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作为统帅,当然了解几万驻扎在城北的旧清军看不起新投降的前西营部队,但是他们之间的仇恨还没有深重到这个程度,还不至于有任何将领会趁着昆明城中的骚乱去偷袭西营降军。就算真有这种不怕吴三桂军法的疯子,也不会所有的将领都昏了头,带领五万大军齐出。最重要的是,吴三桂知道除了自己没人能调动军队。
但不由得吴三桂不信,仔细询问了一圈城楼上的守卫,证实还真是城北的清军首先出兵。早先吴三桂酒醒以后曾经派亲卫出城传令,虽然亲卫被拦住没能出城,但有几个人也是这场冲突的目击者,他们向吴三桂证实了守卫所言非虚,确实是清军一窝蜂地率先向前西军发起了攻击——对这些昆明城楼上的守卫和亲卫来说,西营降军兵马出营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首先这些兵马不是向着昆明而来,似乎不是一种具有威胁性的行为;其次,无论是西营兵马调动还是他们营中点燃灯火也算不上太奇怪,毕竟昆明城中火起,这种情况下城外的部队进入戒备状态等待命令是很正常的,城北的清军早先也是这么做的。
吴三桂很想派人去问问城外的旧清军,怎么敢没有自己的命令就擅自行动?善待这批降军对吴三桂来说不仅有军事意义,也有政治意义。在湖广战场投降的大多都是孙可望的嫡系,吴三桂进入贵州后,一些并非孙可望的嫡系部队也在前者的带动下一起向清军投降,不仅仅因为南明局势危急,也因为清军对待这些降军还算不错。
现在昆明已定,永历天子弃国,李定国被逼进荒山野岭无力反击,大批明军因为彻底丧失信心而向吴三桂投降,他知道只要善待这些降军,给剩下的明军做一个榜样,那么投降的明兵明将就会接踵而至。没有了这些明军对清军的牵制,李定国就更加无法抵抗清军主力的重点进攻,吴三桂也就能腾出更多的机动兵力把李定国赶得更远,让其余的残存明军变得更加绝望。这好比是在滚一个雪球,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只要吴三桂不犯错,那李定国就无法阻止这个雪球的滚动,任凭他有天大的能耐,最后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压死。
这个道理吴三桂给手下将领讲过,而且和他们说得很明白:只要好好对待这些投降的前西营,以后就不需要打硬仗了。甚至可能连仗都不需要自己打了,让这些降军上阵就好了,你们可以坐在后面看着别人为你们拼命地挣功劳。
吴三桂好不容易招降了三万西营军,他不明白城北的清军为什么要愚蠢地去攻打他们,如果真的把事情闹大了——那可是三万多西营军啊,传扬出去,天下的人肯定会认为是自己在坑杀降卒,不但将来残余的明军都会死战到底,就是别处已经投降的明军也会军心不稳。
虽然借助昆明城上腾起的火光能够看见一些战斗的场面,但城外一片混乱,很难找到各营的指挥旗帜都在哪里,想要与各营将领取得联系是件很困难的事。虽然困难,但还是要尽快地去做,吴三桂想的就是尽快恢复对城外军队的控制,让他们不要再莫名其妙地自相残杀。
……
此时肇事者正在远离昆明而去,背后熊熊燃烧的昆明就像是茫茫夜色中的一支火炬。
“这是我们放的火么?”李星汉等人频频回头,昆明现在的景象让他们在欣喜之余同样也吃惊不小,半个天空都被这大火映红,李星汉还有些不解:“我们直接出城来的啊,没去城区四处放火啊。”
“比我们去城区放火还好啊,没有几百个人怕是点不起这样的火头吧。”邓名说道。他一开始也没有想到火势会这么大,不过火势再大终究也会被扑灭,毕竟昆明城内外有近十万清军。他催促同伴加快速度离开。
远远地还传来阵阵的呐喊厮杀声,邓名估计自己的授权行动取得了成效,眼下大概西营降军正在和清军交战。洪承畴和吴三桂都久经战阵,对于这种夜间乱战的局面,其他人或许会束手无策,但他们两个经验丰富,很快就能收拢乱兵,镇压西营,顶多就是手忙脚乱一会儿。西营降军没有统一指挥,若是不投降,也许很快就会被消灭。
而且还有赵良栋的部队。刚才去过几处清军营地,邓名对赵良栋营地的印象最为深刻,仅仅从外面匆匆观察,就能看出与众不同,秩序井然。从卫兵口中得知是赵良栋的军营后,邓名找个借口就转身离开。因为他知道以这样的军纪风貌,主将不在的情况下假传命令也是白费口舌。不管怎么样,现在两军交火,吴三桂、赵良栋等人肯定会支持老清军,赵良栋的兵马将会是攻击西营降军的生力军。
周开荒听见邓名叹了口气,有些奇怪地问道:“先生怎么还同情那些叛贼?”
“鞑子入关已经十几年了,西营将士能够坚持到今天实在是不容易。这些留在云南的西营将士比建昌军还要困窘,如果天子不弃国,他们还有统帅指挥的话,我想其中的大部分都不会投降。”
不过尽管邓名同情他们,但无论如何,就是让他们被清军消灭在昆明城下,也比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去攻打李定国强。
“西营或者很快就会投降,或者被吴三桂消灭。投降的西营兵将少一点,将来被吴贼派去攻打晋王的前锋就会少一些人。”邓名硬起心肠不再过多考虑西营降军的下场,有吴三桂、洪承畴主持,他们的结局已经注定。这次行动倒是给李定国稍微帮了一点忙:“然后清军就会全力救火,如果西营能多拖一会儿,那清军的损失就会大一些,晋王的压力也就轻一些。”
吴三桂最快也要到天明才能结束昆明内外的的混乱,等到他查明邓名的身份,发出紧急军情命令沿途拦截,怎么也要到下午了。
“抓紧时间,我们要尽快赶回东川府。”
吴三桂的亲兵身份今天或许还能用一天,明天恐怕就得用保宁千总的牌子了。不知道明天保宁千总的腰牌会不会被一并拦截。如果可能的话,也许能找机会伏击一个信差,看看吴三桂究竟如何向各个地方通报,而且出云南之前,还要给吴三桂留下一封信。
……
“都是洪经略……”吴三桂一边吩咐城门守卫打开城门,一边轻声抱怨了一句。他觉得都怪洪承畴下达那个封锁城门的命令,否则的话他的亲卫或许就能及时赶到城外众将的营地中了——其实还是来不及,但吴三桂觉得有机会,至少也能拦住几个,不至于闹成现在这个样子。
“洪经略”三个字一出口,好像突然有一道闪电从吴三桂眼前划过,撕开了他面前的重重迷雾,自己感觉抓到了点什么线索,今天的事情似乎和洪承畴有很大的关系。
没错,吴三桂觉得城外的将领不可能集体发疯,他们这么行事肯定是受到了某人的指示。而谁能指挥得动这五万清军呢?除了自己只有一个人可以调动军队,那就是洪承畴。吴三桂扪心自问,就是他自己要命令城北的清军突袭城南的降军,也需要花费工夫与他们解释,说明原因,让他们看到功劳好处,不然谁肯打仗、卖力气?除了洪承畴和吴三桂自己,没有第三个人能指挥这么多将领出兵。是谁给这些将领撑腰,让他们敢于违抗自己的军令?
吴三桂感到自己的心脏一下子收缩了,他那声抱怨的话嘎然而止,手悬在半空,紧张地思索着。越是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吴三桂越是觉得可怕,因为城外有一些将领是他的心腹亲信……难道洪承畴把他们都控制了?
吴三桂不认为洪承畴有能力让所有的部将都背叛自己,也许这就是洪承畴为什么要封锁城门的原因,还特别交代不许吴三桂的亲兵出城,必须要验明正身。他这是要隔绝城内外的交通、联系啊。
吴三桂顿时发现所有的疑惑都迎刃而解
为什么能在武库放火?很显然是洪承畴安排的,既然有他统筹那当然容易得很,这场火多半是为了牵制住吴三桂的注意力。至于自己的亲兵和那个倒霉的保宁千总,很可能是凑巧撞破了洪承畴的布置,已经被灭口,所以一直没有回来。吴三桂从来没相信过李名纵火一事,那个保宁千总只不过凑巧进入昆明城里,他能有什么预谋?
而攻打城外的西营降军,吴三桂觉得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这些西军是他吴三桂主持招降的,而且也受到他的控制,将来若是取得战功更会记在吴三桂的名下,消灭了这些西军并给他们扣上一个趁夜叛乱的帽子,就可以从根本上否定吴三桂的功绩;第二,这些军队中应该还有一些倾向吴三桂的将领,洪承畴只能先利用一场战争控制住他们,然后再设法完全予以掌握。
“为什么洪承畴要对付我?”虽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吴三桂并不多耽误时候,他马上开始猜测对方的底牌:“他这么干就不怕朝廷问罪么,还是他此举得到了朝廷的授意?”
吴三桂很快否定了后一个疑问,如果有清廷的授意,那洪承畴就不必搞得这么麻烦。不过既然幕后黑手是洪承畴,而目标就是自己,吴三桂马上意识到眼下该怎么办。他扫了一眼周围的士兵,就在这个城楼上还有手持洪承畴令箭的经略亲卫,吴三桂使了一个眼色,轻喝一声,他身后的卫士们就扑上去把这几个洪承畴的人抓住。
“说吧,洪经略现在到底在什么地方?”吴三桂冷冷地问道。洪承畴说不定正在城外主事,企图用这把火掩盖行踪,并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在昆明城内。
洪承畴的亲卫一个个张口结舌,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吴三桂凌厉的目光从他们身上移开,又在那些目瞪口呆的城楼守卫身上扫过,突然他看到了躲在墙边的赵良栋。
吴三桂和赵良栋合作的时间不太长,以前赵良栋一直在洪承畴的手下做事。因为吴三桂感觉和洪承畴志向相投,在剿灭明军的大事上需要两人携手合作,加上对赵良栋军事才能的欣赏,一直把赵良栋当成自己人看待:“他今夜接到的会是什么命令?是不是洪承畴放在我身边绊住我的?”
酒醒后赵良栋也感到今夜的事情前所未有地乱七八糟,刚才吴三桂吐出“洪经略”三个字后突然愣神不动了,赵良栋被提醒了一下,生出和吴三桂差不多的怀疑。但是当吴三桂突然发难把洪承畴的亲卫都拿住后,赵良栋哪里还会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肯定是洪承畴发动的内讧!
赵良栋敢发誓自己绝没有参与到这桩阴谋中,对于城外的战事也同样深感痛心。为了拉拢这些投降的西营将领,他这些日子没少花工夫;赵良栋同样确定,整个昆明城除了吴三桂和洪承畴,没有第三个人能发动这场兵变。虽然赵良栋被委任为城外远征军的统帅,即将率大军出发,但他自问也无法说服众将违抗吴三桂的军令,去攻打刚招降的西营部队。
发现自己正处在一个凶险的漩涡中后,赵良栋就静静地、慢慢地往墙边挪着脚步,想神不知鬼不觉地挪到台阶旁溜下城楼,设法逃回自己城外的军营,然后把大门一关死也不出来,直到昆明城里决出胜负,再向胜利者输诚。
每退开一小步,赵良栋都感到自己距离这个可怕的漩涡远了一些,但不幸的是,明明一只脚已经碰到了台阶的边了,却被吴三桂发现了。和吴三桂那凶狠的目光一接触,赵良栋就知道自己没机会置身度外了,这个时候必须要做出选择了。
“大帅明鉴,末将对此一无所知,如有半句虚言,天打五雷轰!”赵良栋的反应奇快,噗通一声就跪倒在地,赌咒发誓起来。赵良栋也不解洪承畴这是要干什么,难道他想谋害吴三桂,独占平定西南的功劳吗?立下这样的大功,就是被朝廷封为割据一方的藩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真没看出来,洪经略还真是人老心不老啊,赵良栋在心里嘀咕着。
吴三桂盯着赵良栋再三思量,这个人不太可能参与了洪承畴对付自己的阴谋。晚宴上赵良栋喝的酒也不少,而且吴三桂这些日子为了拉拢赵良栋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他觉得洪承畴也拿不出更多的功劳来收买此人。最后,吴三桂又想到李名一事,这件事很可能会被洪承畴做成一口黑锅,对朝廷说是自己的亲兵和赵良栋的部下在昆明纵火,这样看来赵良栋也在洪承畴的算计当中。
“我对皇上、朝廷忠心耿耿,这是陷害忠良啊。”吴三桂换上了一幅悲戚的表情说给赵良栋听,他觉得无论是洪承畴打算利用李名诬陷赵良栋、还是想用这个把柄威胁赵良栋,都说明现在赵良栋还不是洪承畴的人。
“正是,正是,末将敢请大帅上书朝廷分说个明白,末将敢请信末具名。”
赵良栋觉得洪承畴此举实在太过冒险,固然可以说是吴三桂叛变,勾结西营李定国企图夺取昆明迎还永历,不过这种弥天大谎朝廷会信么?洪承畴老谋深算,既然他敢动手,那后面肯定会有一连串的凶狠杀招使出来。赵良栋真不想卷进这场吴三桂、洪承畴相争的浑水里,只是不表明态度就过不去吴三桂这关,可是表明了态度赵良栋也只有一条路走下去了。他马上建议道:“末将在城外还有一营兵马,没有末将令箭谁也调不动,末将愿意派一个亲兵去招呼他们进城。”
赵良栋设身处地替吴三桂想了一下,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确保昆明,控制住手边的军队保证吴三桂的安全。而洪承畴最大的机会就是趁乱杀了吴三桂,只要吴三桂能坚持到白天,让城外官兵看清自己,那么洪承畴就不好杀人灭口了。不管洪承畴有什么理由,只要这场官司打到朝廷里面去,吴三桂看起来就不会输,多半是洪承畴要倒霉,最坏的情况也就是朝廷各打五十大板,让他们继续和衷共济。
吴三桂也是这样琢磨的,不过他同样深知洪承畴的厉害,而且对方今晚一出手就是非同小可的杀招,火烧昆明的同时引发城外八万大军混战。洪承畴闹了这么大动静,接下去不知还会有什么手段,也许有置自己于死地的杀手锏。
吴三桂点头同意,和赵良栋一起赶到北门。路上吴三桂和赵良栋酒意又消去一些,开始怀疑起刚才的判断:洪承畴是国家重臣,他烧昆明干什么?不过怎么看调动兵力和放火烧城都是有连带关系的,不太可能是两批人这么巧合地同时制造混乱。
等二人赶到北门后,吴三桂马上就唤来城门楼的军官再次询问情况。这些人也说看到清军主动离开军营向南进发。吴三桂和赵良栋听完后断定这是有人在调动军队,既然不是吴三桂那只能是洪承畴。如果军队是洪承畴调动的,那放火也是他干的——总不可能是别人放火,然后洪承畴一看昆明着火了就突然调兵遣将攻打城南的兵营吧?这老家伙一辈子坑过不少人了,也算得上是老奸巨猾,吴三桂觉得还是安全第一,万万不可大意。
从城头上看到赵良栋的军营确实安然无恙后,吴三桂改变了主意:“不,不要让亲兵去传令。”
吴三桂知道赵良栋是想取信自己,但谁敢说洪承畴没有在赵良栋的军营外埋伏,或者已经收买了他的某个部将?赵良栋的亲兵拿着令箭回去正好就是把这营兵马也送给洪承畴。吴三桂知道现在形势异常凶险,目前还不敢对大家说明他对洪承畴的怀疑,只能打着灭火的借口调动部队,先把各个城门牢牢控制在手。这么大的一座城,除去不可靠的以及失去控制的乱兵,吴三桂算算手中的兵力还是非常紧张
赵良栋的几千部下加上吴三桂的本部,这是能不能坚持到天亮的重要筹码,现在就赌一把赵良栋是不是肯和自己共进退了,吴三桂说道:“我和将军一起去。”
让赵良栋回营可以保证控制住军队,而和他一起去既是为了保证赵良栋的安全,也是吴三桂预先防止赵良栋回营后把营门一关,再也不管他和洪承畴的死活。
命令一个亲信部将替自己守住城门后,吴三桂急急忙忙地与赵良栋一起骑马向他的军营奔去。在一片大乱中好不容易见到主将回营,赵良栋的部将们都又惊又喜,吴三桂没有给他们询问的时间,急不可待地催促赵良栋赶快带兵进城。
有吴三桂在边上监督,赵良栋也不再迟疑,当即下令全军入城。
现在城南的数万清军还在激战,急需有人统帅全军,但吴三桂此时以为他们由洪承畴统帅,所以不打算往里面跑——在看不清洪承畴手段的情况下,吴三桂决定还是以静制动。
等进城之后,吴三桂觉得自己的安全已经有了保障,就派出几个精干的亲信,让他们持着自己的令箭出城。城外有一些将领吴三桂认为肯定会服从自己的命令,就让这些亲信去寻找这些部队,让他们停止与西营交战退回营地。
现在吴三桂计划小心地恢复自己对军队的控制,让部下从无谓的交战中抽身出来,至于救火的问题……现在吴三桂哪里还有心思考虑昆明城里的火势?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但不由得吴三桂不信,仔细询问了一圈城楼上的守卫,证实还真是城北的清军首先出兵。早先吴三桂酒醒以后曾经派亲卫出城传令,虽然亲卫被拦住没能出城,但有几个人也是这场冲突的目击者,他们向吴三桂证实了守卫所言非虚,确实是清军一窝蜂地率先向前西军发起了攻击——对这些昆明城楼上的守卫和亲卫来说,西营降军兵马出营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首先这些兵马不是向着昆明而来,似乎不是一种具有威胁性的行为;其次,无论是西营兵马调动还是他们营中点燃灯火也算不上太奇怪,毕竟昆明城中火起,这种情况下城外的部队进入戒备状态等待命令是很正常的,城北的清军早先也是这么做的。
吴三桂很想派人去问问城外的旧清军,怎么敢没有自己的命令就擅自行动?善待这批降军对吴三桂来说不仅有军事意义,也有政治意义。在湖广战场投降的大多都是孙可望的嫡系,吴三桂进入贵州后,一些并非孙可望的嫡系部队也在前者的带动下一起向清军投降,不仅仅因为南明局势危急,也因为清军对待这些降军还算不错。
现在昆明已定,永历天子弃国,李定国被逼进荒山野岭无力反击,大批明军因为彻底丧失信心而向吴三桂投降,他知道只要善待这些降军,给剩下的明军做一个榜样,那么投降的明兵明将就会接踵而至。没有了这些明军对清军的牵制,李定国就更加无法抵抗清军主力的重点进攻,吴三桂也就能腾出更多的机动兵力把李定国赶得更远,让其余的残存明军变得更加绝望。这好比是在滚一个雪球,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只要吴三桂不犯错,那李定国就无法阻止这个雪球的滚动,任凭他有天大的能耐,最后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压死。
这个道理吴三桂给手下将领讲过,而且和他们说得很明白:只要好好对待这些投降的前西营,以后就不需要打硬仗了。甚至可能连仗都不需要自己打了,让这些降军上阵就好了,你们可以坐在后面看着别人为你们拼命地挣功劳。
吴三桂好不容易招降了三万西营军,他不明白城北的清军为什么要愚蠢地去攻打他们,如果真的把事情闹大了——那可是三万多西营军啊,传扬出去,天下的人肯定会认为是自己在坑杀降卒,不但将来残余的明军都会死战到底,就是别处已经投降的明军也会军心不稳。
虽然借助昆明城上腾起的火光能够看见一些战斗的场面,但城外一片混乱,很难找到各营的指挥旗帜都在哪里,想要与各营将领取得联系是件很困难的事。虽然困难,但还是要尽快地去做,吴三桂想的就是尽快恢复对城外军队的控制,让他们不要再莫名其妙地自相残杀。
……
此时肇事者正在远离昆明而去,背后熊熊燃烧的昆明就像是茫茫夜色中的一支火炬。
“这是我们放的火么?”李星汉等人频频回头,昆明现在的景象让他们在欣喜之余同样也吃惊不小,半个天空都被这大火映红,李星汉还有些不解:“我们直接出城来的啊,没去城区四处放火啊。”
“比我们去城区放火还好啊,没有几百个人怕是点不起这样的火头吧。”邓名说道。他一开始也没有想到火势会这么大,不过火势再大终究也会被扑灭,毕竟昆明城内外有近十万清军。他催促同伴加快速度离开。
远远地还传来阵阵的呐喊厮杀声,邓名估计自己的授权行动取得了成效,眼下大概西营降军正在和清军交战。洪承畴和吴三桂都久经战阵,对于这种夜间乱战的局面,其他人或许会束手无策,但他们两个经验丰富,很快就能收拢乱兵,镇压西营,顶多就是手忙脚乱一会儿。西营降军没有统一指挥,若是不投降,也许很快就会被消灭。
而且还有赵良栋的部队。刚才去过几处清军营地,邓名对赵良栋营地的印象最为深刻,仅仅从外面匆匆观察,就能看出与众不同,秩序井然。从卫兵口中得知是赵良栋的军营后,邓名找个借口就转身离开。因为他知道以这样的军纪风貌,主将不在的情况下假传命令也是白费口舌。不管怎么样,现在两军交火,吴三桂、赵良栋等人肯定会支持老清军,赵良栋的兵马将会是攻击西营降军的生力军。
周开荒听见邓名叹了口气,有些奇怪地问道:“先生怎么还同情那些叛贼?”
“鞑子入关已经十几年了,西营将士能够坚持到今天实在是不容易。这些留在云南的西营将士比建昌军还要困窘,如果天子不弃国,他们还有统帅指挥的话,我想其中的大部分都不会投降。”
不过尽管邓名同情他们,但无论如何,就是让他们被清军消灭在昆明城下,也比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去攻打李定国强。
“西营或者很快就会投降,或者被吴三桂消灭。投降的西营兵将少一点,将来被吴贼派去攻打晋王的前锋就会少一些人。”邓名硬起心肠不再过多考虑西营降军的下场,有吴三桂、洪承畴主持,他们的结局已经注定。这次行动倒是给李定国稍微帮了一点忙:“然后清军就会全力救火,如果西营能多拖一会儿,那清军的损失就会大一些,晋王的压力也就轻一些。”
吴三桂最快也要到天明才能结束昆明内外的的混乱,等到他查明邓名的身份,发出紧急军情命令沿途拦截,怎么也要到下午了。
“抓紧时间,我们要尽快赶回东川府。”
吴三桂的亲兵身份今天或许还能用一天,明天恐怕就得用保宁千总的牌子了。不知道明天保宁千总的腰牌会不会被一并拦截。如果可能的话,也许能找机会伏击一个信差,看看吴三桂究竟如何向各个地方通报,而且出云南之前,还要给吴三桂留下一封信。
……
“都是洪经略……”吴三桂一边吩咐城门守卫打开城门,一边轻声抱怨了一句。他觉得都怪洪承畴下达那个封锁城门的命令,否则的话他的亲卫或许就能及时赶到城外众将的营地中了——其实还是来不及,但吴三桂觉得有机会,至少也能拦住几个,不至于闹成现在这个样子。
“洪经略”三个字一出口,好像突然有一道闪电从吴三桂眼前划过,撕开了他面前的重重迷雾,自己感觉抓到了点什么线索,今天的事情似乎和洪承畴有很大的关系。
没错,吴三桂觉得城外的将领不可能集体发疯,他们这么行事肯定是受到了某人的指示。而谁能指挥得动这五万清军呢?除了自己只有一个人可以调动军队,那就是洪承畴。吴三桂扪心自问,就是他自己要命令城北的清军突袭城南的降军,也需要花费工夫与他们解释,说明原因,让他们看到功劳好处,不然谁肯打仗、卖力气?除了洪承畴和吴三桂自己,没有第三个人能指挥这么多将领出兵。是谁给这些将领撑腰,让他们敢于违抗自己的军令?
吴三桂感到自己的心脏一下子收缩了,他那声抱怨的话嘎然而止,手悬在半空,紧张地思索着。越是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吴三桂越是觉得可怕,因为城外有一些将领是他的心腹亲信……难道洪承畴把他们都控制了?
吴三桂不认为洪承畴有能力让所有的部将都背叛自己,也许这就是洪承畴为什么要封锁城门的原因,还特别交代不许吴三桂的亲兵出城,必须要验明正身。他这是要隔绝城内外的交通、联系啊。
吴三桂顿时发现所有的疑惑都迎刃而解
为什么能在武库放火?很显然是洪承畴安排的,既然有他统筹那当然容易得很,这场火多半是为了牵制住吴三桂的注意力。至于自己的亲兵和那个倒霉的保宁千总,很可能是凑巧撞破了洪承畴的布置,已经被灭口,所以一直没有回来。吴三桂从来没相信过李名纵火一事,那个保宁千总只不过凑巧进入昆明城里,他能有什么预谋?
而攻打城外的西营降军,吴三桂觉得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这些西军是他吴三桂主持招降的,而且也受到他的控制,将来若是取得战功更会记在吴三桂的名下,消灭了这些西军并给他们扣上一个趁夜叛乱的帽子,就可以从根本上否定吴三桂的功绩;第二,这些军队中应该还有一些倾向吴三桂的将领,洪承畴只能先利用一场战争控制住他们,然后再设法完全予以掌握。
“为什么洪承畴要对付我?”虽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吴三桂并不多耽误时候,他马上开始猜测对方的底牌:“他这么干就不怕朝廷问罪么,还是他此举得到了朝廷的授意?”
吴三桂很快否定了后一个疑问,如果有清廷的授意,那洪承畴就不必搞得这么麻烦。不过既然幕后黑手是洪承畴,而目标就是自己,吴三桂马上意识到眼下该怎么办。他扫了一眼周围的士兵,就在这个城楼上还有手持洪承畴令箭的经略亲卫,吴三桂使了一个眼色,轻喝一声,他身后的卫士们就扑上去把这几个洪承畴的人抓住。
“说吧,洪经略现在到底在什么地方?”吴三桂冷冷地问道。洪承畴说不定正在城外主事,企图用这把火掩盖行踪,并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在昆明城内。
洪承畴的亲卫一个个张口结舌,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吴三桂凌厉的目光从他们身上移开,又在那些目瞪口呆的城楼守卫身上扫过,突然他看到了躲在墙边的赵良栋。
吴三桂和赵良栋合作的时间不太长,以前赵良栋一直在洪承畴的手下做事。因为吴三桂感觉和洪承畴志向相投,在剿灭明军的大事上需要两人携手合作,加上对赵良栋军事才能的欣赏,一直把赵良栋当成自己人看待:“他今夜接到的会是什么命令?是不是洪承畴放在我身边绊住我的?”
酒醒后赵良栋也感到今夜的事情前所未有地乱七八糟,刚才吴三桂吐出“洪经略”三个字后突然愣神不动了,赵良栋被提醒了一下,生出和吴三桂差不多的怀疑。但是当吴三桂突然发难把洪承畴的亲卫都拿住后,赵良栋哪里还会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肯定是洪承畴发动的内讧!
赵良栋敢发誓自己绝没有参与到这桩阴谋中,对于城外的战事也同样深感痛心。为了拉拢这些投降的西营将领,他这些日子没少花工夫;赵良栋同样确定,整个昆明城除了吴三桂和洪承畴,没有第三个人能发动这场兵变。虽然赵良栋被委任为城外远征军的统帅,即将率大军出发,但他自问也无法说服众将违抗吴三桂的军令,去攻打刚招降的西营部队。
发现自己正处在一个凶险的漩涡中后,赵良栋就静静地、慢慢地往墙边挪着脚步,想神不知鬼不觉地挪到台阶旁溜下城楼,设法逃回自己城外的军营,然后把大门一关死也不出来,直到昆明城里决出胜负,再向胜利者输诚。
每退开一小步,赵良栋都感到自己距离这个可怕的漩涡远了一些,但不幸的是,明明一只脚已经碰到了台阶的边了,却被吴三桂发现了。和吴三桂那凶狠的目光一接触,赵良栋就知道自己没机会置身度外了,这个时候必须要做出选择了。
“大帅明鉴,末将对此一无所知,如有半句虚言,天打五雷轰!”赵良栋的反应奇快,噗通一声就跪倒在地,赌咒发誓起来。赵良栋也不解洪承畴这是要干什么,难道他想谋害吴三桂,独占平定西南的功劳吗?立下这样的大功,就是被朝廷封为割据一方的藩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真没看出来,洪经略还真是人老心不老啊,赵良栋在心里嘀咕着。
吴三桂盯着赵良栋再三思量,这个人不太可能参与了洪承畴对付自己的阴谋。晚宴上赵良栋喝的酒也不少,而且吴三桂这些日子为了拉拢赵良栋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他觉得洪承畴也拿不出更多的功劳来收买此人。最后,吴三桂又想到李名一事,这件事很可能会被洪承畴做成一口黑锅,对朝廷说是自己的亲兵和赵良栋的部下在昆明纵火,这样看来赵良栋也在洪承畴的算计当中。
“我对皇上、朝廷忠心耿耿,这是陷害忠良啊。”吴三桂换上了一幅悲戚的表情说给赵良栋听,他觉得无论是洪承畴打算利用李名诬陷赵良栋、还是想用这个把柄威胁赵良栋,都说明现在赵良栋还不是洪承畴的人。
“正是,正是,末将敢请大帅上书朝廷分说个明白,末将敢请信末具名。”
赵良栋觉得洪承畴此举实在太过冒险,固然可以说是吴三桂叛变,勾结西营李定国企图夺取昆明迎还永历,不过这种弥天大谎朝廷会信么?洪承畴老谋深算,既然他敢动手,那后面肯定会有一连串的凶狠杀招使出来。赵良栋真不想卷进这场吴三桂、洪承畴相争的浑水里,只是不表明态度就过不去吴三桂这关,可是表明了态度赵良栋也只有一条路走下去了。他马上建议道:“末将在城外还有一营兵马,没有末将令箭谁也调不动,末将愿意派一个亲兵去招呼他们进城。”
赵良栋设身处地替吴三桂想了一下,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确保昆明,控制住手边的军队保证吴三桂的安全。而洪承畴最大的机会就是趁乱杀了吴三桂,只要吴三桂能坚持到白天,让城外官兵看清自己,那么洪承畴就不好杀人灭口了。不管洪承畴有什么理由,只要这场官司打到朝廷里面去,吴三桂看起来就不会输,多半是洪承畴要倒霉,最坏的情况也就是朝廷各打五十大板,让他们继续和衷共济。
吴三桂也是这样琢磨的,不过他同样深知洪承畴的厉害,而且对方今晚一出手就是非同小可的杀招,火烧昆明的同时引发城外八万大军混战。洪承畴闹了这么大动静,接下去不知还会有什么手段,也许有置自己于死地的杀手锏。
吴三桂点头同意,和赵良栋一起赶到北门。路上吴三桂和赵良栋酒意又消去一些,开始怀疑起刚才的判断:洪承畴是国家重臣,他烧昆明干什么?不过怎么看调动兵力和放火烧城都是有连带关系的,不太可能是两批人这么巧合地同时制造混乱。
等二人赶到北门后,吴三桂马上就唤来城门楼的军官再次询问情况。这些人也说看到清军主动离开军营向南进发。吴三桂和赵良栋听完后断定这是有人在调动军队,既然不是吴三桂那只能是洪承畴。如果军队是洪承畴调动的,那放火也是他干的——总不可能是别人放火,然后洪承畴一看昆明着火了就突然调兵遣将攻打城南的兵营吧?这老家伙一辈子坑过不少人了,也算得上是老奸巨猾,吴三桂觉得还是安全第一,万万不可大意。
从城头上看到赵良栋的军营确实安然无恙后,吴三桂改变了主意:“不,不要让亲兵去传令。”
吴三桂知道赵良栋是想取信自己,但谁敢说洪承畴没有在赵良栋的军营外埋伏,或者已经收买了他的某个部将?赵良栋的亲兵拿着令箭回去正好就是把这营兵马也送给洪承畴。吴三桂知道现在形势异常凶险,目前还不敢对大家说明他对洪承畴的怀疑,只能打着灭火的借口调动部队,先把各个城门牢牢控制在手。这么大的一座城,除去不可靠的以及失去控制的乱兵,吴三桂算算手中的兵力还是非常紧张
赵良栋的几千部下加上吴三桂的本部,这是能不能坚持到天亮的重要筹码,现在就赌一把赵良栋是不是肯和自己共进退了,吴三桂说道:“我和将军一起去。”
让赵良栋回营可以保证控制住军队,而和他一起去既是为了保证赵良栋的安全,也是吴三桂预先防止赵良栋回营后把营门一关,再也不管他和洪承畴的死活。
命令一个亲信部将替自己守住城门后,吴三桂急急忙忙地与赵良栋一起骑马向他的军营奔去。在一片大乱中好不容易见到主将回营,赵良栋的部将们都又惊又喜,吴三桂没有给他们询问的时间,急不可待地催促赵良栋赶快带兵进城。
有吴三桂在边上监督,赵良栋也不再迟疑,当即下令全军入城。
现在城南的数万清军还在激战,急需有人统帅全军,但吴三桂此时以为他们由洪承畴统帅,所以不打算往里面跑——在看不清洪承畴手段的情况下,吴三桂决定还是以静制动。
等进城之后,吴三桂觉得自己的安全已经有了保障,就派出几个精干的亲信,让他们持着自己的令箭出城。城外有一些将领吴三桂认为肯定会服从自己的命令,就让这些亲信去寻找这些部队,让他们停止与西营交战退回营地。
现在吴三桂计划小心地恢复自己对军队的控制,让部下从无谓的交战中抽身出来,至于救火的问题……现在吴三桂哪里还有心思考虑昆明城里的火势?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