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皇太极开始调兵,崇祯御驾亲征?-我在大明割韭菜小说
第184章皇太极开始调兵,崇祯御驾亲征?-我在大明割韭菜小说-我在大明割韭菜-笔趣阁
我在大明割韭菜
作者:唐晓非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束不的瞪大眼睛,等反应过来,连忙用额头撞地求饶:“陛下饶命!陛下饶命!”
“你刚才不是还说对朕绝对忠心的么?”
“陛下,小臣……求陛下饶命……”
“饶不了你了!你身为大明的臣子,拿了朕的粮食,还敢公然跟皇太极眉来眼去,若是朕饶了你,草原岂不是认为大明朝人人可欺!”
说完,崇祯转身便离开。
转眼,已经是六月下旬。
一封紧急军报八百里加急从辽东传来。
什么军报?
建奴出兵了!
皇太极在沈阳调集五万精锐,朝大凌河扑来。
消息一传到北京城,朝堂上下震惊。
时隔一年半,皇太极又出兵了!
上一次是崇祯二年年底的己巳之变,皇太极破喜峰口,直入关内。
这一次,目标是大凌河。
这份明军传回来后,整个朝堂的风声又开始发生变化。
什么变化?
那些不赞成筑城的大臣,又开始跳起来了。
皇帝,你不是说讲话要有依据么?手机端../
好,我们这次就给你拿出依据来!
于是,接下来就是算账的环节,再就是双方兵力对比的环节。
有人甚至从萨尔浒之战后开始说起,说从萨尔浒之后,大明朝基本上没有取得过大规模进攻性胜利。
并且大凌河城已经筑了三次,被毁了三次。
这一次皇太极大兵压境,大凌河城却尚未筑成,当立刻撤兵回锦州。
甚至还有人借着这个时刻,鼓吹放弃关外,撤回关内。
总之,现在朝堂上是口水横飞。
崇祯呢?
崇祯换了一身戎装,带上锦衣卫和神武卫,在六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出了北京城,一路朝山海关而去。
他要出关?
当然不是出关。
皇太极五万精锐铁骑压境,直扑大凌河城,可以说整个辽西走廊都会受到威胁。
崇祯对明末的边军不能说没有信心,而是一丝信心都没有。
那他去山海关做什么?
当然是打着亲征的口号,去鼓舞士气。
一般古代王朝,开国皇帝才会亲征,守成之君亲征的很少。
明朝亲征的皇帝倒是不少。
例如朱元璋,例如朱棣,朱瞻基,朱祁镇,朱厚照。
历史上的崇祯,肯定是没有亲征过的。
而张晨这严格来说,也不是亲征,因为都没有上前线去,就在山海关驻留而已。
从北京到山海关,足足有六百里,一时半会儿,肯定到不了。
崇祯这一路走过来,看见不少地方的官府正在筹集粮食。
因为朝廷新一轮的调粮令已经在前一段时间下发下来了。
按说崇祯是做足了准备的,早在年初的时候,就开始为即将到来大凌河之战筹集粮食。
现在前线的粮食肯定是足够的,这一点崇祯是派了军督府的官员亲自是核查过。
而且以袁崇焕的性格,肯定是会保证辽东军军粮充足。
现在又开始调集粮食,完全是做两手准备,万一要打持久战呢?
战争可不仅仅是前线冲锋作战这么简单。
战争更多的时候,比拼的是后勤。
后勤准备充足了,前线打仗也有底气。
以前朝廷筹集粮食是强征,例如历史上崇祯的“三饷”,对象都是普通农民。
现在是购买,朝廷出钱采购。
以目前的数据看来,顺天府的粮食还是够的。
毕竟红薯在顺天府已经普及了,缓和了很大的粮食缺口问题。
六天后,也就是七月三日这一天,皇帝抵达山海关。
皇帝来的非常突然,当赵率教得知圣驾莅临,连忙率领山海关诸将前来迎驾。
“天子圣驾莅临,臣未能远迎,请陛下降罪。”
“都免礼吧,不知者无罪,朕来的突然。”
“谢陛下。”
赵率教心中紧张,这里也算是半个边陲之地了,怎么皇帝来这里来了,多危险啊!
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九族可能都不保了。
想到这里,赵总兵满头冒汗。
“不知陛下莅临山海关,有何要事,但请吩咐,臣必赴汤蹈火。”
“赴汤蹈火不必,建奴又有异动,朕就是来这里关心关心将士们,看看大家有没有粮吃。”
“陛下仁德圣明,边关将士无不感念陛下垂怜。”
“走,咱们去你的总兵府衙说话。”
“陛下这边请。”
“让下面的人该去值守的值守,朕和你聊聊。”
“是!”
一路到了总兵府衙,骆养性亲自沏好了茶,又准备了一些点心。
皇帝道:“朝廷今年年初从山海关运了一批粮食出关,你可有检验过?”
“回禀陛下,从山海关一共运出了三万石粮食,臣都有钦点过。”
大明朝向辽东提供粮食一共有两条路:
一、陆路,走山海关出关。
二、海路,从天津大沽口、登莱这种海岸走海路,在觉华岛、宁远附近靠岸。
一般海路肯定更加轻松,但是为了分散风险,所以也准备了陆路。
“山海关现在有多少守卫?”
“一共两万守卫。”
加上崇祯带来的一万神武卫,一共也就是三万守军了,如果这场战争皇太极玩浪的,绕开宁远直接到山海关下,也不必担心。
七月四日,皇帝抵达山海关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山海关。
一时间,士气大振。
并且在七月四日的时候,消息传到关外,往宁远传去。
原本皇太极出兵的消息已经传到宁远,宁远城现在气氛凝重,但听闻天子到了山海关,顿时也是军心大振。
古代便是如此,皇帝可以不用前线去打仗,但是皇帝真的一到前线,那士气是直接暴涨的。
就说当年檀渊之盟,宋军已经快被辽军干废了。
寇准拉着宋真宗到前线,已经有些慌的宋军瞬间像打了鸡血一样,士气飙涨。
同样的,崇祯来的消息,不仅仅传到宁远,在七月六日这一天,直接就到了锦州。
皇帝抵达山海关?
这还是这么些年来的第一次!
大明朝的皇帝已经很久不到边境来了!
一时间,锦州前线都感受到了鼓舞。
虽然没有直接到最前线,但在这种大战时刻,皇帝拿出了态度,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仅如此,在七月七日这一天,皇帝的圣谕直接被送到了大凌河城。
这份圣谕的意思很直接简单:若有必要,朕可亲自上阵。
这话当然是套话,那个统帅敢让皇帝亲自上阵?
九族的脑袋这么廉价吗?
这话完全是给打鸡血的,意思就是朕和你们同在!
“你刚才不是还说对朕绝对忠心的么?”
“陛下,小臣……求陛下饶命……”
“饶不了你了!你身为大明的臣子,拿了朕的粮食,还敢公然跟皇太极眉来眼去,若是朕饶了你,草原岂不是认为大明朝人人可欺!”
说完,崇祯转身便离开。
转眼,已经是六月下旬。
一封紧急军报八百里加急从辽东传来。
什么军报?
建奴出兵了!
皇太极在沈阳调集五万精锐,朝大凌河扑来。
消息一传到北京城,朝堂上下震惊。
时隔一年半,皇太极又出兵了!
上一次是崇祯二年年底的己巳之变,皇太极破喜峰口,直入关内。
这一次,目标是大凌河。
这份明军传回来后,整个朝堂的风声又开始发生变化。
什么变化?
那些不赞成筑城的大臣,又开始跳起来了。
皇帝,你不是说讲话要有依据么?手机端../
好,我们这次就给你拿出依据来!
于是,接下来就是算账的环节,再就是双方兵力对比的环节。
有人甚至从萨尔浒之战后开始说起,说从萨尔浒之后,大明朝基本上没有取得过大规模进攻性胜利。
并且大凌河城已经筑了三次,被毁了三次。
这一次皇太极大兵压境,大凌河城却尚未筑成,当立刻撤兵回锦州。
甚至还有人借着这个时刻,鼓吹放弃关外,撤回关内。
总之,现在朝堂上是口水横飞。
崇祯呢?
崇祯换了一身戎装,带上锦衣卫和神武卫,在六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出了北京城,一路朝山海关而去。
他要出关?
当然不是出关。
皇太极五万精锐铁骑压境,直扑大凌河城,可以说整个辽西走廊都会受到威胁。
崇祯对明末的边军不能说没有信心,而是一丝信心都没有。
那他去山海关做什么?
当然是打着亲征的口号,去鼓舞士气。
一般古代王朝,开国皇帝才会亲征,守成之君亲征的很少。
明朝亲征的皇帝倒是不少。
例如朱元璋,例如朱棣,朱瞻基,朱祁镇,朱厚照。
历史上的崇祯,肯定是没有亲征过的。
而张晨这严格来说,也不是亲征,因为都没有上前线去,就在山海关驻留而已。
从北京到山海关,足足有六百里,一时半会儿,肯定到不了。
崇祯这一路走过来,看见不少地方的官府正在筹集粮食。
因为朝廷新一轮的调粮令已经在前一段时间下发下来了。
按说崇祯是做足了准备的,早在年初的时候,就开始为即将到来大凌河之战筹集粮食。
现在前线的粮食肯定是足够的,这一点崇祯是派了军督府的官员亲自是核查过。
而且以袁崇焕的性格,肯定是会保证辽东军军粮充足。
现在又开始调集粮食,完全是做两手准备,万一要打持久战呢?
战争可不仅仅是前线冲锋作战这么简单。
战争更多的时候,比拼的是后勤。
后勤准备充足了,前线打仗也有底气。
以前朝廷筹集粮食是强征,例如历史上崇祯的“三饷”,对象都是普通农民。
现在是购买,朝廷出钱采购。
以目前的数据看来,顺天府的粮食还是够的。
毕竟红薯在顺天府已经普及了,缓和了很大的粮食缺口问题。
六天后,也就是七月三日这一天,皇帝抵达山海关。
皇帝来的非常突然,当赵率教得知圣驾莅临,连忙率领山海关诸将前来迎驾。
“天子圣驾莅临,臣未能远迎,请陛下降罪。”
“都免礼吧,不知者无罪,朕来的突然。”
“谢陛下。”
赵率教心中紧张,这里也算是半个边陲之地了,怎么皇帝来这里来了,多危险啊!
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九族可能都不保了。
想到这里,赵总兵满头冒汗。
“不知陛下莅临山海关,有何要事,但请吩咐,臣必赴汤蹈火。”
“赴汤蹈火不必,建奴又有异动,朕就是来这里关心关心将士们,看看大家有没有粮吃。”
“陛下仁德圣明,边关将士无不感念陛下垂怜。”
“走,咱们去你的总兵府衙说话。”
“陛下这边请。”
“让下面的人该去值守的值守,朕和你聊聊。”
“是!”
一路到了总兵府衙,骆养性亲自沏好了茶,又准备了一些点心。
皇帝道:“朝廷今年年初从山海关运了一批粮食出关,你可有检验过?”
“回禀陛下,从山海关一共运出了三万石粮食,臣都有钦点过。”
大明朝向辽东提供粮食一共有两条路:
一、陆路,走山海关出关。
二、海路,从天津大沽口、登莱这种海岸走海路,在觉华岛、宁远附近靠岸。
一般海路肯定更加轻松,但是为了分散风险,所以也准备了陆路。
“山海关现在有多少守卫?”
“一共两万守卫。”
加上崇祯带来的一万神武卫,一共也就是三万守军了,如果这场战争皇太极玩浪的,绕开宁远直接到山海关下,也不必担心。
七月四日,皇帝抵达山海关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山海关。
一时间,士气大振。
并且在七月四日的时候,消息传到关外,往宁远传去。
原本皇太极出兵的消息已经传到宁远,宁远城现在气氛凝重,但听闻天子到了山海关,顿时也是军心大振。
古代便是如此,皇帝可以不用前线去打仗,但是皇帝真的一到前线,那士气是直接暴涨的。
就说当年檀渊之盟,宋军已经快被辽军干废了。
寇准拉着宋真宗到前线,已经有些慌的宋军瞬间像打了鸡血一样,士气飙涨。
同样的,崇祯来的消息,不仅仅传到宁远,在七月六日这一天,直接就到了锦州。
皇帝抵达山海关?
这还是这么些年来的第一次!
大明朝的皇帝已经很久不到边境来了!
一时间,锦州前线都感受到了鼓舞。
虽然没有直接到最前线,但在这种大战时刻,皇帝拿出了态度,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仅如此,在七月七日这一天,皇帝的圣谕直接被送到了大凌河城。
这份圣谕的意思很直接简单:若有必要,朕可亲自上阵。
这话当然是套话,那个统帅敢让皇帝亲自上阵?
九族的脑袋这么廉价吗?
这话完全是给打鸡血的,意思就是朕和你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