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冬日的寒意渐渐散去,正武元年的春天,悄然靠近。

    若是在往年,这样的初春时节,百姓人家大都要开始准备粮种,筹划即将到来的春耕了。

    但与往年不同的是:河面还没有完全解封,关中的土地之上,就已经被一片片金灿灿的作物所占据。

    ——正武元年的第一茬宿麦,已经快到收获的日子了!

    一时之间,整个长安朝堂都纷纷忙碌了起来。

    若是按往年,朝堂最轻松的时节,就属春天了。

    每年夏天,朝堂就要开始渐渐忙碌起来,为随后到来的秋收、税赋上缴等工作做准备。

    除了秋收和收税,秋天还有许多繁杂的事务,需要朝堂处理。

    比如说,汉室诸侯王的策命,就普遍都在秋天进行。

    冬十月的大朝仪,更是需要整个朝堂从八月末就开始准备。

    到了冬天,朝堂要操心关中的地方军事训练,以及北墙随时可能面临的防御战争。

    相比较而言,春天,还真是一年最轻松的时间点——除了内史需要盯一下关中各地的耕作状况外,朝堂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的任务。

    但今年,随着宿麦在关中全方位补种,并在春初临近收获,使得朝堂文武百官,再也无法享受到每年都有的‘春假’了。

    都不用说别的,光是宿麦收获后的农税收取工作,就能让整个丞相府忙到夏天!

    ——要知道汉室的农税,是按比例,从实际收获忠收取的!

    为了确保百姓的‘实际收获’不会被虚报,汉室只能用最笨,也最有效的办法:派官员,死死盯在百姓的田亩边上。

    一旦收获,便第一时间上去称量,并当场收取三十分之一的部分作为农税!

    而关中户近百万,人口更是达到八百万以上,可耕作田地将近万万亩···

    为了将这些税完整的收上来,别说丞相府了,关中每一个地方官府的精力,都要被宿麦的收获工作用去大半!

    既然关中行政部门的大半精力都放在了宿麦收获之事上,那治安必然要着重防范,这就意味着内史(中尉、备盗贼都尉)、廷尉、卫尉、郎中令等属衙,也同样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保证关中的治安状况。

    既然丞相府要收税,尤其还是汉室头一次的‘春天收农税’,那为了避免意外状况,作为名义监管部门的御史大夫,也得派出大量的采诗团,前往关中各地采风。

    三公九卿,但凡是有点实际权力的,几乎都因为宿麦收获工作而忙碌起来。

    ——包括少府。

    或许听起来很奇怪:作为刘弘的小金库,少府的工作也就是生产和储存,和宿麦收获能有什么关系?

    顶天了去,也不过是治粟都尉忙一些,以吃进收获的宿麦吧?

    但实际上,整个长安朝堂最忙的,或许就是少府了。

    其他属衙,要么是忙于税收,要么是忙于治安,亦或是如御史大夫、省御卫那样忙于监督。

    但少府的忙碌,却是其他属衙根本无法体会的。

    ——少府,也同样要和百姓一样,进行宿麦收获!

    别忘了,在上林苑,以及长安附近的区域,都有大片属于刘弘本人,且交由少府打理的‘官田’!

    很简单的道理:刘宏作为‘宿麦补种’的首倡者,自然要做出榜样,在自己的土地上也种上宿麦了。

    现如今,宿麦临近收获,那作为刘弘私有土地的管理者,少府自然要负责收获工作。

    即便不提这一点,光是治粟都尉收购宿麦之事,也已经让少府田叔忙的脚不沾地,像香囊般挂在刘弘身边好几天了。

    ——少府现在,可是一点钱都没有了···

    倒也不是说少府的财政状况出了问题,而是单纯的字面意思:少府,没‘钱’了。

    早在去年,意图通过粮食保护价政策垄断关中粮食市场,从而获得‘微薄’利润之时,刘弘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粮食保护价政策得利润虽然不高,但‘贸易量’,实在是太大了···

    道理很简单:做生意,尤其是做垄断生意,那是要本钱的~

    还得是大本钱!

    具体到垄断大半个国家某一市场的大生意,所需要的本钱更是大到令人发指!

    就拿关中的粮食市场来说,刘弘要想达成完全垄断,就需要保证每年都有二百万万钱以上得资金储备,用于秋收后得粮食收购。

    这还只是垄断粟米,还没把产量近乎相等得宿麦计算在内!

    等将来,宿麦也成为粮食保护价政策得一部分,这个数就得立刻乘以二。

    四百万万钱得资金储备···

    刘弘非常确定:即便是在原本的历史上,武帝爷发动汉匈全面战争之时,汉室府库存有的现金,也未必能达到四百万万钱!

    对于刘弘而言,这也同样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为了缓解现金短缺的问题,刘弘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在竭尽全力回收钱币得同时,尽量得避免现金外流了。

    朝堂俸禄不用多说,自古以来都是粮米;地方官府从农税中截留的‘行政支出预留款’,也同样是粟米。

    这着实让刘弘伤了一番脑筋。

    最后,刘弘再次将一个本打算将来推出的计划,在现在这个尚未成熟得时间点推出,才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金-铜兑换!

    贵重金属之间的兑换,或许在后世人看来有些奇怪,但换个角度想,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在汉室,金确实是贵重金属,但铜却并不是单纯的贵重金属,也同时是通行货币的主要原材料。

    所以在汉室进行金-铜兑换,实际上就理解成在后世,拿纸币购买黄金。

    而黄金在汉室,也同样比后世更具备实际意义——除了是贵重金属,黄金还是此时必不可少的随葬品!

    汉室上的皇帝,下到黎明百姓,都有在墓穴中陪葬黄金制品的习惯。

    如后世被挖掘出的汉梁孝王墓,即便是在摸金校尉们数千年的摧残之后,也依旧保留了大量的黄金制品。

    具体到百姓,黄金陪葬的习俗更是深入人心——在汉室,先祖陪葬品中的黄金之多寡,是直接和后代孝顺与否挂钩的!

    在这样的舆论背景下,丧父的汉室青年为了证明自己足够孝顺,只能是散尽大半家财,使出后世双亲给后代付首付的力气,为父亲置办出足够的金制陪葬品。

    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说黄金,属于汉室绝大多数百姓的‘刚需’——为了将来丧葬之用,几乎所有的汉人家庭,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储存点黄金。

    这样一来,刘弘决定用黄金交换铜钱,以撑起粮食保护价政策前期的资金投入,也就是顺利无比了。

    在金额兑换方面,刘弘也是狠狠下了一番功夫,终于定下了一个合适的兑换比例。

    一金,换秦半两钱一万五千枚;八铢二万二千五百枚;五铢钱三万六千枚;三株钱六万枚。

    与此同时,这个交换比例严格遵照一条铁律:铜含量低于三成的钱,一律不收!

    这样一来,某人拿着一堆铅片片,就从刘弘这里换走黄金的可能性就被堵死。

    刘弘也并没有将此事,按照朝堂正式公文的形式宣布,而是将其默认为了‘少府的私人举措’。

    如此,也好随时踩刹车——等铜钱够用了,就不再往外兑换黄金。

    说起来,为黄金和铜制定兑换比例一事,算是刘弘早就想做的经济举措了。

    ——没办法,此时的汉室,就连大概的金铜兑换比例都没有!

    出于‘备做丧葬之用’的考虑,在民间,也很少有人愿意拿黄金,去兑换别人的铜钱。

    但对于一个政权的金融建设而言,贵重金属被赋予具体的货币价值,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很简单的道理:要想学后世的鹰国玩儿金本位,那首先要给出一个标准——一盎司黄金,等于多少美金?

    也只有具体的货币价值,才能让贵重金属具有确切的金融价值,而不再是‘很贵,但不知道有多贵’的模糊价值。

    金本位作为后世经验证明其正确性的金融举措,是刘弘必然要推动的。

    虽然这一步还很遥远,汉室的黄金储量根本无法满足,但刘弘也要慢慢开始做准备。

    为金-铜构建出一个官方的兑换比例标准,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但刘弘这么早放出‘金-铜兑换比例’的口子,主要原因,还是被逼无奈···

    自去年九月,关中的秋收工作开始,直到冬十二月末,关中粮食的收购工作完成,少府连抠搜带铸钱,几乎把少府所有的铜储量消耗掉,也才拿出了一百五十万钱。

    为了凑够这一百五十万钱,少府甚至从长安的公卿贵族,乃至于子钱商人那里,‘务必自愿’借来了一大批铜!

    可以说,整个长安城的铜储备,都被少府用在了粮食保护价政策的启动之上。

    但少府拼死拼活拿出的一百五十万万钱,却根本无法满足今年,粮食保护价所需要的资金储备···

    为了顺利完成秋收粟米的收购工作,刘弘花费了足足五万金,才用换来的铜钱,让少府勉强将关中去年的粟米吃了进去。

    而接下来的宿麦收获,少府将再次面临二百万万钱以上的资金缺口!

    要想顺利的将宿麦划入粮食保护价政策之内,并达成粮食保护价‘高调起步’的宏愿,刘弘还需要将近二十万金,才能换来足够少府使用的铜钱。

    二十万万金?

    ——就连那五万万金,刘弘都给勋贵打了将近三万五千金的欠条!

    再打二十万万金的欠条,那刘弘,可就真和拿鹿皮当钱的猪,没啥两样了···

    好在秋收收上来的粟米,已经缓满的被少府售出;经过过去四个月在关中的粟米出售,少府前期投入的两百万万钱,已经有六十万万以上资金回笼。

    剩下的一百四十多万万,刘弘也已经有了大概的解决方式。

    ——关中推行了粮食保护价政策,可关东没有啊!

    即便是如今,长安粟米石价九十钱的时节,关东的粟米价格,也依旧维持在一百五十钱到二百钱之间,居高不下!

    只要刘弘狠狠心,把关中多出来的粮食送出函谷,只需要送一万万石出去,收回来的钱,就足以支撑少府完成接下来的宿麦收购工作。

    至于从关中运量到关东,会不会让关中人不满,以及关中-关东巨大的粮价差异,会不会让关东百姓不满,则都全然不在刘弘的考虑范围内。

    ——早在战国后期,七国依旧各自为政,互相明争暗斗之时,掌握关中、巴蜀的秦,就已经隐隐成为‘天下粮仓’了。

    燕、齐这种重度依赖秦国粮食进口的国家不说,就连与秦世代结仇的赵国,都无法制止商人从秦国走私粮食。

    为了能吃饱不肚子,少交一点税赋,列国百姓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抛家舍业,背井离乡,前往秦国扎根。

    到秦统一天下之时,天下人更是极其自然的接受了‘天下粮米半出关中’的事实。

    ——作为关中-关东粮食调节阀的敖仓,至今都还在河东境内屹立,并常年保持数百万石的粮食库存!

    至于关东人会不会对粮价不满,刘弘也是毫不担心。

    大不了,关东粮商卖一百五十钱,朕卖一百三十钱好了。

    ——从长安运过来,一路风吹雨打的,总不能让朕连一点运费都拿不回来吧?

    再不济,刘弘也可以直接套个白手套,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别问朕,粮食不是我卖的。

    将少府钱币短缺的问题解决,刘弘缓缓从卧榻上坐起,转而考虑其另外一件事。

    “厚葬之风啊···”

    前段时间,刘弘兑换出去的黄金,大半都被土财主埋进了地窖。

    不出意外的话,百十年后,那些黄金就将作为陪葬品,被埋入土里,以供后世的摸金校尉‘劫富济贫’。

    作为后世人,刘弘自然无法接受这种状况。

    所以,今日的午觉,实际上就是刘弘对汉室厚葬之风进行改变的开始···

    “来人!”

    一声厉呵,顿时有两个甲胄齐备的禁卒踏入寝殿。

    “陛下有何吩咐?”

    ·

章节目录

少帝成长计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0322章 偶有所梦-小偶像成长计划 洛小湃,少帝成长计划,笔趣阁并收藏少帝成长计划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