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国良在前面领着孙氏从人群中挤进去,看见客栈不大的院子里,正席地而坐着一位头发花白,满脸枯槁,衣衫褴褛的女人,从相貌上根本无法准确判断出女人的年龄。
“我们母子,从山东(指太行山以东)一路乞讨而来,本指望儿子这次定能高中,谁承想,路上感了风寒,来到城里便一病不起。”
女人边哭边说,旁边的人也在纷纷议论。
“这娘俩是什么时候住进来的?”
萧逸然听到有人问人堆里的客栈掌柜。
“三天前,本来每晚房费是两钱银子,我看他们娘俩可怜,孩子又在病中,只收他们一钱银子的房费。”
“难道没请个郎中来看看?”
“他们哪里有请郎中的钱,眼看那孩子的病情越来越重,当初真不该让他们住进来。”
“掌柜的,如果人病死在你的客栈,按大宋律,你也脱不了干系。不如这样吧,虽说住到客栈里的都不是富裕的人,大家还是凑点银钱,帮帮这对母子,掌柜的你也出一份。”
萧逸然看见萧国良走到掌柜面前,扬声说道。围在一旁的人,有点头的,也有默不作声的。掌柜的长叹了一口气,说道:
“我不是没有这样想过,只是你们也看到了,我开这样一个小客栈,也仅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既然这位先生(对秀才的统称)如此说了,我就出二两银子,大伙看在出门在外不易的份上,都伸把手帮帮他们母子。”
掌柜的说完,从怀里摸出一块银子,看情景是早就准备好了。走过去,放到坐在地上的女人眼前。旁边的人,也有拿出一点散碎银子的,也有数出几枚,或者十几枚铜钱的,当然也有转身离开的。萧国良看看孙氏,孙氏从怀里掏出当时村长交给的,包着五两银子的小布包,递给萧国良。萧国良接过去,却没有打开,拿在手里掂了掂,反而揣到怀里去了。萧逸然见孙氏只是看了一眼萧国良,并没有开口询问。
萧国良转身对身边的掌柜问道:
“掌柜,附近可有郎中?”
“出门左转,过两个街口,有一家百草堂,百草堂的主人,周代夫的医术在一带是比较有名的。”
“好,我去请周代夫。”
萧国良说着,来到坐在地上的女人身边,低下头对她说:
“大嫂,你回房间收拾一下,我马上给令郎请郎中去。”
女人把眼前的一切都看在眼里,赶忙收起地上的银钱,随手抓出一把,就往萧国良手里递。萧国良没有接,而是劝道:
“这些银钱你先留着,等大夫来要付诊费,还要抓药。其他的,你不用管,我这里还有点散碎银子。”
萧国良又来到孙氏身边,把手里提着的点心交给孙氏,又低声对孙氏说:
“走了大半天,贤妻也一定累了,还是抱逸然回房间休息,为夫去去就来。”
一直看着萧国良的背影消失在客栈门口,孙氏才抱着萧逸然来到房间。把萧逸然放到床上,柔声问道:
“女儿饿了吗?娘给你松糕吃。”
打开点心的纸包,用手指头捏了一小块松糕,塞到萧逸然的口中。萧逸然吃着松软的松糕,看着孙氏并没有因为萧国良把五两银子都拿走,而发生丝毫变化的表情,心里开始有些喜欢自己这对父母了。
大概过了一个多时辰,听到院子里有人喊:
“大夫来了。”
正坐在床沿上陪着萧逸然的孙氏,只是站起身走到房门口朝外看了一眼,就回来了。似乎外面的事情和自己无关,又似乎是对夫君十分放心。
“逸然,爹爹回来了,爹爹请郎中回来了。”
孙氏一直逗着萧逸然,嘴里不停地柔声说着话。
萧国良回到房间时,已经过来午饭时间。
“夫君,病人怎么样了?”
“还好,周代夫诊了脉,下了银针,又给开了方子,一会为夫还要去抓药。”
夫妻二人就着从掌柜那里要来的开水,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很快,萧国良又出门去了。这一次,萧国良一直到夜色降临,一轮满月升起来,才回到房间。夫妻二人还是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干粮。
“吃过药了?”
“吃过了,看样子已经稳定住了,不烧了,人也精神了点。只是明天无论如何是不能下场了。”
萧国良说着,从怀里掏出小了一多半的小布包递给孙氏。
“周代夫出诊费是五两银子,见母子二人贫寒,只收了二两。抓药用了一两七钱,是为夫出的,又给母子留下五六钱散碎银子。”
孙氏接过小布包,也没打开看一眼,顺手就放进怀里。
“夫君,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晚的月光真好。”
“是啊,要是在家里,就可以带女儿到院子里赏月了。”
“夫君,明天下场,也没给夫君准备什么吃食,只能委屈夫君吃家里带来的干粮了。”
“为夫没什么委屈的,真正委屈的是贤妻和逸然。都是为夫无能啊。”
“夫君不可再说这样的话,荣华富贵也好,吃糠咽菜也罢,只要夫君和女儿都健健康康的,除此之外,为妻什么都不再祈求。”
一直看着夫妻二人的萧逸然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激动,下意识地叫了一声:
“爹。”
正在说话的夫妻二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才忍不住心中巨大的惊喜,一起看着床上的萧逸然:
“逸然,逸然,是你在叫爹爹吗?”
萧逸然第一次看见孙氏脸上流露出,不同于平时的温温柔柔,而是因惊喜而变得有些语无伦次的神情。萧国良也激动地想要伸手去抱床上的萧逸然。不想,还是孙氏的手快了半拍。
“娘。”
“逸然,娘的乖女儿。”
把萧逸然紧紧抱在怀里的孙氏,此时早已是泪流满面。
萧国良靠过来,把母女二人一起搂进怀里,一双眼睛,看看妻子,再看看女儿。一时间,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
“我们母子,从山东(指太行山以东)一路乞讨而来,本指望儿子这次定能高中,谁承想,路上感了风寒,来到城里便一病不起。”
女人边哭边说,旁边的人也在纷纷议论。
“这娘俩是什么时候住进来的?”
萧逸然听到有人问人堆里的客栈掌柜。
“三天前,本来每晚房费是两钱银子,我看他们娘俩可怜,孩子又在病中,只收他们一钱银子的房费。”
“难道没请个郎中来看看?”
“他们哪里有请郎中的钱,眼看那孩子的病情越来越重,当初真不该让他们住进来。”
“掌柜的,如果人病死在你的客栈,按大宋律,你也脱不了干系。不如这样吧,虽说住到客栈里的都不是富裕的人,大家还是凑点银钱,帮帮这对母子,掌柜的你也出一份。”
萧逸然看见萧国良走到掌柜面前,扬声说道。围在一旁的人,有点头的,也有默不作声的。掌柜的长叹了一口气,说道:
“我不是没有这样想过,只是你们也看到了,我开这样一个小客栈,也仅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既然这位先生(对秀才的统称)如此说了,我就出二两银子,大伙看在出门在外不易的份上,都伸把手帮帮他们母子。”
掌柜的说完,从怀里摸出一块银子,看情景是早就准备好了。走过去,放到坐在地上的女人眼前。旁边的人,也有拿出一点散碎银子的,也有数出几枚,或者十几枚铜钱的,当然也有转身离开的。萧国良看看孙氏,孙氏从怀里掏出当时村长交给的,包着五两银子的小布包,递给萧国良。萧国良接过去,却没有打开,拿在手里掂了掂,反而揣到怀里去了。萧逸然见孙氏只是看了一眼萧国良,并没有开口询问。
萧国良转身对身边的掌柜问道:
“掌柜,附近可有郎中?”
“出门左转,过两个街口,有一家百草堂,百草堂的主人,周代夫的医术在一带是比较有名的。”
“好,我去请周代夫。”
萧国良说着,来到坐在地上的女人身边,低下头对她说:
“大嫂,你回房间收拾一下,我马上给令郎请郎中去。”
女人把眼前的一切都看在眼里,赶忙收起地上的银钱,随手抓出一把,就往萧国良手里递。萧国良没有接,而是劝道:
“这些银钱你先留着,等大夫来要付诊费,还要抓药。其他的,你不用管,我这里还有点散碎银子。”
萧国良又来到孙氏身边,把手里提着的点心交给孙氏,又低声对孙氏说:
“走了大半天,贤妻也一定累了,还是抱逸然回房间休息,为夫去去就来。”
一直看着萧国良的背影消失在客栈门口,孙氏才抱着萧逸然来到房间。把萧逸然放到床上,柔声问道:
“女儿饿了吗?娘给你松糕吃。”
打开点心的纸包,用手指头捏了一小块松糕,塞到萧逸然的口中。萧逸然吃着松软的松糕,看着孙氏并没有因为萧国良把五两银子都拿走,而发生丝毫变化的表情,心里开始有些喜欢自己这对父母了。
大概过了一个多时辰,听到院子里有人喊:
“大夫来了。”
正坐在床沿上陪着萧逸然的孙氏,只是站起身走到房门口朝外看了一眼,就回来了。似乎外面的事情和自己无关,又似乎是对夫君十分放心。
“逸然,爹爹回来了,爹爹请郎中回来了。”
孙氏一直逗着萧逸然,嘴里不停地柔声说着话。
萧国良回到房间时,已经过来午饭时间。
“夫君,病人怎么样了?”
“还好,周代夫诊了脉,下了银针,又给开了方子,一会为夫还要去抓药。”
夫妻二人就着从掌柜那里要来的开水,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很快,萧国良又出门去了。这一次,萧国良一直到夜色降临,一轮满月升起来,才回到房间。夫妻二人还是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干粮。
“吃过药了?”
“吃过了,看样子已经稳定住了,不烧了,人也精神了点。只是明天无论如何是不能下场了。”
萧国良说着,从怀里掏出小了一多半的小布包递给孙氏。
“周代夫出诊费是五两银子,见母子二人贫寒,只收了二两。抓药用了一两七钱,是为夫出的,又给母子留下五六钱散碎银子。”
孙氏接过小布包,也没打开看一眼,顺手就放进怀里。
“夫君,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晚的月光真好。”
“是啊,要是在家里,就可以带女儿到院子里赏月了。”
“夫君,明天下场,也没给夫君准备什么吃食,只能委屈夫君吃家里带来的干粮了。”
“为夫没什么委屈的,真正委屈的是贤妻和逸然。都是为夫无能啊。”
“夫君不可再说这样的话,荣华富贵也好,吃糠咽菜也罢,只要夫君和女儿都健健康康的,除此之外,为妻什么都不再祈求。”
一直看着夫妻二人的萧逸然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激动,下意识地叫了一声:
“爹。”
正在说话的夫妻二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才忍不住心中巨大的惊喜,一起看着床上的萧逸然:
“逸然,逸然,是你在叫爹爹吗?”
萧逸然第一次看见孙氏脸上流露出,不同于平时的温温柔柔,而是因惊喜而变得有些语无伦次的神情。萧国良也激动地想要伸手去抱床上的萧逸然。不想,还是孙氏的手快了半拍。
“娘。”
“逸然,娘的乖女儿。”
把萧逸然紧紧抱在怀里的孙氏,此时早已是泪流满面。
萧国良靠过来,把母女二人一起搂进怀里,一双眼睛,看看妻子,再看看女儿。一时间,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