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田叔的陪同下从上林苑走出,坐在回宫的马车之上,刘弘地思绪,大半被方才的见闻所占据。

    虽然如今的少府,还没有秦少府那么强大的潜在能量,但根据田叔、杨毅的解释,如今少府任用的工匠,大都是秦少府匠人的子孙后代。

    秦时就已出现的流水线工业制造、武器军械零件化等传统,都被汉少府尽数保留了下来。

    就拿刘弘方才所看到的箭矢制造作坊中,正批量生产的各式弓弩箭矢,都被分为了两部分:箭头,和箭身。

    箭头主要通过泥范浇筑成形,而后打磨为锋利的三棱箭头,并在箭头后形成一根细条。

    至于箭身,则以木打磨为圆柱形,于箭尾处固定上鸟兽羽毛作为箭羽,并将箭身前端处凿空一截。

    这样一眼,箭头后的细条,就刚好可以插入箭身前端的空心处,组合为一支完整的箭矢。

    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铜制箭头钝搓,可以取下来打磨锋利;如果箭身折断,也可以直接将箭头取下,安在新的木制箭身上继续使用。

    而单单是箭矢的制造过程,在少府便被分为了数个部分专门负责浇筑箭头的、打磨箭头的、削磨箭身的、固定箭羽的等等。

    至于别的武器军械,那就更不用说了刘弘亲眼看见,一柄三石弩机,被少府的匠人三下五除二,分解为了十几个零件!

    就算不用田叔解释,刘弘也能明白,如此细致的武器零件化,将带来怎样的辩解。

    假设一柄弩机,是一个完整且不可拆卸的整体,那无论这柄弩哪里出来问题,是弦断了,弩身折了,亦或是矢槽被磨平、扳机破损等等,都会导致整个弩机报废。

    而将其零件化,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哪里坏了修哪里,实在修不好也没事,直接换个零件就完事儿。

    对此感到惊叹之余,刘弘不由怀疑起如今,充斥少府的那些匠人,究竟是何来头。

    实在不能怪刘弘想象力丰富秦少府的匠作部门,绝大多数都是由墨家士子掌控!

    也只有墨家,才能在这遥远的封建时代,具备那么执拗的强迫症,不惜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将一柄弩机、一杆长戟,乃至于一支箭矢做的那么精细。

    而如今的少府匠人,又大多是秦少府匠人的后代

    “不知冶戟监令杨毅,师从何人?”

    只见刘弘冷不丁一发问,顿时让车厢内的田叔面色一紧。

    抬起头,就见刘弘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似乎是在说:就算卿不告诉朕,朕也已经知道了。

    思虑片刻,田叔终是模棱两可道:“依臣所知,监令杨毅之匠艺,承自其先祖;俱其所言,杨氏先祖在世之时,于秦少府为匠。”

    闻言,刘弘脸上的戏谑更深,望向田叔的目光,也尽是了然。

    墨家创立者墨翟di死后,墨家也同历史上的其他学派一样,面临了学派内部的思想分歧。

    到战国末期,墨家便已经一分为三:邓陵氏之墨楚墨、相夫氏之墨齐墨、相里氏之墨秦末。

    作为战国时期最为辉煌的学派,墨家的主张,与战国的时代特征十分契合:和平。

    而在分裂为三支派系之后,这三脉也都依旧以倡导和平为主要思想纲领。

    只不过在和平的促成手段上,这三脉墨家分支,各自有不同的看法。

    进入楚国的邓陵子一脉,主张各国之间不应该征战,而是应该和平共处,还天下和平安稳。

    为了达成这个诉求,邓陵氏之墨逐渐走上了行侠仗义的道路:小到劫富济贫,大到刺杀发动战争的君王,都成为了邓陵氏之墨的行事准则。

    邓陵氏之墨的杰出人物,就是将秦王嬴政逼得绕柱转圈圈,在后世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之典故的刺:荆轲。

    这样的一个门派,在战国时自然是成为了各国王族的座上宾有事没事,家里藏个刺总是没错的。

    但在秦统一天下之后,这一支墨家支脉由于其不稳定的特性,遭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现如今,让汉室咬牙切齿,又无法杜绝的游侠问题,也大都是这支邓陵氏之墨演变而出的群体:侠。

    所以发展至今,邓陵氏之墨已经基本凋零。

    道理很简单:没有任何一个封建政权,会允许地下势力这种群体长久存在。

    第二支,便是随相夫子入齐的相夫氏一脉,也被称之为:齐墨。

    如果说,进入楚地的邓陵氏之墨,继承了墨翟侠肝义胆的豪迈,那进入齐国发展的相夫氏之墨,则是继承了墨翟高超的辩论技术,也就是口才。

    墨翟在世之时,墨家便经常和儒家发生论战,也就是辩论;规模最大时,双方参与辩论的人甚至能达到上百人之多。

    但在成百上千次儒vs墨的辩论当中,儒家却一次都没有赢过

    墨翟所著之墨家经典墨子一书,更是三句不离一声孔丘是个伪君子!

    为了一出胸中恶气,孔子也只能写书骂墨子,说墨家学说无君无父不尊礼法,颠覆长幼尊卑,礼法纲常。

    双方的恩怨情仇,像极了后世说唱圈,写歌diss仇人的歌手们

    但在正面交锋中,无论是动口还是动手,墨家都从未曾输给过儒家。

    可惜的是,继承墨翟辩论口才的齐墨一门,却成为了最原始的圣母。

    相夫氏一脉认为:在墨子的思想中,最核心的一个观点,便是兼爱。

    而要想促成天下兼爱非攻的局面,就需要所有人都坐下来,好好谈谈,通过和平、温柔的方式来解决争端。

    所以在战国末期,齐墨基本是以游历各国的说出现;至于其意图,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通通住手

    都不要再打啦

    要和平不要战争

    在战国时期鼓吹和平,齐墨的结局,也就显而易见了列国都忙着统一大业,比着谁更不要脸呢,谁能把齐墨无力的倡议当回事?

    而墨家分离出的三支派系中,看问题最透彻,也最明白的一门,便是更随相里勤进入秦国的相里氏之墨,即秦墨。

    秦墨,属于墨家最务实的一个派系,相较于行事极端的侠:邓陵子之墨楚墨,以及只想耍嘴皮子的相夫氏之墨齐墨,相里氏一脉尤其注重器械的研究、制造。

    在墨家三分之后,只有这一派清楚地认识到:要想达成墨翟所追求的天下和平之景象,就只有一种办法统一!

    只有天下合为一国,只有一个王,才会没有争端,没有征战;才能杜绝连年战乱,避免百姓遭受战火的荼毒。

    而战国时期的天下各国,与墨家兼爱思想最契合,对底层百姓最友好,且能力最强、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国家,便是经商君变法而快速强盛的秦国。

    就这样,这一派系便在墨者相里勤的率领下进驻秦国,在秦国统一天下的伟大事业上,填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制作精良的武器军械,效果显著的农用器具,使得秦国本就高歌猛进的势头更盛,而后顺理成章的统一了天下。

    秦一统天下,成为大秦帝国之后,帝国的运转,一开始也十分高效法家负责制定整治刚烈,严把法律;进入秦国的相里氏之墨则负责制造器械,安心做起了工程师。

    甚至连早早自墨家分离的农家,也在相里氏一派的领头人盛情邀请下进入秦国,成为了农业部门的掌控者。

    就连如今,汉室也还有前秦之时,负责农业事务的农家后人:农稷激官。

    而墨家分离出的三个派系,如今还能找到的,估计也只有秦墨之后了。

    即便三派皆有后人传承学说,刘弘也只对秦墨感兴趣

    不找工匠出身的秦墨,难道要去游侠堆里找刺出身的楚墨,或是从齐商堆里扒拉辩论家?

    别闹了

    无论是耍嘴皮的齐墨,还是爱动刀子的楚墨,都对刘弘地视野起不到什么大的帮助。

    作为一个后世人,如果说刘弘还对墨家有那么一丝兴趣,那必然是挥舞着工匠锤的秦墨。

    而秦墨自战国时进入秦国开始,就一直在秦少府做技术宅;如今汉少府的大多数工匠,也都是秦少府工匠的子孙后代。

    所以,要想找秦墨技术宅为自己效力,对刘弘而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少府工匠里找。

    多的不说,十个八个,总是能找出来的。

    刘弘甚至笃定:冶戟监令杨毅,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墨者!

    监令隶属少府,掌一司之冶造事,秩六百石。

    虽然秩比不高,但职权却出奇的大别的不说,整个汉室的军用长戟,便都是在冶戟监锻造而出!

    试问除了墨者外,还有哪一个秩六百石的京官,会亲力亲为的参与到锻造之事中,还把脸糟践成那般模样?

    在汉室,长得不好看,可是跟政治生涯断送划等号的!

    只有墨者,才能单薄名利到:为了钟爱的科研事业,而丝毫不在意外貌得邋遢,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也只有墨者,会在年俸禄六百石的情况下,穿着一件污秽不堪的衣袍陛见。

    但看着田叔讳莫如深的模样,刘弘终是摇了摇头,没再多问。

    情况已经很明显了:对于少府有一堆墨家出身的匠人,朝堂是基本知情的。

    但无论是朝堂,还是那些匠人本身,都十分默契的将此事淡化处理了。

    至于原因,刘弘也能猜到的大概。

    墨家的传承,是按照上代钜子指定下一任的方式进行代代传承。

    而汉初,齐王田横带着包括墨家当代钜子在内的追随者死去,使得墨家顿时面临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处境。

    田横之死,非但将墨家人数最多的齐墨一支全部搭了进去,还让当代墨家钜子,在没有指定钜子继任者的情况下告别人世。

    这就导致如今的墨家,因为没有名正言顺的领导者,而导致支离破碎。

    而秦的灭亡,非但使得法家背上乱国的黑锅,墨家也同样没能置身事外。

    以焚书坑儒抹黑前秦,以求得同情的儒家,在猛踩法家的同时,顺道踩了墨家一脚。

    虽然现在的政坛,还没有儒家什么事,但在民间,儒家已经凭借有教无类的文教思想,而逐渐掌握主动权。

    在朝中,也有张苍、贾谊这样出身儒家的大拿在位,袁盎这样情感偏向儒家的官僚,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如果刘弘将复兴墨家的事再拖个五年,难度恐怕就要翻个倍了。

    别忘了:历史上的儒家,可是在短短几十年后,就做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诗级壮举的!

    要是等到那时,刘弘别说复兴墨家了,怕是连黄老学,都要被儒家的人海战术杀得丢盔卸甲。

    而现在的时间点,却对刘弘而言刚刚好执政学派是黄老学,秉承法无禁止则无咎;与墨家之间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可即便如此,黄老学对墨家的态度,也是相当暧昧。

    从田叔的态度,刘弘就能判断出黄老学的立场:你的技术,我用,墨家不墨家的,就不要再提了

    而墨者出身的少府匠人,之所以会接受这种类似白嫖的待遇,则是由于:即便墨家想要登堂入室,也没有足够的力量。

    没有钜子,没有中坚力量;作为嫡系的齐墨都跟田横一起死去,楚墨又变成了游侠众

    光靠着掌握机械制造能力的秦墨,墨家很难在政坛有所作为。

    所以,如今仅存的墨家派系,即披着少府匠人马甲的秦墨后代,实际上是以一种麻木的态度,对待自身学派的。

    说好听了,叫静候时机,以待将来,说难听点,就是听天由命。

    而墨家的这种状况,刘弘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因为无论是农业发展,手工业、轻工业发展,还是军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墨家这帮技术宅。

    至于以后盛极转衰,自大的开始推行亲亲相隐的儒家,也需要墨家这个生死大敌的存在,才能脚踏实地的存活下去。

    所以,刘弘已经决定出手,改变墨家因没有钜子而导致的状况了。

    想到这里,刘弘便笑着摇了摇头,富有意味深长的看了田叔一眼,语义晦暗道:“少府以为,匠人者,于国何利、何弊?”

    与古华夏大多数封建时代一样,汉室的阶级排序,遵从士、农、工、商的顺序进行排列。

    只不过士,在后世指的是文人士子,在汉室则指军功勋贵阶级。

    而农、工、商三个阶级,则于后世一般无二:农民,工匠,商人。

    作为阶级排序中,地位只稍高于商人,且远远低于农民的第三级群体,工匠在汉室阶级鄙视链中的地位,可谓十分尴尬。

    至于其原因,更是因为一句可笑的工匠做出来的东西也要拿去卖,既然卖东西,那也属于商人的一种!

    就算闭着眼睛,刘弘都能猜到这种说法的来源除了天天嚷嚷着奇淫巧技,提倡恢复周礼,恢复井田制的儒家,还能有谁?

    真要这样说,那农民也是商人的一种种出来的粮食,农民还要拿去卖呢!

    实际上,对于匠人这个明显不符合实际状况的阶级地位,此时无论是民间还是庙堂,都不是很认可。

    对百姓而言,无论是做农民还是做工匠,户籍都在农籍里,而不像做了商人那样,会被区别对待的划入商籍。

    而相较于几乎没有难度的耕作,百姓还是更向往掌握一门手艺,已作为家族世代谋生的传承的技多不压身的道理,华夏人民早就想明白了。

    至于朝堂,对匠人则抱着一种又当又立的态度。

    直接鄙视吧?

    舍不得匠人的技术;

    提高地位吧?

    又觉得自己的逼格被匠人拉低。

    因为提高阶级地位,意味着更高的政治权利。

    一想到上朝时,身旁站着和自己同为千石,却一身汗臭的粗鄙匠人,百官顿时感觉自己的逼格不复存在了

    所以对于刘弘地询问,田叔并不知道如何作答。

    “臣以为,匠者,少府之根基,国之重器也;若无工匠之精妙技艺,则军无强弓硬弩、士无坚甲厚胄,而国无强军也。”

    “故臣以为,匠者于国,实有百功,而弊无多”

    听着田叔含糊其辞的作答,刘弘废了好大的劲,才忍住继续提问的欲望。

    弊端无多?

    刘弘敢打包票:哪怕把匠人对国家有什么危害这个问题扔给朝堂,也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

    顶破天去,也顶多就是匠人多粗鄙,损汉官威仪之类的扭捏之词。

    工匠的阶级地位提升,是刘弘必然要做的;至于朝臣百官,或者说舆论的看法,则需要一点点去引导,一点点去改变。

    暗自下定决心,刘弘便淡笑着望向田叔。

    “朕以为,冶戟监令杨毅,公忠体国,无有私念。”

    “如此忠臣,少府还当任用之,免荒其才?”

    嘴上温声细语的说着,刘弘地眉宇间,却隐隐带着一丝强硬!

    见此,田叔也只能是低头应诺:“既陛下看重,臣自当恭闻圣训。”

    言罢,田叔便开始思虑起来究竟把这个杨毅,安排到什么位置,才能完成眼前这位给杨监令加加担子的要求呢?

章节目录

少帝成长计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0289章 墨者有三-偶像成长计划 陈嘉渔,少帝成长计划,笔趣阁并收藏少帝成长计划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