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蒙古方面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西列夫斯基大将,迟迟不采取行动的解释,苏军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可以理解为他小心谨慎,或者说谋定而后动,不打无把握之仗,亦或是排兵布阵,出手便是雷霆一击,给du li师部队以毁灭性的打击。*文学网*
可从整个外蒙古地区的局势来说,华西列夫斯基未免有点儿小心过头了,除了库伦以南地区,都被苏联红军占领,那么,唐秋离的部队,肯定会在塞音山达一带,也有可能退回了中国境内,或者说,米努辛斯克一战,那个中国人唐秋离出手之凶狠,让他胆寒,小心谨慎的外表下,掩盖他内心的怯懦。
可不管哪一种情况,都不应当成为手握一百余万重兵的华西列夫斯基大将,迟迟不对塞音山达发动进攻的理由。
当然,这些话,彼得罗希洛夫元帅,是绝不会在斯大林同志面前提起半句的,自己的判断,都是猜测,各个方面军司令员有很大的自主权,即便自己身为总参谋长,有时候,也不好插手过深,得罪颇受斯大林同志看重的华西列夫斯基,对于自己来说,没有半分好处。
但是,现在斯大林同志询问了,彼得罗希洛夫元帅,就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也没必要隐瞒,于是,总参谋长同志就将华西列夫斯基大将的电报内容,原原本本的复述了一遍,一点儿水分都没敢掺杂。
斯大林听着,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脸色愈发的难看,“够了,彼得罗希洛夫同志,我不想再听这些废话,华西列夫斯基很是令我失望,外蒙古地区的战局,已经非常清晰,除了库伦以南的塞音山达一带,没有占领之外,其他的地区,还有那个中国人的部队,藏身之处吗?”
“此前,占领赤塔一带的du li师另一支部队,不也是在我们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仓惶退回中国境内了吗,不管那个中国人耍什么阴谋诡计,兵临塞音山达,就会把他的企图全都打出来,还用浪费什么精力,去侦察du li师部队的具体位置,损失一些部队不可怕,我们苏联有无穷无尽的兵员,损失多少我就给补充多少!”
“可怕的是一线指挥官犹豫不决,甚至是畏首畏尾,从而坐失良机,我看华西列夫斯基不马上进攻塞音山达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心里有了畏惧,小心谨慎的背后,是对我们必胜缺乏应有的信心!”斯大林有些愤怒的说道。
彼得罗希洛夫元帅,一言不发,静听斯大林同志愤怒之言,实际上,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无法插话或者是发表意见,符合或者是反对,都不合适,期间的尺度很难拿捏,唯有沉默,才是上策,不过,斯大林同志很快就会有指令下来,自己尊重执行就是了!
斯大林发了一通脾气之后,大概觉得有些失态了,吸一口烟斗,语气放缓,说道:“以总参谋部的名义,命令华西列夫斯基,最迟要在两天之内,对塞音山达发起攻击,打开了通往中国内蒙古地区的通道,陈兵中蒙边境,唐秋离的任何企图,都会暴露出来,或者是反击,或者是继续撤退,无论哪一种,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斯大林用兵的确老道,拥有压倒性优势的兵力,不应该被对手的假动作所迷惑,一路碾压过去,攻占塞音山达,du li师部队将不可避免的暴露在外蒙古方面军面前,局部战场上,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的计谋和策略,都是一句空话,换句话说,你华西列夫斯基手里有一百多万兵力,怕什么?
四月二日,一直停留在库伦一带的苏军外蒙古方面军,终于动了,方面军司令员华西列夫斯基大将,非常谨慎,将部队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就展开四个集团军六十余万兵力,兵分四路,各个集团军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三十公里,齐头并进,避免第四十三集团军在米努辛斯克外围战场上的悲剧发生,被唐秋离逮住孤军突出的机会,咬上一口。
第二梯队为三个集团军的兵力,由华西列夫斯基亲自坐镇指挥,居中策应,另外一个集团军部队,作为战役总预备队,同时担任方面军的后卫,三个梯队相距一天的行军路程,首尾呼应。
一时间,如同一股汹涌的潮水般,百万苏军倾巢而出,南下塞音山达,漫过外蒙古南部草原,从库伦往南的所有道路上,都是一眼看不到头的苏军步兵行军队列,卷起尘土的长龙般的卡车,轰隆隆驶过的坦克和装甲车,气势甚是惊人,带着一股冲天的杀气,滚滚而来,大有大军压境之势!
接到侦察部队报告的唐秋离,反而松了一口气,如果苏军在库伦始终不动,倒是让自己琢磨不透斯大林的步子,现在,该来的,终于来了。
唐秋离放下电报,对参谋长赵玉和说道:“玉和,华西列夫斯基终于动了,命令,直属兵团第一、第二、第三旅,在苏军第一梯队左翼,第四、第五、第六旅,在苏军第一梯队右翼,当苏军第一梯队进至阿拉坦希勒一带时,同时发起攻击。”
“作战目的,分散苏军进攻塞音山达的首轮兵力,牵制和迟滞苏军的行动速度,告诉六个旅长,切不可进行深入攻击,与苏军部队主力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陷入重围!”
“直属兵团第七、第八旅,在苏军第二梯队左翼、第九、第十旅在苏军第二梯队右翼,当苏军第二梯队进至哈尔文拉格一带时,同时发起攻击,战役目的与和要求,与攻击苏军第一梯队的部队相同。”
“命令,刘粹刚的北方飞行集团,从明天上午八时整开始,出动不少于十个战斗机团,五个轰炸机团的兵力,对苏军三个梯队的行军队列,进行不间断的空袭和轰炸,何时结束,等待师指挥部的命令!”
“娘子关守备兵团所属部队,外蒙古野战兵团所属部队,直属兵团剩下的部队,在塞音山达一线,正面阻击苏军,所有的防御设施,在第一天的战斗之中,都要启用,保证防守部队发挥最大的火力强度!”
唐秋离的这个命令,颇有深意,在防御战之中,第一天就将所有的底牌尽出,不留后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在第一天的攻防战之中,拿出最大的打击力度,顿挫苏军的锐气和士气,而且,首战必然是华西列夫斯基倾尽全力的一击,也正是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大量消耗苏军兵力优势的最佳时机。
唐秋离不介意在首战的当天,把几万乃至更多的苏军士兵,送进地狱,把塞音山达防线,化作苏军士兵的绞肉机。
停顿一下,唐秋离的目光,掠过大幅的外蒙古地区军事地图,接着说道:“此外,外蒙古野战兵团骑兵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旅,在骑兵指挥刘唇的指挥下,绕过正面战场,远距离迂回至苏军后方,对库伦发起攻击,切断苏军的后勤补给线。”
“特别强调,对库伦的攻击为佯攻,骑兵四个旅,主要以破坏苏军的后勤为主,应当采取灵活作战的方式,利用骑兵长途奔袭和快速的特点,进行作战,能将进攻塞音山达的苏军,调回去一个集团军,就是胜利!”
唐秋离采取的战术,是目前最可行的打法,面对优势兵力的苏军,尽管集结了三个半野战兵团,自己手里的兵力,也不过将近七十万人左右,与苏军一百四十余万兵力相比,还是处于劣势,通过在阿拉坦希勒、哈尔文拉格两点的侧翼攻击,分薄了进攻库伦的苏军兵力,最大限度的减轻正面战场部队的压力。
这好比是面对汹涌而来的滔滔洪水,正面的堤坝,承受的压力巨大,随时都有溃堤的危险,那就采取分流泄洪的方式,将洪峰的冲击力,降到最低,按照唐秋离的设计,最后到达塞音山达一线的苏军部队,应该不超过八十万人,在塞音山达一线,娘子关守备兵团十个旅,外蒙古边防军十二个旅,以及直属兵团两个旅兵力的承受范围之内。
尤其是外蒙古野战兵团的四个骑兵旅,深入到库伦一带,袭击苏军的后勤补给线,攻击库伦,更是狠辣,捏到了苏军的命门,逼迫华西列夫斯基不得不掉头应付来自后方的威胁,后勤补给线都被切断了,前方一百多万部队吃什么、喝什么,枪炮弹药都会发生困难,苏军外蒙古方面军最大的后勤补给基地,就在库伦,老巢都被攻击了,仗还能打吗?
唐秋离调兵遣将,部署塞音山达战役,接到命令的直属兵团十个机械化步兵旅,外蒙古野战兵团的四个骑兵旅,离开驻地,迎着苏军扑过来的方向急进。
如果从高空俯瞰,苏军和du li师部队,在广阔的外蒙古南部草原和戈壁上,互相交错而过,中间的距离,大到双方的侦察兵,都无法发现对方的程度,当然,是唐秋离要求往苏军两翼大距离迂回的部队,刻意回避的结果。
可从整个外蒙古地区的局势来说,华西列夫斯基未免有点儿小心过头了,除了库伦以南地区,都被苏联红军占领,那么,唐秋离的部队,肯定会在塞音山达一带,也有可能退回了中国境内,或者说,米努辛斯克一战,那个中国人唐秋离出手之凶狠,让他胆寒,小心谨慎的外表下,掩盖他内心的怯懦。
可不管哪一种情况,都不应当成为手握一百余万重兵的华西列夫斯基大将,迟迟不对塞音山达发动进攻的理由。
当然,这些话,彼得罗希洛夫元帅,是绝不会在斯大林同志面前提起半句的,自己的判断,都是猜测,各个方面军司令员有很大的自主权,即便自己身为总参谋长,有时候,也不好插手过深,得罪颇受斯大林同志看重的华西列夫斯基,对于自己来说,没有半分好处。
但是,现在斯大林同志询问了,彼得罗希洛夫元帅,就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也没必要隐瞒,于是,总参谋长同志就将华西列夫斯基大将的电报内容,原原本本的复述了一遍,一点儿水分都没敢掺杂。
斯大林听着,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脸色愈发的难看,“够了,彼得罗希洛夫同志,我不想再听这些废话,华西列夫斯基很是令我失望,外蒙古地区的战局,已经非常清晰,除了库伦以南的塞音山达一带,没有占领之外,其他的地区,还有那个中国人的部队,藏身之处吗?”
“此前,占领赤塔一带的du li师另一支部队,不也是在我们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仓惶退回中国境内了吗,不管那个中国人耍什么阴谋诡计,兵临塞音山达,就会把他的企图全都打出来,还用浪费什么精力,去侦察du li师部队的具体位置,损失一些部队不可怕,我们苏联有无穷无尽的兵员,损失多少我就给补充多少!”
“可怕的是一线指挥官犹豫不决,甚至是畏首畏尾,从而坐失良机,我看华西列夫斯基不马上进攻塞音山达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心里有了畏惧,小心谨慎的背后,是对我们必胜缺乏应有的信心!”斯大林有些愤怒的说道。
彼得罗希洛夫元帅,一言不发,静听斯大林同志愤怒之言,实际上,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无法插话或者是发表意见,符合或者是反对,都不合适,期间的尺度很难拿捏,唯有沉默,才是上策,不过,斯大林同志很快就会有指令下来,自己尊重执行就是了!
斯大林发了一通脾气之后,大概觉得有些失态了,吸一口烟斗,语气放缓,说道:“以总参谋部的名义,命令华西列夫斯基,最迟要在两天之内,对塞音山达发起攻击,打开了通往中国内蒙古地区的通道,陈兵中蒙边境,唐秋离的任何企图,都会暴露出来,或者是反击,或者是继续撤退,无论哪一种,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斯大林用兵的确老道,拥有压倒性优势的兵力,不应该被对手的假动作所迷惑,一路碾压过去,攻占塞音山达,du li师部队将不可避免的暴露在外蒙古方面军面前,局部战场上,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的计谋和策略,都是一句空话,换句话说,你华西列夫斯基手里有一百多万兵力,怕什么?
四月二日,一直停留在库伦一带的苏军外蒙古方面军,终于动了,方面军司令员华西列夫斯基大将,非常谨慎,将部队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就展开四个集团军六十余万兵力,兵分四路,各个集团军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三十公里,齐头并进,避免第四十三集团军在米努辛斯克外围战场上的悲剧发生,被唐秋离逮住孤军突出的机会,咬上一口。
第二梯队为三个集团军的兵力,由华西列夫斯基亲自坐镇指挥,居中策应,另外一个集团军部队,作为战役总预备队,同时担任方面军的后卫,三个梯队相距一天的行军路程,首尾呼应。
一时间,如同一股汹涌的潮水般,百万苏军倾巢而出,南下塞音山达,漫过外蒙古南部草原,从库伦往南的所有道路上,都是一眼看不到头的苏军步兵行军队列,卷起尘土的长龙般的卡车,轰隆隆驶过的坦克和装甲车,气势甚是惊人,带着一股冲天的杀气,滚滚而来,大有大军压境之势!
接到侦察部队报告的唐秋离,反而松了一口气,如果苏军在库伦始终不动,倒是让自己琢磨不透斯大林的步子,现在,该来的,终于来了。
唐秋离放下电报,对参谋长赵玉和说道:“玉和,华西列夫斯基终于动了,命令,直属兵团第一、第二、第三旅,在苏军第一梯队左翼,第四、第五、第六旅,在苏军第一梯队右翼,当苏军第一梯队进至阿拉坦希勒一带时,同时发起攻击。”
“作战目的,分散苏军进攻塞音山达的首轮兵力,牵制和迟滞苏军的行动速度,告诉六个旅长,切不可进行深入攻击,与苏军部队主力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陷入重围!”
“直属兵团第七、第八旅,在苏军第二梯队左翼、第九、第十旅在苏军第二梯队右翼,当苏军第二梯队进至哈尔文拉格一带时,同时发起攻击,战役目的与和要求,与攻击苏军第一梯队的部队相同。”
“命令,刘粹刚的北方飞行集团,从明天上午八时整开始,出动不少于十个战斗机团,五个轰炸机团的兵力,对苏军三个梯队的行军队列,进行不间断的空袭和轰炸,何时结束,等待师指挥部的命令!”
“娘子关守备兵团所属部队,外蒙古野战兵团所属部队,直属兵团剩下的部队,在塞音山达一线,正面阻击苏军,所有的防御设施,在第一天的战斗之中,都要启用,保证防守部队发挥最大的火力强度!”
唐秋离的这个命令,颇有深意,在防御战之中,第一天就将所有的底牌尽出,不留后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在第一天的攻防战之中,拿出最大的打击力度,顿挫苏军的锐气和士气,而且,首战必然是华西列夫斯基倾尽全力的一击,也正是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大量消耗苏军兵力优势的最佳时机。
唐秋离不介意在首战的当天,把几万乃至更多的苏军士兵,送进地狱,把塞音山达防线,化作苏军士兵的绞肉机。
停顿一下,唐秋离的目光,掠过大幅的外蒙古地区军事地图,接着说道:“此外,外蒙古野战兵团骑兵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旅,在骑兵指挥刘唇的指挥下,绕过正面战场,远距离迂回至苏军后方,对库伦发起攻击,切断苏军的后勤补给线。”
“特别强调,对库伦的攻击为佯攻,骑兵四个旅,主要以破坏苏军的后勤为主,应当采取灵活作战的方式,利用骑兵长途奔袭和快速的特点,进行作战,能将进攻塞音山达的苏军,调回去一个集团军,就是胜利!”
唐秋离采取的战术,是目前最可行的打法,面对优势兵力的苏军,尽管集结了三个半野战兵团,自己手里的兵力,也不过将近七十万人左右,与苏军一百四十余万兵力相比,还是处于劣势,通过在阿拉坦希勒、哈尔文拉格两点的侧翼攻击,分薄了进攻库伦的苏军兵力,最大限度的减轻正面战场部队的压力。
这好比是面对汹涌而来的滔滔洪水,正面的堤坝,承受的压力巨大,随时都有溃堤的危险,那就采取分流泄洪的方式,将洪峰的冲击力,降到最低,按照唐秋离的设计,最后到达塞音山达一线的苏军部队,应该不超过八十万人,在塞音山达一线,娘子关守备兵团十个旅,外蒙古边防军十二个旅,以及直属兵团两个旅兵力的承受范围之内。
尤其是外蒙古野战兵团的四个骑兵旅,深入到库伦一带,袭击苏军的后勤补给线,攻击库伦,更是狠辣,捏到了苏军的命门,逼迫华西列夫斯基不得不掉头应付来自后方的威胁,后勤补给线都被切断了,前方一百多万部队吃什么、喝什么,枪炮弹药都会发生困难,苏军外蒙古方面军最大的后勤补给基地,就在库伦,老巢都被攻击了,仗还能打吗?
唐秋离调兵遣将,部署塞音山达战役,接到命令的直属兵团十个机械化步兵旅,外蒙古野战兵团的四个骑兵旅,离开驻地,迎着苏军扑过来的方向急进。
如果从高空俯瞰,苏军和du li师部队,在广阔的外蒙古南部草原和戈壁上,互相交错而过,中间的距离,大到双方的侦察兵,都无法发现对方的程度,当然,是唐秋离要求往苏军两翼大距离迂回的部队,刻意回避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