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鞍山驿三军会师,宽甸堡卢象升神兵天降-陛下何故谋反剧本杀cp
第282章 鞍山驿三军会师,宽甸堡卢象升神兵天降-陛下何故谋反剧本杀cp-陛下因何造反-笔趣阁
陛下因何造反
作者:任国成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锦衣卫送来的密信中,曹文诏和刘兴祚约定的时间是十一月十五在辽阳城外会师,刘兴祚一开始迟疑了几天,想着要不要去辽阳,毕竟这和卢象升的安排不符。
直到德格类送来家人人头,刘兴祚才拿定了主意,去辽阳城!
一看现在已经十一月八日,距离会师时间仅剩七天。刘兴祚再不犹豫,留下了两千皮岛兵守凤凰城,带着大军继续向北,一路上不再分兵劫掠较远的屯堡,而是疾速前进,摆出一副急行军的架势。
一日后,到达了连山关,这是通往沈阳的一处重要关卡,有两百旗丁把守。此处距离沈阳较远,关隘太小驻不下多少人,德格类把防御的重点放在了再往北的本溪。
刘兴祚下令,猛攻连山关。两千名东江军士兵不顾关上背负土石冲到连山关外,抛土石成山,付出了百余人伤亡的情况下,用了半个时辰,便堆出了一座比关隘还要高的土石山。数百禁卫军火铳兵冲到顶部,在盾牌的保护下,居高临下往关隘上发铳。
土石山和关隘相距十丈,正是鲁密铳最佳射程内,刘兴祚甚至下令把数门虎蹲炮弄上了土石山。绝对优势的火力下,关隘上的建奴被射的落花流水,百余旗丁被射死,剩下的建奴弃关而逃。
打下连山关后,刘兴祚分出了三千兵马给刘兴治,命向北虚张声势继续进攻,做出主力继续向沈阳进发的架势。而刘兴祚自己,则带着大队人马从连山关向西,沿着太子河南岸山谷,向辽阳方向而去。
一路行军,以投降的一千多汉奴包衣为先锋,逢山开路,大军紧随其后。
这一千多降军都有金钱鼠尾辫,再给他们穿上缴获的旗丁盔甲服饰,看起来和普通的八旗兵没什么两样。
这些降兵,人人手上都有旗丁家属的血,他们的家眷也在凤凰城或镇江堡,早已没了任何退路,只能老老实实听话。
一路向西,这些降兵装作奉命前往辽阳集结的旗丁,骗过了不少屯村。然后在其没有防备下,把这些屯村建奴悉数杀光。
虽然阿敏下了坚壁清野命令,但也只是对辽阳周围平原上的屯村而言,刘兴祚一路行经的都是山区,山里的建奴除了成年旗丁奉命去了辽阳,老弱妇孺却还留在原地。而没有男丁的屯村,自然很好解决。
刘兴祚也没有留活口的打算,只要是建奴的屯村,无论男女老弱一概杀光。
只不过山区土地贫瘠,很少有大块的平地,居住在山里的建奴没有多少,往往走上一天,也看不到一个屯村。不过这样也好,倒是不用担心泄露行军踪迹。
然而最终还是泄露了。
十一月十三,在即将走出山区进入平原的时候,经过一个叫做石门关的地方,大军的行踪还是泄露了。
石门关,顾名思义,两座山峰中间夹着一个狭窄的山谷,望之如门,是山区通往辽阳的必经之路。最狭窄处只允许一辆马车通行,地势易守难攻。
如此重要的地方,建奴自然不会不管不问,阿敏在这石门关足足放了三百旗丁。
一开始的时候,石门关的旗丁也没有发现什么异状,毕竟这些包衣降兵在建奴这里生活很多年,穿着又是旗丁的服饰,看起来和普通旗丁没什么两样。
但问题是这支旗丁人数也太多了,足足一千多人。这山区里的屯村最多的也就百户旗人,根本不可能聚集这么多旗丁。而最关键的是,这附近山区生活的旗丁,大部分已经奉命去了辽阳城,如何还会有这么多人?
守关的旗丁很快反应了过来,厉声喝命降兵们停止前进。
都到了这种程度,哪里还能停得下来,降兵们仗着人多,纷纷向关隘冲去。然而狭窄的山道,根本排布不了太多士兵,能接战在一起的也就数十人。
降兵们的战力毕竟比不过建奴旗丁,一番厮杀后被当场杀死了五十余人,剩下的立刻崩溃了,纷纷败逃而回。
刘兴祚大怒,下令斩杀最先逃跑者二十余人,上千降兵一片肃然。
一万五千多人,被堵在了石门关以东,若不攻破石门关,便无法进入平原,无法和西路明军会师。
而且,辽阳建奴得到消息,势必派出更多援军来,那时想破关更加困难。
刘兴祚下令,不顾一切代价攻破石门关。
可是地势太过狭窄,面向石门关山道只有一丈余宽,根本就没有堆土成山的可能。强攻的话只能用简陋云梯攀爬,可一次只能架设数架云梯,一次只能有四五个人爬上关墙,即便能爬上关墙,也要面对十倍敌人的夹击。
强攻了一个时辰,损兵一百多,却拿石门关毫无办法。
刘兴祚暗暗懊恼,早知道这样,就应该运来数门红夷大炮,轰破这该死的关墙!
刘兴祚出征的时候,携带有红夷大炮十余门,并用红夷大炮轰破了镇江堡城墙。只不过从镇江堡往西,一路都是山区,红夷大炮重达三千多斤,太过蠢笨,严重拖延行军速度,并没有随军而来,而是重新安装回了海船。现在刘兴祚就有些后悔,后悔没有携带红夷大炮。
正在刘兴祚一筹莫展之时,一个叫做刘作霖的禁卫军委员带人砍伐山中树木,用了一个时辰,制作出了三具简陋的抛石机,开始用抛石机攻击石门关隘。
一块块石头被抛向石门关,一开始准度还不够,不是抛近便是抛远,半个时辰后,准度提高了很多,每发三块石头必有一块准确的击中城头。
准度提高了后,刘作霖并没有再用石头攻击,而是命人取出几十枚万人敌,点燃引线安放在抛石机的皮兜中,抛石机长臂甩出,把连着绳子的皮兜高高扬起,皮兜里的万人敌在惯性的作用下抛出一个优美的弧度,向着关隘上落去。
三枚万人敌,只有一枚准确落在关隘城头,然后“轰”的一声,爆出了无数铁片,炸的关隘上一片狼藉,数个建奴被炸落关隘。
刘作霖抿了抿嘴,命再次发射,又是三枚万人敌飞出,这次却有两枚落在关隘上,然后轰然爆炸。
两轮爆炸,炸死炸伤了三四十个建奴,实在是建奴在关隘上聚集的太过密集,爆炸起来,连躲都无处可躲。
虽然剩下的建奴还有两百多,可这种干挨打不能还手的只为太难受,一爆就带走十多条性命,这谁能撑得住?
等第三轮万人敌落到关隘上时,剩下的建奴撑不住了,选择了弃关而逃。通往辽阳平原的大门就此打开。
此时,周遇吉和曹文诏已经带兵到达鞍山驿数日,鞍山驿距离辽阳也就六十里而已。
曹文诏派出了大量哨骑,呼啸奔驰在辽阳周围,和建奴哨骑展开了追逐厮杀。
刘兴祚大军刚从石门关出来,便被曹文诏派出的哨探发现,立刻回鞍山驿报信。曹文诏闻报,亲率两千骑兵往石门关接应。
阿敏闻听刘兴祚率大军出现在石门关,顿时大惊,简直不敢相信。就在前几日,还有消息从沈阳传来,说刘兴祚带领大军到了安溪,正在向着沈阳进军,怎么就出现在了这里?
辽南兵和辽西骑兵加起来就有一万多人,再加上刘兴祚的军队,从人数来说,已经和辽阳城内的兵力相差不多。
阿敏原想以两倍的兵力歼灭辽南和辽西兵,现在却失去了兵力优势,即便能取得胜利,恐怕也会伤亡很大,毕竟这支明军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战斗力。
当接到刘兴祚出现在石门关的消息的第一时间,阿敏便点了三千骑兵,向着石门关奔去,阿敏知道,刘兴祚既然能出现在石门关,以石门关三百守军绝对挡不住刘兴祚大军。那么,便趁着刘兴祚刚刚从石门关出来的时候,发起突然袭击,说不定能一举把刘兴祚大军击溃!根据情报,刘兴祚部并未有骑兵,三千骑足以击溃其大军!
然而阿敏到达石门关附近时,竟然发现刘兴祚大军并未远离石门关,而是背靠着石门关摆下了阵势。这让阿敏趁着刘兴祚行军时进攻的打算落空了。
以骑兵攻击上万大军列出的步阵,即便能赢伤亡也很大,阿敏自然不会做出这样愚蠢的选择。
而正在这时,探马来报,说辽西骑兵正向这里疾驰而来。
看着没了袭击的机会,阿敏只能悻然带兵返回了辽阳城。
有了曹文诏骑兵的保护,就不用害怕行军时遭到建奴骑兵的袭击,刘兴祚率领大军离开了石门关,一路向西到达鞍山驿,两路明军,三支队伍,实现了会师。
刘兴祚带来了一万五千人,曹文诏和周遇吉联军有一万二千士兵,两军加起来共有两万七千大军,相对辽阳城内的建奴大军,兵力已经差不了太多。
两万七千人中,有骑兵四千余人,其中重甲铁骑五百,墙骑兵一千八百,还有辅助骑兵两千。剩下的两万三千人都是步兵,但是周遇吉和刘兴祚部各有一营禁卫军,这两营禁卫军六千人是绝对主力,剩下的一万七千兵则都是原本的东江军,战力很是普通。
两万七千人,分属三支队伍,其中有辽西铁骑,有禁卫军,有东江兵,而东江兵又分广鹿兵和皮岛兵,成分实在太过复杂。
而且,三支军队的领军将领都是总兵,职位相当,并没有名正言顺的总指挥。
周遇吉倒是好说话,没打算争夺指挥权,而曹文诏和刘兴祚相互间并不服气。曹文诏挂着将军衔,在以往面对建奴又屡立大功,自然看不上曾在建奴阵营多年的刘兴祚。而刘兴祚手中的兵力比周遇吉和曹文诏加起来都多,也不甘心指挥权旁落。
刘兴祚心里很清楚,建奴留守兵力大半都被牵制在辽阳,卢象升肯定能袭击建奴巢穴成功,此战,必然是名垂青史的一战。现在谁掌握了这两万七千军队的指挥权,将来谁的功劳就最大。所以明知道资历不如曹文诏,却也要尽力的争一下。
指挥权的事情谈不拢,大军就无法向辽阳展开进攻,便在鞍山驿停了下来,一连便是数日。而这也正合刘兴祚心意。
只要能把建奴留守军队牵制在辽阳就行,等到卢经略袭击建奴巢穴消息传来,辽阳的建奴必然进退维谷。若是其不去救援老巢,便只能看着无数建奴百姓被禁卫军杀死,若是辽阳建奴军队去救援老巢,自己这支军队正好可以趁机进攻辽阳。
辽阳城中,阿敏很有些迷惑,两支明军在鞍山驿会师已经有数日时间,为何还不来攻打辽阳?
说实话,刘兴祚率军赶来辽阳确实出乎了阿敏意料,但也能想明白,毕竟没有刘兴祚部的话,辽南和辽西两支明军加起来也难成什么事。
现在,按照正常思路,明军应该向辽阳进攻了,即便不能攻下辽阳城,也应该在辽阳周围劫掠一番,烧杀抢掠,焚烧屯村,制造出声势来,好把消息传到明国境内,传到黄台吉耳中,逼迫黄台吉从明国境内退兵。
而若是明军进攻辽阳,则正合阿敏的意,他正希望明军攻来。
辽阳城内有三万军队,又有城墙可以防守,趁着明军攻城筋疲力尽时突然发起反击,定然能一举轻松击溃明军。
阿敏最烦的就是明军这样一动不动,不来攻城也不去劫掠,搞得自己一点击败他们的机会都找不到。
放弃辽阳城主动进攻鞍山驿?阿敏才不会做出这样选择。
这段时间以来,损失的旗丁已经够多了,阿敏不想再和明军硬战,不想再有较大伤亡!
就在阿敏猜测鞍山驿明军是什么想法时,突然有消息传来,令阿敏大惊失色。
数日前,突然有一支数万人的明军从朝鲜境内渡过鸭绿江,突然攻入宽甸,两日之内,宽甸五堡皆被明军攻下,然后明军从宽甸向北,顺着长白山山麓,正在向赫图阿拉城攻去!
直到德格类送来家人人头,刘兴祚才拿定了主意,去辽阳城!
一看现在已经十一月八日,距离会师时间仅剩七天。刘兴祚再不犹豫,留下了两千皮岛兵守凤凰城,带着大军继续向北,一路上不再分兵劫掠较远的屯堡,而是疾速前进,摆出一副急行军的架势。
一日后,到达了连山关,这是通往沈阳的一处重要关卡,有两百旗丁把守。此处距离沈阳较远,关隘太小驻不下多少人,德格类把防御的重点放在了再往北的本溪。
刘兴祚下令,猛攻连山关。两千名东江军士兵不顾关上背负土石冲到连山关外,抛土石成山,付出了百余人伤亡的情况下,用了半个时辰,便堆出了一座比关隘还要高的土石山。数百禁卫军火铳兵冲到顶部,在盾牌的保护下,居高临下往关隘上发铳。
土石山和关隘相距十丈,正是鲁密铳最佳射程内,刘兴祚甚至下令把数门虎蹲炮弄上了土石山。绝对优势的火力下,关隘上的建奴被射的落花流水,百余旗丁被射死,剩下的建奴弃关而逃。
打下连山关后,刘兴祚分出了三千兵马给刘兴治,命向北虚张声势继续进攻,做出主力继续向沈阳进发的架势。而刘兴祚自己,则带着大队人马从连山关向西,沿着太子河南岸山谷,向辽阳方向而去。
一路行军,以投降的一千多汉奴包衣为先锋,逢山开路,大军紧随其后。
这一千多降军都有金钱鼠尾辫,再给他们穿上缴获的旗丁盔甲服饰,看起来和普通的八旗兵没什么两样。
这些降兵,人人手上都有旗丁家属的血,他们的家眷也在凤凰城或镇江堡,早已没了任何退路,只能老老实实听话。
一路向西,这些降兵装作奉命前往辽阳集结的旗丁,骗过了不少屯村。然后在其没有防备下,把这些屯村建奴悉数杀光。
虽然阿敏下了坚壁清野命令,但也只是对辽阳周围平原上的屯村而言,刘兴祚一路行经的都是山区,山里的建奴除了成年旗丁奉命去了辽阳,老弱妇孺却还留在原地。而没有男丁的屯村,自然很好解决。
刘兴祚也没有留活口的打算,只要是建奴的屯村,无论男女老弱一概杀光。
只不过山区土地贫瘠,很少有大块的平地,居住在山里的建奴没有多少,往往走上一天,也看不到一个屯村。不过这样也好,倒是不用担心泄露行军踪迹。
然而最终还是泄露了。
十一月十三,在即将走出山区进入平原的时候,经过一个叫做石门关的地方,大军的行踪还是泄露了。
石门关,顾名思义,两座山峰中间夹着一个狭窄的山谷,望之如门,是山区通往辽阳的必经之路。最狭窄处只允许一辆马车通行,地势易守难攻。
如此重要的地方,建奴自然不会不管不问,阿敏在这石门关足足放了三百旗丁。
一开始的时候,石门关的旗丁也没有发现什么异状,毕竟这些包衣降兵在建奴这里生活很多年,穿着又是旗丁的服饰,看起来和普通旗丁没什么两样。
但问题是这支旗丁人数也太多了,足足一千多人。这山区里的屯村最多的也就百户旗人,根本不可能聚集这么多旗丁。而最关键的是,这附近山区生活的旗丁,大部分已经奉命去了辽阳城,如何还会有这么多人?
守关的旗丁很快反应了过来,厉声喝命降兵们停止前进。
都到了这种程度,哪里还能停得下来,降兵们仗着人多,纷纷向关隘冲去。然而狭窄的山道,根本排布不了太多士兵,能接战在一起的也就数十人。
降兵们的战力毕竟比不过建奴旗丁,一番厮杀后被当场杀死了五十余人,剩下的立刻崩溃了,纷纷败逃而回。
刘兴祚大怒,下令斩杀最先逃跑者二十余人,上千降兵一片肃然。
一万五千多人,被堵在了石门关以东,若不攻破石门关,便无法进入平原,无法和西路明军会师。
而且,辽阳建奴得到消息,势必派出更多援军来,那时想破关更加困难。
刘兴祚下令,不顾一切代价攻破石门关。
可是地势太过狭窄,面向石门关山道只有一丈余宽,根本就没有堆土成山的可能。强攻的话只能用简陋云梯攀爬,可一次只能架设数架云梯,一次只能有四五个人爬上关墙,即便能爬上关墙,也要面对十倍敌人的夹击。
强攻了一个时辰,损兵一百多,却拿石门关毫无办法。
刘兴祚暗暗懊恼,早知道这样,就应该运来数门红夷大炮,轰破这该死的关墙!
刘兴祚出征的时候,携带有红夷大炮十余门,并用红夷大炮轰破了镇江堡城墙。只不过从镇江堡往西,一路都是山区,红夷大炮重达三千多斤,太过蠢笨,严重拖延行军速度,并没有随军而来,而是重新安装回了海船。现在刘兴祚就有些后悔,后悔没有携带红夷大炮。
正在刘兴祚一筹莫展之时,一个叫做刘作霖的禁卫军委员带人砍伐山中树木,用了一个时辰,制作出了三具简陋的抛石机,开始用抛石机攻击石门关隘。
一块块石头被抛向石门关,一开始准度还不够,不是抛近便是抛远,半个时辰后,准度提高了很多,每发三块石头必有一块准确的击中城头。
准度提高了后,刘作霖并没有再用石头攻击,而是命人取出几十枚万人敌,点燃引线安放在抛石机的皮兜中,抛石机长臂甩出,把连着绳子的皮兜高高扬起,皮兜里的万人敌在惯性的作用下抛出一个优美的弧度,向着关隘上落去。
三枚万人敌,只有一枚准确落在关隘城头,然后“轰”的一声,爆出了无数铁片,炸的关隘上一片狼藉,数个建奴被炸落关隘。
刘作霖抿了抿嘴,命再次发射,又是三枚万人敌飞出,这次却有两枚落在关隘上,然后轰然爆炸。
两轮爆炸,炸死炸伤了三四十个建奴,实在是建奴在关隘上聚集的太过密集,爆炸起来,连躲都无处可躲。
虽然剩下的建奴还有两百多,可这种干挨打不能还手的只为太难受,一爆就带走十多条性命,这谁能撑得住?
等第三轮万人敌落到关隘上时,剩下的建奴撑不住了,选择了弃关而逃。通往辽阳平原的大门就此打开。
此时,周遇吉和曹文诏已经带兵到达鞍山驿数日,鞍山驿距离辽阳也就六十里而已。
曹文诏派出了大量哨骑,呼啸奔驰在辽阳周围,和建奴哨骑展开了追逐厮杀。
刘兴祚大军刚从石门关出来,便被曹文诏派出的哨探发现,立刻回鞍山驿报信。曹文诏闻报,亲率两千骑兵往石门关接应。
阿敏闻听刘兴祚率大军出现在石门关,顿时大惊,简直不敢相信。就在前几日,还有消息从沈阳传来,说刘兴祚带领大军到了安溪,正在向着沈阳进军,怎么就出现在了这里?
辽南兵和辽西骑兵加起来就有一万多人,再加上刘兴祚的军队,从人数来说,已经和辽阳城内的兵力相差不多。
阿敏原想以两倍的兵力歼灭辽南和辽西兵,现在却失去了兵力优势,即便能取得胜利,恐怕也会伤亡很大,毕竟这支明军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战斗力。
当接到刘兴祚出现在石门关的消息的第一时间,阿敏便点了三千骑兵,向着石门关奔去,阿敏知道,刘兴祚既然能出现在石门关,以石门关三百守军绝对挡不住刘兴祚大军。那么,便趁着刘兴祚刚刚从石门关出来的时候,发起突然袭击,说不定能一举把刘兴祚大军击溃!根据情报,刘兴祚部并未有骑兵,三千骑足以击溃其大军!
然而阿敏到达石门关附近时,竟然发现刘兴祚大军并未远离石门关,而是背靠着石门关摆下了阵势。这让阿敏趁着刘兴祚行军时进攻的打算落空了。
以骑兵攻击上万大军列出的步阵,即便能赢伤亡也很大,阿敏自然不会做出这样愚蠢的选择。
而正在这时,探马来报,说辽西骑兵正向这里疾驰而来。
看着没了袭击的机会,阿敏只能悻然带兵返回了辽阳城。
有了曹文诏骑兵的保护,就不用害怕行军时遭到建奴骑兵的袭击,刘兴祚率领大军离开了石门关,一路向西到达鞍山驿,两路明军,三支队伍,实现了会师。
刘兴祚带来了一万五千人,曹文诏和周遇吉联军有一万二千士兵,两军加起来共有两万七千大军,相对辽阳城内的建奴大军,兵力已经差不了太多。
两万七千人中,有骑兵四千余人,其中重甲铁骑五百,墙骑兵一千八百,还有辅助骑兵两千。剩下的两万三千人都是步兵,但是周遇吉和刘兴祚部各有一营禁卫军,这两营禁卫军六千人是绝对主力,剩下的一万七千兵则都是原本的东江军,战力很是普通。
两万七千人,分属三支队伍,其中有辽西铁骑,有禁卫军,有东江兵,而东江兵又分广鹿兵和皮岛兵,成分实在太过复杂。
而且,三支军队的领军将领都是总兵,职位相当,并没有名正言顺的总指挥。
周遇吉倒是好说话,没打算争夺指挥权,而曹文诏和刘兴祚相互间并不服气。曹文诏挂着将军衔,在以往面对建奴又屡立大功,自然看不上曾在建奴阵营多年的刘兴祚。而刘兴祚手中的兵力比周遇吉和曹文诏加起来都多,也不甘心指挥权旁落。
刘兴祚心里很清楚,建奴留守兵力大半都被牵制在辽阳,卢象升肯定能袭击建奴巢穴成功,此战,必然是名垂青史的一战。现在谁掌握了这两万七千军队的指挥权,将来谁的功劳就最大。所以明知道资历不如曹文诏,却也要尽力的争一下。
指挥权的事情谈不拢,大军就无法向辽阳展开进攻,便在鞍山驿停了下来,一连便是数日。而这也正合刘兴祚心意。
只要能把建奴留守军队牵制在辽阳就行,等到卢经略袭击建奴巢穴消息传来,辽阳的建奴必然进退维谷。若是其不去救援老巢,便只能看着无数建奴百姓被禁卫军杀死,若是辽阳建奴军队去救援老巢,自己这支军队正好可以趁机进攻辽阳。
辽阳城中,阿敏很有些迷惑,两支明军在鞍山驿会师已经有数日时间,为何还不来攻打辽阳?
说实话,刘兴祚率军赶来辽阳确实出乎了阿敏意料,但也能想明白,毕竟没有刘兴祚部的话,辽南和辽西两支明军加起来也难成什么事。
现在,按照正常思路,明军应该向辽阳进攻了,即便不能攻下辽阳城,也应该在辽阳周围劫掠一番,烧杀抢掠,焚烧屯村,制造出声势来,好把消息传到明国境内,传到黄台吉耳中,逼迫黄台吉从明国境内退兵。
而若是明军进攻辽阳,则正合阿敏的意,他正希望明军攻来。
辽阳城内有三万军队,又有城墙可以防守,趁着明军攻城筋疲力尽时突然发起反击,定然能一举轻松击溃明军。
阿敏最烦的就是明军这样一动不动,不来攻城也不去劫掠,搞得自己一点击败他们的机会都找不到。
放弃辽阳城主动进攻鞍山驿?阿敏才不会做出这样选择。
这段时间以来,损失的旗丁已经够多了,阿敏不想再和明军硬战,不想再有较大伤亡!
就在阿敏猜测鞍山驿明军是什么想法时,突然有消息传来,令阿敏大惊失色。
数日前,突然有一支数万人的明军从朝鲜境内渡过鸭绿江,突然攻入宽甸,两日之内,宽甸五堡皆被明军攻下,然后明军从宽甸向北,顺着长白山山麓,正在向赫图阿拉城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