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张钰跑去种过田,回头把新的耕种办法传授下去,再加上沤粪肥的技术。

    太平镇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过去的一倍有余!

    在这个基础上,去年开始,太平镇的先进农耕技术,就开始在泰山郡这边普及开来。

    于是去年秋季,泰山郡的粮食产量,总体比过去多了五成。

    总有人怀疑张钰传授的技术,太平教这边也不勉强。

    反正没有跟着做的,去年秋收看着别人多了五成的粮食,而且官府还出钱按照平价收购,都不知道眼红得不行。今年都不需要官府去催,自发就开始使用新技术。

    就最老资格的农民推断,太平教传授的技巧,已经是极限,除非在别的地方下功夫,否则以现阶段的手段来说,已经没有更进一步的空间。

    可到底还能在什么地方下功夫,别说老农自己不知道,就算张钰带出来的几个专门走农业道路的学生,都不明白。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最后转去钻研集中养殖技术。

    现在张钰又开始种地,这情况立刻吸引一大堆知情人士的注意……

    然后大家发现,张钰并没有实际去耕种,距离过年还有个把月。

    这凛冬时节,根本就不适合耕种。现在的张钰,主要是摆弄着一大堆的木头,大概是要做木工。

    “教主真是多才多艺……”事情也传到泰山书院这边,郭嘉等人午休时谈到,少不得感慨几句。

    “外面都在传说,教主学什么都快。就算有什么技艺他没学过的,学习个十多天,差不多已经能出师,甚至技艺比教导他的人还要好。”杜袭笑道。

    这传闻在他们看来,就有种故意夸大其词,进而讨好张钰的意思。

    说到底他们来的时间太晚,张钰已经把需要学习的都学好,自然无缘见证这奇迹发生。

    “现在冬季还好说,出春之后一大堆的事情要做,教主能兼顾得了?”臧霸少不得过来凑凑热闹,在前线回来之后,他自然又投入到学习之中。

    这年头大部分的人都渴望学习,而没有学习的机会。

    不过不管什么时代,总有一些人真就没有学习的耐心,或者说遇不到合适的老师。

    比如说杜远这样的,他后续也有自习,不过自习的效果有限。

    张钰也不可能再教导他,这意味着他以后的成就,可能不会太高。

    到了校尉以上,麾下有上千士卒不说,还有两到三千左右的辎重队。

    这个时候统筹调度,物资采买,纪律管理,甚至战术战略这些都要考虑进去。

    只懂得冲锋陷阵的武夫,大概率只能混到副将,很难单独领兵。

    臧霸算是运气,投入张钰麾下,就被推荐到泰山书院学习。同时被张钰看重,收为弟子。

    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张钰请教,实际上张钰如今已经很少来书院这边亲自授课。

    毕竟书院逐渐走上正轨,软件硬件逐渐完善。

    普通人才通过书院培养就好,他每年重点培养三个弟子,作为高端人才储备,这样就可以了。

    “仔细想想,教主的确没什么需要具体负责的。”郭嘉若有所思。

    要说统揽全局方面,泰山有张贲,平原有郭太。军队方面,泰山有黄忠,平原有管亥。治政方面,泰山有戏志才、董昭和孙乾等人,平原有朱明、阚泽和国渊等人。

    只要大方向不出错,张钰只需要适当留意各方面的发展,并且在走错路的时候,出面调整就好。

    本身而言,并不是要什么事情都过问。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的确是黄老的垂拱而治。”杜袭也明白过来。

    西汉那段时间,最先流行的就是黄老之道。

    毕竟刚刚经过暴秦和起义,民生凋零,急需要休养生息。

    就是有文景休养生息,才有足够的家当给武帝挥霍,更别说之后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什么要那么做,说到底就是大家都还打算继续种田,没人支持他讨伐匈奴。

    当时大家都觉得,这匈奴不过是胡化的华夏人,慢慢汉化就好。

    只能说那中行对不厚道,帮助匈奴去华夏化,给后续汉化带来不少麻烦。

    只有儒家支持刘彻讨伐匈奴,这不公羊派甚至拿出大复仇理念,来迎合刘彻。

    然后再用孝义和天人感应作为枷锁,后续皇帝只要不尊儒,就被说是不孝。

    更别说大量儒家经学博士混迹朝野,皇子的老师就是儒家出身,对其影响很大。

    于是从武帝之后的汉帝,都忘记当初为什么要尊儒,只知道尊儒才是正统。

    不尊儒,那就是假冒的大汉,是不合法的。这个思想,就这样荒唐的延续到整个封建时期。

    汉武帝:老子把儒家当工具,你们把儒家当神明来供,还真是孝顺啊?!

    “教主本来就是道教教主,行道家之法也正常。也难怪要稳固前进,暴力对付世家豪族。现如今的豪强,哪个不是凭着儒家经典起家的?”郭嘉戏谑地说道。

    也有军功世家,不过家里也有儒家经典,估计也有子弟在学。

    儒家对大汉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若是西汉那个时候,还有儒皮法骨,现在这个情况就淡去许多。

    各家学派,到这个时候基本也已经凋零得差不多了……

    “说话小声点,别忘了副院长可就是荀氏族人。”杜袭提醒道。颍川荀氏那是荀子的后裔,荀子的弟子虽然都走法家的路线,荀子本身却是根正苗红的儒家弟子。

    荀淑荀绲等人能起家,家族底蕴是一方面,汉末这个大环境,对儒家子弟太好了。

    “话虽如此……”郭嘉笑吟吟的说道,“据我所知,公达就是个儒皮法骨的。”

    荀攸来自颍川荀氏,本身对律法有兴趣,也深入钻研荀子的性恶说。

    严格来说,他本身是法家,不过本身对经学也有尊严,披了层儒皮对外。

    在泰山主刑律,顺便帮忙完善这边的刑律,也逐渐获得重用。

    主要是张钰敢用人,荀攸在这里颇有种如鱼得水,一身所学终有用武之地的感觉。

    自然而然的,对这里的归属感,自然也更加强烈一些。

    其实何止是荀攸,荀彧、荀谌和荀棐,哪个不研究过法家的?

    甚至于,现在作为他们同窗的荀采,本身对法家的造诣,就不下于荀攸。

    “教主曾经提过一个全新的治政观点,仔细想想也的确符合道家的思想。”杜袭果断换了个话题,“儒家用了快四百年,感觉没什么意思。就不知道,教主那方法行不行。”

    “若被证明真的不行,那就换一个呗!”张钰不知何时出现在他们身后,笑着说道。

章节目录

三国之黄巾少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隔壁的小蜥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16章 学生们的议论-三国之黄巾少帅 小说,三国之黄巾少帅,笔趣阁并收藏三国之黄巾少帅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