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商议了一番。
便决定先突袭卢象升。
不过吴襄并不知道卢象升现在还有多少兵马。
毕竟卢象升在锦州驻扎的时候,手里有3万精锐。
原本吴襄瞧不起卢象升的京卫军,但吴襄被德格类打败,卢象升又打败了德格类。
现在吴襄不敢再轻视京卫军。
为了稳妥起步,吴襄打算立刻派人以慰问卢象升的名义,去天雄军的营地打探实情。
派谁去安心呢?
吴三桂!
当天傍晚的时候,吴襄便将自己这个儿子叫了过来。
吴襄对自己儿子很满意,因为儿子很争气。
崇祯四年的吴三桂多大?
19岁!
19岁的吴三桂是武举人出身,在关宁军中任都司,相当于旅长的军官。
吴襄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部给自己儿子说了一遍。
吴三桂什么反应?
很正常的反应。
先是震惊,随后表现得害怕,最后赞同自己父亲的做法。
但实际上了,吴三桂内心翻江倒海,他绝不愿意投靠皇太极。
崇祯四年的吴三桂,当然不愿意投靠建奴。
崇祯十七年的吴三桂,投降了建奴。
人的性格可能不会变。
但人的选择会变。
人的选择,是根据形势来的。
吴三桂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心里非常清楚目前双方的局势。
大明朝的确在辽东节节败退,但对于这个时代的明朝人来说,绝不意味着建奴能翻出更大的浪花来。
除非是走投无路。
而在吴三桂看来,现在不是自己走投无路,是自己老爹走投无路,跟自己没关系。
没错,吴三桂就是这么一个人,一切都先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
他虽然不愿意投降,但戏演得很好,满口答应自己老爹。
吴襄见儿子这种态度,表示很欣慰。
于是吴三桂天黑之前,就带着人出了城,朝卢象升的地盘去了。
大晚上的,吴三桂见到了卢象升,然后立刻就把自己老爹想要叛乱的消息告诉给了卢象升。
不仅如此,还在卢象升表面表决自己的忠心,已经要与吴襄断绝父子关系。
卢老爷这个人吧,耿直的男孩纸,哪会有什么坏心思,更不会把人往怀里想,就认为吴三桂是个大义灭亲的忠臣。
对吴三桂的印象那是好得不得了。
应该说,吴三桂这厮的戏演得太好。
他哪里知道吴三桂丫的是有自己的一套算盘的。
“卢帅,兹事体大,卑职现在还要立刻去山海关亲自禀明陛下。”
“好好!”卢象升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拜托你了。”
“都是陛下的臣子,粉身碎骨是吾等分内之事。”
吴三桂出了卢象升的营帐,便又单独见了跟自己一起来的几个人。
“卢象升尚有2万精锐,你们且回去禀报,让吴帅暂时不要轻举妄动,我要秘密去见皇太极。”
“大人,您要去见皇太极!”
“你们只管照我说的去做!”
“是!”
吴三桂收拾了一下,便离开了卢象升的营帐。
他当然不是去见皇太极的。
现在德格类都败了,卢象升很有可能已经切断了皇太极的粮道。
皇太极现在两颗蛋都是疼的。
那吴三桂去哪里?
当然是去山海关见皇帝。
为什么要去见皇帝?
不怕皇帝把他一起砍了?
当然怕!
但现在是政治冒险。
必须立刻马上与吴襄划清界限。
而划清界限唯一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跑到皇帝那里告状。
当天晚上,卢象升专门调出了三千精锐将,向西线布防好,就是为了防守西边锦州的吴襄。
八月十二日,大凌河城。
袁崇焕登上城楼,俯瞰下面。
他看了一会儿,突然感觉不太对劲。
哪里不对劲?
建奴在大凌河城周围建隔板,来给城内的明军造成精神压迫。
但现在却停了。
怎么会停呢?
袁崇焕又去其他城墙看了看,发现也都停工了。
他问周围的守城士兵道:“建奴是什么时候停止建围城的?”
“回督师的话,前天开始的。”
袁崇焕也没有说什么,但脑子却快速转了起来。
他下了城楼,然后立刻就回了督师府,并且将何可纲和祖大寿叫了过来。
“建奴城外的围城停工了。”
祖大寿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说道:“停了就停了。”
“前天就停了!”
“前天停了就停……”祖大寿突然回过神,“停了?”
“停了!”
何可纲道:“这必然是发生了什么事!”
这些人可都不是边关新人,敌军的围城设备突然停了,这意味着什么?
这必然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会停?
有什么理由停?
袁崇焕看着何可纲说道:“如果你是皇太极,你会停吗?”
“不会。”
他又看着祖大寿说道:“你呢,你会停吗?”
“我当然也不会,都修建了半个月了,眼看快要修建起来了。”
“什么情况下会停?”
何可纲脱口而出:“可能准备撤退。”
祖大寿霍然而起:“建奴要撤退?”
“为什么会撤退?”
“皇太极才来了半个多月,这么短时间撤军,只有一个原因。”
祖大寿接过话来:“粮道被断了!”
祖大寿激动道:“督师,给我一万人马,我现在冲出去陪皇太极那厮玩玩。”
何可纲道:“不急,可能是敌人的阴谋。”
“我看未必,皇太极完全没有必要用停止建围城来诱导我们,毕竟围城对我们影响非常大。”
“督师,现在立刻出兵吧。”
“不急,皇太极未必是立刻就要撤兵,也许是节省士兵的体力,还在等待着我们。”
“那现在怎么办?”
“再等三天,三天之内皇太极一定不会撤,到时候他的士兵必然会看出每顿粮食减少,从而人心浮动。”
祖大寿叹了口气道:“好!”
八月十三日,山海关。
皇帝已经回到了山海关,赵率教悬着的一颗心也落下来了。
这皇帝若是真的在关外出了什么事,自己肯定第一个被朝堂大臣们拿出来背锅。
到了山海关,崇祯好好睡了一觉,打算等辽东战事结束后就回北京。
以目前的局势来推断,快了。
到了傍晚的时候,赵率教突然跑来说:“陛下,关外突然有一人自称是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吴三桂,他说有要紧事要求见陛下。”
首发.. @@@..
便决定先突袭卢象升。
不过吴襄并不知道卢象升现在还有多少兵马。
毕竟卢象升在锦州驻扎的时候,手里有3万精锐。
原本吴襄瞧不起卢象升的京卫军,但吴襄被德格类打败,卢象升又打败了德格类。
现在吴襄不敢再轻视京卫军。
为了稳妥起步,吴襄打算立刻派人以慰问卢象升的名义,去天雄军的营地打探实情。
派谁去安心呢?
吴三桂!
当天傍晚的时候,吴襄便将自己这个儿子叫了过来。
吴襄对自己儿子很满意,因为儿子很争气。
崇祯四年的吴三桂多大?
19岁!
19岁的吴三桂是武举人出身,在关宁军中任都司,相当于旅长的军官。
吴襄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部给自己儿子说了一遍。
吴三桂什么反应?
很正常的反应。
先是震惊,随后表现得害怕,最后赞同自己父亲的做法。
但实际上了,吴三桂内心翻江倒海,他绝不愿意投靠皇太极。
崇祯四年的吴三桂,当然不愿意投靠建奴。
崇祯十七年的吴三桂,投降了建奴。
人的性格可能不会变。
但人的选择会变。
人的选择,是根据形势来的。
吴三桂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心里非常清楚目前双方的局势。
大明朝的确在辽东节节败退,但对于这个时代的明朝人来说,绝不意味着建奴能翻出更大的浪花来。
除非是走投无路。
而在吴三桂看来,现在不是自己走投无路,是自己老爹走投无路,跟自己没关系。
没错,吴三桂就是这么一个人,一切都先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
他虽然不愿意投降,但戏演得很好,满口答应自己老爹。
吴襄见儿子这种态度,表示很欣慰。
于是吴三桂天黑之前,就带着人出了城,朝卢象升的地盘去了。
大晚上的,吴三桂见到了卢象升,然后立刻就把自己老爹想要叛乱的消息告诉给了卢象升。
不仅如此,还在卢象升表面表决自己的忠心,已经要与吴襄断绝父子关系。
卢老爷这个人吧,耿直的男孩纸,哪会有什么坏心思,更不会把人往怀里想,就认为吴三桂是个大义灭亲的忠臣。
对吴三桂的印象那是好得不得了。
应该说,吴三桂这厮的戏演得太好。
他哪里知道吴三桂丫的是有自己的一套算盘的。
“卢帅,兹事体大,卑职现在还要立刻去山海关亲自禀明陛下。”
“好好!”卢象升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拜托你了。”
“都是陛下的臣子,粉身碎骨是吾等分内之事。”
吴三桂出了卢象升的营帐,便又单独见了跟自己一起来的几个人。
“卢象升尚有2万精锐,你们且回去禀报,让吴帅暂时不要轻举妄动,我要秘密去见皇太极。”
“大人,您要去见皇太极!”
“你们只管照我说的去做!”
“是!”
吴三桂收拾了一下,便离开了卢象升的营帐。
他当然不是去见皇太极的。
现在德格类都败了,卢象升很有可能已经切断了皇太极的粮道。
皇太极现在两颗蛋都是疼的。
那吴三桂去哪里?
当然是去山海关见皇帝。
为什么要去见皇帝?
不怕皇帝把他一起砍了?
当然怕!
但现在是政治冒险。
必须立刻马上与吴襄划清界限。
而划清界限唯一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跑到皇帝那里告状。
当天晚上,卢象升专门调出了三千精锐将,向西线布防好,就是为了防守西边锦州的吴襄。
八月十二日,大凌河城。
袁崇焕登上城楼,俯瞰下面。
他看了一会儿,突然感觉不太对劲。
哪里不对劲?
建奴在大凌河城周围建隔板,来给城内的明军造成精神压迫。
但现在却停了。
怎么会停呢?
袁崇焕又去其他城墙看了看,发现也都停工了。
他问周围的守城士兵道:“建奴是什么时候停止建围城的?”
“回督师的话,前天开始的。”
袁崇焕也没有说什么,但脑子却快速转了起来。
他下了城楼,然后立刻就回了督师府,并且将何可纲和祖大寿叫了过来。
“建奴城外的围城停工了。”
祖大寿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说道:“停了就停了。”
“前天就停了!”
“前天停了就停……”祖大寿突然回过神,“停了?”
“停了!”
何可纲道:“这必然是发生了什么事!”
这些人可都不是边关新人,敌军的围城设备突然停了,这意味着什么?
这必然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会停?
有什么理由停?
袁崇焕看着何可纲说道:“如果你是皇太极,你会停吗?”
“不会。”
他又看着祖大寿说道:“你呢,你会停吗?”
“我当然也不会,都修建了半个月了,眼看快要修建起来了。”
“什么情况下会停?”
何可纲脱口而出:“可能准备撤退。”
祖大寿霍然而起:“建奴要撤退?”
“为什么会撤退?”
“皇太极才来了半个多月,这么短时间撤军,只有一个原因。”
祖大寿接过话来:“粮道被断了!”
祖大寿激动道:“督师,给我一万人马,我现在冲出去陪皇太极那厮玩玩。”
何可纲道:“不急,可能是敌人的阴谋。”
“我看未必,皇太极完全没有必要用停止建围城来诱导我们,毕竟围城对我们影响非常大。”
“督师,现在立刻出兵吧。”
“不急,皇太极未必是立刻就要撤兵,也许是节省士兵的体力,还在等待着我们。”
“那现在怎么办?”
“再等三天,三天之内皇太极一定不会撤,到时候他的士兵必然会看出每顿粮食减少,从而人心浮动。”
祖大寿叹了口气道:“好!”
八月十三日,山海关。
皇帝已经回到了山海关,赵率教悬着的一颗心也落下来了。
这皇帝若是真的在关外出了什么事,自己肯定第一个被朝堂大臣们拿出来背锅。
到了山海关,崇祯好好睡了一觉,打算等辽东战事结束后就回北京。
以目前的局势来推断,快了。
到了傍晚的时候,赵率教突然跑来说:“陛下,关外突然有一人自称是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吴三桂,他说有要紧事要求见陛下。”
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