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他娘在他很小的时候就遇难了,十几年过去了,她要是还活着,站在他面前,能认出他是她儿子吗?
“哎,哎!你怎么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吗?易容粉很难买的,这么一点几百两银子呢!你要这也没啥用啊,快还给我!”黎青来不及伤感,看到林微微的动作,有些急了。
“瞧你!不就几百两的东西吗?我救了你一命,还好吃好喝地伺候了你十几二十天,拿你半盒子易容粉又怎么了?你不自诩江湖侠士吗?不要这么小气嘛!”林微微拍拍胸前的易容粉——到嘴的肥肉,你会吐出来吗?当然不会!
黎青咧了咧嘴角,吸了一口气,道:“救命之恩,我当然会报答!不过,你这样生抢别人东西的救命恩人,还真是少见!”
“少见?今天就让你见识见识!”林微微把带过来的破旧衣衫,往炕上一扔,“穿上,从后山绕出去,再从村口进来!放心吧,你现在这个样子,就是跟搜捕你的人顶头碰上,也不必担心被认出来!进村后,装得疲惫些、憔悴些。别雄赳赳气昂昂的,哪像来投靠亲戚的,反倒像来打劫的!”
“行了,别啰嗦了,这些我比你懂!”黎青套上破衣烂衫,又蹬上露脚趾的鞋子,拎起一个小包袱,从后院翻墙出去。
不多时,村口玩耍的孩子,警惕地看着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年轻人,问道:“你是谁?来我们村干什么?”
“小娃子,这是十里沟不?”年轻人沙哑着嗓子,手拄着一根木棍,身形疲惫,摇摇欲坠。
小孩子们远远地看着他,依然带着戒备的神情:“是啊!你找谁?快说,不说我去叫大人把你赶走!”
“这儿有没有一户姓林的?我老姨姓黄,她有四个孩子……”年轻人咳嗽了几下,“虚弱”地一屁股坐到了村口的大石头上——喂喂,戏有点过了!
“姓林?是来找二娃家的吗?小蛋儿,你跑得快,去林家看看二妮儿姐在不在。就说她家有人找!”这些孩子们警惕性还挺高的,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年轻人,死活不放他进村。
林微微跟着小蛋儿身后过来,装模作样地打量着黎青,问道:“你真是我娘的外甥?以前怎么没见过你?”
“这位是……大表妹?”戏还得继续演下去,黎青也在打量着她。
“我是林家的二女儿!”林微微道。
“不对吧?我记得我娘说,二表妹是个……”黎青说到这儿,顿住了。
“大夫说,我以前脑子里有淤血,上次从山上坠落深潭,震散了里面的淤血,又吃了些药,淤血彻底散开,人就清楚了!”
“对,对!”几个孩子深信不疑,“二妮儿姐姐已经好了几个月了,现在可能干了呢!”
林微微对黎青道:“你先跟我回去吧,我娘在家呢。你是不是我表哥,见了我娘就知道了!”
她领着黎青回家去,一群小孩子跟在他们身后,见证了一场认亲的感人场面。
“爷爷,二娃的表哥好惨啊!他们那儿闹饥荒,家里人都死光了,就他一个人逃了出来。”吃完饭的时候,汪东强把这事儿唠给他爷爷听。
其他的孩子回到家,也说了这件事。很快,全村人几乎都知道,黄氏的大外甥来投奔他了!
第二日,吃饱喝足休息一夜的“表哥”,恢复了元气,跟着“表妹”上山刷存在感了。他表现的跟村里年轻的小伙子差不多,回来的时候,扛了一袋松子,足足有两百斤。
村民们见这小伙子话不多,人憨厚,干活又肯卖力气,都替林家感到高兴——林家的二妮儿虽然能干,但家里没个男人,终究不是事儿!
房家的院子,院子里的灶台,在这个时候也修好了!林微微从镇上买回五口大铁锅——镇上铁匠铺的掌柜都认得她了,这才几个月,就买了七八口大锅,算是铁匠铺的大客户了!
十里沟的乡亲们,除了几家没男人不能进山的,每家每户都屯了两三千斤的松子。终于,等到了林家开始收购松子的时候了!
为解一些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先从家庭困难,要揭不开锅的人家收购,一家先收购五百斤。那几户人家揣着七两五钱银子,激动得直哆嗦手。这些银子都换成粮食的话,对付着吃上一段时间的了。唉!现在镇上,粗粮都涨到三十文一斤了!
第一批,先收了十户人家的,一共五千斤。称好之后,乡亲们很周到地把松子给林家搬到地窖和仓库中。
林微微又从困难户中挑选了七人,在松子加工厂帮工,一天依然是三十文,加班的话有加班费。五个人负责加工松子,另外两个人专门照看五个灶台的火候。
负责烧火的,一个是才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燕儿,一个是和她年岁差不多的半大男孩石头。燕儿从小就没了娘,她爹,上山浇水的时候,不慎踩空,从山坡上滚了下来,两条腿都摔断了。
家里没钱请大夫,燕儿跪在梁大夫门前,哭着求他帮她爹治腿。梁大夫医者仁心,不但免费给他看诊,还赊欠了药给他。伤筋动骨一百天,燕儿爹又两条腿都断了,只能躺在床上养着。
他家仨孩子,最大的燕儿才十一岁,就当大人使了,跟着村里人进山摘野菜、采野果,大伯和三叔家也帮衬着些,苦苦熬了两个多月,眼看着就熬不下去了。
林家的加工厂要在村里挑人,说是先紧着家庭困难的人家,燕儿求到了老村长那儿,给了她一个推荐名额。不过,她实在是太小了,人又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能干啥?人林家找的是干活的,不是拖后腿的!
另一个小男孩石头,是村里的孤寡老人刘四奶奶捡回来的弃婴。刘奶奶一生好强,年轻时候开出了五亩地,经过十多年,都养成了熟地。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她种不了这么多地,就租给了村里人,一亩地给她几十斤粮食。刘四奶奶是老村长的寡嫂,平日里难免帮衬一些。就这样,刘四奶奶把石头养到了十多岁。
这些日子,刘四奶奶身子骨不太好,不能进山摘野果了,眼看着家里要断炊,老村长就把石头给推荐过来。
“哎,哎!你怎么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吗?易容粉很难买的,这么一点几百两银子呢!你要这也没啥用啊,快还给我!”黎青来不及伤感,看到林微微的动作,有些急了。
“瞧你!不就几百两的东西吗?我救了你一命,还好吃好喝地伺候了你十几二十天,拿你半盒子易容粉又怎么了?你不自诩江湖侠士吗?不要这么小气嘛!”林微微拍拍胸前的易容粉——到嘴的肥肉,你会吐出来吗?当然不会!
黎青咧了咧嘴角,吸了一口气,道:“救命之恩,我当然会报答!不过,你这样生抢别人东西的救命恩人,还真是少见!”
“少见?今天就让你见识见识!”林微微把带过来的破旧衣衫,往炕上一扔,“穿上,从后山绕出去,再从村口进来!放心吧,你现在这个样子,就是跟搜捕你的人顶头碰上,也不必担心被认出来!进村后,装得疲惫些、憔悴些。别雄赳赳气昂昂的,哪像来投靠亲戚的,反倒像来打劫的!”
“行了,别啰嗦了,这些我比你懂!”黎青套上破衣烂衫,又蹬上露脚趾的鞋子,拎起一个小包袱,从后院翻墙出去。
不多时,村口玩耍的孩子,警惕地看着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年轻人,问道:“你是谁?来我们村干什么?”
“小娃子,这是十里沟不?”年轻人沙哑着嗓子,手拄着一根木棍,身形疲惫,摇摇欲坠。
小孩子们远远地看着他,依然带着戒备的神情:“是啊!你找谁?快说,不说我去叫大人把你赶走!”
“这儿有没有一户姓林的?我老姨姓黄,她有四个孩子……”年轻人咳嗽了几下,“虚弱”地一屁股坐到了村口的大石头上——喂喂,戏有点过了!
“姓林?是来找二娃家的吗?小蛋儿,你跑得快,去林家看看二妮儿姐在不在。就说她家有人找!”这些孩子们警惕性还挺高的,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年轻人,死活不放他进村。
林微微跟着小蛋儿身后过来,装模作样地打量着黎青,问道:“你真是我娘的外甥?以前怎么没见过你?”
“这位是……大表妹?”戏还得继续演下去,黎青也在打量着她。
“我是林家的二女儿!”林微微道。
“不对吧?我记得我娘说,二表妹是个……”黎青说到这儿,顿住了。
“大夫说,我以前脑子里有淤血,上次从山上坠落深潭,震散了里面的淤血,又吃了些药,淤血彻底散开,人就清楚了!”
“对,对!”几个孩子深信不疑,“二妮儿姐姐已经好了几个月了,现在可能干了呢!”
林微微对黎青道:“你先跟我回去吧,我娘在家呢。你是不是我表哥,见了我娘就知道了!”
她领着黎青回家去,一群小孩子跟在他们身后,见证了一场认亲的感人场面。
“爷爷,二娃的表哥好惨啊!他们那儿闹饥荒,家里人都死光了,就他一个人逃了出来。”吃完饭的时候,汪东强把这事儿唠给他爷爷听。
其他的孩子回到家,也说了这件事。很快,全村人几乎都知道,黄氏的大外甥来投奔他了!
第二日,吃饱喝足休息一夜的“表哥”,恢复了元气,跟着“表妹”上山刷存在感了。他表现的跟村里年轻的小伙子差不多,回来的时候,扛了一袋松子,足足有两百斤。
村民们见这小伙子话不多,人憨厚,干活又肯卖力气,都替林家感到高兴——林家的二妮儿虽然能干,但家里没个男人,终究不是事儿!
房家的院子,院子里的灶台,在这个时候也修好了!林微微从镇上买回五口大铁锅——镇上铁匠铺的掌柜都认得她了,这才几个月,就买了七八口大锅,算是铁匠铺的大客户了!
十里沟的乡亲们,除了几家没男人不能进山的,每家每户都屯了两三千斤的松子。终于,等到了林家开始收购松子的时候了!
为解一些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先从家庭困难,要揭不开锅的人家收购,一家先收购五百斤。那几户人家揣着七两五钱银子,激动得直哆嗦手。这些银子都换成粮食的话,对付着吃上一段时间的了。唉!现在镇上,粗粮都涨到三十文一斤了!
第一批,先收了十户人家的,一共五千斤。称好之后,乡亲们很周到地把松子给林家搬到地窖和仓库中。
林微微又从困难户中挑选了七人,在松子加工厂帮工,一天依然是三十文,加班的话有加班费。五个人负责加工松子,另外两个人专门照看五个灶台的火候。
负责烧火的,一个是才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燕儿,一个是和她年岁差不多的半大男孩石头。燕儿从小就没了娘,她爹,上山浇水的时候,不慎踩空,从山坡上滚了下来,两条腿都摔断了。
家里没钱请大夫,燕儿跪在梁大夫门前,哭着求他帮她爹治腿。梁大夫医者仁心,不但免费给他看诊,还赊欠了药给他。伤筋动骨一百天,燕儿爹又两条腿都断了,只能躺在床上养着。
他家仨孩子,最大的燕儿才十一岁,就当大人使了,跟着村里人进山摘野菜、采野果,大伯和三叔家也帮衬着些,苦苦熬了两个多月,眼看着就熬不下去了。
林家的加工厂要在村里挑人,说是先紧着家庭困难的人家,燕儿求到了老村长那儿,给了她一个推荐名额。不过,她实在是太小了,人又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能干啥?人林家找的是干活的,不是拖后腿的!
另一个小男孩石头,是村里的孤寡老人刘四奶奶捡回来的弃婴。刘奶奶一生好强,年轻时候开出了五亩地,经过十多年,都养成了熟地。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她种不了这么多地,就租给了村里人,一亩地给她几十斤粮食。刘四奶奶是老村长的寡嫂,平日里难免帮衬一些。就这样,刘四奶奶把石头养到了十多岁。
这些日子,刘四奶奶身子骨不太好,不能进山摘野果了,眼看着家里要断炊,老村长就把石头给推荐过来。