富、徐恒、徐忱父子三人修建墓庙。
唐天德也极为配合,抢在十八里坞没有收复之前,召集聚集到淮源城的唐氏族人,商议决定在狮驼岭为唐文仲及其他唐氏在匪乱中受害及战死族人建衣冠冢、墓庙。
为使唐文仲的墓庙建到狮驼岭西峰看上去更合理,唐盘、唐青等人将家迁往金砂沟寨,以示唐氏有族人在此开枝散叶,唐文仲的墓庙也不虞会缺族人祭扫。
徐伯松、徐仲榆等人做主,决定将长房徐武富名下的田宅优先向参与剿匪的乡兵低价出售,筹措建墓之资;而唐氏修建墓庙之资,暂时先从徐氏拆借。
依大越律例,户绝当售田宅以为丧葬之资,余财则由近亲及在室女、出嫁女继承。
徐伯松他们这么做,完完全全是合乎规制的。
招募两千青壮开山辟道,修建墓庙动静太大、太奢阔、太豪华?
徐武富为徐氏宗族劳碌半生,为遮护莽虎徐怀遭贼兵乱箭射杀,死后葬得奢阔一些不应该吗?
两个月内将徐武富家位于青柳溪五千余亩良田,鹿台寨院舍一百六十余间售出,同时还由铸锋堂收购徐武富在玉皇岭北坡草场及淮源、泌阳骡马市所占的份额,总计筹得四万余贯钱,用于修造鹿台及歇马山往金砂沟的车马道,修建位于狮驼岭西峰南北麓的墓庙。
在这个基础之上,紧挨着唐文仲墓庙、据地更为险峻的金砂沟新寨再有一两个月也可以正式动工建造,再往后则是计划从狮驼岭西峰开辟一条车马道通往跳虎滩。
到时候,歇马山、鹿台寨及金砂沟在白涧河东岸将与淮源城形成犄角之势,不管建和元年巨祸会不会殃及桐柏山,此时多少能叫他感到一些安心。
男人也需要安全感。
徐氏内部割裂时,周景、徐海等多数从靖胜军归乡的老卒态度一直摇摆不定,并没有像徐武坤、徐武良他们那般一开始就义无反顾的站到徐怀他们这边来。
甚至在徐怀夺北桥寨夺徐氏族兵时,他们也是选择跟徐武富、徐武碛一起退回鹿台寨去。
不过,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没有加害徐怀他们的心思,摇摆不定更多还是想着在匪乱靖平之后,他们还要仰仗徐武富养家糊口。
徐武富、徐恒、徐忱父子皆死,徐氏内部对抗他们的力量算是彻底分崩瓦解,徐怀不觉得需要对周景、徐海等人加以排斥或打压,让徐武坤、徐武良他们出面,请他们出来协助苏老常打理已经由铸锋堂日常接手的北坡草场以及淮源、泌阳两地的骡马市。
周景等人除了身手强横外,这些年帮徐武富打理骡马市等生意,各方面都要比徐族年轻一辈强得多。
而徐心庵、徐四虎、殷鹏、韩奇等后起之秀以及以唐氏子弟身份加入铸锋堂的唐盘、唐青,徐怀当然不可能让他们将精力浪费在打理庶务上。
这时候有数骑从淮源城方向驰来,待人马驰近,却是徐心庵带着人赶来报信:“汴京有使者过来,携旨说王禀相公助剿有功当赏,授岚州石场监当,得旨即刻往岚州赴任,不得延误差遣……”
“操,这算鸟毛赏功!”徐怀气得破口大骂。
他们这些靖胜军余孽在桐柏山已成气候,可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董成即便以侍制出知唐州,一时间也休想能拿王禀怎样。
徐怀也不是没有想过蔡铤在朝中使坏,会给王禀换个贬地,却是没想到他们会直接将王禀踢岚州去。
此时蔡铤正积极筹措联兵伐燕之事,将招抚贼兵遣往忻、代等地编入禁军仅仅是军政部署的一步。
忻、代、岚、太原及河东路司及禁军必将换上主战派将吏主政,也绝对不乏蔡铤的嫡系。
王禀换贬到岚州,不就真正成羊入虎口了?
再说石场监当是什么狗屁差遣,岂非比巡检使还要寒碜几分?
“京使此时在巡检司?”王禀却无半点意外,整理衣衫走回到土路这边问了徐心庵一声,又与卢雄对望一眼,说道,“去岚州能亲眼目睹我大越一路兵马伐燕,总好过远在万里之外忐忑不知变故要好得多——倘若大越终要遭受一劫,我葬身于岚州,对朝中诸公也算是有一个警醒吧……”
天宣六年二月初,天地犹寒,王禀穿着深色寒衣,站在积有残雪的淮水之畔,望着暗沉的群山,感慨说道。
徐怀坐在一旁的山石上,看着天真烂漫的王萱,小心翼翼的跑到水边,饶有兴致的看着几尾银鱼在浅水里游动;柳琼儿从路旁摘了几枝野梅,高兴的走回来……
诸寨联军接受招抚之后,在以侍制出知唐州的董成主持下,安置之事迅速有条不絮的展开,一队队人马已陆续踏上前往忻州、代州的路途。
王禀被贬泌阳也满一年了,也不知道朝堂之上这一年以来的具体动向,但从朝廷最终于诸寨联军分拆安置的安排还是能窥见一二。
大越立朝以来,改河东道为河东路,其地东际常山、西逾黄河、南距砥柱山、北塞雁门。
常山即北岳恒山。
大越立朝之初,锐意收复燕云故土,与当时已以“燕”国号立朝的契丹人在黄河以北、太行山脉两翼血战二十余年,双方死伤无数。
早年越燕战事,越朝败多胜少,然而契丹人也无力南侵吞并中原,双方最终以常山以东的白沟河、以及常山以西的雁门、宁武、草城川等地的绵延山岭为界,达成和议。
大越对契丹人的边境防御也就主要以常山为界,分为东西两路。
北军西路主要以河东路治太原府以及晋州等腹地大城为支撑,与北面的忻州、岚州、代州以及所属的雁门、宁武、岚谷等诸多军寨构筑边境防线。
大越立朝最初三十年与契丹人战事激烈,但在达成和议之后,相比较西边与党项人的战事,矛盾就要和缓得多。
近几十年宋燕边境战事,以契丹骑兵出云中侵代州、忻州、岚州,之后王孝成率靖胜军沿汾水北进增援河东路,收复宁武、草城川等地,反攻夺取契丹人之前所控制的朔州、云中等地这一系列战事,最为激烈。
最终双方还是很快就达成和议,恢复双方在代州、忻州北部的边境线。
这种种现实因素,使得大越在河东、河北两路抵御契丹人的边境线上,驻兵要远远低于与党项人对峙的河西诸路边地;同时北军的精锐程度,历来也被认为要低于西军一大截的。
朝中倘若要执意联兵伐燕,并非说官家今日拍板,明天就能集结十数万马步兵似滚滚洪潮般杀入燕国境内的。
大越立朝之初二十余年,数十万兵马数度北伐以及契丹人大股骑兵数度南侵,双方在边境线南北不知道打了多少恶仗,不知道死伤多少万将卒,朝堂诸公今日对联兵伐燕抱有再乐观的期待,前期的军政部署也绝对不敢省的。
从桐柏山招抚五六千贼兵,看上去不多,但在大越在河东路太原府、岚州、代州、忻州为核心,外加边地诸多军寨,总计驻屯禁军也就三万余人。
大越现在将从桐柏山招抚的近六千贼兵,都填到代忻等地的禁军之中,相当于将河东路北面的驻军规模直接提高两成。
这不仅意味着朝廷已经决意联兵伐燕,也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军政部署阶段了。
边军是否强大,除了兵马规模这一直观指标外,其身体素质、操训、兵甲装备以及作战意志、持续作战的坚韧程度都直接相关。
从桐柏山招抚的五六千贼兵,绝大部分都是桐柏山里面黄肌瘦的贫民,身体素质可见一斑;而将他们填入代、忻等地的禁军,与其说是招抚,不如说是流放,远离故土,背弃妻儿父母,而编入禁厢兵,几乎终身都无望放归,能指望他们有多强的战斗力?
这些人里即便还有一些老寇,刀兵也多娴熟,但这些老寇只能打顺风仗。
倘若遇到悍敌,要能指望他们冲锋在前、陷阵杀敌,徐怀都可以将头颅割给他们。
事实上朝廷也不仅仅是这次招抚桐柏山寇,补充忻代等地的兵员不足,大越上百年以来,搜捕盗寇以填禁厢,早就成了惯例。
这种做法,对内地的治安当然是有好处,但使得禁厢军兵员驳杂,多奸滑之辈,对战斗力的负面限制,却又太大、太深。
徐怀心里真是不爽,有时候对大越规制了解越深,便越发清晰看到建和元年的滔天大祸因何而至。
不过,徐怀还是想着将这些烦恼抛之脑后。
这是大越行之百余年的规制,是祖宗法,不是他觉得有问题就能改变的现状,他算老几啊?
贼军招抚安置已近尾声,淮源乡营撤裁在际。
对淮源乡营剿匪有功,朝廷也再次颁下奖赏,但只是一些锦帛赏钱,实质性的封官赏爵一概没有。
还是程伦英、朱通等人看不过去,举荐晋龙泉到县尉司任统领刀弓手的都将,将巡检司都将位置让给徐武江。
淮源治县一事,路司都无权置喙,需要朝堂诸公权衡利弊决议,但淮源城已经建成,徐怀倒不希望急着置县。
置县后,知县、县丞、县尉等官职,朝廷主要从士臣中选授,地方势力最多控制押司等衙吏差遣,彼此制衡之下,很多地方都需要做出让步,远不如现在地方势力控制淮源的一切。
在过去两月里,徐氏大举在狮陀岭与金砂沟之间,为徐武富、徐恒、徐忱父子三人修建墓庙。
唐天德也极为配合,抢在十八里坞没有收复之前,召集聚集到淮源城的唐氏族人,商议决定在狮驼岭为唐文仲及其他唐氏在匪乱中受害及战死族人建衣冠冢、墓庙。
为使唐文仲的墓庙建到狮驼岭西峰看上去更合理,唐盘、唐青等人将家迁往金砂沟寨,以示唐氏有族人在此开枝散叶,唐文仲的墓庙也不虞会缺族人祭扫。
徐伯松、徐仲榆等人做主,决定将长房徐武富名下的田宅优先向参与剿匪的乡兵低价出售,筹措建墓之资;而唐氏修建墓庙之资,暂时先从徐氏拆借。
依大越律例,户绝当售田宅以为丧葬之资,余财则由近亲及在室女、出嫁女继承。
徐伯松他们这么做,完完全全是合乎规制的。
招募两千青壮开山辟道,修建墓庙动静太大、太奢阔、太豪华?
徐武富为徐氏宗族劳碌半生,为遮护莽虎徐怀遭贼兵乱箭射杀,死后葬得奢阔一些不应该吗?
两个月内将徐武富家位于青柳溪五千余亩良田,鹿台寨院舍一百六十余间售出,同时还由铸锋堂收购徐武富在玉皇岭北坡草场及淮源、泌阳骡马市所占的份额,总计筹得四万余贯钱,用于修造鹿台及歇马山往金砂沟的车马道,修建位于狮驼岭西峰南北麓的墓庙。
在这个基础之上,紧挨着唐文仲墓庙、据地更为险峻的金砂沟新寨再有一两个月也可以正式动工建造,再往后则是计划从狮驼岭西峰开辟一条车马道通往跳虎滩。
到时候,歇马山、鹿台寨及金砂沟在白涧河东岸将与淮源城形成犄角之势,不管建和元年巨祸会不会殃及桐柏山,此时多少能叫他感到一些安心。
男人也需要安全感。
徐氏内部割裂时,周景、徐海等多数从靖胜军归乡的老卒态度一直摇摆不定,并没有像徐武坤、徐武良他们那般一开始就义无反顾的站到徐怀他们这边来。
甚至在徐怀夺北桥寨夺徐氏族兵时,他们也是选择跟徐武富、徐武碛一起退回鹿台寨去。
不过,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没有加害徐怀他们的心思,摇摆不定更多还是想着在匪乱靖平之后,他们还要仰仗徐武富养家糊口。
徐武富、徐恒、徐忱父子皆死,徐氏内部对抗他们的力量算是彻底分崩瓦解,徐怀不觉得需要对周景、徐海等人加以排斥或打压,让徐武坤、徐武良他们出面,请他们出来协助苏老常打理已经由铸锋堂日常接手的北坡草场以及淮源、泌阳两地的骡马市。
周景等人除了身手强横外,这些年帮徐武富打理骡马市等生意,各方面都要比徐族年轻一辈强得多。
而徐心庵、徐四虎、殷鹏、韩奇等后起之秀以及以唐氏子弟身份加入铸锋堂的唐盘、唐青,徐怀当然不可能让他们将精力浪费在打理庶务上。
这时候有数骑从淮源城方向驰来,待人马驰近,却是徐心庵带着人赶来报信:“汴京有使者过来,携旨说王禀相公助剿有功当赏,授岚州石场监当,得旨即刻往岚州赴任,不得延误差遣……”
“操,这算鸟毛赏功!”徐怀气得破口大骂。
他们这些靖胜军余孽在桐柏山已成气候,可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董成即便以侍制出知唐州,一时间也休想能拿王禀怎样。
徐怀也不是没有想过蔡铤在朝中使坏,会给王禀换个贬地,却是没想到他们会直接将王禀踢岚州去。
此时蔡铤正积极筹措联兵伐燕之事,将招抚贼兵遣往忻、代等地编入禁军仅仅是军政部署的一步。
忻、代、岚、太原及河东路司及禁军必将换上主战派将吏主政,也绝对不乏蔡铤的嫡系。
王禀换贬到岚州,不就真正成羊入虎口了?
再说石场监当是什么狗屁差遣,岂非比巡检使还要寒碜几分?
“京使此时在巡检司?”王禀却无半点意外,整理衣衫走回到土路这边问了徐心庵一声,又与卢雄对望一眼,说道,“去岚州能亲眼目睹我大越一路兵马伐燕,总好过远在万里之外忐忑不知变故要好得多——倘若大越终要遭受一劫,我葬身于岚州,对朝中诸公也算是有一个警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