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知代王反叛的消息,朝堂大为震动,陈平周勃喜笑颜开。
有一天,一只喜鹊落到了陈平家门口的树枝上,陈平笑着对身旁的周勃说:“这是上天在保佑我们,大事一定可以成功。”
于是陈平和周勃入宫,劝太宗皇帝把北军剩下的士卒派去平定代王的叛乱,并把南军派去代国的北方,抵御匈奴的入侵。
对于陈平和周勃的阴谋,太宗皇帝早就有所预料,于是假装派秦牧去代国,质问代王为何反叛。
代王早就得到了太宗皇帝的密令,于是对外宣称秦牧已经被斩首,实则是让秦牧带着代国的一半军队,在代北的楼烦一带防备匈奴人。
秦牧被代王斩首的消息传回长安,陈平和周勃再次胁迫百官,劝太宗皇帝派周勃出征,镇压代王的叛乱。
太宗皇帝知道周勃心怀不轨,不可以再掌控兵权,于是对百官说:“绛侯的太尉官职,是因为渎职的缘故被太后罢免,我作为太后的儿子,怎么能再起复绛侯呢?这与孝道不符。”
听到太宗皇帝这么说,朝中百官都羞愧的低下了头,只有陈平恬不知耻的质问道:“陛下年纪还小,根本不懂军国大事,如果不让绛侯这样的功臣去镇压代王,高皇帝的江山就要不复存在了。”
太宗皇帝闻言大怒,当场驳斥陈平道:“高皇帝在时,对曲逆侯和绛侯都礼待有加,曲逆侯为什么要欺负高皇帝的孙子,欺负自己的君王呢?”
“我作为高皇帝的血脉,一生以高皇帝为效仿的榜样,刘家的男儿,也从来没有不尚武的。”
太后听说太宗皇帝的话语之后,高兴的对左右说:“有这样的皇帝,汉家的江山一定能愈发强盛起来。”
夏六月戊戌日,太宗皇帝从长安以北的灞桥出发,御驾亲征以平定代王的叛乱,实则是去和代王合兵一处,再回长安惩处陈平、周勃等乱臣。
与此同时,被太宗皇帝派去代国北方防备匈奴的秦牧,在马邑见到了后来的弓高侯韩颓当。
韩颓当告诉秦牧,自己是受韩王韩昭的指派,来向太宗皇帝表达愧疚,并希望回到故土的请求。
秦牧不敢耽误此事,便快马加鞭,将此事八百里加急报于长安,驿骑来到长安,发现太宗皇帝已经御驾亲征,又北上箫关,将消息送到了太宗皇帝手中。
得到消息之后,太宗皇帝决定将此事暂时搁置,先解决朝中的陈平、周勃等乱臣。
夏六月辛亥日,太宗皇帝率领的北军、关中良家子十数万人抵达箫关,没过几天,代王也带着几万代国军卒赶到。
那一天,箫关方圆五百里大雪纷飞,代王却好像是不知道寒冷一样,袒露着上半身,背负着荆条,在雪地里跪着走了好几里,才来到太宗皇帝的御辇外。
太宗皇帝走下御辇,代王就撕心裂肺的哭了起来,对太宗皇帝哭诉说:“臣虽然是高皇帝的儿子,但从来没有动过任何不应该有的心思。”
“半年前,陈平和周勃把臣的妻儿绑走,逼臣去长安;到了长安之后,陈平和周勃又把偷来的玉玺拿来,但臣没有敢触及神圣。”
“现在,陈平和周勃已经杀了臣的王后、王太子和几个儿子,还把这件事嫁祸到陛下的身上,意图离间臣和陛下之间的关系。”
“希望陛下看在臣是孝惠皇帝昆季的份上,帮臣报仇,杀了陈平和周勃!”
太宗皇帝闻声而垂泪,来到了代王的面前,帮代王把衣袍穿好,才安慰代王说:“王叔不用担心,我作为刘氏宗亲的宗主,一定会为王叔讨回公道。”
代王于是再拜,献出高皇帝赐予的王印、符节,对太宗皇帝说:“连妻子和儿子都不能保护,臣有亏高皇帝的期望,已经是没有脸再做王了。”
太宗皇帝温言相劝,代王却再三回绝,太宗皇帝只好暂时收下代王的王印、符节,让军士把代王带去休息。
这件事的细节被我写在了梁文王世家里,具体记载了梁景王刘启、代孝王刘武、越怀王刘参、朝鲜桓王刘揖,以及馆陶公主的童年。
将代国的军队掌控在手里之后,太宗皇帝就带大军,踏上了返回长安的路。
在长安的陈平、周勃翘首以盼,始终没有等来萧关的消息,于是去问卫尉虫达。
早在太宗皇帝出发之前,虫达就已经得到了太宗皇帝的命令,见陈平和周勃来问战事,虫达就按照太宗皇帝的交代,装作慌张的说:“不用担心,陛下一定能平安回到长安!”
说着,虫达还把手上的绢布藏进了胸前,假装那是军报的样子。
看到虫达的模样,陈平和周勃以为太宗皇帝被代王击败,于是急忙向齐王太子刘则发出迷信,说:“吕氏的假皇帝已经死了,还请尽快到长安来。”
此时,刘则被灌婴堵在了梁国的都城睢阳,猛攻三个月都没能攻破睢阳城,得到陈平的消息,就更加焦躁了起来。
就在这时,齐悼惠王的儿子刘将闾提议:直接从下邑取道,绕过睢阳,兵指荥阳!
刘则拿不定主意,就去问随军反叛的朱虚侯,朱虚侯说:“刘将闾说的是个好办法,大王可以先取下敖仓,这样,天下人心就大乱了。”
刘则就下令,将叛军中的老弱留下,用减丁加灶的办法,偷偷从睢阳绕到荥阳和敖仓附近。
叛军还没有抵达荥阳,太宗皇帝就率军回到了长安城。
当日凌晨,陈平和周勃逼宫长乐,逼迫太后对外说太宗皇帝是吕氏的血脉,太后誓死不从,并斥责陈平和周勃说:“做儿子的人不会坐视母亲被人欺辱,等皇帝回来,你们的死期就要到了。”
陈平和周勃都不以为然,对太后说:“代王已经击败了那个吕氏的假皇帝,太后还是不要在固执下去了。”
担任少府的田叔本是宣平侯张敖的家臣,因为劝谏太宗皇帝尊立太后的功劳,被任命为了包围长乐宫的卫将军,卫太后又是宣平侯的女儿。
得知陈平和周勃带甲士进了长乐宫,田叔赶紧找到了宣平侯的儿子,也就是被陈平、周勃废黜的鲁王张偃,以及张寿、张侈。
得知自己的姐姐被陈平、周勃欺辱,张偃等人对田叔说:“我们要去救太后,卫将军如果害怕陈平、周勃的话可以不用去,我们不会怀恨在心。”
田叔闻言厉喝道:“我是陛下任命的卫将军,怎么能坐视太后被欺辱呢?只是出于宣平侯的遗恩,来提醒几位罢了,现在,我就要带兵去解救太后。”
见田叔如此刚正不阿,张偃三人大礼一拜,便也披上了高皇帝赐予宣平侯的甲胄,张偃抓起了孝惠皇帝赐予的御剑,随田叔一起前往长乐宫。
到长乐宫之后,田叔大声的对军士下令道:“看到任何阻拦我们进入宫内的人,都杀了。”
长乐宫里本来有陈平和周勃带来的兵士,听到田叔这声喊叫之后,就没有人敢阻拦田叔了。
进入长信殿,田叔恭敬的将手中的兵刃放在了门口,空手进入殿内,对太后行礼一番,便怒目圆睁的呵斥周勃道:“我是刘家的臣子,不敢在太后面前手持锐利的兵器。”
“如果绛侯还有点自尊,就来和我决斗吧,我空手也能让绛侯死在这殿里!”
至于陈平,田叔看都没有看一眼。
看着田叔决然的样子,周勃也很是恼怒,却并不敢上前决斗,是因为周勃已经年老体弱,手脚没有了力气的缘故。
于是周勃就对太后说:“太后坐视吕氏的血脉在皇位上,却不愿意帮我们这些忠臣维护高皇帝的天下,等将来我们立了刘氏血脉的皇帝,太后可能也没办法在长乐宫安养了。”
太后闻言并没有说话,周勃和陈平只好从长乐宫退了出去。
没能逼迫太后说出太宗皇帝是吕氏血脉的话,陈平就决定先拿宫里的皇帝符节,然后再向关中的军队发号施令。
周勃就花了很多金钱,从还没离开的匈奴使团里收买了一些匈奴的细作,又从长安城外的集市买来了很多奴隶。
对匈奴细作,周勃承诺说:“只要拿下未央宫,就劝说下一个皇帝割让燕国的右北平郡给匈奴。”
对买来的奴隶,周勃又说:“到明天早晨还活着的,都可以成为北军的士卒,不再是奴隶。”
匈奴细作和奴隶都愿意帮周勃,周勃就从武库取出来很多刀枪弓弩,分发到这些人手上,决定当晚攻打未央宫。
当时,卫将军田叔率南军在长乐宫守卫,卫尉虫达则是带着北军在未央宫守卫。
得知武库的武器少了很多之后,卫尉虫达就提醒田叔,说:“周勃今晚可能会图谋不轨,一定要加强戒备。”
夜半子时,周勃真的带着人来到了未央宫外,虫达赶紧下令警戒,却发现周勃只带来了几十个匈奴人。
到后来才知道,那些被周勃买回的奴隶,在得知周勃居然是想攻打未央宫后,合谋刺杀周勃,最后因为周勃没有给奴隶们饭吃,奴隶们都手脚无力,并没有杀掉周勃。
几百个奴隶被周勃的家兵杀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连夜跑到了高庙外,扬天大喊道:“哪怕是做一辈子奴隶,我们也不敢将兵刃指向高皇帝居住过的未央宫。”
喊完这句话,幸存的奴隶们都在高庙外自刎。
周勃带来的几十个匈奴细作武艺高强,每个人都有飞檐走壁的能力,但在精通剑术的虫达面前,却都像是木桩子一样。
在片刻之内,匈奴细作就被虫达刺死数人,匈奴细作作鸟兽散,周勃就被虫达给捉拿。
虫达下令将周勃投入车船狱,周勃咒骂虫达:“我们都是开国功臣,死也要死的体面,怎么能让我被泡在水里,被肮脏的老鼠咬死呢?”
“而且我是彻侯,就算是要治罪,那也应该由陛下下令。
虫达却说:“陛下在出发之间,就知道绛侯和曲逆侯的阴谋了,特意交代我:如果绛侯敢有不轨的举动,就扔进车船狱就好了。”
第二天清晨,太宗皇帝率大军班师回朝,陈平在家中畏罪自尽,周勃也已经淹死在了车船狱中。
朝中大臣问太宗皇帝:“绛侯、曲逆侯都死了,就该商议盖棺定论了。”
太宗皇帝说:“因罪而死的人,没有赐予谥号的道理。”
于是就没有给陈平、周勃二人谥号,废除了绛侯、曲逆侯的封国。
直到九年后的正武八年,周勃的儿子周亚夫立下了武勋,积攒下来的功劳应该封侯的时候,太宗皇帝才看在周亚夫的功劳,给周勃赐予了戾侯的谥号,并让周亚夫成为了绛侯。
陈平则是在七十年后,才被孝宣皇帝复家,并没有得到谥号。
九月,隆虑侯周灶、故安侯申屠嘉、棘蒲侯柴武、梁中尉薄昭各率大军,将齐王刘则包围在了荥阳和敖仓附近。
最终,齐王刘则,以及齐悼惠王的儿子刘将闾、刘罢军、朱虚侯刘章等人,都兵败生死。
这一场动乱,被民间的百姓假传为齐代之乱,是因为齐国宗祠被太宗皇帝赐予刘遂,齐悼惠王的谥号被废黜的缘故。
太宗皇帝五年冬十月,岁首,太宗皇帝昭告天下,改元正武,并大赦天下。
动乱之后,太宗皇帝再次劝代王收回王印,代王不从,太宗皇帝就让代王的二儿子刘武做了代王,把刘恒封为了梁王。
正武元年朔望日,朝堂拟定推恩策、左官令等限制诸侯王的措施,关东诸侯的力量被全面减弱。
在太祖、孝惠、孝怀、太宗等朝,其实都没有前、中、后元的记载方式,我之所以把太宗皇帝前四年归为前元,是因为太宗皇帝登基之后,在陈平、审食其等昏聩之臣,以及吕禄、吕产等狂妄外戚的阻挠下,并没有改元。
正武年是太宗皇帝第一次改元,是汉室对匈奴和亲求和、诸侯尾大不掉的结束,也是太宗皇帝清除朝堂奸妄之臣,开始强兴汉室的开始。
有一天,一只喜鹊落到了陈平家门口的树枝上,陈平笑着对身旁的周勃说:“这是上天在保佑我们,大事一定可以成功。”
于是陈平和周勃入宫,劝太宗皇帝把北军剩下的士卒派去平定代王的叛乱,并把南军派去代国的北方,抵御匈奴的入侵。
对于陈平和周勃的阴谋,太宗皇帝早就有所预料,于是假装派秦牧去代国,质问代王为何反叛。
代王早就得到了太宗皇帝的密令,于是对外宣称秦牧已经被斩首,实则是让秦牧带着代国的一半军队,在代北的楼烦一带防备匈奴人。
秦牧被代王斩首的消息传回长安,陈平和周勃再次胁迫百官,劝太宗皇帝派周勃出征,镇压代王的叛乱。
太宗皇帝知道周勃心怀不轨,不可以再掌控兵权,于是对百官说:“绛侯的太尉官职,是因为渎职的缘故被太后罢免,我作为太后的儿子,怎么能再起复绛侯呢?这与孝道不符。”
听到太宗皇帝这么说,朝中百官都羞愧的低下了头,只有陈平恬不知耻的质问道:“陛下年纪还小,根本不懂军国大事,如果不让绛侯这样的功臣去镇压代王,高皇帝的江山就要不复存在了。”
太宗皇帝闻言大怒,当场驳斥陈平道:“高皇帝在时,对曲逆侯和绛侯都礼待有加,曲逆侯为什么要欺负高皇帝的孙子,欺负自己的君王呢?”
“我作为高皇帝的血脉,一生以高皇帝为效仿的榜样,刘家的男儿,也从来没有不尚武的。”
太后听说太宗皇帝的话语之后,高兴的对左右说:“有这样的皇帝,汉家的江山一定能愈发强盛起来。”
夏六月戊戌日,太宗皇帝从长安以北的灞桥出发,御驾亲征以平定代王的叛乱,实则是去和代王合兵一处,再回长安惩处陈平、周勃等乱臣。
与此同时,被太宗皇帝派去代国北方防备匈奴的秦牧,在马邑见到了后来的弓高侯韩颓当。
韩颓当告诉秦牧,自己是受韩王韩昭的指派,来向太宗皇帝表达愧疚,并希望回到故土的请求。
秦牧不敢耽误此事,便快马加鞭,将此事八百里加急报于长安,驿骑来到长安,发现太宗皇帝已经御驾亲征,又北上箫关,将消息送到了太宗皇帝手中。
得到消息之后,太宗皇帝决定将此事暂时搁置,先解决朝中的陈平、周勃等乱臣。
夏六月辛亥日,太宗皇帝率领的北军、关中良家子十数万人抵达箫关,没过几天,代王也带着几万代国军卒赶到。
那一天,箫关方圆五百里大雪纷飞,代王却好像是不知道寒冷一样,袒露着上半身,背负着荆条,在雪地里跪着走了好几里,才来到太宗皇帝的御辇外。
太宗皇帝走下御辇,代王就撕心裂肺的哭了起来,对太宗皇帝哭诉说:“臣虽然是高皇帝的儿子,但从来没有动过任何不应该有的心思。”
“半年前,陈平和周勃把臣的妻儿绑走,逼臣去长安;到了长安之后,陈平和周勃又把偷来的玉玺拿来,但臣没有敢触及神圣。”
“现在,陈平和周勃已经杀了臣的王后、王太子和几个儿子,还把这件事嫁祸到陛下的身上,意图离间臣和陛下之间的关系。”
“希望陛下看在臣是孝惠皇帝昆季的份上,帮臣报仇,杀了陈平和周勃!”
太宗皇帝闻声而垂泪,来到了代王的面前,帮代王把衣袍穿好,才安慰代王说:“王叔不用担心,我作为刘氏宗亲的宗主,一定会为王叔讨回公道。”
代王于是再拜,献出高皇帝赐予的王印、符节,对太宗皇帝说:“连妻子和儿子都不能保护,臣有亏高皇帝的期望,已经是没有脸再做王了。”
太宗皇帝温言相劝,代王却再三回绝,太宗皇帝只好暂时收下代王的王印、符节,让军士把代王带去休息。
这件事的细节被我写在了梁文王世家里,具体记载了梁景王刘启、代孝王刘武、越怀王刘参、朝鲜桓王刘揖,以及馆陶公主的童年。
将代国的军队掌控在手里之后,太宗皇帝就带大军,踏上了返回长安的路。
在长安的陈平、周勃翘首以盼,始终没有等来萧关的消息,于是去问卫尉虫达。
早在太宗皇帝出发之前,虫达就已经得到了太宗皇帝的命令,见陈平和周勃来问战事,虫达就按照太宗皇帝的交代,装作慌张的说:“不用担心,陛下一定能平安回到长安!”
说着,虫达还把手上的绢布藏进了胸前,假装那是军报的样子。
看到虫达的模样,陈平和周勃以为太宗皇帝被代王击败,于是急忙向齐王太子刘则发出迷信,说:“吕氏的假皇帝已经死了,还请尽快到长安来。”
此时,刘则被灌婴堵在了梁国的都城睢阳,猛攻三个月都没能攻破睢阳城,得到陈平的消息,就更加焦躁了起来。
就在这时,齐悼惠王的儿子刘将闾提议:直接从下邑取道,绕过睢阳,兵指荥阳!
刘则拿不定主意,就去问随军反叛的朱虚侯,朱虚侯说:“刘将闾说的是个好办法,大王可以先取下敖仓,这样,天下人心就大乱了。”
刘则就下令,将叛军中的老弱留下,用减丁加灶的办法,偷偷从睢阳绕到荥阳和敖仓附近。
叛军还没有抵达荥阳,太宗皇帝就率军回到了长安城。
当日凌晨,陈平和周勃逼宫长乐,逼迫太后对外说太宗皇帝是吕氏的血脉,太后誓死不从,并斥责陈平和周勃说:“做儿子的人不会坐视母亲被人欺辱,等皇帝回来,你们的死期就要到了。”
陈平和周勃都不以为然,对太后说:“代王已经击败了那个吕氏的假皇帝,太后还是不要在固执下去了。”
担任少府的田叔本是宣平侯张敖的家臣,因为劝谏太宗皇帝尊立太后的功劳,被任命为了包围长乐宫的卫将军,卫太后又是宣平侯的女儿。
得知陈平和周勃带甲士进了长乐宫,田叔赶紧找到了宣平侯的儿子,也就是被陈平、周勃废黜的鲁王张偃,以及张寿、张侈。
得知自己的姐姐被陈平、周勃欺辱,张偃等人对田叔说:“我们要去救太后,卫将军如果害怕陈平、周勃的话可以不用去,我们不会怀恨在心。”
田叔闻言厉喝道:“我是陛下任命的卫将军,怎么能坐视太后被欺辱呢?只是出于宣平侯的遗恩,来提醒几位罢了,现在,我就要带兵去解救太后。”
见田叔如此刚正不阿,张偃三人大礼一拜,便也披上了高皇帝赐予宣平侯的甲胄,张偃抓起了孝惠皇帝赐予的御剑,随田叔一起前往长乐宫。
到长乐宫之后,田叔大声的对军士下令道:“看到任何阻拦我们进入宫内的人,都杀了。”
长乐宫里本来有陈平和周勃带来的兵士,听到田叔这声喊叫之后,就没有人敢阻拦田叔了。
进入长信殿,田叔恭敬的将手中的兵刃放在了门口,空手进入殿内,对太后行礼一番,便怒目圆睁的呵斥周勃道:“我是刘家的臣子,不敢在太后面前手持锐利的兵器。”
“如果绛侯还有点自尊,就来和我决斗吧,我空手也能让绛侯死在这殿里!”
至于陈平,田叔看都没有看一眼。
看着田叔决然的样子,周勃也很是恼怒,却并不敢上前决斗,是因为周勃已经年老体弱,手脚没有了力气的缘故。
于是周勃就对太后说:“太后坐视吕氏的血脉在皇位上,却不愿意帮我们这些忠臣维护高皇帝的天下,等将来我们立了刘氏血脉的皇帝,太后可能也没办法在长乐宫安养了。”
太后闻言并没有说话,周勃和陈平只好从长乐宫退了出去。
没能逼迫太后说出太宗皇帝是吕氏血脉的话,陈平就决定先拿宫里的皇帝符节,然后再向关中的军队发号施令。
周勃就花了很多金钱,从还没离开的匈奴使团里收买了一些匈奴的细作,又从长安城外的集市买来了很多奴隶。
对匈奴细作,周勃承诺说:“只要拿下未央宫,就劝说下一个皇帝割让燕国的右北平郡给匈奴。”
对买来的奴隶,周勃又说:“到明天早晨还活着的,都可以成为北军的士卒,不再是奴隶。”
匈奴细作和奴隶都愿意帮周勃,周勃就从武库取出来很多刀枪弓弩,分发到这些人手上,决定当晚攻打未央宫。
当时,卫将军田叔率南军在长乐宫守卫,卫尉虫达则是带着北军在未央宫守卫。
得知武库的武器少了很多之后,卫尉虫达就提醒田叔,说:“周勃今晚可能会图谋不轨,一定要加强戒备。”
夜半子时,周勃真的带着人来到了未央宫外,虫达赶紧下令警戒,却发现周勃只带来了几十个匈奴人。
到后来才知道,那些被周勃买回的奴隶,在得知周勃居然是想攻打未央宫后,合谋刺杀周勃,最后因为周勃没有给奴隶们饭吃,奴隶们都手脚无力,并没有杀掉周勃。
几百个奴隶被周勃的家兵杀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连夜跑到了高庙外,扬天大喊道:“哪怕是做一辈子奴隶,我们也不敢将兵刃指向高皇帝居住过的未央宫。”
喊完这句话,幸存的奴隶们都在高庙外自刎。
周勃带来的几十个匈奴细作武艺高强,每个人都有飞檐走壁的能力,但在精通剑术的虫达面前,却都像是木桩子一样。
在片刻之内,匈奴细作就被虫达刺死数人,匈奴细作作鸟兽散,周勃就被虫达给捉拿。
虫达下令将周勃投入车船狱,周勃咒骂虫达:“我们都是开国功臣,死也要死的体面,怎么能让我被泡在水里,被肮脏的老鼠咬死呢?”
“而且我是彻侯,就算是要治罪,那也应该由陛下下令。
虫达却说:“陛下在出发之间,就知道绛侯和曲逆侯的阴谋了,特意交代我:如果绛侯敢有不轨的举动,就扔进车船狱就好了。”
第二天清晨,太宗皇帝率大军班师回朝,陈平在家中畏罪自尽,周勃也已经淹死在了车船狱中。
朝中大臣问太宗皇帝:“绛侯、曲逆侯都死了,就该商议盖棺定论了。”
太宗皇帝说:“因罪而死的人,没有赐予谥号的道理。”
于是就没有给陈平、周勃二人谥号,废除了绛侯、曲逆侯的封国。
直到九年后的正武八年,周勃的儿子周亚夫立下了武勋,积攒下来的功劳应该封侯的时候,太宗皇帝才看在周亚夫的功劳,给周勃赐予了戾侯的谥号,并让周亚夫成为了绛侯。
陈平则是在七十年后,才被孝宣皇帝复家,并没有得到谥号。
九月,隆虑侯周灶、故安侯申屠嘉、棘蒲侯柴武、梁中尉薄昭各率大军,将齐王刘则包围在了荥阳和敖仓附近。
最终,齐王刘则,以及齐悼惠王的儿子刘将闾、刘罢军、朱虚侯刘章等人,都兵败生死。
这一场动乱,被民间的百姓假传为齐代之乱,是因为齐国宗祠被太宗皇帝赐予刘遂,齐悼惠王的谥号被废黜的缘故。
太宗皇帝五年冬十月,岁首,太宗皇帝昭告天下,改元正武,并大赦天下。
动乱之后,太宗皇帝再次劝代王收回王印,代王不从,太宗皇帝就让代王的二儿子刘武做了代王,把刘恒封为了梁王。
正武元年朔望日,朝堂拟定推恩策、左官令等限制诸侯王的措施,关东诸侯的力量被全面减弱。
在太祖、孝惠、孝怀、太宗等朝,其实都没有前、中、后元的记载方式,我之所以把太宗皇帝前四年归为前元,是因为太宗皇帝登基之后,在陈平、审食其等昏聩之臣,以及吕禄、吕产等狂妄外戚的阻挠下,并没有改元。
正武年是太宗皇帝第一次改元,是汉室对匈奴和亲求和、诸侯尾大不掉的结束,也是太宗皇帝清除朝堂奸妄之臣,开始强兴汉室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